律動在幼兒教學中的作用
一、律動在幼兒教學中的現狀分析律動是以兒童身體動作為基礎,以節奏訓練為中心的綜合性藝術活動。律動具有遊戲性、表演性和反覆性的特點,是兒童表達情緒的一個很好的途徑,也是兒童喜愛的一種活動。
律動以培養兒童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兒童對音樂的表現力,增強兒童感受樂曲的能力,體驗音樂活動美的情趣,鍛煉兒童動作的協調性,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律動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可以很好地解決以上的問題。二、律動在幼兒教學中的教育價值的探究律動在兒童的教學中具有以下教育價值:1、幫助兒童理解。理解是表達的基礎,沒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就不可能有完整、準確、自如的表達。要發展兒童的理解能力,就應當使兒童同時獲得視覺、聽覺、觸覺、動作及其他刺激,律動就是同時融合了各種刺激的一種活動,它可以很好地幫助兒童理解所學的知識。
2、幫助兒童記憶。所謂記憶,就是指對已學過或接觸過的事物的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的過程。兒童的記憶具有三個特點:一是無意識記佔優勢,有意識記在逐漸發展;二是機械識記多於意義識記;三是形象記憶效果高於語詞記憶效果,律動教學就符合兒童記憶的特點,合理地運用,可以幫助兒童記憶。
3、幫助兒童表達。情感發展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佔有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它關係到智能、性格、道德等各方面的發展。兒童是情感教育的黃金期,孩子們一旦擁有了快樂和開心,就能擁有自信、勇敢、合群和健康。
比如:幼兒高興起來,有拍手的,有跺腳的,有擁抱的,甚至有拍桌子、搖椅子。但是,像拍桌子、搖椅子這些不文明的表達方式只會破壞氣氛,影響活動。遇到這種情況,老師不妨編一個《快樂律動》,把表達高興的動作(鼓掌、相互擊掌、撞胯等)融入律動中,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記住表達高興的動作,並在不經意間正確的表現出來。4、幫助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幼兒時期可塑性強,是孩子行為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有位哲人說過:「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具有趨早性、漸進性和反覆性的規律,這些規律決定了幼兒行為需要成人進行長期的、系統的、協調一致的教育,律動就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之一。例如:編一個《洗手律動》,教幼兒學會洗手,培養幼兒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編一個《彩筆寶寶上班律動》,教育幼兒不能亂扔彩筆和筆帽,養成正確拿、放彩筆的好習慣;編一個《禮貌律動》,培養幼兒文明禮貌的好習慣。三、科學合理地創編律動律動藝術性較強,直觀形象,生動活潑,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創編律動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題材的選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把握教育時機,提高教育效率。這就要求教師做個有心人,捕捉生活中瞬間即逝的靈感啟示,關注幼兒的需要,把幼兒感興趣的、不易理解的、難以記住的、以及要求幼兒記住的事情編成律動,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和適當表達,發揮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2、音樂的選擇。音樂是律動的靈魂。選擇或創編律動音樂首先要符合律動的內容,比如:《豬八戒律動》的音樂最好是詼諧、幽默的,《快樂律動》應該是明朗、歡快的。其次音樂要曲調明朗、簡單、形象、富有感染力,讓孩子聽後能展開想像。律動音樂不宜過長,以8個小節為宜。3、動作的創編。幼兒律動動作的創編要考慮到幼兒的生理、心理以及年齡特點,不能繁瑣、複雜,要簡單、重複,一遍音樂一個動作反覆,便於幼兒記憶。4、聲音的參與。有聲音參與的律動,可以讓幼兒宣洩情感,幼兒更感興趣,也更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比如:《豬八戒律動》,第二節切西瓜,幼兒邊做動作邊念「切、切、切」,第三節吃西瓜,幼兒邊做動作邊說「啊嗚!」,第四節肚子疼,幼兒邊做動作邊說「哎喲!」等等,有聲音的參與,幼兒表演得更有勁頭,積極性更高。
推薦閱讀:
※德國幼兒教育見聞
※【0-3歲營養知識大集合】嬰幼兒階段哪些營養對寶寶最重要,哪些營養最容易缺乏,如何去補充?
※寶寶得了濕疹該如何處理呢?嬰兒濕疹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
※幼兒園親子手工之摺紙,二十種動物折法活靈活現,青蛙兔子蝙蝠等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節約用水我會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