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理財:成長的煩惱 13

兒童理財:成長的煩惱

2011年5月28日 13:13-新財經周刊·銀行理財 稿件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汪敏華

  本報記者汪敏華「六一」兒童節將臨,很多孩子都會收到各種各樣的禮物,包括錢。對於孩子來說,手裡的錢多了,處置不妥就會引發各種問題。對於家長來說,給孩子錢,有講究;管孩子錢,是「成長的煩惱」。孩子不差錢「5歲的孩子需要給零花錢嗎?」「孩子上初一,每周給他30元零花錢,可孩子奶奶說太少了!」在育兒論壇上,關於孩子零花錢的討論帖子比比皆是。中國孩子「不差錢」,有調查數據作證。8年前的一項調查顯示:6歲-15歲的孩子擁有的零花錢、壓歲錢已高達56億元。在被調查的9個大中城市的450萬名6歲-15歲的兒童中,87%的孩子擁有零花錢和壓歲錢,平均每人每月可以從父母和親屬那裡得到60元零花錢,壓歲錢平均高達730元。這是9家調查機構對北京、上海、廣州等9個大中城市進行調查的結果。2年前的一項調查顯示:60%以上的城市少年兒童每月都有一定數額零花錢,且個人積蓄在5000元以下;個人積蓄在5000元以上的佔17.5%。這項調查是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國銀行於2009年6月進行的,對北京、上海、廣州等10個城市3000多名三、四、五年級小學生及其家長、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2010年中國大城市高中生每月獲得的零花錢平均為250元,其中,上海高中生月均零花錢299元,佔到中國城鎮居民月平均收入的17%,遠高於美、日、韓三國。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主持的這項調查,抽取了北京、上海、寧夏、遼寧、陝西和湖南等6省市的一線城市10所中學的1537名高中生,並與美、日、韓高中生進行比較。中國父母給孩子零用錢是有誤區的,一是偏高,二是學習成績是決定零花錢多少的最主要因素,三是大多數孩子不用「按勞取酬」,而美、日、韓三國的孩子很多零花錢是靠業餘打工所得。管錢缺學問孩子收到的錢逐年增多,怎麼管理?國外理財專家認為:5歲-7歲的兒童要懂得錢的不同來源;7歲-11歲的兒童要學習管理自己的錢,認識到儲蓄對於滿足未來需求的作用;11歲-14歲的學生要懂得人們的花費和儲蓄受哪些因素影響,懂得如何提高個人理財能力;14歲-16歲的學生要學習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服務,包括如何進行預算和儲蓄。但我國孩子絕大多數的「財商」達不到上述水平。孩子想要自己管理「小金庫」,面臨兩大障礙,一是來自父母方的限制。大多數家長怕孩子過早參與理財,會影響學習,還可能變得唯利是圖。記者調查了10多位孩子已經上高中甚至大學的家長,他們的孩子每年收到的「壓歲錢」基本都將近4000元,但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只給孩子四五百元,其餘都「收繳」。第二個障礙是知識。即便極少數開明的父母讓孩子自己進行理財實踐,但因為我國目前的中小學缺少理財教育方面的課程,學生無從接受系統而正規的理財知識,因此,理財能力薄弱。兒童理財目前普遍的狀況是:父母代管。掌握孩子財政大權的父母其實也有心結:不敢拿孩子的錢買股票和基金,生怕虧本。無奈選擇最保險的做法:存銀行。這種理財弊端已經顯現,一方面在「負利率」時代,錢存銀行只會越存越虧。另一方面,如果家長過多地代替孩子進行經濟活動和理財,不利於孩子從小培養其理財意識,理財能力更無從談起。理財缺途徑以孩子的名義理財,並不容易。目前,很多銀行針對成人的理財產品和理財服務不斷創新,但面向孩子的理財產品和金融服務卻十分匱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賬戶不普遍。目前國內開設兒童賬戶的銀行還不夠多,除東亞銀行的「聰明小當家」、民生銀行的「小鬼當家理財卡」、恒生銀行的「智多KID」賬戶和花旗銀行的「親子成長」賬戶外,一些銀行對於未成年人開戶還有種種限制,有的銀行要求開戶人必須要每月定期存入同樣的數額;有的銀行不能為未成年人獨立開戶,但是大人開戶後,可以隨時在存摺上添加孩子的名字,這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兒童賬戶。如果希望用該賬戶進行理財的話,還需要最低存入15萬元人民幣的可觀數額。二是兒童賬戶功能嫌單一。目前銀行開設的兒童賬戶功能大多只有儲蓄,而香港部分兒童賬戶的功能已經與成人賬戶分別不大,可以購買各種理財產品。大多數銀行緣何對兒童理財熱情不高?業內人士透露,一些銀行認為未成年人不具備完全行為能力,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同時缺乏專業的理財知識,而且兒童賬戶的額度不大,卻需要一批專業的人員來進行管理。算完經濟賬後,銀行覺得沒啥賺頭,所以不肯花大心思開拓這個市場。理念要趕早月賺萬元還是「月光」,30歲白領學記賬,時下,各種省錢密招、理財秘籍在年輕人中十分流行。其實,諸如學記賬、定期儲蓄等理財知識和行為,在中小學就可以學習和嘗試了。兒童教育專家提出:孩子越早接觸錢,學會了理財,長大後也就越會賺錢。6歲到12歲是兒童人格發育的重要階段,價值觀正逐漸形成,理財觀念的培養正當時。讓孩子在接受理財教育的過程中,正確對待金錢、運用金錢,學會價值判斷和提高道德尺度,從而為其長大後獨立理財和開拓一番事業打下較好的基礎。正因為如此,在國外,很多父母信奉:給孩子最好的財富就是教他如何理財。在美國、英國、日本和巴西等一些國家,對孩子的理財教育是學校、家庭和社會三管齊下,理財教育已列入了中小學的必修課,孩子從小學起就可以進行理財實踐。比如在日本,言錢不恥。日本大阪府一所中學採用多種方式,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分別以「儲蓄與消費」、「不法經營」和「用卡知識」為主題進行授課。給孩子講授理財之道已經成為美國中小學教育及家庭教育的熱門話題。從孩子踏進幼兒園起,孩子們就會接受有關「錢」的概念。到孩子11歲時,他們基本上完成了經濟上的「需求與供給」課程。中學時代他們就能對各種財務運用有深入的了解並有一些社會實踐。美國還專門為青少年開設了一家銀行,客戶年齡平均才9歲,最大的不超過22歲。教育要趕早如何對兒童進行理財知識「啟蒙」?寓教於樂、體驗式。民生銀行將於5月28日、5月29日、6月1日在中福會少年宮舉辦為期三天的「我的六一我做主」主題遊園活動,小朋友們可以在現場體會一次「民生銀行兒童金融體驗之旅」。同時推出民生大都會「SNOOPY」聯名卡,並設置「SNOOPY卡通真玩偶巡遊」、「SNOOPY卡通攝影牆」、「財富基金大羅盤」、「真假人民幣識別」、「外國貨幣大拼圖」、「幸運驚喜等你來」等各類主題活動,適合各個年齡段兒童參與,寓教於樂,從而引導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金錢觀、理財觀,活動現場抽獎環節的幸運兒還能免費觀看6月5日下午在小夥伴劇場上演的經典新版動畫電影《黑貓警長》。東亞銀行設計出一款兒童理財跳棋,格式與傳統的跳棋相似,但決定跳棋進退的依據卻是理財行為。每個玩家的遊戲初始財富為500元,跳棋如果正好走到每周記賬、做家務、購買寶貝保障險、購買寶貝禮儀存單、拿到壓歲錢、開設網銀、參加寶貝理財等格子,都能增加50元-200元的財富。而走到購物、遺失零用錢、買玩具等格子,或是要減少分數,或是直接倒扣50元-100元。如果玩家財富數為負則自動出局。東亞銀行還對兒童進行體驗式理財教育,為16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開設了「聰明小當家」兒童賬戶,為他們設計的多幣種、多存期的儲蓄VIP賬戶,可處理港幣、美元、英鎊等多達7種外幣幣種。只要賬戶日均餘額大於或等值於5000元人民幣,即可免除賬戶服務費。小客戶還可獲贈迷你理財手冊等禮品。花旗銀行曾經推出「小小銀行家」活動,舉辦專門針對8歲到12歲孩子的理財話劇演出;渣打私人銀行則專門針對客戶子女,啟動理財培訓夏令營「新銳營」,強化孩子的理財情商。滙豐銀行(中國)推出了「兒童賬戶」服務,以「成長每一步,計劃每一步」為口號,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為每位兒童賬戶的客戶提供一張特別設計的兒童賬戶卡及一份簡單實用的教育基金計算表,規劃孩子的儲蓄及開支,並開發了介紹各種理財知識的遊戲棋。行動要趕早影響財富積累的因素有3個:一是具備增值能力的資本,二是複利的作用時間,三是加速複利過程的顯著增長。以基金定投為例,華安基金公司網站上曾經舉了兩個例子:A從20歲起每月定投500元,假設年平均收益為10%,他投資7年就不再投入,然後讓本金與獲利一路成長,到了60歲要養老時,本利已經達到141萬元;B從27歲才開始投資,每月同樣定投500元,同樣是10%的年收益率,但他直到59歲才累積到140萬元,整整花了32年持續投入。再以保險為例。相當多的家長非常熱衷為孩子購買保險,而保險的投資訣竅就是:早買早划算。年齡越小,投保所繳保費就越便宜,所買的壽險就越划算。大多數父母為孩子理財,主要為孩子積累教育經費、婚嫁經費,這是一個長期行為,一般都要在10年以上。選擇一種能夠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具有長期投資優勢的理財產品,儘早開始享受複利,是讓資金快速成長的最好方式。為此理財師建議可採用「定期定額」、「定期不定額」、「不定期不定額」等方法,細水長流地為孩子進行基金定投、黃金定投等理財活動。理財師認為,作為看股市臉色的基金定投也有投資風險,但如果投資的時間足夠長,就可以避免股市短期波動的風險,再加上專業投資團隊的選股和操作,長期下來就會有較大的勝算,其複利效果還是值得關注的。如果要為孩子購買保險,應該參考幾點,一是費用不宜太高,繳費期不宜太長,這樣可以讓孩子長大後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險種;繳費期限一般情況下越靈活越好,如年繳、三年繳等。避免保單之間交叉重複,讓有限的資金髮揮最大的作用。二是保障第一,收益第二。即首先考慮保障,然後才是投資回報。在同樣的支出預算內,家長不應只考慮高額的教育保險金給付,還應給孩子配備一定的保障,防範疾病或意外風險。理財師建議,兒童理財可孩子和父母同時進行。父母每月給孩子一定數額的金錢,根據孩子的年齡,引導孩子進行理財實踐,年齡較小的孩子可嘗試儲蓄,年齡較大的孩子可嘗試購買基金、黃金等。
推薦閱讀:

成長須知:五條人生經典啟示
冬陽,乍暖還寒
揮刀自宮, 師從李蓮英, 認慈禧為乾媽, 看中國最後一位太監總管的血淚成長史
淺談孩子成長中的兩個「反抗期」
試試看,媽媽再也不用擔心男孩子怎樣才能長高?

TAG:兒童 | 理財 | 成長 | 成長的煩惱 | 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