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心得分享之三十五/孝道是根/德行言語比學習成績重要

《文鈔》復永嘉某居士書。教子女,當於根本上著手。所謂根本者,即孝親濟眾,忍辱篤行。蕅益大師講,四土三輩九品,在遇到緣不同,家庭教育也是這個道理。

我們有緣遇到凈土宗,遇到老法師提倡三個根,幫助我們打下學佛基礎,這個基礎就是從根本上著手。根本者,儒釋道的三個根,《弟子規》、《感應篇》、《十善》。十善的根是前兩個,前兩個的根是孝道。

《孝經》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根本,是一切德行的根本,積功累德,要從根本開始。家庭教育從孝道開始,孝道是聖賢教化的原始起點。孝道是傳統文化的根,佛法是師道,是建立在孝道基礎之上。

孝道沒有,他們全都建立不起來,所學到的是嘴皮子上的玩意兒,當不得用。是故《弟子規》中講: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也成人,名不副實,所以要篤行

孝道從哪裡下手?還是老祖宗的那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叫我們,能不能馬上答應?放下自己手裡的事,馬上答應。這就是我們的恭敬心,表現在點滴之處。對父母沒有一點恭敬心,談不上孝道。起碼要先練習事上馬上答應,再練習心上服從。

我們已經不習慣恭敬父母了,要從這個小事上改變,這是孝道的根本心態,恭敬心。

我們為什麼要恭敬?要把我們的自性找回來,恭敬心是自性的性德。所以印光祖師常講,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的十分利益。合於自性的心態,才能聽懂佛法、認識佛法;煩惱心,才有章嘉大師講的,知難行易

又曰,父母命、行勿懶,父母要我們做事,來不得半點偷懶,無論我們手裡有沒有事,無論我們在哪裡,放下自己的事,就要做父母交代的事。往往父母要我們做很小的事,而我們手裡還有很大的事,這時還是要放下自己手中的事,馬上干父母要求的事。

父母老了,很多事我們看著小,可對他們就是大事,他們很難做到了,體能不夠了,手腳不聽使喚了。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都要在生活中做出來。古人講的孝道,是我們真孝道的基本點,不從這裡練習,練不出來。培養孩子知恩報恩,也要從這裡開始我們的言傳身教。

以身為教,以德為范。如熔金銅,傾入模中。模直則直,模曲則曲。大小厚薄,未入模之先,已可預知,況出模乎。我們身形所做,都要在德行上下功夫,在言語上下功夫,萬不可在學習成績上下重點功夫。根本把握住孔門四德,即德行、言語、政事、文字。重德,不重做事的能力。為什麼?有德行的人,越聰明越好;沒有德行的人,越聰明越麻煩。

我們要信古人,學古人,像夫子一樣,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家庭教育也要偏重在這個上面用功夫,那就是德行的教育,補今天教育的不足,這才叫長善救失的教育。

今天教育的失敗,是只教做事的能力(學習成績),不重視做人的能力(德行言語)。做人的能力,就是我們今天重點補習的傳統文化,即三個根所代表的,倫常道德、因果、十善。

根本就是孝道

近世人情,多不知此。故一班有天姿子弟,多分狂悖。無天姿者,復歸頑劣。以於幼時失其範圍,如熔金傾入壞模,則成壞器。金固一也,而器則天淵懸殊矣。今天很多普通人家,因為受苦的經歷,情緒性地認為(不是理智),再也不要讓孩子受苦了,所以嬌慣,沒有底線的嬌慣,養出很多殺父殺母的白眼狼,坑爹坑娘的「富二代」。

反而在很多富貴人家,很理智的知道,富貴是父母辛苦得來的,孩子沒有這種能力,要讓他在辛苦中鍛煉,放手要求他做自己的事,承擔自己的本分和責任。不慣他一點驕奢的毛病。讓他得到什麼,都不那麼容易,要靠自己去努力獲得。

推薦閱讀:

重讀「弟子規」之我見(原創)
蔡禮旭細講《弟子規》6
凈空法師:沒有《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三根,怎麼修都不成功
討論熱烈的《弟子規》「親憎我,孝方賢」是什麼意思?

TAG:學習 | 分享 | 弟子規 | 成績 | 學習成績 | 心得 | 言語 | 重要 | 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