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腸道外營養藥物合理使用制度
07-13
腸外營養是經靜脈途徑供應患者所需要的營養要素,包括熱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劑)、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維生素、電解質及微量元素。腸外營養分為完全腸外營養和部分補充腸外營養。目的是使患者在無法正常進食的狀況下仍可以維持營養狀況、體重增加和創傷癒合。靜脈輸注途徑和輸注技術是腸外營養的必要保證。
一、各級醫師選擇腸道外營養藥物應掌握適應證,注重合理用藥,保證用藥規範安全。
二、腸外營養的基本適應證是胃腸道功能障礙或衰竭者。嚴格掌握腸外營養的禁忌證。
三、根據患者的血管穿刺史、靜脈解剖條件、凝血狀態、預期使用腸外營養的時間、護理的環境(住院與否)以及原發疾病的性質等因素選擇合適的腸外營養輸注途徑。
四、根據患者的營養需求及代謝能力,制定營養製劑組成。
五、腸外營養療法使用實行分級管理。主
六、使用中應注意:
(一)正確配製,在終混前氨基酸可被加到脂肪乳劑中或葡萄糖中,以保證氨基酸對乳劑的保護作用,避免因PH值改變和電解質的存在而使乳劑破裂。
(二)現配現用。原則上應在24小時內輸完。
(三)腸外營養藥物中不要加入其它藥物。
(四)配好的口袋上應注名配方組成、科別、床號、姓名及配製時間。
推薦閱讀:
※如何認識我國多黨合作制度的偉大獨創性
※回顧台灣的判例制度、簡議中國大陸的案例指導制度(結語)
※「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要緊密結合
※HR必備︱完善加班制度的法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