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著名典故看留人之道

從著名典故看留人之道

企業如何才能留住人才,在當今人才競爭白熱化的時代,必須為人才創造成功的機會,提供成才的條件,不斷滿足其成就慾望,才能防止其「移情別戀」。今天,為了留住人才,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們認為,對於企業來說,首要的是把企業變成人才創業沃土和成就事業的樂園,才能使其對企業產生認同感、成就感、歸宿感,創造「拴心留人」環境,才能真正留住人才。 讓我們從歷史的風雲中,拾起幾枚殘片,從幾個成語典故,看先人追隨人才,借鑒人才競爭的經驗,為今天的企業實現拴心留人提供有益的參考。 從「三顧茅廬」看追隨人才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歌聲,仍然激蕩在我們的胸中。追隨歷史興亡的軌跡.無數鮮活的人物向我們走來,拭去歷史的塵埃,掩卷沉思,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得人才,得天下;失人才,失天下。人才的競爭,導演出幾千年威武雄壯的活劇來。 「卧龍、風雛,得一人可安天下。」有人說,,魏、蜀、吳三國鼎立,實際上是人才的鼎立,這話很有些道理。 東漢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劉備攻打曹操失敗,投奔荊州劉表,流亡到新野。他聽徐庶說諸葛亮很有才能,隱居在隆中,便親自前去請諸葛亮出山相助。劉備兄弟三人,一連去了三次,最後一次才被接見。諸葛亮在隆中與劉備暢談天下形勢,未出茅廬,三分天下,指出劉備可能成功的道路,這就是有名的「隆中對」。此後,劉備在諸葛亮的辛勤策划下,在西南地區穩住了腳跟,建立了蜀國,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多少年來,劉備「三顧茅廬」一直被傳為佳話,劉備求賢若渴令人敬仰,但人們卻往往忽視了可與「三顧茅廬」相媲美的另一段故事,那就是劉備揮淚送徐庶,在痛失人才時,愛才、惜才溢於言表。 劉、關、張自桃園結義,經過伐黃巾、伐董卓,經歷大小數百戰,仍顛沛流離,無立錐之地。後幸得徐庶,方才扭轉形勢,重創曹軍,得到喘息之機。此時的徐庶,對於劉備是何等重要!然而,曹操為了斷其臂膀,挖劉備的「牆角」,把徐庶的母親抓起來,以此要挾,徐庶又是一個大孝子,焉能不棄劉備而去。徐庶走,劉備失去了一個運籌帷幄的軍師,而曹操卻多了一個超一流謀士,其意義不言而喻。但劉備的可愛處也正是在這裡,苦留不住,他毅然為徐庶送行。臨別,劉備捶胸大呼:「軍師去矣!」徐庶走遠了,劉備又令人砍掉前面林木,因為它擋住了劉備看徐庶的視線,其情景讓人感動。 和劉備相比,我們往往少一點真情。沒有人才盼人才,盼來人才冷落人才,等到人才要「流動」了,又千方百計阻撓,這那有一點尊重人才的樣子? 招賢,是尊重人才;重賢,是尊重人才;送賢,更是尊重人才,而且層次一個比一個高,做起來一個比一個難。求賢不易,古人干金買馬骨,故千里馬至。曹操設計留住關羽,上馬金、下馬銀,三日小宴,五日大宴,又是贈赤兔,又是賜錦袍,故有華容道關羽的「義釋」,放曹操一條生路:劉備心胸坦蕩,揮淚送徐庶,故有徐庶走馬薦諸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待人才全在一個「情」字,不同的「情」收到不同的回報。 「用一流的人才,創一流的企業。」著名企業家們都把人才興企作為戰略目標,千方百計招徠人才。「鍋不熱,餅不貼。」以情感人是興業企招賢的重要手段,情到深處人才聚,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從「多多益善」看人才駕馭 《史記?淮陰侯列傳》載,有一次,劉邦和韓信討論各個將領的能力,劉邦問他:「像我這樣的人,能夠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陛下能帶十萬兵。」劉邦又問:「那麼,像你能帶多少兵呢?」韓信自信地說:「臣多多而益善耳。」劉邦笑道:「既然你帶兵的本領比我大,那為什麼被我控制呢?」韓信說:「陛下雖然不能多帶兵,但善於駕馭將領,這就是我被你控制的原因。」 《左傳?哀公十一年》,孔子因衛國政治腐敗,自己得不到重用決定離開。當時衛國的當權者孔文子準備出征,想聽聽孔子的意見,孔於說自己只懂得禮儀,不懂得打仗。並說:「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後因而有「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之說。 孔子一生,顛沛流離,很不得志,曾氣得說:「道不行,乘桴桴于海。」以孔子的學識,應該說是曠世奇才,他周遊列國,遊說諸侯,尚找不到一個明主,未能成就一番偉業,原因是沒有找到可棲的「木」而已。古傳說中有一種鳥叫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禮泉不飲」,所以說,良禽擇木而棲也非易事,「梧桐」不是隨處可尋求得到的。孔子有生之年,尚無有可塑的霸業型「明主」出現,這是孔子的憾事。但聖人就是聖人,孔子著《春秋》,創儒學,成為中國文化最負盛名的先師,影響二千多年的中華文明,這是本文之外的題外話了。再說韓信,先曾在項羽帳下為「執戟郎」,項羽並沒有發現眼皮底下的韓信是一個立國興邦的大將之才,這個失誤為後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韓信經蕭何推薦到了劉邦那裡,最初,也沒有受到重用,一氣之下走了。多虧蕭何月下追回韓信,說服劉邦登台拜將,從此韓信受到重用,得以施展才華,迫使霸王項羽烏江自刎,幫助劉邦建立了漢朝。可以這樣說,沒有劉邦就沒有韓信,反過來,沒有韓信,也就沒有劉邦。人才,需要統帥,沒有帥才,何以聚干軍萬馬於麾下?我想,我們的企業家,如果只是一個將才而不是帥才,那是不配做一個企業家的。 這些年,一批鄉鎮企業異軍突起,鄉鎮企業的廠長經理素質備受關注。我認為,廠長經理要具備一種「帥才」,少一點俗氣、霸氣,多一點書卷氣,即我們常說的儒雅之氣,學問深湛,氣度雍容,一派儒商風範。這種氣質從他們的待人處事、言行舉止中就可以發現。富於書卷氣的廠長、經理,給人一種彬彬有禮,鎮定自若,豁達大度,滿腹經綸的感覺,這也是駕馭將才的必備條件。 縱觀當今市場,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光靠勇氣、力氣是不行的。許多知名企業、知名的鄉鎮企業老總們之所以取得很大成就,除了自己殫精竭慮、嘔心瀝血之外,是與其努力學習,具有較高的素質分不開的。應該看到,我們不少的鄉鎮企業廠長經理素質並不高,但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堅持不斷地學習,已經很有些書卷氣,已經很有些帥才成分了。但也有一些廠長經理,總是強調工作忙,沒有時間學習,即使有了時間,也用於「養養神,認認人」,有的根本就不讀書、不看報,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績。這是不可取的。事實上,這些年,一些著名的鄉鎮企業老總紛紛落馬,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曇花一現,縱然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但不能不說與少了一點帥才有關。 廠長經理要做帥才,靠的是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擴展自己的知識面,這是企業發展的需要,是實現現代化的需要,中國需要二大批具有帥才的儒商走上舞台。 《莊子,人世間》說:有一棵大樹,其高如山,百圍粗細。人來人往,無不讚賞。可是,匠石對它卻毫不理睬。學徒問匠石:「自從我拿上斧頭跟隨師傅,從沒有見過這樣美好的樹,師傅連看都不看一眼,為什麼呢?」石匠答道:「算了吧,不要談它了!那是散木呀,用它造船,船要沉掉:用它做棺,很快就要腐爛。用它做器皿,很快要壞。是不才之木,無處可用。」 慧眼識英才。由於我們站的角度不同,視角不同,所看到的結果也不同。比如這棵大樹,在徒弟眼裡是美好的樹,在匠石眼裡是美好的樹,在匠石眼裡是不材之木。我想,這樣高大的樹,一定蔚為奇觀,特別是從環保的角度看,那真是一棵美好的樹啊!匠石也沒有錯,樹老心空,如果用來造船、做器皿,那是不行的。不同的觀點就有不同的選擇。 除了觀點左右人才的選擇外,心態也是妨礙人才選擇的另一個殺手。記得以前看過一幅漫畫,叫做《小腳女人點將》,畫上配有打油詩,意思是小腳女人高高坐在點將台上,拿著放大鏡、望遠鏡找來找去最後說:「羽目無尊長,張飛性格莽撞,趙子龍白面書生相,黃忠白髮三千丈……」看來看去沒有主張,只好叫,「罷,罷,罷,退場!」(原詩已忘,少了點韻味)我認為,大凡看人,如果「一葉遮目,不見泰山」,那就不可能了解一個人的全貌,如果老盯著別人的缺點,就會看不到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就會把人看「扁」了。像小腳女人那樣,「五虎上將」也成了無用之才。有些人比「小腳女人」有之而無不及,心胸狹窄,無容人之量,「武大郎開店」,容不得高個子,那裡也不會有什麼可用之才的。 寓言《西鄰五子》,說的是「西鄰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蒙,一子僂,一子跛;乃使朴者農,敏者賈,蒙者卜,僂者績,跛者紡;五子皆不愁於衣食焉」。這位古代的西鄰公對自己的五個孩子,根據其不同的情況,因人而異,安排不同的工作,讓樸實無華的務農,機智敏捷的去經商,瞎眼的卜卦算命,駝背的搓麻,跛腳的紡紗。如此安排,人盡其才,發揮了各人的長處,又避開了各人的短處,可以說是「人盡其才」之典範。 企業是人才實現自我價值的樂土。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滿足人才自我價值的實現,就必須因人而異,根據每個人的特長、興趣愛好、能力水平,幫助其選擇最佳的工作崗位,使其感到找到了理想的表演舞台;針對人才的慾望,能力、潛質,幫助其擬定一個能體現企業和個人共同發展的發展規劃,增強努力進取的內在動力;根據能力大小,提供相對應的崗位,並讓其唱主角,最大限度發揮每個人的作用。用人之道,在於用人之長,非用人之短,轉變你的視角和觀念,學一學「西鄰公」,人才就在你的眼前。 「三顧茅廬」是古代帝王求才圖霸的經典,現代企業要在人才競爭中生存壯大起來,只有追隨人才,把追隨人才作為招賢求才的信條。追隨人才,僅僅「三顧茅廬」是不夠的,最根本的是改變求才的心態,創造一個人才成就事業的舞台,作為企業家,追隨人才,就是緊跟人才身後,為人才大膽去試去闖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做他們的堅強後盾,首先使自己成為「帥」才。 從成語典故看人才追隨,「硬體」、「軟體」兩方面,缺一不可。


推薦閱讀:

收藏!100個歷史典故按時間講述,讓孩子快速讀懂中國史!
敦一敦偉大的友誼是什麼意思?
昆明有什麼都市傳說(urban legend)?
"待我長發及腰"原詩的下句及典故你知道嗎?
文學知識:常見外國文學典故(四)

TAG: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