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學生幸福能力的培養。

教育要面向未來,要服務於社會。未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需要更多身心和諧發展的、具有更高綜合素質的人才。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教育的終極目的是要每個學生得到自我完善,身心和諧發展,使學生具有終身競爭力。,俞敏洪先生說:「培養孩子海闊天空的胸懷,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個性,培養孩子面對挫折和失敗奮勇向前的精神以及與人交往的團隊合作能力。」這裡我要補充一句:培養「終生競爭力」還應培養孩子的幸福能力。幸福是什麼?幸福是內心的一種感觸,一種心境、一種感覺。而感覺是很微妙的,是靈活多變的。即使是同一種事物,只因時間、地點、環境的不同,感覺也會隨之變化。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這種變化,會使幸福遞減。不讓幸福感遞減的最佳方法,就是保持內心對幸福的敏感度,即培養自己的幸福能力。泰勒.本.沙哈爾教授說。:「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幸福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那麼快樂在哪裡?幸福在哪裡?快樂就在我們身邊。幸福就在我們的生活里。要知道快樂不是擁有的多,而是內心能夠感受的多。所以與其苦苦尋找,不如提高自己內心的敏感度,即培養自己的幸福能力。我們知道,教育的價值,首先不是知識、分數,而是培養高尚的道德,健全的人格。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單純追求知識和成績的現象的確越來越少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一些學生不懂得珍愛與感恩,不知道善待他人,沒有陽光心態,沒有回報社會的意願,甚至沒有幸福感。總之,學生的品格訓練需要花大力氣予以加強。關於品格訓練,康德指出:「兒童的品格訓練,必須堅持,這樣三個原則服從、誠實與合群。」我的理解是:服從是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和自律精神,這是很多學生所缺乏的,試想:一個沒有自律精神和規則意識的人怎能成長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誠實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不誠實的人,哪有誠信可言?我們的社會需要誠信,需要誠實的人。合群,是能團結合作的需要,一個不不合群的人怎能與人團結合作?培養健全的人格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什麼是健全人格?所謂鍵情的人格是人的品格、性格、思想、學識的總和。是人的主體性、社會性、目的性的集合。健全的人格體現了人的思想追求、社會使命感及人的價值實現,是人的尊嚴確立的過程,也是培養幸福感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幸福感應該與日常教學緊密結合起來,這種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創設寬鬆的人文環境,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到輕鬆愉快。2、在生活中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兩明確的、習慣性的愛好,比如讀書、繪畫、踢毽子等等。3、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讓學生經過努力就能經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4、改革評價方式,滿足學生心理需要,經常給予學生肯定性的鼓勵性的,具有建設意義的評價,每個學生都經常有成就感。5、指導學生經常找找快樂的理由,當然,當感覺心情不好時,也可以找找煩惱的理由。隨時調整心態,有意思的,提高自己的幸福能力。人生的每一天都有特殊的意義,每一次幸福的獲得都有獨特的意義,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要致力於學生幸福能力的培養,從培養學生的幸福能力開始讓學生盡享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在快樂中,是學生的人格日臻完善!
推薦閱讀:

七絕 好學生
教師語言不文明傷了學生自尊
民國那些與學生結婚的名人們
任何宗教徒都應該學佛,做佛的學生,不是改變他的宗教
「港獨」學生當眾焚燒《基本法》 梁振英回應(圖)

TAG:幸福 | 學生 | 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