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產業融合面面談(上) —— 軍民融合在國外

軍民融合,其實並不是一個新課題,全世界早就這麼幹了。戰爭是國家體系的全面對抗,比的是動員能力、資源多寡、工業農業水平、軍隊素養等等綜合國力,一旦打起大仗來,全民皆兵,哪裡分什麼軍工產業民用產業?

全民皆兵的時代

但是現在畢竟不是戰爭時期,經濟競爭已經是國家之間競爭的主流,軍事上的血火廝殺,已經被全領域的「超限戰」替代,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較量每天都在進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軍民產業融合無疑有了新的特點,老問題新思路,探討軍民融合話題還是很有意思的。

【軍民產業融合是大趨勢】

現在不是全面戰爭年代,用不著全部資源投入戰爭。軍工產業和民用產業,兩者之間似乎有一層厚厚的牆,兩個產業似乎就是在兩條不同的軌道上運行,如果不是提出「軍民融合」這個新的理念,恐怕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情形:軍備產業由國有軍工企業高度壟斷。

根據國際上的技術評估,目前軍工產業中,80%以上部分和民用產業相通,而軍事上的核心技術需要嚴格保密的部分,已經不超過20%。在晶元、通訊、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方面,實際上民用科技公司,很多技術已經遠遠領先于軍工。

對於軍民融合產業,一般的看法是:

—— 重工業,諸如冶金工業、機械工業、核工業、航空航天工業、交通運輸、高新材料等工業,可以說是軍民不分家的產業,這些產業既可以服務于于軍事,也可以應用於民用,只是技術體系之下,軍標和國標有所差異。這方面的典型例子,就是美國的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用于軍用體系的精度很高,民用體系的GPS定位精度略差,中國北斗當然也要走這一條路。

軍民融合

—— 輕工業,主要體現在後勤給養這一塊。這方面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美國可口可樂公司,二戰時跟著美國大兵的足跡,成長為全球性的飲料巨頭。

—— 信息產業,早期的情報輿論戰,如今的信息化背景下的高科技戰爭。1991年的海灣戰爭,給中國帶來了極大的震撼,信息條件下下的高技術戰爭,形成的碾壓性優勢,讓中國上下都意識到代差的危機。

如果說有什麼產業和軍工關係不大的,應該是娛樂業。相反,很多娛樂行業,對於國家尚武精神是慢性毒藥。所以局座說起娛樂明星,都是大搖其頭,這是一個老兵面對現實的無可奈何。當然,不應該一竿子打死文藝事業,好的文藝作品能夠鼓舞士氣激勵軍心民心,筆杆子也是戰鬥力。

【世界汽車巨頭的軍事發家史】

先不要說那些世界上赫赫有名的軍工公司,我們先從大家比較熟悉的汽車行業開始說起。全世界的大部分汽車巨頭,基本上都和戰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大多數都和當年的一戰二戰關聯很大,甚至很多汽車公司就是靠戰爭發家,我們來看一看這一張名單:

——德國大眾汽車的誕生,與希特勒關係很大,大眾汽車的創始人費迪南德.保時捷從元首那裡接下了這一任務。

至於大眾汽車在二戰時期,除了生產汽車,還有眾多軍事裝備,甚至還有飛機機翼生產線。

與大眾同根同源如今已經併入大眾集團的保時捷,戰時還設計過坦克。

—— 寶馬汽車(BMW-別摸我,別罵我)最早是做飛機起家的,主要提供軍需引擎。一戰後才轉型汽車生產,二戰後在豪華車領域大振雄風。順便說一下,寶馬汽車去年在美國銷量大約是30萬輛,在中國銷量突破五十萬輛。

—— 瑞典的薩博(SAAB)以渦輪增壓發動機出名,其實他成立的時候主要的業務就是製造戰鬥機。順便說一下,這個品牌的部分品牌已經被北汽收購,就是北汽紳寶系列轎車。

—— 凱迪拉克在二戰時期生產過坦克,軍用卡車,甚至還有機槍和突擊步槍、氣墊登陸艇。如今凱迪拉克最大的市場並不在美國,而是在中國,這個品牌隨著中國消費的升級,正在中國市場快速成長。

—— 福特汽車公司在二戰時期,生產了8600台轟炸機,27多萬輛越野戰車,還有5.7萬航空發動機。對了,還包括了我們家那輛老舊的福克斯。

—— 克萊斯勒旗下的Jeep就不用說了吧,反映二戰的老片子,這位絕對是妥妥的主角道具。

二戰時期的美國吉普

—— 法國的雷諾汽車公司,一戰二戰都生產了大量的軍需品,不過二戰時候被德國人接管,為德軍提供武器和飛機發動機,和凱申物流有著相似的輝煌歷史。

—— 斯巴魯背後是富士重工,前身是日本二戰中戰機的最大供貨商中島飛機研究所。日產(Nissan)最早使用的品牌DATASUN是日本軍車品牌之一。

—— 三菱重工,乃是日本的軍工企業頂樑柱企業,汽車、戰機、艦船、導彈、火炮、裝甲車,可以說三菱就是日本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二戰時期的零式戰機,就出自三菱重工,如今日本的宙斯盾驅逐艦,也是由三菱重工許可生產。

三菱重工的坦克

......

不光是這些汽車公司,全世界來看,凡是有點年頭的重工業巨頭,哪家都脫離不了一段鐵血的歷史。

一家公司參加過戰爭,就彷彿法器「開過光」一樣,就會自帶光環,公司也會有如神助。1953年,原通用汽車總裁威爾遜就任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的國防部長,在國會聽證會上,有人質疑通用汽車的利益與國家利益會有潛在衝突,威爾遜擔任國防部長職位並不合適,而威爾遜說了這一番話:「What is good for the country is good for General Motors, and vice versa」。即「凡是對通用汽車有利的,就是對美國有利,反過來也成立」。通用汽車就是美國,這句名言成了通用汽車的經典和榮耀。所以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通用汽車面臨倒閉的時候,美國政府毫不猶豫地實施破產重組,將通用汽車帶出泥潭(通用汽車目前最大的市場在中國,也是中美合作基礎產業之一)。

從汽車行業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出,民用工業和軍備工業,其實本來就沒有那麼嚴格的隔閡,特別是重工業,簡直就是一個產業兩個客戶。

【軍民融合的美蘇經驗教訓】

前蘇聯的輕工業產品,常常是笑話段子里的主角。這裡是一個小段子:

勃列日涅夫出訪埃及。埃及總統請求蘇聯提供三筆經濟援助。

「第一筆是100萬噸煤。」埃及總統說。   

「沒問題。」勃列日涅夫說。   

「還要20條遠洋貨輪。」  

「完全可以!」  

「最後是一個小小要求,我想要一輛自行車,送給我的孩子做生日禮物。」

「那可不成,」勃列日涅夫皺著眉頭說:「波蘭人不生產自行車。」

這個段子反映的前蘇聯嚴重的重工業偏科,仔細回味卻讓人一點都笑不起來。前蘇聯軍工和重工業極度發達,但是輕工業卻相當落後,很多民用的衣食住行產品都無法保障供應。軍事力量非常強,但是普通百姓的日子卻過不好。以至於後來打開國門,老百姓對比西方社會的「花花世界」,整個意識形態陣地都很快失守,後來的解體可謂水到渠成。

前蘇聯的排隊

而美國的軍民融合產業,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有成功的經驗,現在卻以另一種方式,隱隱然要掉進毛熊當年的大坑。

美國在二戰的勝利,收穫最大的一項就是全球的高端人才資源,戰後美國的大企業利用戰爭技術紅利,在民用產業領域突飛猛進,計算機、噴氣式飛機、通訊、核電站......美國差不多收穫了幾十年的紅利。並且挾這一大波紅利,在冷戰對抗中,把毛熊弄到了坑裡自殘解體。

在80年代以後,隨著美國進一步解密軍事科技,並將其產業化,美國收穫了信息化時代的又一波紅利,取得了對日本產業的壓倒性優勢。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互聯網和GPS,本來都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長期積累的技術,後來通過軍民兩用,迅速形成新的生產力。

但是美國的軍民融合,走到今天,卻在滑下「壟斷固化」的深淵。世界十大軍火巨頭中,美國佔據六席:洛克希德.馬丁、波音公司、雷聲公司、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和聯合技術公司。這些公司通過高度先進的軍事科技,以及長期積累的資源,加上政界-軍界-華爾街的人脈,在軍工領域形成了絕對的壟斷優勢。

在美國「去工業化」的大背景下,這些軍火公司的地位愈發鞏固,並且成功地實現了「養寇自重」、「以戰養商」,世界越動蕩,這些公司就越賺錢。更可惡的是,這些公司已經養成了「敲骨吸髓」的訛詐惡習。根據報導,由於中國殲20的服役,美國考慮重開F22的生產線,不過光是將生產線啟封,並恢復部分已被拆除的設備,就需要數十億美元。—— 獨此一家,別無分號,不拿出足夠的錢來,玩不起就不要玩。

這些年我們可以看出來,美國每年天價的軍費,除了用于海外戰爭,很大的一部分,都被這些「大爺」一樣的軍工企業瓜分了。這裡舉一個實際的例子:

美國最先進的DDG1000驅逐艦,單艦造價高達75億美元。而中國的055萬噸級驅逐艦造價,不過60多億人民幣,一艘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價格相當於8艘左右的中國055驅逐艦。但是從DDG1000在巴拿馬運河突遇故障被拖走的情形看,這玩意兒明顯就是一個大坑。

出門就趴窩的美國DDG驅逐艦

在美國的這些軍火巨頭裡,除了波音公司的民用客機很先進,美國聯合技術公司的航發和建築技術也用於民用領域,算是軍民融合一體化做得比較成功的兩家企業,其他公司的民用產品都不怎麼樣。龐大的成本,需要在國家軍事採購訂單里活著。

這就比較有意思了,美國的軍工產業,越來越像前蘇聯後期,佔據國防預算比例越來越高,費效比卻越來越低,花大錢辦小事已是常態化,喜聞樂見地坑盟友坑山姆。花錢多而辦事少,其能久乎?


推薦閱讀:

達爾文進化論國外早已推翻,就我們還崇尚著?
中國人為什麼一富就想往國外跑
國外鉤織長袖欣賞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詳細介紹
在國外獲獎的十大著名華人文藝明星(圖)

TAG:國外 | 產業 | 面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