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很喜歡旅遊
07-13
入道 我從小就很喜歡旅遊,跟著父母到處跑。等我長大了,更喜歡去一些未知的地方看看。1995年,大學二年級的時候,碰到了一個很喜歡戶外運動的愛爾蘭人。我和他一起聊天,他告訴我說,20年前,也就是70年代,歐洲的年輕人和現在國內的年輕人差不多,把時間都花在酒吧、電影院或者其他玩樂上,沒有太多人真正去體驗自然的魅力。 後來,才慢慢發現體驗大自然是一種無比快樂的旅遊方式。於是開始熱衷於登山、攀岩、徒步、野營等戶外運動。剛開始還只是爬爬周圍的小山,每爬上一座山就插一個小旗子,表示這座山峰已經被自己征服了。 漸漸地,周圍那些容易攀爬的山峰都被人給插上了小旗子,人們開始向難度更高的山峰發起挑戰。之後,隨著裝備越來越先進,技術越來越完善,人們攀登的難度也一步步升級。現在,越來越多的歐洲年輕人已經把戶外運動視為一種時尚,其實中國也一樣。 在此之前,我真的不知道什麼叫戶外運動,我只是把它算作一種不一般的旅遊而已,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冒險。大四的時候,完全沒事兒,我還和北大山鷹隊的人混了一段時間。 我真正進入戶外這個圈子,還是一位北京老驢的引導。這位北京老驢生於60年代,屬於在新中國紅旗下長大的一代。他們年輕時在偉大領袖的號召下,懷揣著哪裡最艱苦就到那裡去的志願,走遍了祖國各地。目前全國絕大多數的旅遊目的地都是他們發現的,而正是這一批人的回歸城市,才將這些美好的景點帶給我們。 記得最想去中國什麼地方嗎?拉薩、九寨溝、麗江、西雙版納?這些景點最早的推薦人就是他們。所以,當這位資深老驢告訴我有一個徒步小五台山的活動,問我願意不願意參加,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那是1998年,正好處於中國戶外運動的大開放期。電視里播放著各類旅遊、探險的節目,海歸們在掀起回國大潮的時候,也不自覺地將關於戶外的生活方式帶了回來。我就這樣趕上了趟。痴迷 跟著北京老驢去的小五台山,是河北第一高峰,海拔2882米。由五座頂部平坦的山峰組成,因為高度低于山西的五台山,所以叫小五台山。在崇山峻岭之中,地形地貌異常豐富,林海雪峰草原,應有盡有,被視為戶外運動的理想場所,驢友初段的必選之地。 從那以後,我迷上了徒步旅遊。北京周邊的山啊,野長城什麼的,被我爬了個遍。雖然這麼說有點誇張,但是真的。大學畢業以後,我進了一家國企,空閑時間相對較多,屬於那種有時間沒錢的。一到周末,我就背著包開始或遠或近的徒步旅行,有時繞著三環暴走一天。北京最早成立的戶外俱樂部綠野也愛組織這樣的活動,後來就沒人堅持了,因為空氣太渾濁,走下來的人不停咳嗽,還有的得了肺炎。 最瘋狂的時候,我每周都要到外面住兩天帳篷。反正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告訴我媽一聲,背著包就上路了。剛開始錢不多,只好在北京周圍活動。光小五台山我就去過4次。每次路線都不一樣。因為它有5個山峰。我覺得獨自旅行,獨自探險是件好事。為什麼老想著一個人走?我這人天生就愛冒險。獨自一人探險的那種刺激可以讓我忘記現實中的一切煩惱,年輕,玩的就是心跳嘛。 另外一個原因,我就是想一個人靜靜。一個人聽音樂可以放鬆、安靜,但還不夠,我還想找更安靜的地方,靜得整個世界只聽得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這個時候還有什麼會比進入山林更好的呢? 我痴迷於那種人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感覺,那是一種真正天人合一的境界。這也是我不喜歡自駕車的原因。再怎麼著,都隔了一層。這個車子本身就是一道牆。要我,一定得有一輛全是玻璃的車子,這也不行,還是把我和自然給隔開了。 徒步給我的感覺更加原始。我這個人就是這樣,不喜歡吃湯泡飯。喝湯就是喝湯,吃飯就是吃飯。就像你喝咖啡,喜歡加糖,加奶,我就喝清咖啡,太苦了,我就喝一口清咖啡,再喝一口奶,反正就是不混著。這種直接、徹底的感覺是我想要的。 後來,我開始找志同道合的驢友一起徒步旅遊,還是因為錢的原因,一個人走遠的地方成本太高。雲南、貴州、四川、西藏……當然不是全程徒步,我們會事先確定好路線,哪段乘車,哪段徒步。 去稻城的時候,我們就是先坐車到日瓦鄉,然後開始為期兩天的徒步。這種從A點到B點的徒步穿越,並不輕鬆,但也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驚險,我有過從馬上摔下來的經歷,也有受傷的時候。戶外運動,你準備得再充分,也有百分之一的不可預見性。這個是無法選擇的,就好像走在馬路上會遇到車禍。不過總的來說,我很幸運,沒遇到什麼特驚險的事情。 最難忘的一次就是2004年跟一幫北京驢友攀登雪寶頂(海拔5588米,馳名海內外的岷山主峰,曾經是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登山隊的早期訓練基地)。雪寶頂為三面體,呈金字塔型,坡面陡滑,山體風化嚴重,滾石塌方較多。在海拔5000米的山脊上,有著深15米的對立岩壁及7米高斷崖的駱駝背是通往峰頂的絕路,地勢十分險要。 當時我們爬到了5500米的地方,已經到了下午3點,來不及沖頂了,大家只好下撤。就在這個地方,2003年剛剛死掉一個名叫魏洪海的山友,大家都叫他大海。他獨自一人攀登雪寶頂,從駱駝背摔了下來。據說是因為滑墜導致身體嚴重受傷喪失行動能力,又未得到及時救助,最後死於長時間體溫過低。就在他墜落的地方,1999年北大女子登山隊周慧霞也曾經遇難。 想想都是來自北京,又都年齡相仿,我們一起為他舉行了憑弔,這種感覺很怪異。我第一次感到死亡的氣息離我如此之近。我想再這麼玩下去,早晚有一天會像大海那麼掛了。回歸 也許你們覺得有旅遊就有艷遇。媒體也確實報道了很多因為旅遊中的共同患難而成為夫妻的浪漫故事。非常遺憾,我沒有。不過,這麼多年的戶外運動經歷,還是讓我積累了很多野外生存經驗。 戶外運動具有一定的挑戰和探險性質,準備工作是否充分就顯得非常重要。找資料、查路書、下地圖、設計線路、學習相關知識、熟悉各種裝備等等,準備有可能是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天氣、路線、裝備、身體狀況、風險控制,這幾個因素必須考慮清楚,量力而行,千萬別逞強。 一些基本知識和技能也是必須掌握的。比方定位、定向知識;簡單的求救技巧——晚上生火,白天生煙;宿營地一般不能離水源太遠;攜帶的食物吃完了如何在自然界中尋找食物;意外受傷如何包紮,怎樣臨時止血…… 還有一些小技巧:出發前把你所有計劃要帶的東西收集起來,把它們放在一個房間里,凡是不知道該不該帶的東西都別帶,這樣你的包會變得更緊湊。輕的裝備放在下面,重的放在上面。因為任何人在走路時都會向前微傾,這樣就把重量集中在你的臀部而不是你的肩膀上。盡量讓包又薄又高而不是又矮又厚,另外還要避免懸擺的物件,當你走路,這些東西的擺動會耗費你的體力。那些附在你腰帶和肩帶上的可愛的小包呢?其實它們是沉重的累贅。當你需要防晒霜和膠捲時,花不了你多少時間把它們從你的背包上層口袋中取出來。唯一的例外是辣椒水噴洒劑。它應該在你觸手可得的地方。 我建議個人必備14樣東西:1個口哨,1把瑞士軍刀,打火機,頭燈,食品,水,有邊帽,防晒霜,太陽眼鏡,小型急救包,手帕(用來擦拭物品和當包紮布用),惡劣天氣下穿的衣服,藥品(千萬別依賴別人),衛生紙。 為什麼沒有相機?呵呵,很多人現在就是愛在器材、裝備上下功夫。其實什麼東西都是夠用就行。真正的老驢友不拍照片或者說只拍很少的照片。因為拍照會妨礙你欣賞、體驗周圍的景色。最初我帶在身上的膠捲有20個,慢慢地變成了10個,5個,3個,即使現在都用數碼了,我拍照也不會超過100張! 驢游十年,我曾經開過戶外體育文化公司,想把愛好與工作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結果發現愛好不再是愛好,工作也不再是工作!年歲漸長,驢群中的絕大多數人和我一樣,開始成為安分守己的「安家驢」。有的開起了戶外裝備店,有些還在做活動,而我也成了一個孩子的爹,一個開著車、付著房貸的都市白領。 我不得不放棄以前的驢行,開始另外一種旅行。少了任性,多了責任,我覺得沒什麼不好,珍惜自己的生活吧。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想去旅遊,想再去一次泰國
※【旅遊攝影】景山公園
※【旅遊攝影】杜甫草堂踏古
※第四章 旅遊及探險中的避險與自救【五】
※城頭山遺址博物館暨旅遊公路奠基
TAG: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