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為根 膽識為魂---淺談畫家胡豐剛山水畫風格的特點
語其傳統為根,一因他筆下對傳統經典繪畫的熟用,如其一幅長卷里中景山體的處理就有郭熙傳世名作《早春圖》的影子,再如其一幅山水立軸構圖又和董源《溪岸圖》相近,而從其樹石法、遠山法還可以看出王蒙、石濤對其影響甚大。他勾線後再層層加深的暈染,皴法多用傳統山水的解索、披麻皴,也見大小斧劈皴來呈現山石陡峭姿態。他用墨時控水得法,用水可以精心調製不同深淺、濃淡不一的墨象,極富流動感,恰到好處地營造出雲煙繚繞水氣蒸騰的氤氳之境。他的書法在漢隸、魏碑上下過功夫,筆下線條古拙勁正、剛強圓潤,為其畫作增色頗多。二因他畫面筆墨純正,氣象古雅,卻又自成面貌,已經步入藝術中的自我境界。何為自我境界,或可說是遍取所長,為我所用。唯有遍閱宋元明清山水傳世名作的豐富積累,有著細心揣摩古人的構圖、筆法、墨法、皴法、樹法的厚重積澱,才能有如今對中國畫的內在精髓地更高認識,要師古人之技,還要知古人之想,同時也有能力根據自己的藝術感覺,把不同技法自然取捨或相融,畫面呈現出的只是畫家自己想要表達的個性語言。簡言之,自我境界就是找到了師法經典和宗法內心之間的平衡。因他繪畫自傳統生根,很容易接上中華文脈的源頭,就有了生命力,有了吸取不盡的營養,有了可以成長為參天大樹的可能。反之,如果在藝術上用移植嫁接等手法,取巧得來的圖式,固然新奇一時,終缺失底蘊,難逃曇花一現的命運。
縱觀中國美術史,宗教畫、裝飾畫、院體畫到文人畫,不似、似、不似,再到似與不似之間,象形、寫實、寫意,這個循環往複的演變過程揭示了不同時代需要決定中國畫不同表現的真諦。在這個互相滲透影響的過程中,代有大師湧現,為後世留下很多可供選擇的經典圖式和筆墨技法可以學習。他醉心於這些經典,但沒有被這些繪畫豐碑阻隔視線,失去自我藝術追求的目標。他雖著力於傳統、不斷學習,但只借鑒自己可以領會、可以消化的內容,然後希望能融合寫生和自己的藝術認知,以實現我家山水圖式的塑造,完成從傳承到發展的重要轉變。我們現在看到胡豐剛的作品,圖式、技法、氣象均源自傳統,畫面精神主旨卻洋溢著時代心象。他的繪畫布局飽滿,結構緊密,線條是呈現山石坡地,繁木蒼松的骨骼,多樣的皴法讓其滋生血肉,層次豐富的墨法再給畫面穿上合適的內衣和外衣。或許他在其畫面中寄託了對故鄉山水的熱愛、以及書寫時代新風壯志,並由此拉開了與傳統文人山水畫中表現隱逸生活,抒發孤寂閑愁或天涯苦旅遊子恨的精神距離。他的山水畫祥和溫暖、自由舒適,可游、可居,讓觀者願意游、安心居,甚至有探求這一方山水在哪的羨慕和嚮往。
近年來,他除去參加學術展覽和必要社會活動外,主要精力都放在外出寫生上,這一點,從其大量發表的寫生作品可以得到輔證。他通過寫生喚醒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愛,通過對真山真水的近視遠觀,清晰了傳統技法的出處和由來。用真山真水培育出真情感,在現實物象與傳統技法的不斷互證中,釐清了傳統的脈絡,樹立了自信心,並在畫面布局和技法上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他畫中的山、樹、雲及屋宇亭閣的承轉結合,自然合理,不奇譎突兀,一切都妥帖得當,即相互呼應又相得益彰,這顯然得益於長期的深入寫生,師造化讓他的畫有接近真實自然的藝術美。可以看出,他對新時代的生活是持禮讚態度的,因此其畫面中多了一絲溫馨,有暖暖的溫情在蕩漾。他把自己對自然、群眾的人文關照注入了山石樹木,方使之有了生命力,也讓其藝術有了靈魂。
適逢盛世,胡豐剛筆下蓬勃旺盛的山水精神和內蘊中國傳統文化的風骨,更能感染觀者。傳統山水畫的精髓早已融入他的思想,故畫中彰顯的「意境」,非刻意而為的矯揉造作,而是源於內心對傳統審美的真實理解。其繪畫無論構圖、筆墨、意境均脫胎於傳統經典,故氣象平和肅穆,氣息光明溫馨。若用心去解讀胡豐剛,剝去他畫中層層傳統的外衣,就會發現留下的還是其個性藝術體驗及時代人文關照的「核」。他在藝術上既遵循傳統經典圖式和山川自然狀態及變化規律,又不忘對生活環境、人與自然的熱忱關切和冷靜思考,是他面對悠久燦爛的中國畫藝術,在當代如何蓬勃發展所給出的願景,也表現了一位優秀青年藝術家膽識和雄心。
推薦閱讀:
※我們心中的安全基地是如何建立的?——談談依戀風格Part I
※【明訊定製】西服的「三種風格」
※頁面風格設定參考——色彩及其效用
※這三種風格的沙發抓緊下手,晚了可就買不到了。
※長裙搭配技巧 早秋超IN混搭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