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官窯瓷曲高和寡 何時能進百姓家?

官窯瓷曲高和寡 何時能進百姓家?

大洋新聞 時間: 2014-11-09 來源: 廣州日報 作者: 劉麗琴

菊花花觚

方口壺

三足爐

投壺

樹葉洗

  名家簡介  何浩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級工藝美術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北宋官瓷燒制技藝」傑出傳承人、輕工部科學進步獎、工藝美術百花獎獲得者。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宋官瓷燒制技藝」傳承人何浩庄——

  文、圖/記者劉麗琴

  11月7日至30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何浩庄的官瓷作品在廣州二沙島嶺南會展覽館舉辦的「名瓷奇珍——宋代名窯文化展」上展出。

  30年前,何浩庄帶領仿製的北宋官瓷獲得「可以和官瓷傳世品相媲美」的美譽,從而令北宋官窯在開封重燃爐火;30年後,按傳統工藝生產的官瓷,因高昂的成本、古雅的風格而曲高和寡,遠未能從昔日帝王寵飛入百姓家。不過,何浩庄充滿信心:雖然仿宋官窯的經營情況不甚理想,但相信不久的將來,人們返璞歸真,官瓷終能獲得老百姓的青睞。

  歷史鉤沉宋徽宗開創中國陶瓷史上第一座官窯

  廣州日報:宋代是中國陶瓷史上的黃金時代,「官、汝、哥、定、鈞」五大名窯蜚聲世界,作為五大名窯中唯一的官窯,具有怎樣的歷史?

  何浩庄:其實,中國陶瓷在五代之前,不分官窯和民窯,產品也無貴賤之分,全民共享。宋初才有了官窯的雛形,源於五代末年江南吳越錢氏王朝利用浙江青瓷,向北宋王朝進貢,從此壟斷了秘色瓷(青瓷)的生產,官僚百姓不能使用,從而出現官窯。到了北宋末年,藝術造詣深厚的宋徽宗覺得宮廷里使用的汝窯、定窯等瓷器不合他的藝術要求,於是把汝州和其他地方的能工巧匠召集到宮廷,在汴京建窯,燒制宮廷用瓷,開創了中國陶瓷史上由皇帝親自指揮監造官窯場的先例,成就了中國陶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官窯。

  北宋官窯雖然只有短短不到20年的歷史,但因為「朝廷置窯、內府制樣、大匠造器、兵士供役」,在經濟上不惜工本,在工藝上精益求精,傳世品件件是珍寶,這是私家窯場無法與之匹敵的。

  廣州日報:因為宋徽宗的督造,「廢汝興官」,由此形成的官窯瓷器有何特色?

  何浩庄:首先,造型仿古是最大特色。宋徽宗好古成癖,所以北宋官瓷在造型上創新不多,多仿商、周、秦、漢的青銅器和玉器,比如,仿青銅器的尊、簋、觚,仿玉器的琮。

  第二,追求極簡風格,崇尚自然。宋代人非常重視道德修養,崇文敬儒、理智淡泊,所以官瓷也刪繁就簡,拋棄青銅器和玉器上的繁複雕飾,反而把紋片——瓷器的缺陷,當成天然的裝飾。

  與紋片一起形成官瓷特色的紫口鐵足,也與宋人追求的古拙之意一致。北宋官窯選用含有豐富鐵質的土石做胎骨,經高溫燒造,器口釉層因熔化向下流動變得稍薄,因而微露胎色而泛紫,胎足無釉處呈鐵紅或鐵褐色。

  第三,宛如美玉的釉質,而不是晶瑩的玻璃釉。中國人崇尚玉器,官窯青瓷在宋徽宗的指引下向玉石之美的方向發展,讓瓷在表現玉的品質、玉的精神方面到了巔峰。

  廣州日報:官瓷在技術上如何實現釉質玉的質感?

  何浩庄:為了獲取碧玉般的美,官窯瓷器經多次上釉,釉層厚度達二至三毫米,有些甚至超過胚體厚度,經過火的洗禮,厚厚的釉層中氣泡連珠,晶體叢生。無數微小的氣泡被禁固在釉層之中,行家稱之為「聚沫攢珠」。眾多的氣泡和叢生的晶體所造成的折光散射,沒有浮光,精光內蘊。後世一些仿製者的作品就浮光太烈,一覽無餘,風韻喪失。

  仿製艱辛以古法燒造成品率僅百分之三十

  廣州日報: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國家計經委支持開封恢復失傳千年的北宋官瓷,作為實驗小組負責人的您,當時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何浩庄:最大的困難是釉質厚,成功率低,出現釉質脫落、露胎的現象。這就好比女孩在臉上搽粉,薄薄一層非常漂亮,但搽厚了,說話、大笑時會掉粉。瓷器也一樣,胎薄的話,吸收不了那麼厚的釉。我們在實驗製作時,逐漸把胎增厚,分三到四次上釉,厚胎厚釉,胎和釉就能吸附緊密,但即便如此,成功率還是很低。好氣又好笑的狀況是,不掉釉,可也不開片。

  另外,造型上的挑戰也不小。瘦一點或肥一點,美醜就有很大的變化。而且,瓷器做好造型後,乾燥時會收縮,入窯高溫燒制還要收縮,其中尺度的把握,要經過千百次的實驗、修改才能達到理想的境界。

  廣州日報:您有沒有機會上手把玩過官瓷傳世品?

  何浩庄:曾有一次機會,我們請示了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院長和陶瓷保管部的負責同志後,管理員從庫房裡提取了六件藏品讓我們看,但只能眼看,不能觸摸。說到這裡,又想起當年的一樁趣事:當時每燒成一次,我就去北京故宮與藏品比對。每次比對,都發現顏色對不上。單為了顏色,我們又嘗試了半年多。在近距離觀看了這六件傳世品後,我們終於解開謎團:原來隔著玻璃看,青瓷顏色偏藍,因為玻璃本身有一點顏色。我們後來做出來的青色和庫房裡這六件藏品是一模一樣的。

  廣州日報:說到青,很多人立刻想到汝窯的「雨過天青」,但北宋官窯還有粉青、翠青等各種「青」,這麼豐富的釉色是怎麼做出來的?

  何浩庄:北宋官瓷釉色受到染色劑、釉層厚度、窯爐溫度、氣氛等多方影響,呈現天青、粉青、翠青、炒米黃、月下白等多種色彩,清純鮮亮,有一種青春之美。而這些官瓷釉色深淺的變化,不是簡單地靠增加釉質中的著色劑來獲取的,而是在一定量染色劑的前提下,靠疊加釉層的厚度來實現,這就如不斷把水加深,水色從無色變為湖綠、變為海藍一樣。就這樣,不塗不繪,不渲不染,不雕不鑿,不鑲不嵌,只是經過火的洗禮,就造就出渾體一色、含翠欲滴的官窯青瓷。

  官窯青瓷的「青」,是鐵在窯爐里發生反應變成氧化亞鐵而出現的青色,這是一種窯變色彩,和染出來的顏色是完全不一樣的。這種窯變情況也可控,通過控制窯爐通風的好壞、給予氧氣的多少來掌握。少給氧氣,產生更多的一氧化碳,鐵還原得好,容易泛青色;如果氧氣給得多,會泛黃。

  廣州日報:現在開封的仿北宋官瓷,也是這樣燒成的嗎?

  何浩庄:對,我們按照古法進行,儘管成品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如果用很薄的釉,用現代的化學染色劑去染色,成品率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但那與官瓷就是兩碼事了,而且化學原料染出的色彩很死,產生不出讓人震撼的色彩。現在有些地方製作的青瓷就是通過化學染色的,以次充好。

  造型創新編鐘、菊花皆可入官瓷

  廣州日報:官瓷不塗不繪、不雕不琢、不渲不染,簡潔典雅,對大眾的審美要求是不是更高?

  何浩庄:確實,官瓷有這樣的問題。現在大眾審美偏愛的粉彩、青花在市場上銷售得很好。但收藏家馬未都曾說,不久的將來,人們還是要返璞歸真,官窯還是要做龍頭老大,對此,我滿懷信心。

  廣州日報:您仿製北宋官瓷已30年,除了繼承,還有哪些創新?

  何浩庄:我和兒子的新作品是根據青銅器編鐘造型做的官瓷編鐘,以及以開封市花菊花為創作元素的菊花花觚。我們還嘗試在文房用具上繪畫,市場效果都很好。下一階段,我還準備做方形的東西,嘗試更多的造型。

  廣州日報:這套瓷器編鐘製作上難在哪裡?可以演奏嗎?

  何浩庄:這套編鐘器型大,我做了五套,每一套從大到小有18個編鐘,每一套的大小都要一樣,所以必須要注漿來做。即便如此,做起來也很費勁,成功率很小:一是變形問題;二是其音樂性能的問題。就像銅編鐘,需要把編鐘內壁加工到厚薄適中才能演奏,音低了,就要把壁磨薄。瓷編鐘也是這個原理,為此需要預留調音的胎體。現在在廣州展出的編鐘,音樂性能部分還沒有完成。

  鑒賞收藏

  手拉坯的瓷器紋片

  有向上走的螺旋紋

  廣州日報:如今,整個開封仿宋官瓷的發展似乎不如禹州鈞瓷、汝州汝瓷,還處於「藏在深閨無人識」的現狀?

  何浩庄:總的來說,開封仿官窯瓷器的經營情況都不是太理想,主要還是質量問題。現在開封一些做仿官瓷的人,技術上還處在摸索中,達不到形神兼備的程度,比如造型不像宋代的風格,釉面的玉質感不夠強烈,紋片顯得很生硬。

  廣州日報:那麼官窯瓷器有哪些鑒藏方法?

  何浩庄:收藏宋官窯瓷器,首先看造型,是不是符合宋代造型。這必須學習宋官瓷的知識、多看造型圖片,心裡有數才能辨別是否符合;二看釉質,釉看上去一定有玉的質感,不能是玻璃質的,那些瑩光發亮的一定是假的;三看開片,宋官窯瓷器的紋片纖細多姿,舒朗飄逸,紋無手感,裂不傷胎,如果開片有拉手的現象,就是非常不好的次品;四看紫口鐵足的特徵是不是非常明顯。

  四個條件看下來,就大致能辨別出來是不是官瓷和仿宋官瓷了。當然,同是仿製官瓷,質量也分高下,高仿古官瓷,和古代傳世品的形制、重量基本一樣,價格從數萬到數十萬不等。而禮品型官瓷,也有紫口鐵足、有開片,但神韻不夠。

  廣州日報:現在很多名窯瓷器,為了做到量化生產會採用機器注漿形式,不能達到全手工甚至半手工了。仿宋官瓷是否也會採用注漿?

  何浩庄:官瓷也會注漿。我認為,隨著時代的進步,一些先進的製作技藝可以吸收,因為一些造型複雜的東西,手工製作非常不易,所以可以採用注漿。不過,要控制好數量,只複製三五件,做多就沒意思了,價值也會隨之降低。

  廣州日報:注漿與手拉坯的官瓷,在細節上有何分別?

  何浩庄:看紋片。如果是圓形的器物,不管是上大下小還是下大上小,手拉坯出來的瓷器,紋片的紋路會隨著拉坯機的轉動有一個向上走的螺旋紋,紋片也是斜著向上走的;如果沒有出現斜著向上走的紋路,可以斷定是注漿生產。


推薦閱讀:

護好百姓的錢袋子
▇◣◢▇▇◣◢▇▇◣◢▇▇◣◢▇▇◣◢▇▇◣◢▇【為啥老百姓病不起?全國政協發言人這樣回應】 
五彩俄羅斯——俄羅斯百姓鍾愛冬泳日光浴溫泉浴泥浴雪浴
【原創】百姓調侃(8)
以創建「百姓放心醫院」為契機,全面推進醫院精神文明建設

TAG:百姓 | 官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