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
|||
教育思想 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礎上,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主張,形成「生活教育」的思想體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在陶行知看來,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於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生作用,他主張把教育與生活完全熔於一爐。「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內容是「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陶行知所說的「教育」是指終生教育,它以「生活」為前提,不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他堅決反對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 「社會即學校」來源於杜威的「學校即社會」。陶行知認為,在「學校即社會」的主張下,學校里的東西太少,不如反過來主張「社會即學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學生、先生也可以多起來。 「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話說,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在陶行知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 教育智慧 抗日戰爭期間,陶行知在重慶創辦了育才學校,把「生活教育」理論運用在培養「人才幼苗」的實踐中。育才學校擇優選拔有特殊才能的優秀兒童,並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條件聘請大批專家學者擔任教師。校內不僅教學生文化課,還努力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陶行知又派學生戴愛蓮等人到八路軍駐渝辦事處學習《兄妹開荒》等秧歌劇,在校內組織演出。他還倡導學習「南泥灣精神」,帶領師生開荒30畝,建立了育才農場。這種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引人矚目的創舉,使陶行知獨特的教育理論和實踐譽滿中外。 陶行知有這樣一則教育學生的故事。有一個男生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長陶行知發現制止後,命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去。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男生早已等著挨訓了。可是陶行知卻笑著掏出一顆糖果送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裡,而我卻遲到了。」男生驚疑地接過糖果。隨後陶行知高興地又掏出第二顆糖果放到他的手裡,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我不讓你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你。」男生更驚疑了。這時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果塞到男生手裡,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男生感動極了,他流著眼淚後悔地喊道:「陶校長,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同學……」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顆糖果遞過來,說:「為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我再獎給你一顆糖果,我沒有更多的糖果了,我們的談話也可以結束了。」 觀點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 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 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 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共守。 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來,建築起「人格長城」來。由私德的健全,而擴大公德的效用,來為集體謀利益…… 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編輯點評 今天的教師如果還不敢放手發動學生去「學」,還在孜孜不倦地「以教為中心」,不妨回到陶行知那兒找尋力量,「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
推薦閱讀:
※人民日報:讓監督穿透「高牆」(金台銳評)2017-11-29 張 璁
※青海省人民調解四項工作制度(三)人民調解組織社會矛盾糾紛信息傳遞與反饋制度
※劉邦與呂后,真正的狗男女,拿下江山剷除功臣,令廣大人民唏噓
※美國移民局把人逼上梁山,各國人民與其鬥智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