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華法師:《六祖惠能說》之開演五祖法偈
開演五祖法偈
我們講過了神秀大師的法偈和六祖惠能的法偈,這兩者的語言是截然相反的。希望各位發動自己的思想,打開自己的心扉,時時記誦,如果有哪一天能把這兩首偈語在心裡頭融會貫通了,那你們的修行就上路了。
學佛,無論修行哪一個宗派,無論是在家修行還是出家修行,我們一定要明理。為什麼要明理?因為沒有明理就是閉著眼睛在走路。人生有很多的坎坷,修行的路上也有很多陷坑,閉著眼睛走路就容易掉到坑裡頭去。我們不能夠盲修瞎煉,蒙著自己的眼睛說:我只管念佛,只管持戒,我不講道理。那是不對的。我們必須擦亮雙眼,賴著佛法的道理,舉著火把去走路,明理地去修行。
明理的途徑從哪裡來?無外乎親近善知識,聽開示,聽經聞法,深入經典。我們的早晚功課當中明明寫著: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大家捫心自問:學佛十年八年,我們深入經藏了沒有?不賴著佛法的智慧,我們怎麼能夠點亮心燈呢?更何況,到了後世末法以後,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眾生有種種的知見、我執和法執。這些法執和我執,自我的見解傳達出去,讓大家不要看經、不要聽經、不要聞法,要了生脫死就念一句佛號好了。這些說法對不對呢?從某個角度來講沒有錯。比如說,我今天六十歲了、我七十歲了,我老老實實的念佛對不對呢?完全正確。但是,如果我們能夠透過佛法看破生死,然後又能夠通過念佛去了生脫死,那該有多好呢?所以,學佛一定要明理。
通過前面的內容,你們大家會發現,五祖弘忍不但向六祖惠能傳述給《金剛經》的心法,而且他們彼此之間以心印心,水乳交融。五祖弘忍像天上光明圓滿的十五的月亮,六祖惠能的心就像清泉水,光明的月亮印到清清的泉水當中,上下光輝交映,這就叫以心印心。
印心之後,五祖又講了個法語:「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我不照著文字去給大家講,就告訴大家一個當下解脫的方法。因緣的法則。因緣的法則,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當中非常重要。有一個口訣說:「諸法因緣生,還從因緣滅。我佛大導師,常作如是說。」大家把自己的心敝開,想一想你的人生經歷、你的工作、你的家庭、你的精神世界、靈魂世界,是不是都是緣生緣滅呢?老百姓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十里搭長亭,沒有不散的宴席。在這個有情的世界,永遠是緣聚緣散的。不管你認識到認識不到,不管你願不願意,沒有永恆的不變,沒有永恆的愛情,沒有永恆的財富,永遠是緣聚緣散的。釋迦牟尼佛夜睹啟明星而悟道,就告訴我們一個緣起的法則:好好地用自己的心去考量一下,你在人世間是不是按照緣起的法則去做人行事?不管好事、壞事都是因緣一場,當你想到因緣的時候,還有什麼可執著呢?還有什麼可以貪戀呢?
可是我們常常在犯錯誤,六十歲以上的老人講起自己當年的戎馬生涯,或喜或憂,總是不能忘記。他活在記憶當中。二十歲以下的小娃娃,說我將來要當科學家,我要當哲學家,我要當什麼什麼等等等等……他永遠活在希望當中。到最後當了和尚,卻是他自己做夢都沒想到的。四十歲的人總在想著今天要買房子,後天要買車子,一個老婆不夠,還要三個四個五個。他不知道這一切的因緣法則,緣聚緣散,沒有一個永恆的東西。我們有一分執著,就有一份災難。我們永遠活在記憶和希望當中,往往沒有活在心靈的當下。失去的東西我們都說好,未來的東西我們也說好,而當下得到的老公、孩子、房子、車子、地位和工作我們卻說不好。失去的永遠是好,得到的永遠是不好。人有很多劣根性,佛法確實是可以把這迷途的羔羊給喚回來的。大家要好好去考量因緣的法則,它確實可以讓我們當下釋放。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悟到三大法則。這個世界,從精神到物質,沒有任何一個東西可以超越這三大法則。第一個法則:一切物質世界都在成住壞空當中。我們大家想一想:有什麼東西不在成住壞空當中呢?大到三千大千世界,小到微塵,一切的生命的現象,小到螻蟻,大到大象和人類,都在生老病死當中。古代秦始皇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六國,他才活到五十四歲。他希望自己吃到長生不老葯,千辛萬苦到深山去採藥。這就違背了釋迦牟尼佛教育的法則,因為一切的生命現象都在生老病死當中。
有的人聽了佛法以後說:「釋迦牟尼佛像個科學家,他知道三千大千世界,他也知道微觀的世界。」全錯了。釋迦牟尼佛一生當中只有一件事情——他瞄準了眾生的煩惱。他講天講地、講社會講人生,最終的目的是想解救眾生內心的苦難,讓眾生認識到自己,不要去造惡業,當下不要煩惱,也不要到六道當中去輪迴,要解脫自己的生命。這是他要做的。釋迦摩尼佛一生當中所做的事業就是弘法利生,內證外弘。他自己內部證到了佛法,並把佛法弘揚出去。在所有世界當中,我們的精神世界是最捉摸不定的,最難以把握,最難以言表的,但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一切的精神世界都在生住異滅當中。我們的想法每天都在改變,我們一生當中起了多少的念頭、改變了多少想法,自己也說不清楚。
大家要將因緣的法則好好記在腦子裡頭,尤其是當你遇到人生苦難和困境的時候,要做因緣想。好事是一場緣,壞事也是一場緣。沒有過不去的河,也沒有翻不過去的山,更不必去服毒上吊。現實中有很多人,因為沒有聽聞佛法,當人生中遇到問題時,總想服毒喝葯,一死了之。有的人被丈夫拋棄,就要找棵歪脖子樹上吊。你再死一萬遍,又有什麼意義呢?地球永遠從西往東轉,宇宙的重量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所以,我們輕易不要去算命,不要去傷害自己的生命,而是應該面對人生的種種得到和失去。要當下承擔,而不是逃避。我們的佛教徒當中有很多人因為對佛法沒有深入圓融的了解,在他們的心行當中表現出了斷滅、消極和無為,所以被世間的人誤解,認為信了佛以後就是空了,信了佛以後就消極了,信了佛以後什麼都不要去做了。
我到江蘇沛縣觀音寺去講經,當地有一個女企業家,沒有學佛以前,掙錢一包勁,很有幹勁,學佛學了半年,見到我以後說:「師傅,我現在掙錢一點沒勁了,我根本就不想去掙錢了。」我說:「你學偏了,你自己雖然有車、有房,溫飽問題解決了,但你要知道這世間還有很多下崗工人,還有很多人吃不上飯,穿不上衣服。你需要增容,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你不要只為自己穿衣吃飯,你要想著去幫助那些需要上崗就業的人。如果這樣想,你的心裡充了氣,充了電,你再去掙錢的時候不就有勇氣了嗎?我們現在要辦教育,沒錢;我們要建廟,沒有錢;所以我們要去創造財富,然後才能把佛法學好,弘揚光大。」
因緣的法則,還要記住兩個要點,兩者不可偏廢,一旦偏廢、悟偏,你的心情就會出偏。從空間上來講,叫緣聚緣散。比如,我們棲雲古寺有講堂,我在這裡講經,大家來聽,這是因緣相聚。等到七天十天的法會結束,我們各自都走散,緣就散了。但是大家要永遠記住另一面:因緣相續。只有明了因緣相續,我們才有辦法去修行。我過去是個小偷的兒子,現在出家信佛,我改變了自己的習性和業力,努力地去修行,我可以成為佛子。你是將軍的兒子,如果躺在功勞簿上,想充老爹老娘的待遇,那你永遠不會有出息。正因為如此,將軍的兒子未必是將軍,小偷的兒子不一定是小偷,法官的兒子不一定會當法官,佛的兒子也不一定成佛。每一個人都有改變自己的命運的機會和可能。從哪裡做起?從心做起。
一個人以前特別妒忌別人,以前很仇恨別人,學習佛法以後,改變了自己種種不良的習性和業力,讓自己變得光明、變得寬闊,就可以了。緣聚緣散和因緣相續,這兩者要完全悟透,不能偏廢。我們有的居士信佛很用功,悟到了緣聚緣散以後,把一切都看空了,天也空、地也空、你也空、我也空、爹也空、娘也空,一直空到十八空,空來空去,他什麼都不幹了。這不行。我們兩個腳還要站在地球上,要吃飯,要穿衣,今天活了,明天還要活,這叫因緣相續。相續的是什麼因緣?是善緣,隨緣消舊業,但莫造新殃。隨緣消自己的習氣和業障,但不要再結怨仇了。這就是真正的人生的學佛。
五祖弘忍給六組惠能印心過以後,又對他說,「有情來下種,」有情是佛教裡頭的一個基本概念。有情有識的統稱為有情,簡單地理解,有生命的就叫有情。相對於有情的對立面是我們的物質世界。物質世界在佛法的概要當中叫器世間。世間的生命依賴於器世間,比如,我們要有房子,要穿衣服,要吃飯,要有新鮮的空氣,要喝水,要腳踩在地上,頭頂上有太陽、有月亮。我們一直以來所接受的教育認為人是主觀世界,我們依賴的山河大地是客觀世界,認為我們的主觀世界可以改造客觀世界,如此等等。在佛法來看,是一不是二,分開來講是兩個,合起來講是一個。鳥在天上飛,長出了翅膀;人要呼吸空氣,長出了鼻子;魚在水中游;長出了尾鰭,長出了腮。即便是在睡夢當中,我們每時每刻和物質世界也產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長期以來,我們接受鬥爭哲學的教育,分出了主觀和客觀,乃至於把人群也進行了階級的劃分,每個人都活在思想的苦難當中,人沒有學會愛人,不懂得向善,我們每一個人深受其害。到了今天,我們要改變自己的認識,人和人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人應該學會愛人,所謂「仁者愛人」,不但要愛人,還要愛護自然。如此一來,我們活在地球上才有意思,才有辦法。有的人看到和尚吃素,就問我:「蘿蔔、白菜也是生命,你雖然不吃雞鴨魚肉,吃蘿蔔、白菜也是殺生。」我說:「你簡直是要把佛教趕盡殺絕呀。從道理上來講,任何一個真理都往前邁出半步,就是錯誤的。蘿蔔、白菜有微生物、細菌,我們說的不殺生,是不殺有情生命,並不是要佛教徒把嘴都掛在牆上,不吃飯。如果把佛教的理論推演到這一步,那就沒有辦法去修行了。那就叫鑽死牛角。」有情,是有識的生命,他們都是成佛的種子,生生世世輪迴在六道當中,有可能是我們的父母,命運相連,你中有我,我在有你,水乳交融,從來都沒有分開。「有情來下種」,講的是因緣的法則。
講到這裡,我非常慚愧,我在廣濟寺的時候,明暢老法師到廣濟寺去講經說法。他說:「佛種從緣生。」我回到房間就想:這個老法師怎麼講出這樣的話?佛種就是佛種,怎麼從緣生呢?這是因為我看經沒有甚深思考經義,認為老法師講錯了。後來我看《妙法蓮華經》,真有這麼一句話說,佛種從緣生。這才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大家想一想:一個出家人就像一棵菩提樹,我們悟道、修行,乃至於成佛,是不是依賴於眾生?離開眾生可以獨立成佛嗎?一顆菩提樹種在沙漠裡頭,它可以長根長葉嗎?不會。所以,一個人修行的高低,是否悟道,有很多的因緣。就以六祖惠能來講,他過去世久植善本,如果不遇到五祖弘忍,他的心無法得到印證,也不能夠成為六祖。
有情來下種,下的是成佛的種子,菩提的種子。這就好像我們在座的各位一樣,同樣是學佛的人,每一個人心量、思想境界層次是不相同的,有的人可能「見與佛齊」,而有的人只是一個凡夫的心量。這可以從三個界面上來說清楚。如果你曾經對《六祖壇經》有過很好的學修,通過我的講法,可以印證你的心,你原來是這樣的領悟呀?或者說,原來你是認識到了空,產生了斷滅見,今天我再給你講的時候呢?你領悟到空有不二,把自己的見地圓融起來。還有一種可能,見一個法師講經說法,你去聽一聽。聽的時候,熏習到耳根,就在心裡頭種下了一個成佛的遠因,種下了一個菩提的種子。所以說,「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這句話包含著兩重含義。第一個含義是只要你種下了因,不愁沒有果。拿老百姓的話說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黑豆結黑豆,種紅豆結紅豆。老百姓在種地的時候都非常聰明,他要想豐收水稻,就一定不會在水稻地里種麥子。種麥子肯定是收割麥子,種水稻就長水稻。老百姓把對因果的法則運用得非常熟練。
有人問我:「佛教講的因果,我看不見摸不著,憑什麼去相信?
一個人如果能夠悟道,或者有神通,自然就能知道自己的前世和後世。可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這兩者,我們就要從能夠說得清,講得明白的道理來講。有一個科學家說過這樣的結論:物質世界就像一張網,事物之間產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再來看自然界。自然界當中,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多因一果,多果一因,因果相續,因果變異,萬事萬物都在因果的環節當中。佛經里講得就更明白了,例如:一個女人如果不生孩子,她還能不能成為媽媽呢?一個女人如果不結婚,不生孩子,她就永遠不會當媽媽。石女兒能生育嗎?石女兒就是沒有生育能力的女人,當然不能夠生育。我們的生命之所以來到世間,就是要依賴於婚姻,依賴於父母的結合。因緣無處不在我們身邊,因果無處不發生在我們身上,但是我們卻不相信因果。用世間罵人的話來講,我們是投機分子,我們沒有種因,卻企圖收穫豐碩的果子。我們種了善果,自己不相信,反而在種了惡果以後,希望能逃過一劫。佛法中說:在劫難逃。眾生污染環境,破壞大自然,導致現在災難頻發,這就是在劫難逃了。每一個人都破壞了自然環境,是我們每一個人造的惡業,就要由我們大家共同來承擔受報。佛法雖然是形而上的妙道,但如果應用到我們的生活當中,當下就可以快樂自在,讓你變得非常和諧。
因地果還生的第二個含義是:因中有果,果中有因。我昨天給大家將因果的時候,打過一個比方,說種了因,必然會有結果,這是線性的。其實從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都是因中有果、果中有因。以我們吃的蘋果為例:你們告訴我,我們吃蘋果的時候,吃的是因還是果呀?在一般的人眼裡看,吃的是果。因為看到蘋果嘛!豈不知道在這個果裡面包含著蘋果的種子,如果我們把種子解剖來看,用顯微鏡去看它的胚胎,在它的胚胎里又含著花果。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這個世界大中有小,小中有大,妙不可言。
我們凡夫的眼睛能看十里,耳朵能聽三十分貝,我們看到的是可見光,我們聽到的是可以聽到的聲音。對於我們看不見、聽不見的東西,卻決然不相信。正因為如此,再試間弘揚佛法,最難的就是給大家講因果、講六道輪迴。因為大家不看見、摸不著,而我們肉體生命又不能重複實驗,誰也不能死一次試試,去看看有沒有地獄。死一次試試,到地獄裡走一趟,回來給我的兄弟姊妹說:「哎呀,確實有地獄。」我們都知道,一個玻璃杯子打碎了,再粘起來都無法使用,何況是生命?我們的生命哪能拿來做實驗呢?在這種兩難的時候,信為橋樑,信為能人。釋迦牟尼佛用他的生命證到了人生宇宙的真理,他把這個道理講給我們大家,不要稿費、不要著作權、不要版權,甚至他老人家還慷慨地說:我的法有正法、有相法、與末法。佛沒有任何的貪戀和要求,他把法平鋪在我們面前。我們總是要用自己的理解去理解佛法,卻永遠不會去相信佛法。
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頭都橫著一把尺子,符合自己心思的就是對的,不符合自己心思的就是不對的。我們從來都不懷疑自己:我們多麼的渺小呀!三千大千世界如此之大,佛法是如此的深廣,我自己是多麼的渺小。我們從來就沒有懷疑,我們總是活在我行我素當中,自以為是。如此一來,就置佛法於不顧,寧可去喝葯、去上吊、寧可去痛苦、讓自己的生命欲死不能、欲活不能,也不願意信佛。如果懂得一點點的佛法的道理,並且能夠運用在生活當中,那麼每個人都是快樂的、個個都會很自在。一個人窮沒有關係,窮得有道,你就很自在。一個人富也沒關係,通過學習佛法讓你富貴得長久,有什麼不好呢?我們大家卻都不願意接受。
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法偈這後兩句更加難以領會。告訴大家簡單一句話:這就是本地風光。實際上,這是說當我們悟透了真如實性的時候,一切都在那個地方,一法不立、一塵不染、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把嘴掛在牆上,大地平沉,一切都不要再去說了。這裡說的是真如實相,講的是道,要靠我們用心去悟,唯有你的心可以證實,依賴于思維和語言文字是不能夠解決問題的。
推薦閱讀: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六00集)凈空法師講解
※唯慈法師序
※[轉載]《僧璨大師最上乘(信心銘)》(11、12、13集)上慧下律法師講·2010
※體方法師:解脫之道講記 c12 八、正定
※慈法法師:《大方等大集賢護經》又名《般舟三昧經》講記 10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