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扶老人險,買不買都尷尬(論政)

  □倘若都能多一點道德的自信與自省,哪有老人摔倒不扶的道理?

  

  最近,支付寶上線一款針對好心扶老人反被訛的險種——扶老人險,由華安財險承保,保費3元,保期1年。用戶投保後,如果發生好心扶起老人反而被訛的意外情況,最高可獲得2萬元的賠償。

  新險種的誕生,一般都是因為出現了新的風險,扶老人險的問世,自然也是源於社會公眾對「扶老人」的集體道德焦慮。支付寶數據顯示,該保險上線僅3天時間,就有2.6萬人參與投保,其中2.4萬投保用戶為80後和90後。

  如果我們用樂觀的角度來審視上述數據,興許可以得出結論:花3塊錢就能贏得一份保障,參與投保的這些人至少是做好了繼續扶老人的準備。這意味著「世上還是好人多」,特別是年輕的80後、90後,並不像一些長輩說的那麼不靠譜。

  年輕人積極參保,讓自己看起來靠譜了,卻讓老年人覺得離譜。長期以來,尊重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曾幾何時,德高望重、德隆望尊等美好辭彙也都是為老年人準備的。如今,對待老人的一個跌倒摔跤,我們卻需要以「扶老人險」為心理支撐,這無疑是對曾經美好的一種打破,留給老人的也許會是「居心叵測」「為老不尊」等辭彙。記者和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閑聊,老人十分氣憤,認為這份保險讓他有一種「被打了一耳光」的感覺。

  一份保險,有人興奮,有人氣憤。即便如此,所有人都應該明白,「扶老人險」的設立也許是為了「扶起人心」,但它畢竟只是一種市場行為,這對於化解「扶老人」的尷尬,究竟有多大作用,仍然是一個未知數。正如一些網友吹毛求疵,「它能消化的損失僅限於法律訴訟費用,因扶老而產生的費用遠不止如此,一旦遭遇訛詐,還有大量的醫療費、精神損失費」。這雖然議論的是金錢問題,依然可以理解為道德問題,因為字裡行間反映出,如若有老人再次跌倒,仍然有人會望而卻步。

  一份保險,未必就那麼保險。要讓「扶不扶」不再難以抉擇,所需的努力還有很多,特別是有關政府部門不能袖手旁觀。有老年人說,如果被撞傷後不訛人,她就沒有治療的錢,甚至沒有生活來源。因此,醫療、養老保障體系亟須進一步建立健全,解決老年人的後顧之憂。有年輕人說,老人硬要把「扶」說成「撞」,很無奈,可是又沒有證據予以反駁。因此,政府辦事能力亟須進一步提高,比如多安裝一個高清攝像頭,事情總會真相大白。當然,對於明顯的訛詐事件,應該發現一起、懲處一起、絕不縱容,依法保護好心群眾的道德良知。

  歸根結底,扶起老人,是一種美德,從未褪去本色。如今,無論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倘若都能少一點現實的顧慮和羈絆,多一點道德的自信與自省,美德決不會成為一個問題,哪有老人摔倒不扶的道理?

展開
推薦閱讀:

鏡頭下:尼泊爾少女一妻多夫的「尷尬」生活
北京是它的7倍,山東省最小的地級市,它的存在非常尷尬
再婚夫妻都會面臨的三件「尷尬事」,處理不好很難幸福
雨一直下,穿什麼不會尷尬?
「韓國第一美」紅毯禮服遇尷尬

TAG:尷尬 | 扶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