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宮畫中的中西方性文化之比較
春宮畫中的中西方性文化之比較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72/72/72-09.htm
李宗俊
南華應社系
壹、春宮畫中審美製度比較的限制
人生中第一次看到春宮畫的時間,已無從知曉,但可以確知的是,當時就算看到春宮畫,也只會把它當成「純藝術品」來理解:「藝術這種東西總是高深莫測、難以理解的麼!」時至今日再次接觸春宮畫,雖然不再像從前般如此敷衍只認定它之所以看不懂仍是因為「藝術」。不過,事實一樣還是「看不懂」,為什麼?因為它真的很藝術?還是時間流遠讓我們無法親身體會那古代的文化氛圍?所謂的「看」是怎麼一回事?
「注視是一種選擇行為,我們所注視的從來不是事物本身,我們所注視的是事物與我們的關係。我們的視線不斷收尋、不斷移動,不斷在它的周圍抓住些什麼,不斷建構出當下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景象(Berger,2005:11)。」
人類在觀看事物之時,從來就不是將眼前所有的事物都容納進去,就算眼前的事物可以被眼睛的範圍涵蓋,卻不表示那個事物的所有細節都可以被注意到。因為觀看不只是「眼」的看,還是「心」的看,所以說人類的視野其實是比想像中要來得狹隘。更確切的說,「人總是只看他想看、能看到的部分」。就好比手握相機的現代人,難道相機真的可以讓每個人的自由徹底開展嗎?相當不容易,相機雖然可以固定影像、將人的視野轉化成相片影響他人、供他人欣賞,但手握相機的拍攝者卻無法隨時隨地文思泉湧般隨性的表露任何角度,因相機並非完全與人隔離的機器,即便它有著超越人眼的能力,但它的能力大多時候還是得透過攝影者的心靈去賦予。所以說,相片是有生命的,相片某程度表述著拍攝者的意識或無意識。
春宮畫某程度來說其實就是相片的翻版,只不過當時不稱為相片,而稱之為「繪畫」。畫下春宮畫的文人就好比今天的專業攝影者,其拍攝過程不僅包含了技法與藝術觀念,同時也表述了攝影者所要表達、能夠表達的視野。正如前述所言,人的視野是很狹隘的,沒有多少人可以擁有畢卡索或愛因斯坦那超前衛的思想,然而,就算諸如愛因斯坦或畢卡索,其思想終究會表露在其創作、理論之中,就如周星馳於少林足球中的一句對白:「創作這種東西是很主觀的。」創作實則包涵了創作者的意識種種。
從前述角度來理解春宮畫,我們便可將春宮畫視為一種創作,而這創作隱含了繪畫者的意識、無意識成分,甚至因為春宮畫在古代的地位及用途為前提下,使得創作者的意識表達更表露無遺:「春宮畫之所以能千古流傳,仍因為它具備激發性慾、娛樂助興(性方面的助興)、性教育、避邪(所以又稱避火圖,用來趨避鬼神)及嫁妝等用途(劉達臨,2004:240-242)。」在為了「性」種種的前提下,春宮畫的繪圖者想當然就勢必得將情慾與美感投注於圖畫之中才能繪出時代所需的性種種。如此,春宮畫便不單純是春宮繪畫,它更是不同時代的「情慾表徵」,所以我們便可以透過春宮畫的比對去瞭解不同文化之間的性文化、審美差異(當然,不可能是完全的理解)。
若要進行不同文化春宮圖中的審美觀比較,通常必須具備三個部分。第一,分析春宮畫影像文本本身。第二,分析不同時代之春宮畫及當時代性文化之論述。第三,不同文化之春宮圖及性文化歷史發展的特殊性(譬如日本浮世繪的文化意義與中國春宮畫似必有其專有脈絡)。然而,由於後兩個部分需要足夠的知識背景與史料才能夠作為分析春宮畫之依據,對此,本報告就不針對文化論述及歷史資料來佐證不同文化春宮畫中的審美觀,僅放上所收集之不同文化的春宮圖並列出影像文本本身可能的特殊性所在。因為就如前所述:觀看是有所選擇的觀看。既然進入不了各文化脈絡的觀看方式,那就只好採取片面、膚淺的影像觀看比較。
貳、不同文化春宮畫之影像文本比較
對於不同文化春宮圖之比較,底下便以簡單的分類及歸納來陳述,而在一些比較特殊的圖中,會於圖標上進行簡單的說明。
中國春宮畫
若要對中國春宮畫中的審美進行比較,在《影像文本的分析方法-以中國古代春宮畫為例》已有初步的分析。並且,為了讓不同文化間的春宮圖能有同等的水平進行「純觀看圖像」的比較,所以就不添加歷史資料佐證(如前所述,這方面的資料過於複雜、難以收集)。而如果僅就影像文本本身進行比較,我們可以發現中國古代春宮畫具備幾個特色:
一、所有的春宮畫普遍都裹小腳、三吋金蓮,如圖一~圖九,我們可以看到圖中的女子都有纏足,都是小腳、穿著纏足鞋。而圖一~圖三中,畫中的男子在從事性愛或進行愛欲挑逗行為時,小腳是他們會去撫弄、把持的部位。
二、圖一到圖九來看,雖然畫中女子偶有乳房大小之差異,但基本上,古代春宮畫女子之身型曲線並不是被強調的重點,沒有現代社會情色照片中對於前凸後翹、乳房豐滿等對身材的要求。而跟西方春宮畫比較起來,中國春宮畫對於身型的描繪也確實沒那麼細膩,且不少春宮畫中的女子衣物並未完全褪去。
三、從圖一至圖九來看,中國春宮畫中對於女子神情的描繪甚重視。跟日本及西洋的春宮圖比較起來,中國春宮畫中的女子眼神與表情較
PS:若須知更詳細的中國春宮畫背景可以參考以下書目:
翟本瑞 著,2004,(影像文本的分析方法-以中國古代春宮畫為例),收錄在,林本炫、何明修 編,2004,《質性研究方法及其超越》,頁157-199。嘉義:南華大學教社所。
劉達臨,2004,《性史圖鑑》,台北:八方出版。
簡明扼要的描述中國古代的性種種,包括性文物、性文學、性觀念的歷史變遷等。然而對於春宮畫之討論僅在於基本的歷史及藝術的解說,並沒有實際針對春宮畫中的性文化進行解釋。
劉達臨,2004,《浮士與春夢》,中國:友誼出版。
這本書目的在於比較中國與日本的性文化種種,以及說明日本之性文化與中國之歷史淵源。然而,其對於春宮畫的討論仍在於歷史背景的描繪以及嘗試比較中日春宮畫之異同,雖說比較,實際上劉達臨並沒有真的在此書細膩地比較中日春宮畫之異同,對歷史的比較也甚表面。
圖一:進行性交時,男方手握女子的小腳。
圖二:左方是男子撫弄女子的金蓮進行調情,右方則讓女子高舉金蓮。
圖三:左方的女子肚凸,與今日的腰瘦纖細的標準相衝突。
圖四:左方的女子雖有豐滿的乳房,但其身材並非腰瘦纖細。而右方對於女子身型更沒有描繪。
圖五:左右方的女子的身型皆沒有進行刻意的刻畫或描繪。
圖六:女子嬌柔羞怯的表情。
圖七:
圖八:
西方人體畫、春宮畫
基本上,相比於中國春宮畫,西方的人體春宮畫除了畫風不同之外,內容也有些差別。然而,由於許多圖片來源自網路,而這些網站並未詳細說明這些人體畫的來源(有些無法肯定是否為春宮畫,也不能確定是哪個時代,西方哪個國家),並且,由於我們沒辦法將各文化所有時代的春宮畫一應俱全,所以底下提出的西方春宮畫的特點,僅就以目前能收集到的影像文本進行比較歸納:
一、相比於中國、日本等其它文化的春宮圖,西洋畫在人體肌肉、身型曲線的描繪較為細緻(參考圖十五~圖十九)。男性著重於肌肉的展現,女性則在身材及乳房上呈現豐腴飽滿的狀態,與今日社會中的紙片人迴異。
二、相比於中國日本,西洋在春宮畫的內容較常出現「人獸交」(圖十三、圖十九)及「多P」情況。尤其是「集體性愛」,在這些春宮圖中非常常見(參考圖十一~圖十二、圖十五~圖十九)。
三、相比於中國、日本及印度,圖十五~圖十九呈現西方春宮畫普遍全裸的現象,並且,這些圖中分別呈現當時宮廷中對於男女同性、老少同性、人獸交、自慰、SM等各有描繪,表示當時宮廷的性行為之豐富。
圖九:
圖十:
圖十一:
圖十二:
圖十三:春宮畫懷錶,左方是人獸交
圖十四:春宮畫懷錶
圖十五:
圖十六:左下圖描繪的是男同性戀,右上圖是SM,右下圖是老少同性戀。
圖十七:左下圖是女同性戀。
圖十八:左上圖是描繪自慰,左下圖是描繪女同性戀之間的偷情,右上圖是描繪男同性戀。
圖十九:左上圖是獸交。
日本浮世繪
與中國、西洋相比,日本的浮世繪未必完全直接呈現性慾方面的行為,有些浮世繪是透過隱喻、跨大的描繪來表現情慾。
一、比於其它文化,日本的浮世繪對於性器官的描寫特別重視,尤其是男性器官的跨大以及陰毛的繪製。
二、在形式與內容上,日本春宮畫比較呈現出女性受到壓抑的一面。例如圖二十三、二十五與二十六,在女性的神情表現上不如中國春宮圖來得柔情嬌媚或西方那般。
圖二十:著重陰毛的描寫及性器官的誇大。
圖二十一:同上
圖二十二:同上
圖二十三:女性受到性刺激後的神情之描繪。
圖二十四:
圖二十五:雖然沒有直接描繪男女性愛,卻隱含對女性之壓抑的文化層次。
圖二十六:強調陰毛的描繪,在動作及神情的呈現上讓女性有著被壓抑的感覺。
圖二十七:同樣,對於性器官的強調。
圖二十八:這張圖並沒有明顯表示男女的情愛,但卻將女性的陰部以誇大方式呈現,並以男性觀看的方式表達性慾。
印度春宮圖
幾個特色:
一、 性愛的描繪上是與其「瑜珈術」進行結合,所以可以看出許多凡人難以達到之性愛姿勢。
二、 或許性愛是與其宗教神聖結合,所以在春宮圖的描繪上,人的眼神皆相當一致、凝視前方,猶如這是神聖之事。
三、 收尋圖片的過程中發現一套男同性戀的圖,表示同性在宮廷中算是正常的現象吧?而同性的性交圖同樣結合了瑜珈術。
四、 女性的乳房普遍豐滿,並不如中國般如此不一致(有大有小)。
圖二十九:乳房豐滿,從性交女子的腳的彎曲程度可知結合瑜珈術觀念的性愛。
圖三十:同樣結合瑜珈術的性愛,所以會出現體難以達到之性交姿勢。
圖三十一:除了瑜珈術,眼神皆一致凝視前方。
圖三十二:
圖三十三:
圖三十四:男同性戀的套圖,同樣結合瑜珈術,這兩張在姿勢上的表達更為顯著。
圖三十五:有著類似SM手法(或道具)的性愛,即便如此,仍可看出被綁於上頭的人帶點瑜珈術的味道。
圖三十六:
小結
在進行春宮畫之報告的過程中其實歷經掙扎,不知該從何下手,因為一方面,這個議題需要龐大的知識背景與論述資料才能夠確實的比較不同文化春宮圖中的性愛、審美觀念。就目前情況來看難以達到。二方面,在春宮畫的收集上如果沒有可靠的文獻依據,就算能透過網路尋獲不少,卻因無從無據而難以依時代、國別與來源進行分析,更別說找尋圖畫的相關論述了。三方面,如果要針對中國的春宮畫進行相關分析,在《影像文本的分析方法-春宮畫之比較研究》已提出些較具代表性的論述,短時間內也難以脫離此範圍。對此,報告就暫且只能以前述所言「純觀看影像做歸納」的方式來進行比較,雖然如此只能隔靴搔癢,但至少對不同文化之春宮畫以及古代的部分性觀念有所認識,作為將來看待性文化議題時的一個思考方向。
心得
傳管所 王品昇
中國人對於性愛相當的嚮往,礙於風俗問題不能在大庭廣眾下高談闊論,有的人便在書畫中創造,春宮畫因而誕生,「春宮畫」之所以叫作「春宮」是因為文字記載首次出現在漢朝皇室「宮」中,後來流傳至民間。現代人多以古代春宮畫為色情,其實這是不對的,古代春宮畫不僅有欣賞功能、教育功能、醫療等多項功能。春宮畫的起源,一般都認為始於西漢景帝子惠王劉越的後裔劉海陽(西元前64至西元前50年在位),在他世襲的封邑廣川郡(今河北省棗強縣東)的宮室中繪男女性愛畫於屋上。可是,實際上春宮畫的起源比這還要早得多。漢朝劉向在《列女傳》一書中說,殷商末期,奢侈暴虐的紂王曾在宮中舉行肉林酒池的餐宴,他抱著妲己恣意尋歡,在他們的床榻四週則圍以繪滿春宮畫的屏風,兩人一面欣賞這些畫,一面縱情作樂。在西元1世紀,似乎《素女經》之類的性學書籍已有帶插圖的版本了。如《素女經》內的九勢篇和《洞玄子》內的「三十法」,都可能有一些圖畫的附錄說明。從《同聲歌》可以看到,在漢時有可能以春宮畫給新娘做嫁粧,以指導夫妻性生活,這被稱為「女兒圖」、「枕邊書」或「嫁粧畫」,這在後世的民間也有流傳。人們認為明代後期是中國古代春宮畫發展的頂峰,主要是指它的質,在量方面,清代的春宮畫似乎較明代為多,也許是因為年代較近而存世的作品較多的緣故。
『纏足』
這種風氣之所以在中國出現,並不是偶然的現象,它是傳統的封建禮教和世俗的 社會偏見在婦女身上的綜合反映。千百年來,中國婦女一直處在從屬於男性的地位,女子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被視為不可逾越的「天條」。男尊女卑的世俗觀念,將婦女壓在社會底層,使婦女變成為男子的奴隸和玩偶。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纏足之俗。換句話說,纏足是對婦女的控制手段之一,有種說法,纏足的女性下體會比較緊,因此可以增加興致。
『東西方審美觀念』
兩年前第一次到中國去,看見西方搭訕中國女孩,耳聞間聽到兩人的對話,西方人說:「妳的樣貌和我在美國看到的不一樣,美國電影中的中國女孩和你差很多。」,在西方人眼中所問的東方美,就是丹鳳眼,嬌小,體貼溫柔等。從這句對話之中,可以看出東西方人再審美之間的差異性,在東方人眼中的西方人,都金髮碧眼,身材高挑,當兩者互相接觸了時候,發覺到彼此經由媒體所形塑的樣貌都有所不同。不論是東方人或者西方人,審美的觀念受到文化背景影響,但是交流上不受樣貌的限制,反而開啟兩者間的文化互動。
社研所 吳秋蓉
因為這週所要探討的是審美觀,因此想討論關於對女性的審美觀。有句名言「女為悅己者容」,為了符合大眾的審美視角,不同朝代也有不同朝代判定美的標準,影響著中國女性的身形、容貌,同時審美的觀點並不只在於外在的身形、外貌,甚至是對女性在行為上的要求,如:遵守三從四德等。古代的審美觀或許與現今的審美標準並不盡相同,但是如同儒學對華人社會的影響,相關的審美觀念、制度仍然影響現今社會的觀點,只是現代的審美觀點受東西文化的交融影響,與過去的標準、制度不大相同,因此影響的程度似乎在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作用。
明朝之後對於女性要三從四德的要求漸嚴格,纏足等制度也不斷成為風潮,對於女性的規範慢慢變成審視女性的要件,也塑造了當時女子們的形象,甚至至今仍影響當代華人對婚姻、家庭關係之觀念,有時這些延續的觀念也成為眾人共同討論的議題。西方的審美觀對華人社會也有其影響,對照幾個古代美女的照片,及形容美麗等的詩詞,審美的標準的確不同,例如講求性器官的大小、比例,就傳統中國社會是較少見的。
現代人對女性的審美標準似乎開始著重在身體比例,胸部、腰身、腿部…,再看看名模、明星等的身材比例開始走向坊間大家所認定的標準型,不僅如此,這樣的標準型也在坊間成為流行,減肥、整型慢慢被拉近來做為審美的輔助工具,同時間接影響相關行業的風潮,如:食品、藥補、妝髮。走向標準型的纖腰、胸部圓滿正在接替過去的審美觀。
傳管所 黃偉晉
這個星期很巧合的和一個31年次的黃先生閒聊,談起了在日本時代,住在艋舺是多麼驕傲的一件事情。言談中,釋放出來訊息是帶有著一種榮光的感受,在日本時代他的祖父擁有良田千畝,還擁有當年日本政府核可的「大煙許可證」,也就是可以合法的抽鴉片。「我們家有三張煙牌,你看我家多有錢。」帶著驕傲的語氣繼續說到:「我奶奶還是裹小腳的是那種真正的三寸金蓮 。」
試想在過去農業時代裡,勞動力的需求和纏足,具有一種強烈的衝突。纏足讓女子走路搖曳生姿,也讓女子行動上相對的緩慢。自然的勞動力也會隨著減低,邏輯上而言,纏足的女子,也象徵家中的經濟狀況。或許在某個程度上而言,也相同於現在女子白皙皮膚的審美觀。都需長時間待在室內,或者需要長時間的防曬美白保養品。當然會有某些天生麗質的例子,就像有部份人的腳天生就較為嬌小。
纏足自四五歲時便開始,用白棉布一層一層的包裹,腳趾因此而變形向內捲曲。小腳走路步伐必須輕盈而緩慢,女性身體的曲線,隨著身體扭動的幅度應該也會跟著增加。在繪畫中,女性的身體的曲線、及動作,因為纏足之故,應可以更為加強。而這正好也符合了,當年李後主肇始纏足風氣的主因。而纏足也演化成女性的人工第二性徵。男性撫摸女子的小腳,更是情色到不能的動作。金瓶梅詞話第四回裡,西門慶在王婆家勾搭武大的老婆潘金蓮,就是從桌下偷窺與暗捏潘金蓮的小腳開始的。而小腳的美,還須符合「小、瘦、尖、彎、香、軟、正」這幾個標準,才算完備。形狀上小、瘦、尖、彎、正,觸感上則需軟。而香,是否為嗅覺,或是作為其他形容則無法想像。
現代女子可以拋棄這樣的陋習,值得慶幸。可以藉此解放自己的身體,脫離父權價值觀亦值得慶幸。而我的想法中,對於可以不用面對纏足的女子,作為交往對象和結婚對象,也感到慶幸。面對一個纏足數十年的人,或許在平常生活中,看著這樣的女子行走坐臥,或許真的具有一種美感。但那雙變形內彎的腳趾,加上纏上了一圈又一圈的裹腳布,裡面的悶熱,應該是不難想像。除去鞋襪的那一瞬間,我,不敢想像。既然女子的腳,都可以變成第二性徵,那鞋襪內的氣味,應該也可以變成一種媚藥吧。
教社所 陳冠廷
纏足盛行的年代,也是父權體制的貞節道德觀對女性身體具有最強大約束力的年代。她們的身體,若無適當的遮蔽,絕不可暴露於丈夫以外的男人的視線之下,否則將蒙上不貞的罪名。纏足文化起源於一種性挑逗,因而與父權道德觀之間存在著一種緊張的關係。民初一位評論者指出,「女子纏足,正是誘惑男子的一種手段,是增加男子慾念的一種媒介,所以在圖畫與戲劇中的女子,決不見小腳;並且纏足的女子對於兩足,認為是不可示人的東西。以前婦女既重貞節,所以將金蓮也視同神秘。,小腳的性暗示一方面使得它「難登大雅之堂」,但在另一方面則強化它與「貞節」之間的關聯性。小腳不但被預設為丈夫的私人財產、私人玩物,甚至是禁止他人窺探的私人收藏。當這種視覺禁忌內化成為纏足女性對待自己的小腳的準則之後,有些已婚女性即使行房,也不會解除腳上的弓鞋。
理解了這種「隱秘化」的纏足文化背景,我們幾乎難以想像纏足婦女會向陌生男子展示她的裸足,更難以想像她們會同意讓陌生的外國男子觀看她們的裸足。然而,十九世紀來到中國的「西方」,是一個正在發展顯微鏡、天文望遠鏡、攝影機、透視光、解剖醫學等視覺科技的文明,也是一個以全世界為範圍、汲汲於「觀察」、「測量」、「收集」和「陳列」各種動物、植物、礦物以及人類活動樣本的文化霸權。於是,隱秘的、秘不示人的纏足,在各種新興的視覺科技操弄之下,隨著古老中國的「被打開」,逐漸成為「現代人」恣意觀看的對象。鴉片戰爭前後來華的西方訪客,如果想要觀看中國女人的小腳,並不是沒有管道;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駐華記者庫克(George W. Cooke, 1814-1865)在1857 年撰寫的一則報導指出:「香港有些纏足婦女以每次一元的代價,讓船長或其他好奇的歐洲人觀看她們的小腳,以賺取微薄的收入。」這則報導顯示,隨著外國觀光客的湧入,纏足文化勢必面臨市場經濟的嚴峻考驗:一旦小腳的裸露和展示被附加上某種「商品價值」,超出了傳統的約束範圍時,纏足的隱秘性終將脫落。
生死所 倪啟修
歷史背景的反思
纏足是中華民族的一個特殊現象,可追溯至南唐時期,此後一直風行於社會,到了明朝,纏足的盛行程度更是推展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這裡有個值得玩味的地方,在明朝,人們談論的是理學,思想也受理學所薰陶,可以說整個民族都瀰漫著理學義理的空氣。說也奇怪,在這個提倡「去人慾」、表彰「氣節」的高道德要求的時代,卻也以纏足風氣最盛、情色文學蓬勃發展,以及春宮畫的大量出現而令人驚歎。在主流文化鼓吹「存天理、去人慾」的同時,宣揚慾望的纏足、情色文學、春宮畫卻如同洪水氾濫般流行、普及,這豈不是有些匪夷所思?背後又代表著什麼樣的文化意義呢?
筆者以為,在傳統的中國社會,一方面由於學術思想的發展常常受到限制〈這方面又可分為兩點來討論,其一是學術的承襲與狹隘,使得學術研究如一攤死水,其二是文字獄的盛行,如明清兩代〉,另一方面由於科舉的窄門往往窄得嚇人,書生文人們窮極無聊之下,同時也為了養家活口,只好去找尋一些能謀生掙錢的法子。而情色,又最是能夠切中人性的大欲,於是乎,情色文學與春宮畫儘管「難登大雅之堂」,卻相當受到歡迎,可說是暢銷的保證。「存天理、去人慾」終究成了聖賢口中的高調罷了,滿足人們的情色慾望與幻想才是書生文人們的另一種「成功之道」。再加上皇帝、達官顯要往往是荒淫肆意的多,克己復禮的少。根據種種史料指出,明朝也是春藥與壯陽藥大為風行的朝代,例如明神宗時的宰相張居正,都有吃海狗腎來助性的習慣,在這些名人的帶頭下,上行下效,自然形成了這股表裡不一的文化氛圍。
至於纏足,雖然清朝已認為纏足是漢人極不可取的陋習之一,曾經嚴加禁止,但民間仍無視於禁令,依舊偷偷纏足。這股風氣一直到了民國建立之後才慢慢革除,然而纏足在中國風行了近千年,除了審美上的理由外,主要也是為了對女性加以控制,纏足代表著一種良家婦女、大家閨秀的道德形象,藉著這樣的規訓,強化了傳統的父權結構。另外還有生理上的理由,由於纏足使得婦女的雙足難以支撐自己的體重,所以大腿與陰部的肌肉會更加的發達,在與男性交合時可以提供更多的快感。現今的某些研究者指出,高跟鞋也有著與纏足類似的生理「功能」,似乎也提供了一些思考的空間。
美感的反思
從現代的審美觀來說,纏足恐怕不會給人風情萬種、搖曳生姿的感受,傳統的春宮畫要讓人臉紅心跳、想入非非,或許也有些困難。如何對這樣的情況加以解釋?審美觀的轉變是否足以解釋這樣的現象?筆者想起了美學大師朱光潛曾說的,「移情作用」和美感經驗是有密切關係的。這樣的解釋也符合了傳統精神分析的理論,人們把自己內心的情感移到外物上,以精神分析來說,這就是投射,在美感經驗的產生過程中,我們不自覺地投射了內心的、被內化的價值觀,而這樣的行為構成了美感的「幻想」,符合了幻想,則會有美的感受。換言之,纏足或是春宮畫之所以可以給古人美的感受,是因為這樣的形象符合了他們心目中的美的幻想,這幻想的根基又來自於被內化而不自覺的審美觀,而這些審美觀中又承載著豐富的文化意涵。當我們看著纏足、春宮畫覺得不可思議的同時,是否也該對目前所受到的強勢文化的審美觀作一番思考呢?
傳管所 黃奕綺
本週討論的主題為春宮畫及纏足,由於春宮畫的心得在上次古代房內考時已經稍稍提過,所以這禮拜的心得主要以纏足為主。
對於纏足的印象就是纏足後的女子走路會因為重心不穩而左右搖晃,進而被說成搖曳生姿,以及纏足的意義為怕女性紅杏出牆。因為纏足而將腳板的骨骼整個破壞,包捲成小小一團,走路的支撐點變的非常小,行動的不方便可想而知,連平常的活動都困難了,對於偷情就更加不用妄想!
在看了一些資料後,我發現纏足是一種非常父權社會下的行為,因為纏足背後的意義,大多是為了滿足男性的性幻想、佔有慾以及征服的感覺。在古代,小腳甚至與陰道及胸部並列為三個性器官,這是我們現代人無法想像的,竟然會對小腳擁有這麼高的幻想及慾望。因為我看過纏足的圖片,看完的感覺只有痛以及不舒服兩種感覺,並不覺得有任何美感以及幻想。
曾經在某個節目看到一個纏足的非預期結果,那就是纏足會使女性的陰道緊縮,進而使男性在性交過程中更加愉悅,因為我是從中切進去看的,所以認為是非預期結果,但事實上是因為知道有這樣的結果才希望女性纏足,還是纏足後才發現有這樣的效果呢?
若是原先就知道會使陰道緊縮而希望女性有小腳,不免讓我聯想到,原本那些認為有小腳的女性才有婦德或認為小腳才是真美的想法,會不會是因為以纏足會使陰道緊縮為前提下所產生的呢?對於纏足的認識有限,所以覺得纏足是一件非常神秘的行為,且對於背後真實的意義相當好奇,希望在課堂上能聽到更多我所不認識的纏足。
社會所 龔妍儒
中國的審美觀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一樣的標準,在唐朝,胖就是美,在清朝 小腳便是美,以裹小腳來說,起因是因男性的癖好,畸變的審美觀而起,三吋金蓮使得男性性興奮,纏足的文化背後也突顯出男尊女卑的地位差異。
不同時代的許多女人都會隨著男性的標準而有所跟隨,不知是女性為了男性的喜好而服從,還是女性本身就具有輸人不輸陣的比較心態??隨著世俗的眼光掉入男人所建構出的審美價值觀陷阱。好比當今社會對於好身材或是美的標準又不一樣了,所謂的好身材指的就看似纖細但胸部要有肉,要有小蠻腰但不能有小腹,因為男人說這樣的尤物才令人賞心悅目,而女人卻把這話當聖經般的流傳下去,深信不疑。
有時想想,為什麼我們女人要掉入這世俗的審美觀之中呢?雖然我個人滿認同身材好的確有增進信心的作用,但信心不該只建立在他人的給予,自我的認同才是最重要的!!只可惜女人總無法跳脫出,永遠追求著男人給予的那套所謂"美"的標準,雖然不能完全性的將過錯怪罪到男人身上,但從這些我們可看出當代社會文化中的一些審美風氣與標準。
生死所 魏劭楷
由於西方文化的影響,現代人對於審美的概念,都來自美國的觀點,根據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在所有種族中,膚色淺的女性都被視為理想對象,而男性的這種偏好則是來自有關道德價值的假設,男性潛意識中把淺色皮膚與純真、純潔、謙虛、處女、易受傷害與善良等特質聯想在一起。但對女性而言,膚色較深的男性則代表著性能力、男子氣概、神秘、邪惡與危險。據主持研究的社會學家包曼指出,研究結果顯示審美偏好其實反映出的是道德價值偏好,自古以來文化就對女性的長相與舉止有許多理想,淺色與深色也象徵著特定意涵,因此人們會在潛意識中把這些道德觀偏好與女性聯結在一起。包曼教授認為,這些反映出美學與道德價值判斷的關連,一般而言膚色較白女性為最主要美麗典型。也有少數人較偏好膚色較深女性,這種審美觀似乎與把這類女性視為較性感的觀點並存,膚色較深的女性常被視為行為較不檢點。
然而,現在主流的審美觀念卻與傳統中國的審美觀大相逕庭,就拿纏足來說,纏足是中國傳統性文化的「國粹」,正確起源的時代不能確定,不過有一說法認為中國婦女纏足的起源是由南唐的李後主[1]開始,到宋代女子纏足開始推廣,到了明朝,纏足風氣更盛,一直到清朝統治,認為女子纏足是陋俗,從順治二年下詔嚴厲禁止,但是卻無法真正落實,於是乾隆時不許旗女裹腳,而漢女卻依然還是纏足。到了清朝末期,纏足被當時的知識分子們,視為中國社會落後的象徵之一,並認為纏足造成中國婦女的柔弱,進而影響到整個民族及國家的力量,因此開始推行反纏足運動,成立許多「天足會」,鼓勵婦女遺棄舊習,一時成為風尚。
纏足能在中國延續近千年之久,有許多社會文化上的因素,包括:
一、 審美的理由:當時不論男性或女性,都認為足小為美,尤其對男性來說,小腳具有性的吸引力。例如「三寸金蓮」一詞代表掀美女性腳美的名詞。
二、 道德的理由:纏足的習俗,在當時被認為是一個良家婦女的代表;以纏足來強化男女有別的傳統規範;以纏足強化了當時男外女內的空間區劃。
三、 民族意識的原因:在清代,纏足常被認為是對抗滿人意識的一種表現。
四、 為增強性快感:據說,纏足可以鍛煉陰道周圍的肌肉,防止陰道鬆弛,甚至保持處女陰道般的收緊狀態,使性交時更有快感。
即使,纏足已經算是傳統中國的一項指標性事物,讓世界各國都嘖嘖稱奇,但是在閱讀相關文獻以及看到纏足的相關照片時,讓我還是無法認同,甚至會有懼怕的因子在心中竄流,實在是很難想像當時候的審美觀是怎麼一回事,或許當時的女子都不會把鞋子脫掉,否則以現在的審美觀來審視,我實在很難認同那是所謂的美。
推薦書本:
纏足:「金蓮崇拜」盛極而衰的演變。高彥頤(Dorothy Ko)著,苗延威譯。
簡介:
纏足的歷史,曲折又矛盾。源於中世紀中國宮廷舞伎的纏足,經過數世紀的演變,成為士紳女眷、青樓名妓、丫鬟和廣大農家婦女共同參與的風俗習慣。一般認為,纏足演示了父權體制的壓迫,然而這個看法,往往忽略了纏足的複雜歷史脈絡,以及參與其中的婦女們本身的行為動機。本書作者高彥頤則採取了修正史觀的立場,透過優美的筆觸和嚴謹的研究,令人驚豔地為纏足的發展歷程──從第十世紀的源起直到二十世紀的沒落──勾畫出一幅全新的樣貌。本書既不以譴責纏足為出發點,亦未為之辯護。作者一方面戳破了許多有關纏足起源、發展和終結的附會傳說,另一方面將分析焦點轉而擺在千年之久的纏足歷史裡,男性權力與女性慾望之間難解難分的糾結。
社會所 張書豪
這週是關於纏足與東西方審美製度的比較,在纏足的文章看了許多同學的整理和網路的資料後,有了概略的認識。用我們現在的角度去看纏足這件事情顯然是無法接受的,畢竟纏足本身對於生理的健康有極大的傷害,使得肌肉與骨骼受到不正常的壓迫及發育,這樣的痛苦可見有多麼的不人道。除此外也有許多抱持維護女性主權角度出發的人,認為纏足一舉是將女性視為家庭中的附屬品,甚至是當作男性欣賞及性的愉悅工具,然而這些也都如其所言不無道理,也就是說上述這些林林總總的資料與敘述,都是我們談到纏足時最常聽見的討論,換句話說也都是老生常談了。
因此真正讓我感到興趣的不在上述那些反對的理由,而是纏足制度維持的一切可能因素。纏足制度的開始或許是一種偶然,就如同資料所呈現的一般,也就是在宋、元、明等時代是纏足最為興盛的時候,上述偶然的意思代表可能是一個無意的起頭,當然必須配合當時的社會型態,也就是普遍來說女性的地位是低於男性的,因此男性認為小足的女性才是美的代表,纏足制度只是社會上一個明顯的表徵,諸如語言上『女子無才便是德』皆在在的說明女性是屬於被男性宰制的一方,也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生產出來的這套纏足制度,對於當時的社會來說應該一點也不驚訝,雖說纏足的疼痛絕對是無法避免的,不過一旦纏足的社會意識建立之後,不纏足的女性反而被視為病態,甚至難以結婚,而這必須先跳脫出我們的思考框架,以我們的角度來看如此的社會制度和審美觀實在是愚蠢的可以,然而對於當時社會呢?要知道當時的政府官方甚至都扮演著鼓勵的角色,也就是說整個國家和社會都是認同纏足的行為,儘管是它會對生理上帶來傷害,也在這樣的因果關係上,用我們現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當時的行為是可以的,卻是不公平的,也不會瞭解當時人們真正的心態。
我們何不將當的纏足和現今的瘦身美容一同對比,其實是很相像的概念,中國古代也對體態有不同的解讀方式,有認為豐腴的體態才是美麗代表的時代,也有如同現今對身體斤斤計較,用盡所有方法只求瘦身的審美價值觀,這兩者之間不又是相類似呢!只是乍看之下會覺得瘦身所受到的傷害似乎沒有纏足來得如此激烈,但是為達目的的瘦身過程中,催吐、絕食、水果餐各式各樣的食譜不也是對身體的一種酷刑,也不乏有人因此造成生理上的種種傷害。
然而我們要問的是,減肥難道有這麼舒服嗎?纏足難道有這麼舒服嗎?顯然我們都知道答案是什麼,有大好美食當前誰不心動?誰又會主動想承受纏足之苦?不過為什麼大家都還是反其道而行,拚命的從事這些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情,就是徹底的表現了當時社會的審美觀,這套審美觀不是冷冰冰的條文和語言,是有生命的,能夠具體鞭策你實行它,即便是痛苦的你也必須完成,因為每個人都期待成為社會中所喜好的那些『瘦子』,那些『小足美人』,也就是成果的成就感帶給他們忍受痛苦的意志力。
每個人常常認為自己是十分具有主體性的,然而看看針對社會上的這些不成文規定,這些規定並不像殺人放火般的大是大非,這些都是自由心證的審美觀,但是許多人不都被這些審美觀所綁架,尤其是女性更是廣大的受害者,要說纏足制度的消失,我想還沒有真正的消失,因為女性只是找到了高跟鞋來加以取代,更讓我感到驚訝的是,去看看許多女性對高跟鞋的評價,雖然穿起來不好行走,但是女性往往卻愛不釋手,就算女性能看出這些時尚的審美觀有可能是自己穿來取悅男性的工具之一,卻往往在抱怨後仍將高跟鞋視為必備的配件之一,這樣的心態很難不叫人感到訝異。
而穿著高跟鞋、纏足、瘦身等的審美價值觀,難道就是真正的『美』嗎?言下之意是說這些美難道是人類本初就會追求的真善美一般的真理,亦或是人類時尚制度下自己創立出來的美感呢?我想這樣的問題也可能跟雞生蛋、蛋生雞一樣永遠是無解了。
傳管所 王書泓
在預備本週心得時,在「審美觀」的框架下思考時,是以女性作為出發點,我試圖尋找使否有關於男性的審美觀之間存在著東西方的差異。有一篇報導相當有趣。西方人眼中的中國男士,並不算太吸引,這可能與中西的審美眼光不同有關。最近,上海一位女學者通過與不同國家的同事,作了一次研究分析,發現中、港、台的靚仔明星,原來很多在西方女士眼中是「醜男」。當然,這個研究可能是很表面的,甚至是幾個女士下午茶閒聊的結果,所以這裡不談論明星,但可以提出一些指引,讓有意與西方女士交往的中國男士,心中有個譜。
在研究中將亞洲演藝圈廣受好評的藝人分類再來詢問受訪者,以下非為三種類型探討:
一、 妖氣縱橫:西方女士大都不喜歡中性的男士,即是沒有剛陽味、孩子氣,甚至時下亞洲時興的「妖」氣,都不是她們的一杯茶。當然,這種男士在東方大有市場,例如南韓的李準基(見圖),就是紅得發紫,剛陽與妖媚之間,東方西方都有市場。問題是天生「妖」男最好找中、港、台、韓、日的女友。
二、 瀟灑頹廢:長髮飄飄的型男,在西方女士心目中是沒有貴氣,她們比較喜歡時下的短髮猛男,因為在歐美社會,很多流浪漢、窮藝術家、無家可歸者,才是一頭散髮。當你覺得自己像極F4花樣男兒,你的Fans不會「衝出亞洲」。
三、 電眼魅力:三地名人中,不少是愛戴「黑超」(墨鏡),而且是室內、室外也不例外,這是中國人心中的Cool,卻是西方女士的負面形象,因為隱藏眼神好易予人不誠實感覺,而不是甚麼神秘感。此外,西方女士愛陽光的古銅色皮膚,小白臉型的中國帥哥們,可能只有西方某型男士才覺得是性感。
以上是針對寄來找到的相關議題所寫的心得。言歸正傳,纏足,又稱裹腳、纏小腳,是中國漢人20世紀初以前的一種風俗。女子自幼兒期時以布緊纏雙足,使足骨變形足形尖小,行路只能以足跟勉強行走的做法。古時以女子小腳為美,但自清朝末期起,漢族民眾開始認為是對婦女的一種壓制手段,此習俗逐漸消失。
中國流傳已久的纏足,到宋代,才開始有較明確的纏足纏記載,纏足被認為最初先在妓女之間開始流行,之後逐漸影響到中上階層的婦女。蘇東坡曾寫《菩薩蠻》一詞嘆纏足:「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偷立宮樣穩,並立雙跌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關於纏足有其風俗文化的背景:
一、 美觀:當下社會無論男性女性,都以此為美「三寸金蓮」一詞代表掀美女性腳美的名詞。
二、 道德約束:纏足被視為良家婦女,若無此,將難以談論婚嫁。也因纏足造成女性行動不便,故更加強化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
三、 民族意識:在清朝,是漢人對抗滿人的一種意識型態。
我記得小時候在家母上班之處,有一老婦人裹者小腳,並透露,這是她人生的驕傲,但是在小時非常之痛苦,整天哭鬧不想出門,但是當時社會強力約束,她只能服從。但年齡屆時花樣青春之際,裹著小腳代表「好閨女」的象徵,也容易得男性的垂青,也因而順服了當下的社會風俗。那時我七歲,曾經要求看看腳的樣子,老婦告訴我,那隻能給先生看,平時總是裹著白布。在長大後,知道所謂的裹小腳後,覺得好恐怖的社會控制,也許是因為有點殘忍,所以纏足被視為相當負面的形象,但是我認為,也許當下社會需要某些強制的約束力,使得社會結構得以穩固。同樣的邏輯,我也認為中國大陸,是個不適合民主社會的國家,因為國家結構上存在著先天上的不同。回歸正題,纏足成為穩定社會力量,我並非聖化此種風尚,這種力量有助於社會發展,並無不可,感覺出中國社會的審美觀,與當下政權擁有絕對關係,皇帝喜愛及成為民間流行時尚,當清朝皇帝不愛,又進行轉變,政權主導了中國人對美的看見,也創造出纏足的特有韻味。
傳管所 黃品瑜
一、春宮圖的比較
中國古代是個沒有影視的時代,利用春宮畫滿足古代人的需求,也利用春宮畫教導沒有經驗的男女性教育,日本方有浮世繪在性方面的貢獻,在這些圖片中可以明顯看出幾個要點。中國的春宮畫中對於女性的胸部並沒有做太大的文章,性愛畫面相較於西方和日本也較為含蓄,西方和日本多有眾人雜交的性愛圖,而日本的浮世繪中女人的肚子凸出,眼睛細小;西方的性愛圖對於女性的身材則有較多的描述,女人在其中多是有曲線,五官輪廓較深遂的,動作相較於中國的春宮畫也大膽許多,這些古時春宮性愛圖類似之處是女人都是長頭髮,女人的身材多有變化和不同,而男人的生殖器雖有繪出,卻少如女人的身材一樣明顯和容易被注意。
二、從古代延續至今的審美觀
中國人不斷的對女人的美再評估修飾,從古至今有過許多不同的審美觀,清朝時期開始對於女人的足部有特別的僻好,纏足的女人令男人趨之若騖,女人的腳比胸部更珍貴,胸部可以不小心被觸碰,腳可不能讓男人隨意侵犯,若是女人的腳被男人摸,女人也沒有生氣,就表示男人與女人可以更進一步的發展,與現今的審美著實有諾大的不同,沒有人會因為腳不小心被碰觸就大驚小怪鬧上法庭告人性騷擾的。
現今東方男人對女人的審美觀是五官深遂,輪廓明顯,身材曲線玲瓏有致,與西方對西方女人觀感一樣,造成東方整型興盛,韓國更是將整型視之家常便飯,然而在西方看來,東方女人最美還是像名模呂燕、巨星劉裕玲有著丹鳳眼和較平面的五官最為適合,這些審美觀並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經由長年的概念傳達才會演變至今天的各國不同的審美觀,雖然東方對於女性的美就如同西方對西方女人的美一樣,奧黛莉赫本是公認的美人,然而西方對於東方的美就不同了。清朝時有傳教士入中國傳教,當他們看到古代的佳麗和將一些仕女圖帶回西方時,就將東方女人的美定位為丹鳳眼,即使經過多年來東方已物換星移,在潛移默化下古裝劇所找的女性多以眼大、鼻挺和嘴小的女子為女主角,但深植在西方印象中的東方美女難以改變,所以會有這種落差,記得我曾在打工的場合遇到一位外國人,他跟我說他覺得某個女同事長得很好看,笑容很甜美,而那位女性並不是東方人會一眼就迷上她的女人,也與台灣偶像劇女主角出入甚大,正是單眼皮,身高不高和鼻子不挺的女性,看在台灣人眼中可能稱不上是美女,在西方人眼裡才是最最美麗的東方女性。
三、審美觀大改造-去標準化
查過一些資料後發現,審美觀多以男性看女性角度出發,雖有對男人發出一些外表的審美觀念,卻不如女性多,甚至在某篇作者在網誌上對呂燕和劉裕玲及中國古代後宮的女性做大肆的評論和嘲諷,卻在男人審美觀的文章中只做些微的評論,更沒有如批評女性審美觀中的耶揄,這種一直以來對於女性長像身材的評頭論足,實在應該有所改變,若男人不能改變這種對女性樣貌的態度,至少也該以同樣角度審視男性以示公平,可悲的是,女人有時對於女人的容貌外表也會有著和男人一樣的嚴苛標準,對於超過「美的標準」太多的女性,畫上標籤。要男性對女性表示尊重,女人應該首先除去那套所謂「美的標準」。
參考文獻:
金陵笑笑生(2006年1月)。上網日期:
http://howe0303.spaces.live.com/default.aspx
哲研所 張嫻慧
纏足是中國古代特有的現象,看到纏足的圖片,總有說不出的恐怖及扭曲感,但三寸金蓮對古人而言,不啻是性感的象徵,更能夠激起男子的性慾。林語堂說過:「纏足自始至終都代表性意識的自然存在。」高羅佩也曾說:「小腳是女性性感的中心,在中國人的性生活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纏足和性慾有很大的關連。古人對纏足癡迷,並認為這是一種美的表現,因此,審美觀是一種價值的判斷,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不過,以纏足文化而言,它卻持續流傳將近二百年之久,影響深遠,尤其當它成為一種習俗、風俗之後,纏足變成了一種社會評價標準,個人似乎即已喪失自主選擇的餘地。
高彥頤在《纏足》一書提到:「一般認為,纏足演示了父權體制的壓迫,然而這個看法,往往忽略了纏足的複雜歷史脈絡,以及參與其中的婦女們本身的行為動機。」的確,他的說法,突破了反纏足觀點的窠臼,反應出纏足不僅是男性情慾投射下的「性戀物」,也呈現女性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不禁讓人深思,古代女子除了必須忍受纏足過程的痛苦外,是否也在纏足的結果得倒某種滿足,甚至可能作為一種炫耀或驕傲?
以身體機能觀之,纏足無疑是對女性身體的戕害,但是對於女性身體的戕害,除了中國纏足外,西方亦有馬甲束胸的歷史流傳,在中世紀時,以胸圍與臀圍的比例來衡量女子美麗與否,因此有逼迫女性使用木頭製成的馬甲,緊緊的束著腰部,來突顯乳房與臀部的巨大,女人忍受著內臟長期受擠壓的痛苦,以滿足男性病態的審美觀。
嘗試換個角度來思考,現代女子穿高跟鞋,尤其是三、四吋高度的,其實也是一種對身體的壓迫,最常見的傷害是腳扭傷,也有人因而導致姆指外翻(為一種足部畸形)或發生腰酸背痛症候群等疾病,這種高跟鞋迷思,並無外在的強制要求必須如此,即使醫師也常建議女性不要選擇太高的跟、不要長時間穿著高跟鞋,或平時應以平底舒服的鞋走路……。但是為了愛美或自以為穿後變美,許多人仍做出高鞋跟的選擇而強忍不適。如果以這個向度來看纏足,似乎可讓人有另一種不同的想法。
傳管所 陳培傑
纏足,又稱裹腳、纏小腳,是中國漢人20世紀初以前的一種風俗。女子自幼兒期時以布緊纏雙足,使足骨變形足形尖小,行路只能以足跟勉強行走的做法。古時以女子小腳為美,但自清朝末期起,漢族民眾開始認為是對婦女的一種壓制手段,此習俗逐漸消失。纏足的起源一直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最早可以追溯至夏朝,也有人認為始於商朝、戰國、秦、漢、晉、六朝、隋、唐、五代等林林總總有11種觀點。
纏足的起源
但許多早期的記載或被引用的文字證據,大多很難確定僅僅是對腳小女性的贊譽、或者描寫足部的裝飾,還真的有實行纏腳的動作。一直要到宋代,才開始有較明確的纏足纏記載,纏足被認為最初先在妓女之間開始流行,之後逐漸影響到中上階層的婦女。蘇東坡曾寫《菩薩蠻》一詞嘆纏足:「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偷立宮樣穩,並立雙跌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纏足風俗的興盛
到明清時代,纏足逐漸普及於一般階層婦女,漢族各地婦女幾乎都有纏足的風俗,但也有少數例外,例如客家人因婦女有採茶的傳統,所以不實行纏足。部分少數民族也受漢族風氣影響而纏足。清朝建立後,朝廷多次下令不準民間纏足,尤其禁止滿族人纏足,但是由於這一習俗的影響頗深,對於漢族的成效不大,滿人則少有纏足的情形。
纏足的方式
一般而言,女孩子在5-8歲左右,便要開始纏足。纏足的工作,多由母親或熟習纏足方式的女僕實行。纏足時,除拇指外,其餘四指下屈,並用長布包裹,用針線縫住。
纏足風俗的社會文化背景
纏足這樣一個對女性身體殘害的習俗,卻能在中國延續近千年之久,有許多社會文化上的因素,包括:審美的理由:當時人不論男性或女性,都認為足小為美,尤其對男性來說,小腳具有性的吸引力。例如「三寸金蓮」一詞代表掀美女性腳美的名詞。關於對小腳的審美,最著名的小腳審美著作,是清代方絢的《香蓮品藻》,把女性的小腳,從形狀、尺寸、裝飾、氣味等角度來作分類品評。辜鴻銘對小腳有嗜癖,酷嗜嗅女人小腳。
道德的理由:纏足的習俗,在當時被認為是一個良家婦女的代表,因此不纏足的女性在婚嫁上常有困難。纏足作為標識女性特點的重要一環,以纏足來強化男女有別的傳統規範。纏足也使得女性因行走的困難而不易自行活動外出,即使外出也多需要乘車或乘轎,強化了當時男外女內的空間區劃。民族意識的原因:清人入關以後,對漢族男性及女性的身體都試圖加以控制,男性要薙髮,女性要禁止纏足,前者在清政府的強力推行下達成成功,但禁纏足卻未能奏效,因此在清代,纏足常被認為是對抗滿人意識的一種表現。
反纏足運動及纏足風俗的結束
宋代的車若永在其《腳氣集》裡對此提出質疑:「夫人纏足,不知始於何時?小兒未四五歲,無罪無辜,而使之受無限之苦:纏得小柬,不知何用?」明末張獻忠入川,大刖婦女小腳,堆積成山,名曰「金蓮峰」。
崇德三年(1638年),清太宗下令禁止婦女「束髮裹足」。順治十七年,規定有抗旨纏足者,其夫或父杖八十,流三千里。但是效果不大,所謂男降女不降,而婦女纏足比以前更甚。清代李汝珍在《鏡花緣》中說:「纏足與造淫具何異?」清朝中後期的太平天國,首先開始推行反纏足,但最後未能成功。到了清朝末期,纏足被當時的知識分子們,視為中國社會落後的象徵之一,並認為纏足造成中國婦女的柔弱,進而影響到整個民族及國家的力量,因此開始推行反纏足運動,成立許多天足會。康有為寫了一篇《戒纏足會檄》,希望家鄉人放棄纏足陋習,卻在家鄉受到很大排擠。
辛亥革命後,中國的纏足風俗開始從沿海大城市消失,並逐漸影響到內陸地區,纏足風俗的完全消失,最晚則要到1940年代甚至1950年代以後。距雲南省昆明市以南
纏足的傳說
纏足相傳是商紂王的愛妃蘇妲己留傳下來的。傳說蘇妲己是九尾狐狸精變成,已能化成人形,但唯獨爪子還不能化成人足,她怕紂王發現,於是就用白布把腳纏了起來,但她又怕就是自己纏足太惹眼,於是就對紂王說婦女纏足好看,並把自己纏成的小腳給紂王看,紂王看後覺得小腳很惹人喜歡,於是就下令全宮宮女必須纏足,久而久之就留下了中國婦女纏足的歷史。
纏足女性
X-光照出來的小腳形狀
因纏足而變形的雙腳
「三寸金蓮」所穿的弓鞋
傳管所 何家逸
在中國古代,春宮畫主要是作為進行性教育的媒介,「春宮圖」是古代嫁女兒時必不可少的陪嫁品,因此又叫「嫁妝畫」,在民間還有叫「壓箱底」的說法。 「春宮圖」是以性愛描繪為對象的美術作品,古人看「春宮圖」,如同現代夫妻之間流行看成人碟片一樣。從唐代到宋代,畫春宮圖的人不少,甚至出過少數畫春宮畫的著名畫家,有些春宮畫從側面還反映了一些歷史事實。
春宮圖為何能在古代得以長期流傳?人們為何喜歡春宮圖?春宮圖因其何種功能符合了當時人們的某種特殊需要呢?春宮畫之所以從宮廷到民間不斷地發展和流行,因為它具備了其他物件所不能替代的功能:激發性慾的功、娛樂功能、教育的功能、闢邪的功能。
纏足:
古代婦女纏足與今天女士瘦身的共通點,是女子為求「美好」身段而不顧健康,是換取男人寵愛的手段,是對潮流的崇拜。今天,纏足的情境已不復再。雖然時下的纖體瘦身不至於纏足那種痛苦,但纏足與瘦身是相似的。纖體公司不斷邀請明星作代言人,使本來不算是肥胖的,弄得骨瘦如柴。
東西方審美製度比較:
過去中國人認為單眼皮漂亮,後來受了西方審美觀的影響認為雙眼皮好看,其實審美觀本來就是見仁見智的,只是難免會受到潮流影響,像前一陣子韓劇流行時,單眼皮男明星大紅,也連帶使一些單眼皮男生受惠,變得很夯!
在對身體的審美觀念上,中美之間也有明顯差異。過去,我們以胖為美,認為那是有福氣的表現。現在許多人吃得好了,也開始接受老美的觀念,紛紛加入減肥的隊伍。但是,在膚色方面,我們和美國人的看法依然截然相反。中國人以白為美,女生經常塗抹「防曬油、美白產品」,見到陽光還要拿傘遮著。而美國白人則喜歡棕褐色的膚色,認為那是健康、富有的外在標誌。
社會所 李日新
曾經風情萬種風靡中國大地千年之久的「三寸金蓮」,訴說著古代婦女的命運,從千年前的南朝而來,又隨著歷史的車輪而去。它見證的是中國婦女的一段屈辱史。相傳南方麗姝多身材纖小,但環瘦的細腰配上一雙大腳破壞了協調的美感,以至於非要纏起來不可,這種方法在上層女子之間一經普及,便博得所謂君子名士的傾心,於是成為一種風尚自上而下流行開來,直至後來成為中國惡名昭著的社會病。
但小腳卻給不少人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想像一下這畫面:少女輕提紗羅裙,纖足輕輕一點,揉碎一片春心,回眸一笑中,多少騷客文士迷戀於此,清代的文人甚至戀足成癡癖,有一個叫方洵的不厭其煩的把纏足的方式和形狀分成「十八品」,戀足之癡可見一斑。
儀表是禮貌的一種,作為女士重視自己的外表美,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整型與美容業日益成為一種熱門行業。日前與女性友人吃飯時,就發現那天她的眼睛不自然的「放大」,她說這是最近流行的角膜放大片,戴上去瞳孔看起來會很大,像洋娃娃般的可愛,但是他的體質其實不適合戴隱形眼鏡,但為了愛美也只好犧牲,於是追求成了折騰,愛美的女性在眾多的時尚和潮流中迷失了自我。從纏足到美容甚或是整形,愛美的女士既是受益者,更是受害者。「美麗」讓女人在大的方面受折磨,在小的細節上受折騰,那麼追求這種「美麗」是她們想要的嗎?只能講,這不是她們心中想要的。
纏足從五代的出現到北宋的發展,確實是出於審美心理的變化,但而後隨著理學的發展便淪為控制女性的工具,成為女孩子痛苦的回憶。千年之後的辛亥革命期間,男人剪辮子,女人放足,確實大快人心,華人似乎是從千年的社會病中得到解放,但是隨著西方審美觀的西風東漸,另一套讓女性深受其害而不自知,還反而助其興盛的病態審美觀正箝制著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在現代社會中,也許可以縮小到台灣社會中,不管是男性或女性,一致認同女性就是要腰瘦、胸豐、五官立體才是美,也許這樣形容還有點籠統。打開網路相簿,點閱當日最熱們的美女相簿,雖然臉型各異,美醜見仁見智,但是所謂的「網路美女」其實有幾個特徵:一定要用過曝的快門加上俯角照自己的臉才好看,因為這樣才有瓜子臉,也才會夠白,要裝可愛的就要嘟嘟嘴加上睜大自己嚇死人不償命的死魚眼,而且一定還要若有若無地擠個乳溝,以顯示自己的好身材,以上種種現象在網路上可說是屢見不鮮,似乎成為愛美女性必然會作的行為,而在這些行為的背後所必須付出的努力與代價就是美容與整形,美容還算理性的行為,因為至少沒有侵入性的行為,而整形雖然沒有纏足會有長時間的痛苦,但卻根本的改變人體某部位構造,跟纏足比起來只有過之而無不及!
雖然現代女性可以不用再裹小腳而感到自豪,她們的確走出了與祖先不同的路,但若由古人來評斷我們的審美觀,會不會譏笑我們其實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回首頁
[1] 南唐李後主,有宮嬪娘,纖麗善舞,乃命作金蓮花,高六尺,飾以珍寶、網帶纓絡,中作品色瑞蓮。後主令娘以帛纏足,屈上作新月狀,著素襪行舞蓮中,迴旋有凌雲之態。-維基百科
推薦閱讀:
※泰國之行之見聞
※為什麼會有人選擇 SM,什麼是虐戀亞文化?
※親身感受日本的性文化!厲害!
※無任何限制,只需要回答你最喜歡的姿勢是什麼?
※先秦的仲春之會究竟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