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心靈播下讀書的種子

在孩子心靈播下讀書的種子

——淺淡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

姜艷

教學大綱規定: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然而,現實是,在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在閱讀理解上花了很大工夫,卻往往忽視了對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好多小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由於沒有及時得到指正和指導,養成了或多或少不良的閱讀習慣,為今後的學習生活播下了麻煩的種子。

有的學生在閱讀時還要用手指著讀,更有甚者還不會很好的默讀,導致閱讀速度很慢;有的學生閱讀時不分重點,毫無目的,結果閱讀效率很低;有的學生閱讀時習慣做小動作,注意力容易分散;有的學生閱讀時坐姿不好,嚴重影響身心健康;有的學生閱讀時不習慣動筆和思考,閱讀質量和效果不能很好保證;有的學生閱讀時沒有計劃性,總是半途而廢;有的學生閱讀時不習慣帶工具書,一遇到生字就讀不下去了;還有的學生不喜歡閱讀,一碰到書本就頭疼等等諸多的不良習慣。上述這些閱讀壞習慣咋聽起來真夠嚇人的,難道這就是們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嗎?難道這是們語文教師願意見到的現象嗎?難道這是們學生想要的教育嗎?那為何小學生會養成諸如此類的不良閱讀習慣呢?

小學生正處於人生的起步時期,如一株株剛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識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壯成長。而這「甘露」的獲得,除了靠老師課堂上有限的傳授外,更需要學生依靠課外閱讀去採集。朱熹曾經指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一觀點,充分說明了課外閱讀在形成學生語文能力方面,起著巨大的作用。因此,我們不能不深思:應該如何及早引導小學生去正確面對紛壇繁雜而又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博覽群書,開拓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不斷提升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從而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長,潛能得以充分地發掘,就如何培養小學生哪些良好的讀書習慣談談淺見:

一、讓學生與好書交朋友。

歌德有一句名言「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雨果則說:「書籍是改造靈魂的工具,它對於人類之所以必須,在於它是滋補光明的飲料。」確實一部好作品就如同是一本好的生活教科書。它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和氣質,教人怎樣做一個正直的人。知識就如浩瀚的海洋,一個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書都讀完,更何況書還有好書和壞書之分,這就決定了我們讀書要有選擇。小學生的思維發展非常迅速。在長達六年的小學生活中,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水平均發生驚人的變化。最明顯的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低年級學生喜歡閱讀一些帶圖畫的形象生動的圖畫故事、寓言故事、成語故事。中年級比較喜歡讀一些短小的科普類圖書,如歷史故事、科幻小說、人物傳記及<<十萬個為什麼>>等。高年級學生則喜歡思辯性較強的文章,像名人成長錄、名人名言等因此,不同年級所選的書也應有所不同。

二、要有正確的讀書姿勢。

正確的閱讀姿勢對小學生成長的重要性。要經常觀察、提醒自己的學生,幫助他(她)們正確閱讀。理想的閱讀姿勢是雙腿與地面保持平行,背部直立。椅子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軟,椅子應該有一個直的而不是斜的靠背,椅子的高度應該足以讓大腿與地板平行或比平行稍高一點。

三、要構建濃厚的讀書氛圍。

培養小學生讀書的習慣,濃厚的文化氛圍是很關鍵的,古人云:家有餘糧雞犬飽,戶多書籍子孫賢。所以我們班在教室內設立圖書角,同學們自己把好書推薦給大家共同欣賞。另外,老師不要當「指揮者」,而要當「參與者」,要堅持陪同學生一起讀書,交流心得,用自己無聲的行動去影響學生。老師還可以同孩子定期舉行讀書競賽活動,讓學生在讀書競賽中體驗到讀書的樂趣,從而不斷增強學生讀書的內驅力,使之成為自覺行為。

四、掌握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閱讀的書籍不同,而採用的閱讀方法也不一樣;閱讀的目的不同,閱讀的方法也不同。教師應該注重教會學生根據個人不同的閱讀習慣,閱讀目的、性質,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靈活使用。我這裡要向學生介紹幾種我們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閱讀方法:一是精讀法,包括比較閱讀法、表達閱讀法等,要求每分鐘讀200字以上,理解率在90%以上;二是略讀法,包括瀏覽泛讀法、提綱挈領法等,要求每分鐘讀200~400字之間,理解率在80%左右;三是快讀法,包括無聲視讀法、一目十行法,要求每分鐘讀400字以上,理解率達到70%。精讀、略讀、快讀三大技巧分別反映了閱讀的深度、廣度和速度,是現代閱讀必須諳熟兼備的綜合技巧。閱讀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和速度,才能真正提高閱讀的效率。

五、引導小學生做讀書筆記。

對於小學生來說,看書尤其要做一點筆記。因為小孩子看書有個特點,喜歡看熱鬧,很快地翻,哪熱鬧就看看,沒熱鬧就過去。這樣他對書的理解是不夠的。毛澤東在回憶他的老師徐特立先生時,就總結了一個讀書的經驗:「不動筆墨不動書。」毛澤東讀過的一些書,有很多加了眉批,就是在書的邊上加了批註。我們可以要求孩子讀書時,順手記點什麼,慢慢地孩子就會形成記讀書筆記的習慣。一般說來,讀書要記住作者,記住年代,弄清背景,讀出它的精華奧妙所在。而且在他動筆記錄的過程中,也會使他養成動腦筋的習慣,如作者生活在什麼樣的時代?他為什麼會寫這本書呢?作者主要表達了什麼一個主題呢?孩子會一邊記一邊思考。我建議讓小學生建立一本讀書筆記,也不要求快,也不要貪多,當然首先他要選擇比較適合他的、有價值的書讀。在做筆記時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後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同時還可以對自己訂閱的報刊雜誌,將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粘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讀與思共,思與讀隨。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學著用自己的閱歷和知識去審視、對比、評判書中的內容,並及時記下自己讀書的感受和疑點。總之讀書要做到「手腦並用」閱讀才將會變得更精彩、更有實效。

六、進行主題式探索性讀書活動指導。

主題式探索性讀書活動一別以往讀書活動以個人閱讀為主的讀書形式,改為將個人閱讀、小組合作、班內交流的方法開展。學生在合作學習小組中,通過與同伴的共同努力,提出問題、確定目標、制訂方案、收集信息資料並進行分析處理、尋找問題的答案或結論,為學生獲得科學研究的相關體驗提供了基礎。同時,不僅使學生「會讀」,而且使學生「樂讀」、「好讀」,培養了學生社會合作精神和與人交往能力。同時還要建立起獎勵制度。在活動過程中,頒發各類獎章,定期評選讀書積極分子,同時獎勵。

七、愛護圖書。

大作家錢鍾書先生很愛惜書,和他交往的記者發現,他買的一些書都包上了書皮,這個習慣直到年紀大也沒有改變,他現在還是每次買了書都要親手包上書皮。要教學生愛惜圖書,要告訴學生,手很臟時不能看書,一定要先把手洗乾淨;手上有汗,一定要擦乾淨;書不能折頁,要學會使用書籤;剛買的書要給書包上書皮,把它放在一個乾淨、好保存的位置;保持圖書整潔,給書加註時要工整、清晰,字跡要寫工整,畫一些重點的標記,用波浪的符號或者橫線,一定要畫得很規範;鼓勵小學生保存看過的圖書。老師要從點點滴滴做起,才能培養起一個學生愛讀書、會讀書的良好習慣,良好的習慣養成了,就一定會讓他受益終身。

總之,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須有一個長期培養的過程。正如美國巴爾博士說的:「孩子的心是一塊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穫;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穫;播上習慣的種子,就能獲得品德的收穫;播上品德的種子,就能得到命運的收穫。」所以,教師培養學生讀書的習慣,不要急於求成,要有耐心和恆心,關鍵是在孩子心靈上播下讀書的種子。教師要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積極靈活的方法,讓學生堅持每天讀書,並將這一行為堅持下去,時間長了,自然而然地就成了自覺行動。到了那個境界,學生會定時無意識地拿起一本書來,細細品讀。待習慣養成後,教師就不須為之操心了。

推薦閱讀:

《至高無上--來自最偉大證券交易者的經驗》讀書筆記
【教育讀書】最難區別的10個字
《高效學習者的讀書手冊》讀書筆記
「讀書累」絕不能成為漠視讓座美德的理由
讀書筆記——草書《古詩四帖》作者之辨

TAG:孩子 | 心靈 | 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