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的三重門
珠三角的三重門
最近,廣東方面謀求將南沙新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並且發起了誓師大會,汪洋親自出馬,發誓要將南沙新區打造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偉大作品」。
此外,港珠澳大橋在經歷多年的波折之後,本月終於重新動工。正如杭州灣大橋最終將長三角融為一體,港珠澳大橋的建成,亦將使珠三角一體化塵埃落定。
至2038年,由珠三角城市群和香港、澳門構成的「珠三角都會區」的GDP將達到2.7萬億美元,與紐約都會區的經濟規模相當。而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折算,就將超越紐約、東京、倫敦三大都會區躍居世界首位。
美景在望,知易行難。珠三角一體化,變局何在?
西線崛起
某種意義上說,珠三角的崛起,其實只是兩角的崛起,亦即傳統的東線的深莞惠和中線的廣佛,西線一直在塌陷,尤其是珠海。
香港與澳門對於大陸城市的輻射能力,導致了廣東一些城市發展的巨大差異。珠三角東部的深圳,東莞直接接受香港的經濟輻射,目前,均已崛起為中國重要的經濟重鎮,在珠三角的西部,本來在國家的戰略安排中,他們是受澳門的經濟輻射,但是由於澳門本身經濟總量有限,無法完成對於珠三角西部城市的輻射,由此,本來構造中深圳,廣州,珠海三足鼎立的情形沒有出現。珠三角經濟整體東強西弱的格局的出現,其根本乃在於香港與澳門的實力強弱的體現。
此外,西線的塌陷,亦與珠海的嚴重戰略失誤,關聯極大。
珠海初立時,曾雄心勃勃,欲與深圳比高,當時的主政者梁廣大號稱梁大膽,珠海初期的立市理想,是以第三產業,高新產業為主導,而事實上,這種發展戰略被證明脫離了實際。80年代至90年代,正是珠三角承接來自香港和歐美日產業產業轉移的黃金時期,成為「世界工廠」是一個現實選擇,亦是最符合區域分工的選擇。超前發展第三產業,最後導致產業空心化,相對珠三角其他重鎮,珠海實業衰弱,跨越式發展亦最後付之東流。
橫琴新區成為國家戰略,目標直指珠澳崛起。這一中國第一大跨海大橋將使珠海至香港的車程,由目前的4小時降為半小時,珠海從交通末梢,西翼孤島,變為整個珠三角的一環。
同時,珠海的戰略腹地,亦將發生徹底變化。雲、貴、川、桂、滇等省,其物資將可借道珠海,從香港出海。
而作為珠海之珠的橫琴,正位於港珠澳大橋區的最中心位置,未來的橫琴,不僅可藉助香港和珠三角之力,更可以作為戰略通道,成為整個珠三角向大西南內陸腹地進行產業轉移的中心,形成東張西望的戰略態勢,形同雙頭鷹。屆時,珠海在珠三角諸雄中,方可大器晚成。
珠海崛起之後,亦可輻射中山、江門等地,實現珠三角西線的整體崛起,補齊珠三角的短板。
西線的崛起,對於香港亦意義重大。此前,京九和京廣線連接的貫穿南北的廣大區域,是香港最大的戰略腹地。但是西南的出海,卻走廣西或者湛江線。隨著港珠澳大橋的貫通,香港物流業的優勢將煥發新的生命力。屆時,香港不僅能能總攬粵西貨物,還可以擴展西南部分戰略腹地。
群雄重新劃分「勢力範圍」
港珠澳大橋從1983年就提出動議,最後,1993年菜提出設想的杭州灣反後發先至,其中一個隱秘的原因之一,就是粵港兩地都想爭大珠三角地區的老大,同是,廣深爭雄亦持續多年,多重爭端的存在,其更深的原因,則是諸城市定位發生了部分重疊乃至衝突。
如此,則珠三角一體化,一個最核心的任務,就是重構珠三角諸城市之間的定位,同時,重新進行產業規劃,形成錯位發展。
粵港澳經濟圈內部的發展軌跡,其實經歷了三個階段。從開個之初到90年代中期,乃是香港輻射珠三角城市圈的黃金時期,香港成功實現了經濟轉型,珠三角區域成功實現工業化,兩全其美。自九十年代中期至本世紀初,隨著部分珠三角重鎮的崛起,諸城之間爭雄不息,同時,廣深與香港亦開始競爭,未來,珠三角一體化,要解決的就是這些問題。能否合力劃分珠三角諸重鎮之間的「勢力範圍」,是珠三角一體化成敗的關鍵。
珠三角的產業轉型升級需要香港的現代服務業的支撐。香港是國際資源進入內地的橋頭堡,也是內地利用國際資源的中轉站。
「香港只有發展現代服務業,沒有其他選擇,在珠三角一體化中,它的優勢也在於此,而且這種服務會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而得到更大的強化。所以就更有利於珠三角的產業轉型升級。」彭澎分析,未來香港會往更加高端的方向走,這也會帶動整個珠三角產業往更高端方向發展。
在未來,香港仍然將是大珠三角區域的服務業中心,其比重達90%以上。最近幾年,在騰籠換鳥戰略的驅動下,部分珠三角城市欲發展服務業,最後發現遭遇挫折,其本源,就在於沒有意識到,很多珠三角城市的服務業,其實早已經被香港代做,並非沒有城市都需要單獨發展服務業。
對於廣州和深圳這兩個經濟重鎮來說,服務業的比重,將必然要受到香港的制約,生產性和消費性服務業均衡發展,方為上策。同時,儘管製造業優勢亦不可丟棄。特別是深圳,華為,中興等眾多企業的巨頭崛起,對其經濟貢獻甚偉。實體經濟優勢需長久維持。
東莞和佛山,中山,一直是中國製造業的中心,中國製造工廠的美名,某種意義上就是靠他們贏得。諸製造業強鎮未來的轉型,恐怕不適合過於發展服務業,實現製造業的升級和轉型,重點發展高端製造業,新興產業,方為征途目前,順德,東莞都欲坡起傳統製造業,重點去搞新興產業和高端產業,恐怕難以如願。由於中國諸侯經濟的特點,以及中國尚屬於消費不足的窮國,以傳統製造業為主,利高端製造業和高新產業進行突破,齊正結合,方為上策。
「非珠三角」的騰飛
近年來,珠三角諸城市的增長速度,普遍放緩,發展後勁,已似不足。
在珠三角一體化提上議事日程的時候,珠三角四顧之下,卻頗為尷尬。珠三角邊緣的邊角之地,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卻已經早被珠三角拋在千里之外,在珠三角這塊熱土的周圍,出現了一片窪地。不得不說這是廣東乃至全國發展戰略的一大遺憾。
在後三十年,隨著中國的國家發展大戰略從非均衡戰略過渡到均衡戰略,戰略中心將必可避免地從沿海轉移到更廣闊的內陸。珠三角乃至整個廣東的未來發展,必然出現大的變局。目前,作為廣東經濟龍頭的珠三角,由於傳統的製造業因成本上升等壓力,產業轉移已經迫在眉睫,珠三角的戰略縱深,已經不足以承載其快速發展,在此情況下,珠三角的邊緣地帶的發展,就成為珠三角維繫未來競爭的潛力所在。在未來,珠三角東西兩翼以北角的騰飛,已成必然之勢。
珠三角邊緣「三角地」的騰飛,不僅是大珠三角持續領先中國的必然選擇,亦是將來實現泛珠三角發展的必經之路。
2005年3月,廣東省政府制定出台了《關於廣東省山區及東西兩翼與珠三角洲聯手推進產業轉移的意見》,各地產業轉移園蜂起爭雄,正式拉開了廣東大規模產業轉移的序幕。
目前,廣東三十多個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區,主要分布在韶關韶關、梅州、河源、惠州、肇慶、湛江、茂名、陽江、雲浮等山區和東西兩翼。
產業轉移,對於非珠三角城市來說,形同再造。如河源,在承接了深圳的電子等產業轉移之後,最近幾年崛起迅速,形成了反梯度產業轉移的模式,而韶關則通過承接廣東的產業,改變了此前重工業比重過大的產業結構,而湛江,則通過承接廣州南沙轉移過來的石化和鋼鐵,其總量足以再造一個新湛江。
非珠三角區域的崛起,不僅擴展了珠三角區域的戰略腹地,延長了其產業鏈,更是造就了廣東的整體繁榮,可謂珠三角一體化的最終拼圖。
推薦閱讀:
※一省之下的廣深協作都這麼難,寧杭、成渝、漢沙又該怎麼辦?
※從全球角度看,珠三角整體的經濟實力到底怎麼樣?
※《工廠龍門陣》第二期 談談「用工荒」
※2015年珠海房價大漲,請分析預測下珠海房價2016年之後的走勢?
※港珠澳大橋開通後,珠海發展有希望能新增哪些產業?
TAG:珠三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