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有時,白銀有時,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金銀器集賞
陝西歷史博物館珍藏的金銀器享譽國內外,當中不乏舉世無雙之物,收藏君從珍品中再次精挑細選,讓諸君一飽眼福。這些金銀器多為何家村出土的唐代窖藏。
1.馬蹄金,麒趾金
漢代黃金貨幣的形式有馬蹄金、麟趾金、餅金和金五銖等,其中馬蹄金和麟趾金出土較少。馬蹄金呈橢圓或圓形,底凹、中空,形似馬蹄。麟趾金是仿瑞獸麒麟之足所鑄,呈圓形或不規則圓形,背面中空,口小底大,形如圓形獸蹄。這兩種貨幣於1974年在上林苑遺址內發現,一個重約250克,也就是漢代的一斤,值萬錢,一般用作帝王賞賜、饋贈、聘禮以及大額交易和域外交往,並不是流通貨幣。
2.小簇花紋銀蓋碗
何家村窖藏,銀蓋碗高11.7厘米,口徑21厘米,重1220克。在裝飾上它採用散點式手法,蓋頂中心鏨刻出一朵六齣大團花,周圍及腹部散點式地配置了六朵向心式小簇花,紋飾全部鎏金,簡潔大方又不失華貴。
3.金臂釧
釧戴在臂上稱「臂釧」或「跳脫」,戴在腕上稱「腕釧」。唐代的釧有金、銀、玉、琉璃等多種質地,製作也非常精緻。何家村出土的這件素麵金釧以純金製成,屬於典型的金臂釧。
4.狩獵紋高足銀杯
銀杯通體以魚子紋為地,上下裝飾有纏枝花紋,杯身的主題紋飾刻畫出兩幅狩獵場景。在杯子的底座上還裝飾了四朵桃花結,底部刻有「馬舍」兩個字。
5.仕女狩獵紋銀杯
唐代。銀杯呈八瓣花狀,杯腹的八個花瓣是八個紋飾區,每區鏨刻著一組人物,分別為仕女戲嬰、仕女梳妝、仕女樂舞和仕女遊樂,以及四幅狩獵圖,其中三幅是策馬追鹿,一幅為彎弓射猛獸。在銀杯的內底處,以水波紋為底襯,還鏨刻出摩羯頭和三條魚,紋飾鎏金。
6.鎏金團花紋六曲銀盒
唐 高4.7厘米,直徑11.4厘米。銀盒是唐代金銀器中較多見的種類,造型也最為豐富。初唐,銀盒的裝飾上還有濃厚的外來影響,如蓋面中心帶有雙翼的神異動物與外圈一周麥穗圓框組成「徽章式紋樣」。這是薩珊、粟特金銀器最具特點的裝飾風格。這件銀盒蓋面上的主題紋飾已由粟特、薩珊的神異動物轉變為唐代流行的團花、折枝花,徽章式的圓框也轉變為活潑流暢、首尾相接的闊葉折枝。
7.鎏金伎樂紋八棱銀杯
銀杯杯體為澆鑄成型,紋飾細部採用平鏨手法加工而成。杯身被鏨出八個棱面,這八個區域內分別裝飾著樂伎、侍者和舞蹈者。銀杯杯身背景為忍冬卷草、山石飛鳥和蝴蝶,通體飾魚子紋為地。手柄上有指墊,上飾高鼻深目的兩個胡人頭。這件銀杯很可能是從國外輸入或外國工匠在中國製造的。
8.忍冬紋銀熏爐
銀熏爐由三部分組成:上層為半圓形蓋,蓋面鏤刻三層如意雲紋,中間鉚有一仰蓮瓣寶珠鈕;中層為一周忍冬桃狀紋飾;下層為圓盤狀爐身,爐盤內墨書「三層五金半」5字,有五個獸蹄形足,其間設置五根鏈條,使熏爐既可以平放,也可以懸掛。中層與下層結合處焊有兩朵如意卧雲,起固定作用。
9.素麵金盒
何家村唐代窖藏中出土的各種金銀器製作的盒子共有28個。這件素麵金盒是「大粒光明砂」盒內所裝的「黃小盒子」。盒蓋內墨書「六兩一分」。唐代的衡制分為大制和小制,大制一兩約為現今42克,小制一兩約為30克。
金盒通體光潔,以子母口扣合緊密。無論怎樣轉動均嚴密無縫,精密度之高,令人嘆服。出土時金盒裡面裝有麩金,麩金是砂金的一種,唐代不僅盛行服用丹藥,還認為黃金與丹砂具有強身延年的同等效果。唐代目前只有何家村出土的兩件純金盒。
10.鎏金龜紋桃形銀盤
銀盤以桃為基本造型,錘揲成形。桃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栽種歷史。道教的道士們更是將桃作為延年益壽,長生不老的貢品。
盤內底部中心裝飾了一隻烏龜。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這件銀盤,構圖方式上繼承了粟特的藝術手法,但在題材上卻是中國化的。龜堅忍長壽,古人認為它能占卜吉凶,並將桃的造型與龜紋飾巧妙地融為一體,兩者結合似有神龜獻壽的含義,是不可多得的唐代藝術品。
11.鎏金菱紋銀鎖
銀鎖是唐代貴族重要的生活用具。分鎖體和鑰匙兩部分,至今尚能使用,開鎖自如。何家村窖藏出土銀鎖共17件,最大的長19公分,最小的長10公分,工藝相同、紋飾相近。也許這裡的銀鎖並不是一般意義的實用器,可能為了某種儀式而進行的特意收藏。這種結構的鎖一直延用到近現代。
12.銀石榴罐
根據宋代的《金華沖碧丹經秘旨》中記載,以及書中繪有使用時將石榴罐倒置在坩堝上的圖樣,有學者判斷何家村出土的石榴罐是古代煉丹用的簡單蒸餾器。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煉丹術的國家之一。煉丹術約形成於公元前2世紀的漢武帝時期。唐代統治者為了製造「君權神授」的輿論,利用道教祖師李耳姓李的巧合,尊老子為唐王室祖先,並大力尊崇道教,道教的煉丹術便在帝王的支持下盛極一時。
13.舞馬銜杯紋銀壺
陝博館內有十八件\組國寶級文物,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是其中一件。
此壺的製作工藝非常獨特。壺蓋帽為捶揲成型的覆式蓮瓣,頂中心鉚有一個銀環,環內套接了一條長14厘米的銀鏈與提梁相連,壺肩部焊接著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像弓劍形狀的提梁。壺身是先將一整塊銀板捶打出壺的大致形狀,再以模壓的方法在壺腹兩面模出兩匹相互對應奮首鼓尾、銜杯匐拜的舞馬形象,然後再將兩端黏壓焊接,反覆打磨致平,幾乎看不出焊接的痕迹。
而更為珍貴的還要數壺身上的兩匹祝壽馬,這裡面還蘊含著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天寶年間,每逢「千秋節」皇帝的生日都會舉行盛大的宴會,而舞馬銜杯祝壽則是宴會的重要娛樂活動。
14.仰蓮瓣座銀罐
這種器物形制特殊,僅見於何家村窖藏。很可能也是一件煉丹用具。該罐由兩部分組成,上部為罐形,下部似一圜底碗,底部飾仰蓮瓣一周,各蓮瓣中央鏨刻一心形圖案。罐體和仰蓮座式分別制好後焊接起來的。
15.金開元
金開元通寶正面楷書「開元通寶」,背面沒有指甲紋或月牙紋,也沒有文字。製作規整、精緻,僅見於何家村窖藏,30枚金開元通寶出土時存放在「大粒光明砂」銀盒之中,可見其珍貴程度。金開元和銀開元都是仿照銅質的開元通寶鑄造的,唐朝時,金開元和銀開元並不作流通貨幣使用,主要是皇室貴族用來作遊戲、壓勝,或者是皇帝賞賜臣屬時用的。
16.金梳背
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這件金梳背兩層金片剪裁合併成型。頂端的掐絲工藝和主題紋上金珠焊綴工藝的嫻熟運用,反映出了高超的工藝水平。
唐代發梳用材十分考究,一般因用途而別。梳發用梳多以木、竹、牛角製成。插戴用梳常以金、銀、玉為材。另外,從梳背的尺寸和工藝來看,這件金梳背應為裝飾用梳而非梳理用品。
17.摩羯紋金杯
金杯的造型為四瓣海棠形。杯內中心有一摩羯在水中嬉戲。在杯的內壁以花瓣欄分成四個區間,每一區間內鏨刻兩組對稱的寶相花,寶相花兩側有如意花紋,口沿處則裝飾一周花瓣。
從金杯的造型和紋飾來看,有著濃郁的外來文化色彩。摩羯紋隨佛教的東進而傳入中國,最早見於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至佛教盛行的唐代更為普遍。這件金杯是以摩羯戲珠為主題紋飾,與中國雙龍戲珠有同工異曲之妙,顯然收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
18.金怪獸
這件黃金製成的奇怪動物,是多種動物的集合體:身體似羊、嘴似鷹、角似鹿、蠍形尾,四蹄立於花瓣形托座上。怪獸的兩隻抵角是由兩兩身相連、背相對的16隻小鳥組成的,而且蠍形的尾巴也是一隻小鳥的樣子。因此,這件小小的怪獸身上竟隱藏了十七隻小鳥。根據金怪獸底盤上的小孔,學者們推測可能是匈奴族首領帽上的冠飾。
19.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
這件銀罐也是館藏18件組國寶級文物之一。
罐體中心以鸚鵡紋作為主體紋飾,折枝花團圍繞著鸚鵡,將器物簇擁而繞。鸚鵡在唐代被稱為「神鳥」。器身其餘空白處用魚子紋填滿象徵著多子多福。花紋平鏨,紋飾鎏金。銀罐的肩部有一提梁,提梁能自由活動。銀罐蓋子內有墨書「紫英五十兩,白英十二兩」。蓋子經過轉動蓋合非常嚴密。古人認為用金銀器盛放煉丹要物可以提高其藥效,因此在何家村發現的藥材均盛放在金銀器中。
20.赤金盆
唐代,金盆是皇宮內常用的洗漱器具。這件赤金盆是用金片捶打製成的,在盆口沿處向外彎折,形成便於手捉的邊沿。器壁光滑規整,由內底中心點處向外有密集的粗細不一的螺旋紋,一直延續到腹壁。金盆的內外壁留有許多痕迹,應該是一件使用器。
何家村窖藏一共出土了兩件金盆。這是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僅有兩件唐代金盆,也是現存時代最早、分量最重的古代金盆。
21.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這件銀香囊,外壁銀制,球形,通體鏤空,內設香盂,由於機巧設計,外壁球體怎樣轉動,香盂始終保持重心向下,裡面的香料不致撒落於外。儘管已經經歷了一千多年,其仍然玲瓏剔透,轉動起來靈活自如,平衡不倒。
唐代,香囊還可用於佛事。人們認為將佛經盛放在香囊之中,隨身攜帶,能起到消災辟邪的作用。
22.鎏金雙狐紋雙桃形銀盤
銀盤在製作上採用了唐代金銀器製作工藝中常用的兩種製作方法,即捶揲法和鎏金法。銀盤為雙桃相連形,在兩桃盤底各捶揲出一隻行走的狐狸。狐狸的頸部及腹股出鏨刻細紋,通體鎏金。這種動物圖案是用模具衝出來的,圖案高於盤底,因而具有浮雕效果。以桃、狐狸作為裝飾題材是迎合了中國傳統的「辟邪」和「祈福」的心理要求。
23.孔雀紋銀方盒
銀方盒的紋飾採用滿地裝的手法,反覆細密,是唐代金銀器精工細作的代表。主題紋飾的安排以中軸左右對稱為基本構圖模式,輔助紋飾則根據空白填補,靈活而多變。盒正面醒目處為一對口銜勝帶垂蓮、立於蓮蓬之上的孔雀。遺憾的是,兩隻孔雀加工痕迹有所不同,一隻鏨刻出細膩的羽毛和蓮蓬的葉脈孔眼,一隻卻僅僅鏨刻出輪廓,可能是一幅未完成品。
24.鎏金雙獅紋銀碗
這件雙獅紋銀碗的碗體上捶揲出一周如意雲頭,使整個銀碗的外形飽滿厚重,極富立體感。而這種在碗壁上以捶揲技術製作出凹凸紋樣的手法是西方器皿特有的風格,而銀碗碗底的主紋飾外圍環繞著繩索紋圓框的裝飾手法,也是波斯薩珊銀器影響的產物。銀碗中雙獅的對稱布局符合中國傳統審美中均衡對稱的要求,而雙獅口中的折枝花和碗體裝飾的如意雲頭紋為典型的中國傳統紋樣。可以看出,唐代工匠們並不是單一地借用外來文化,而是將其有機地與本國的文化統一起來。
25.鴛鴦蓮瓣紋金碗
兩碗造型、紋飾均相同。純金質,捶揲製作侈口,弧腹,喇叭形圈足。器壁捶作出上下兩層向外凸鼓的蓮花瓣紋。每一個蓮瓣單元里都鏨刻有裝飾圖案,上層主題是動物紋。下層是單一的忍冬花裝飾圖案。蓮瓣上空白處裝飾飛禽和雲紋。魚子紋底。兩碗內壁分別墨書「九兩半」、「九兩三」,應是碗的重量。墨書標重顯示兩碗重量略有差異,但現今天平實測重量相同。
26.赤金走龍
這件金龍小巧玲瓏,樸素而平實。工匠用金條先掐編出身體,然後插上尾巴和角,最後用鏨子鏨出魚鱗紋的裝飾。這組小金龍共12件,有可能是投龍祭祀儀式中所用的法器。投龍祭祀的活動來源於道教的天、地、水三官信仰。古代帝王祭祀,祭山用「埋」,祭水用「沉」。唐代逐步形成了沉埋金龍玉簡的固定禮儀。它的一般方式是將寫有願望的文字玉簡和玉璧、金龍、金鈕等器物一塊用青絲捆紮,待舉行醮儀後,再投入名山大川之中,作為升度之信,以奏告三元。
27.雙獅紋金鐺
這件金鐺為捶揲成型,單柄呈葉芽形,下有三獸足。通常三獸腿為足雖沉穩但易顯獃滯。而婀娜柔弱的葉芽為柄則瞬間將獃滯之氣一掃而光。在鐺的外底部中心分出九條水波紋曲線,將外壁分成九個「S」形區間,內鏨刻出雙鳥銜綬、銜方勝、力獅及花卉等紋飾,整體構圖協調華美。鐺這種器形則是中國傳統的,在南北朝時就已出現,有茶鐺、酒鐺、葯鐺等。
28.金筐寶鈿團花紋金杯
「金筐寶鈿」就是指器物表面焊接有金絲編成的外框及細密的金珠,再鑲嵌以寶石。由此可以想像這件金杯當年的完整面貌,在其杯身的紋飾內曾經鑲嵌有五顏六色的寶石。現在,雖然寶石已遺失殆盡,可此杯依舊金碧玲瓏不可方物。
本圖文來自於 收藏雜誌
推薦閱讀:
※他用60年婚姻建成了一座「愛情博物館」
※弗利爾博物館——瓷器,金銀器
※古玉界: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館藏玉器
※【觀復嘟嘟博物館】「童子騎象」的寓意是……
※明十三陵 定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