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真以為【中風】不請自來、突然發作?其實你忽略了這些明確誘因!

這些描述你可能不陌生:「XXX今天凌晨突發腦梗……」、「XXX白天看著還好好的,晚上忽然就不行了……」

小編表示,圍觀群眾千萬不要太天真,中風真沒大家以為的那麼「突如其來」——研究表明,約60%的中風患者可以找到明確誘發因素。同時,美國卒中學會指出,只要正確對待誘因,80%的中風都可預防!

年齡:中風的發病率、死亡率隨年齡增長而風險愈高。統計顯示,45歲起風險增長明顯,65歲以上人群更顯著,而75歲以上發病率是45-54歲組的5-8倍。

勞累及精神因素:情緒激動、過度疲勞等情況可使血壓升高,血液粘度改變,血管薄弱處破裂或損傷,引發腦出血或血栓形成。

溫度變化:寒冷或炎熱等外部環境刺激使血液粘稠度改變,血管收縮,誘發中風。以我國為例,中風發病率總體分布呈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的特徵。統計顯示,緯度每增高5°,腦血管病發病率增加64/10萬,死亡率增加6.6/10萬。

高血壓:高血壓是誘發中風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最可控的風險因素之一。不斷有研究表明,控制好高血壓能顯著降低中風死亡率;相反地,不恰當的停服降壓藥或不規律的降壓治療可使血壓波動加大,引發中風。

糖尿病:糖尿病是中風的一項獨立風險。很多糖尿病患者同時伴隨高血壓、高血膽固醇和超重,這些都增加了中風風險。如果你有1型或2型糖尿病,請規律監測血糖。

高血膽固醇:血液中膽固醇過度堆積很可能引起血栓,從而導致中風。另外需注意的是,有研究顯示,低密度脂蛋白對男性來說是中風風險因素。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這是公認的腦梗死(即缺血性腦中風)最重要的獨立危險因素,尤其一段時間內頻繁發作更是腦梗死的特級警報。數據顯示,約三分之一的小中風患者最終進展成中風,而有4%-20%的患者在小中風發作後三個月內出現了中風。

頸動脈疾病:頸動脈幫助血液順利供給至大腦。當動脈粥樣硬化導致頸動脈狹窄,血栓機率大大增加。正由於它們離大腦這麼近,相比於其他動脈疾病,頸動脈疾病更可能引發中風。

外周動脈疾病:外周動脈疾病患者四肢血管都愈加狹窄,加劇了其血栓風險;另外,這些患者也有更高機率出現頸動脈疾病,也就增加了其中風風險。

房顫:研究顯示,房顫患者中風風險提高5倍。當血液流經無規律亂顫的心房時,很容易形成渦流,極大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風險;當血栓流至腦血管,就會導致腦梗死。特別要注意的是,睡眠呼吸暫停與房顫相關聯,也會增加中風風險。

心臟疾病:相較於健康人群,如冠心病、心力衰竭、擴張型心肌病、心臟瓣膜病以及某些先天性心臟缺陷等患者,中風風險更高。

藥物:抗凝藥物常被用來預防血栓形成,降低中風發生風險。但如果使用不當,反而會增加其風險性。因此,用藥前請詳細諮詢醫師,確認是否需要服用抗凝藥物,以及藥物的安全使用劑量。

吸煙:近期研究證明,吸煙是中風的另一項關鍵誘因。一方面,香煙中所含的尼古丁、一氧化碳侵蝕著心血管系統;另一方面,如果抽煙者本人同時服用避孕藥物的話,中風風險會大大增加。

避孕藥和絕經後激素替代治療:這可能增加一部分女性的中風風險。建議超過35 歲、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膽固醇、有吸煙史的女性,諮詢醫師評估中風風險,同時改善生活習慣,積極預防。

飲食:食物中較高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膽固醇含量會增加血膽固醇水平;攝入過多鹽分會增加高血壓風險;高卡路里食物會導致肥胖。反過來說,多吃種類豐富的蔬菜水果有助於降低中風風險。

運動:怠於運動的人總有更高風險面臨超重、高血壓、高血膽固醇、糖尿病等,進而心臟病、中風機率大增。因此建議每天至少合理運動30分鐘。

肥胖:毫無疑問,超重和肥胖會帶來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的更高風險。管理體重是門必修課。


推薦閱讀:

腦中風的預防秘笈
家中風水凶吉速查指南(8)
家中風水這樣設置能旺財旺桃花
淺議中風之閉證與脫證

TAG:中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