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楊絳先生:我的自問自答,只可以到此為止

楊絳先生:我的自問自答,只可以到此為止

2016-05-25 飛碟說

5月25日凌晨一時,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據稱楊先生有遺言,火化後再發訃告。

楊絳,中國著名作家、戲劇家、翻譯家,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可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在舞台上演出長達60年。

楊絳先生在93歲出版散文筆《我們仨》,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在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80卷。網路名句「你的問題主要是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正是出自楊絳先生。

楊絳先生翻譯的《唐吉可德》直接從西班牙原文譯出,即完美保留了西班牙原文的質感,又詮釋了何為中文美,這才是真正的翻譯。

縱然科普了無數次還是會有人來問,為什麼會稱呼楊絳先生。先生除了我們所知道的對成年男人的稱呼外,更重要的意思是「對有一定地位、學識、資格的人稱為先生」。在古漢語中,「先生」一詞是對有學問者的尊稱,並非所有人都可稱為先生,現時漢語、日語、韓語和越南語仍然保留這種用法。」楊絳先生的成就足以被稱之為先生,我們尊敬她不是因為她是誰的夫人,而是因為她本身就值得尊重。

寫《我們仨》時,楊絳先生的老公錢鍾書已離世四年,女兒錢瑗已離世五年。《我們仨》是一本充滿懷念和溫情的書,書里描述了溫情脈脈的生活日常。「我們仨」,是為丈夫和孩子傾注全部心血的楊絳,對父母百般體貼的女兒錢瑗,像個大孩子的錢鍾書。

《我們仨》中這樣描寫——

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最後的最後,楊絳先生《走在人生邊上》中這樣寫——

我站在人生邊上,向後看,是要探索人生的價值。人活一輩子,鍛煉一輩子,總會有或多或少的成績。能有成績,就不說虛生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離開人世了。靈魂既然不死,就和靈魂自稱的「我」,還在一處呢。

這個世界好比要做大熔爐,熔煉出一批有一批品質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質也不相同的靈魂。有關這些靈魂的問題,我能知道什麼?我只能胡思亂想罷了。我無從問起,也無從回答。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先進十一》),「不知為不知」,我的自問自答,只可以到此為止。

點擊播放GIF/116K

點擊展開全文
推薦閱讀:

楊絳談人生語錄
紀念楊絳先生【轉】
懷念楊絳先生:七個「成語」貫穿了浩瀚一生
楊絳:「去世後,至多七八至親送送」
楊絳:最好的教育——言傳不如身教!

TAG:楊絳 | 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