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科舉流程大揭秘
古代科舉取士(資料圖 圖源網路)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三級:鄉試、會試、殿試。明洪武十七年規定,每三年在南京、北京和各省省城舉行鄉試。應試對象為國子學生員和府州縣學生員中之學成者,儒士之未仕者,官之未入流者。鄉試因為都是在秋天舉行,稱為「秋闈(闈即試院、考場)。鄉試考中之後,稱為「舉人」,社會上又稱之為「孝廉」。鄉試第一名稱為「解元」(元即第一的意思)。
三元:解元、會元、狀元(資料圖 圖源網路)再高一級的考試是「會試」,應試對象是舉人,在鄉試後一年舉行。因考試在春季,又稱「春闈」。這是一場全國性的考試,明代洪武初年在南京舉行,後來改在北京。會試中式者稱為「貢士」。貢士須參加「殿試」。最高一級考試是「殿試」,也叫「廷試」,由皇帝親自主持考試,考策問,考中者統稱「進士」。殿試後一甲三人為「賜進士及第」,依次稱為「狀元」,「榜眼」,「探花」。秀才、舉人和進士在古代,各級參加考試的人員,資格審查十分嚴格,它屬於階梯形式一步步上來的,不是秀才不能參加舉人考試,不是舉人也不能參加進士考試。至於殿試,只有前幾十名的貢生,才有資格參加。蒲松齡只是個秀才寫《聊齋志異》的蒲松齡真正的學歷也只是個秀才,在古代,秀才也不是好考的,一個秀才也要經過縣、府、院三次童試。蒲松齡在童試中算是幸運的,他19歲的時候,在淄川縣、濟南府、山東省三次考試中,都名列第一,作為「縣案首」、「府案首」、「院案首」被頌及一時。可是這個意氣風發的窮秀才原地踏步了一輩子,在河北同樣是三級「案首」的紀昀一路順風登到塔頂。
張任天先生(資料圖 圖源網路)國內現在沒有健在的秀才自1995年清末數學家、辛亥革命黨人、同盟會元老、一代報人張任天以109歲的高齡去世後,古代的秀才在中國已經「絕跡」,中國從此再也沒有健在的秀才了。舉人的第一名叫「解元」秀才參加的考試,就是國家級別的考試——鄉試了,一般每三年舉行一次,在省城進行。考中的就是舉人,第一名叫「解元」。明朝畫家唐伯虎29歲參加應天府鄉試,得中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因為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民,所以他的最高學歷是舉人,這就是唐伯虎又稱「唐解元」的原因。「進士」頭銜就是公務員古代讀書人最終的目的是考中進士,因為有了「進士」頭銜就是公務員,就能做官當老爺了。中了進士後在政治上有大作為的人,歷史上不乏其人,韓愈、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都是這方面的代表,都成就了一番偉業。但那些飽讀詩書、學有所長的人,也不一定都能「進」上「士」,曹雪芹和吳敬梓應該算這方面的代表了,這兩個老先生能寫出《紅樓夢》和《儒林外史》這樣的文學巨著,但窮其一生都沒有考中進士,多多少少讓人有點遺憾。殿試的第一名才能稱為「狀元」參加進士級別的考試就是會試,在禮部舉行,考中的稱貢生,第一名是「會元」。「會元」不一定就是狀元,因為還有更高一級的殿試要在皇上的金鑾殿舉行,參加殿試的幾十名尖子選手都是百里挑一的,殿試的第一名才能稱為「狀元」。就是這些讓人難以應付的考試,古代竟有17個人連中三元。在那三場國家級別的考試中,這17個人能過五關斬六將,一路摘取「解元」、「會元」、「狀元」的桂冠,真是難得。翻開歷史看看,除了王名世、王玉璧兩個武狀元外,那15個文狀元分別是唐朝的張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孫何、王曾、宋庠、楊置、王岩叟、馮京;金朝的孟宋獻;元朝的王宗哲;明朝的黃觀、商輅;清朝的錢檠、陳繼昌和戴衢亨,他們算是鳳毛麟角,科考中的佼佼者了。(作者:劉紹義)
推薦閱讀:
※擔心裝修水太深?裝修流程你一定要提前備好!
※八字命理推算流程之二:排大運(圖)
※超級詳細婚禮籌備流程表 最全新人婚禮籌備攻略
※乾貨!加拿大留學入境流程和注意事項
※跟愛一起走 -- 主題婚禮策劃方案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