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創】走進老舍故居 - 成靖的日誌 - 網易博客

引用 【原創】走進老舍故居

重要紀念 2009-02-18 09:01:17 閱讀3 評論0 字型大小:大中小

引用

風雲淡 的 【原創】走進老舍故居

今天是周末,12月中旬的北京,已進入初冬時節,我倘徉在王府井大街高樓大廈旁,望著熙熙攘攘的人流,使我想起了北京的衚衕,北京衚衕里有很多的這樣的情景,每當秋風乍起的時候,就有一

種感覺驅使你到那些地方去走走。是啊,在北

京工作和生活的人都知道,夏天逛公園,冬天參觀博物館,我又何嘗不可呢。於是,五年後的今天,我還是選擇了燈市口西路豐富衚衕,因為那裡有我國著名的人民文學藝術家——老舍先生的蹤影。

說起這事還得追溯到五年前的一天。記得我同朋友來北京,工作之餘去參觀老舍故居,我們兩人經過多次打探才找到位於豐富衚衕裡面的老舍故居,可偏偏不巧,紀念館閉館,多少給我們留下一些遺憾,如今有了機會豈能再次錯過。

這次去可謂輕車熟路,其實,老舍故居就與王府井大街只有一步之遙,步行一刻鐘足矣。一進入紀念館,一名女大學生志願者(為北京郵電學院學生)熱情地過來為我們進行義務講解。

故居是一所二進小院(還帶有一個小跨院),雖然不大,但是很緊湊、很幽靜、很溫馨。前院只有南房,以前做什麼用不知道,現在當作紀念館的售票處,工作人員向我贈送了一張紀念館門票以作紀念。進入二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北京現在已經很少見的五彩木影壁和荷花魚缸,影壁上面掛著老舍先生夫人胡絜青手書的大大的福字。院中正房三間,坐北朝南,明房和西次間為客廳,東次間是老舍夫人胡絜青的卧室兼畫室,西耳房是老舍的

書房兼卧室。現在擺放著他生前床、書架、書桌以及一些遺留的物品。想當年,正房的客廳,常常是高朋滿座(周總理也曾在此做過客)。正房的門前生長著兩棵老舍先生於1953年春親手植下的柿樹,歷經幾十載的風霜,兩棵柿樹依然枝葉繁茂,樹上還存留著幾個摘剩下的柿子在和大自然作頑強的抗爭,只是初冬的來臨,樹葉殘落,一些枯枝印貼在蔚藍色的天空中,隨風搖動。院子里的荷花魚缸,是當年老舍養魚用的,現今缸里已乾涸沒有了荷花,更不說缸里的小魚兒了。門前的時令鮮花因天氣的寒冷都收斂了他們的笑容,一切都像冬天的空氣凝固在這兒,顯得那麼安詳、寧靜。來這裡參觀的人並不多,三三兩兩,偶爾有些人進來參觀,大家都是屏住呼吸,輕聲慢步,好像怕攪亂老舍先生這種靜謐的生活。據導遊介紹,院子里的空地以前曾是老舍先生

的花圃,老舍先生喜好養花,尤以養菊著稱。當年院中花草最盛時有百盆之多,時至秋日,院中金菊盛開,紅柿累累,別有一番詩情畫意,夫人胡挈青也因此將此院美名為「丹柿小院」。東廂房當初是廚房和餐廳,西廂房是老舍女兒們的住房,現在小院中的這些房子都開闢成了展室。老舍先生的兒子舒乙住在跨院中,現為售書處和工作人員的辦公室。

「丹柿小院」是一處極普通的極典型的北京四合小院,這是老舍先生1950年應周恩來總理邀請,從美國回國後,用自己的稿費換成一百匹白布購置的。1999年2月1日,在老舍誕辰100周年前夕,老舍故居被闢為紀念館正式對社會開放。

這100來平方的小院,曾經是老舍先生,散步、寫作,相邀朋友賞花、聊天的地方,這裡的棗樹、柿子樹、菊花等等目睹了這個小院里的主人經歷的風風雨雨,特別是見證了老舍先生在這裡寫的許多流芳百世的好作品。他的那些膾炙人口的《四世同堂》、《龍鬚溝》、《月牙兒》、《茶館》、《駱駝祥子》、《春華秋實》、《西望長城》等都完成於此。

老舍先生1899年2月出生在北京新街口南大街小楊衚衕,在家中是次子,因出生的第二年是立

春,所以取名慶春,老舍家族屬正紅旗,父親在抵抗八國聯軍時陣亡,母親、姐姐靠為他人做活維持生活,因此,孤獨和清貧伴隨著老舍的童年。他讀完私塾三年,小學四年,後來在市立三中學習半年後,因交不

起學費而退學,1913年他考入公費的北京師範學校,開始了他離家住校的生活,這一步為他日後走向文壇邁下了堅實的一步。他曾任小學校長、中學教員、大學教授。抗戰期間,主持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工作,為團結廣大文藝工作者參加抗日宣傳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解放後,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務。1951年12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老舍一生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如《四世同堂》、《駱駝祥子》、《茶館》、《龍鬚溝》等,他把畢生精力全部貢獻給了人民文學事業。

老舍先生在「丹柿小院」度過了自己人生的最後16年。在這裡,他獲得了「人民藝術家」的美譽,成為人們敬愛的愛國主義

作家;在這裡,他不忍「走資派」、「牛鬼蛇神」的侮辱,在1966年8月24日的凌晨,年近古稀的他,獨自走出了這生活16年的小院,走向了北京城西角外的太平湖畔,帶著絕望,喝了幾口涼水,離開了這個世界……

臨出展室看到一塊老舍的展板上面寫有這樣一段話:「我是文藝界的一名小卒,十幾年來日日操練在書桌上與小凳之間,筆是槍,把熱血灑在紙上。可以驕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

心中沒有大將的韜略,可是小卒該做的一切,我確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現在如是,希望將來也如是。在我如墓的那一天,我願友人贈我一塊短牌,上刻: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裡。」

當我走出丹柿小院起身返程時,心中流露的,不僅僅是對老舍先生的懷念,更多的是一份敬意和嘆息;眼前看到的,不單單是那魚缸柿樹和灰瓦銀磚,還有老舍先生曾經的身影;耳畔聽到的,除了初冬的瑟瑟風聲,還有祥子那厚實而洪亮的吆喝聲;記憶里留下的除了五年前的遺憾,還有虎妞、祁老爺子、大赤包、王掌柜、常四爺子、程瘋子的背影。此時此刻,回想著展板上的那段話,使我思緒萬千、感慨頗多……。他的那些作品和人格魅力,為我們打開一扇通往至真、至善、至美的大門。人,怎樣活著,才不虛度年華?走進老舍世界吧!

推薦閱讀:

老舍筆下的老北京吃喝,地道正宗!!
塵埃落定:老舍的最後七年
《駱駝祥子》有感
老舍的《四世同堂》好看嗎?
《不成問題的問題》里的人間百態,看范偉和張超的爾虞我詐

TAG:網易 | 原創 | 博客 | 老舍 | 故居 | 引用 | 網易博客 | 日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