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知識】初升的太陽—— 成童禮

就像那個著名的謎語「什麼動物早上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用三條腿走路」所顯現的,人的一生最簡單的分期便是幼年、壯年和老年,這顯現出人在心志見識、精力、體力諸方面的變化歷程。在《禮記·曲禮上》之中,我們的前賢也對人生階段作出過詳細劃分:

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qí),指使。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耄(mào)。七年曰悼(早夭),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頤。

「幼學」「弱冠」等詞,我們後來常常連用,其實,幼、弱、壯、強等是對人生狀況的描述,而學、冠、有室、仕之類,則是對彼時人合適從事的事情的說明——這些對於年齡的描述詞,往往是綜合這兩方面而成的。據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前賢對於不同人生階段的人的期許,是隨其當時的身心情況的變化而變化的。

品性端正最重要

古代有不少神童的事迹流傳下來,詩聖杜甫就說自己「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七歲就能吟詩作對的其實不在少數,白居易甚至七個月就認識了「之」「無」兩個字。這些故事總讓我們懷疑古代讀書人家的孩子從小就需要背誦「四書」「五經」、吟詩作對、習字畫畫,幾乎沒有童年,大約比現在兩歲上幼兒園,周末全上興趣班的小朋友還要可憐。但其實,古人是頗為主張教導孩子要務本,要循序漸進的。比如《禮記·內則》中說: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唯、俞都為應答的聲音)。男鞶(pán,束於腰帶上的小口袋)革,女鞶絲。六年教之數與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門戶及即席飲食,必後長者,始教之讓。九年教之數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計,衣不帛襦袴(rú kù),禮帥初,朝夕學幼儀,請肄簡諒。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御。二十而冠,始學禮,可以衣裘帛,舞《大夏》,惇行孝弟,博學不教,內而不出……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聽從,執麻枲(xǐ),治絲繭,織紝(rèn)組(xún),學女事以共衣服,觀於祭祀,納酒漿、籩(biān)豆、菹醢(zū hǎi),禮相助奠。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

從上文可知,男孩六歲才教數數和方位名稱,八歲教導謙讓,九歲教數日期,十歲才離家學習寫字計算;女孩從十歲才開始學女工,學祭祀禮儀……比照現在孩子的學習進度,這似乎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難道古人不擔心孩子虛度光陰,在少年時不能打下好的基礎嗎?

其實,這就涉及古代的教育理念了。古人認為八歲以後的孩子應當學習「洒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即打掃衛生、回答他人問話、請見請辭、「六藝」的基本內容等等,這些被歸類為「事」,即在智慮未成熟的時候,少年人只需要效仿師長,學會事情的正確處理方式,記誦基本的知識。而到十五歲以後,青年們便應學習「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這些則被歸類為「理」,即在智慮成熟之後,青年應不但知道事情是怎樣的、應當怎樣做,還需要知道為什麼是那樣的、為什麼應當那樣做。

由此,我們便可以想見,前賢認為,少年時期最重要的,是通過模仿、記誦,養成端正淳厚的品性,並不需要過多思辨,甚至學會多少內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內容能夠讓孩子感知善的事物,從而更加端正淳厚。

周朝時,貴族子弟在官學需要掌握六門技藝,分別是禮、樂、射、御、書、數,合稱為「六藝」。禮指的是各種禮節,樂指音樂,射指射箭,御指駕車,書指書法,數指算術。

應當遵循的「學生守則」

《弟子職》是《管子》中的一篇,詳細記載了年少學生與老師相處時所應遵循的規範。這篇文字比較系統,被視為我國傳統教育史上的第一份「學生守則」。

《弟子職》開篇,就提綱挈領地說:

先生施教,弟子是則。溫恭自虛,所受是極。見善從之,聞義則服。溫柔孝悌,毋驕恃力。志無虛邪,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顏色整齊,中心必式。夙興夜寐,衣帶必飭。朝益暮習,小心翼翼。一此不解,是謂學則。

翻譯過來就是:先生施以教導,弟子效仿循行。溫和恭敬而謙遜,以從老師那裡所接受的為準則。知道如何是善便遵從,聽到符合道理的話便踐行。溫潤柔和,孝順父母,尊敬兄長,不要驕矜,倚仗力量欺人。志向不空虛偏邪,行為必定正直。出門、在家,均有確定的去處或固定的學業,一定要親近有德行的人。形體容貌端正整肅,心中一定要莊敬。早起晚睡(註:就勤奮學習而言),衣帶一定要整飭。早上請教老師學問,晚上溫習,小心翼翼。一直這樣做不懈怠,這就是學習的規範。

我們可以看出,《弟子職》中對於年少學生的總綱式的期望,絕大部分在於品德,少部分在於日常行為規範。

品德方面,溫柔恭敬的期望反覆出現,但也不是完全地偏向於柔。至少,志向、行為端正,知道是對的就一定去做,這是懦弱的人無法做到的。《弟子職》的制定者,顯然期望孩子們把勇敢和毅力都放在遵行善道、努力提升自己上,而不是用來欺負他人;而遵循、踐行、溫和、恭敬,則應用於對待道理,對待父母與師長上。

而日常行為,例如去向及學業恆常穩定,形貌整肅,早起晚睡,勤勉學習,裡面都顯現出對於品德的踐履——一個溫和恭敬,尊師敬長,又剛強勇毅、見善必為的少年,其行為必然是如此的。

這恰可以印證,在少年時代,通過父母師長的示範與教導,孩子們學習「如何是對的」,以培養端正淳厚的品性。這些「如何是對的」,考慮到孩子們的心志見識遠未成熟,往往表現為具體的、易於遵循的行為規範,例如早起晚睡,穿衣端正。《弟子職》後面的內容,便幾乎是這一類行為規範的整理彙編。例如平時如何向老師請教學業,吃飯時如何照顧老師,來了客人應當如何,應如何為老師打掃衛生等等。孩子們暫時不用知道「為什麼」,但一定要知道「怎樣做」。

兒童須知

南宋大儒朱熹曾編纂一部兒童啟蒙讀物,名為《童蒙須知》,開篇就說:

先生施教,弟子是則。溫恭自虛,所受是極。見善從之,聞義則服。溫柔孝悌,毋驕恃力。志無虛邪,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顏色整齊,中心必式。夙興夜寐,衣帶必飭。朝益暮習,小心翼翼。一此不解,是謂學則。

在這位大教育家看來,孩子們要學的,首先就是怎麼穿衣戴帽穿鞋,然後是在不同的場合如何說話行動,接下來是怎樣打掃衛生,然後是如何讀書寫字,至於其他的各種詳細的禮儀規範也是應該知道的。所以他專門編訂了這本書,逐條羅列這些事情的要點。他又說其餘的修身、窮理等道理,前代聖賢已經說過很多,那屬於更年長之後才應循序漸進地學習和掌握的內容,所以在書中並未詳說。

打掃衛生和擺放東西

掃地要掃乾淨,學慣用品也要擺放整齊,如果父母書桌上的紙筆有不整齊的地方,看到之後也要將其擺放整齊。毛筆、硯台和墨塊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這樣每次寫字的時候,就能很快找到。每次借了別人的書,要用一個小本子記下來,從何處借來的,借的日期、準備還書的日期,都要寫下,以免忘記還給別人。將事事物物都安頓好,使其條理井然,這些習慣雖小,卻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差錯,也可以提高做事的效率。

具體如何掃地,《弟子職》中記錄得更詳細:掃地之前,要先準備半盆水,然後把兩隻袖子捲起來洒水。先洒水,再掃地,這樣塵土就不會飛揚起來。在客廳里洒水的時候,要揚起手來灑,在卧室里,要很小心地用手舀水然後淋到地面上。因為客廳寬敞些,可以灑得遠,而卧室里的衣櫃等傢具不能沾水,所以要小心地洒水。灑完水之後,開始掃地,這時要一手拿著掃把,一手拿著畚箕,從屋子的最裡面開始掃,一邊掃一邊退著走,這樣就能把最裡面的灰塵全部都掃出來。當然,掃地要洒水,是因為古時候地面是土,並不是如今的地板。但是從洒水的規矩可以看到,打掃衛生最重要的就是小心謹慎,專心而不馬虎,這在任何時候都是適用的。

讀書和寫字

古人說「讀書」,跟看書不同,確實是要讀出來。讀書的時候,應該整理好書桌,把書擺整齊,然後端正地坐好,慢慢地讀,仔仔細細地看。要讀得字字響亮,不能讀錯字,不能跳過字,也不能多讀出字,不能把前後的字讀顛倒了。

掃地前的洒水示範

讀的時候不必想著怎麼背下來,只要讀得足夠熟練,記住是很自然的事,而且過了很久也不會忘記,「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朱熹更提出,要「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最為重要,因為只有「心到」,眼和口才能真正到,否則只是草草看過讀過,並無助益。

《論語·學而》開篇即說:「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此外,還需愛護書本,即使有急事中途離開,也要先把書收拾好。寫字不論寫得好不好看,一定要一筆一畫,寫得嚴正分明,不應出現錯漏。宋代大儒程顥曾說:「某寫字時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學。」所以專一誠敬地寫字,對於養成端莊敦篤的品性是很重要的。程顥已是老師尚且如此,何況是小孩子呢。

作揖

跪拜

在古代,拱手彎腰為「揖」,屈膝頓首為「拜」,這是通行「打招呼」的方式。行「揖」禮時,要彎腰,並且兩手要在胸前撐起來,手心朝著自己,左手心壓在右手背上,兩隻手臂圍成一個圓形。行「拜」禮時,跪在地上,左手壓右手放在地上,頭伏在身前地上,停留一小段時間再抬頭。相比於「揖」禮,「拜」禮更為鄭重。

其他生活規範

在日常的生活雜事中,兒童也有不少應該遵循的行為規範。

如兒童應早起晚睡,睡覺不要用被子蓋住頭;要遠離爭鬥及危險的場所;在烤火的時候,不要過於靠近火邊;晚上出門一定要有燈燭;不要刻意去追求美食,吃飯時細嚼慢咽,不要發出聲音,不要兩手都拿著餐具,吃完飯要把筷子、勺子等餐具放在桌上;喝酒不要喝醉;手裡拿著器皿要特別謹慎;開門揭簾動作要輕緩;和大家坐在一起不要佔太多坐席;長輩面前要恭敬誠懇,稱呼要合於禮儀;長輩交代的事情不要忘記;外出回家一定要和長輩作揖行禮;和尊長在一起不論出門在家應處在方便照顧尊長的位置;路上遇到尊長要快步去行禮……這些規矩涉及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除前面所說的端莊恭敬以外,更指出應遠離危險。我們今日教導少年人要注意的事情,仍然與此相同。

這些要求看起來繁雜甚至瑣細,但在少年時期,人的辨識能力還未真正形成,如果能夠在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都有好的範例可以遵循,那麼,就更容易向著正道上行走,從而儘可能減少荒怠、偏邪的可能性。

節選自《一生有禮:圖解中華傳統禮儀(彩繪版)》

中華書局2016年7月出版

閱讀鏈接:


推薦閱讀:

144類星盤分析:太陽在子入命
太陽系
太陽表面出現近11年來的最強耀斑
足太陽膀胱經之精簡解析(下)1

TAG:知識 | 太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