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有關知識
一、什麼是說明文 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特徵,闡明事理的一種文體,目的是給讀者以科學的知識、科學地認識事物的方法。 二、說明文的特點 1、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兼用敘述、描寫、議論等其它表達方式。 2、以解說或介紹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構造、功用、類別等或物理含義、特點、演變等為主要內容。 3、以客觀、準確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傾向。 三、說明文的分類 按說明對象分 1、事物說明文:解釋、介紹實體性事物,如《中國石拱橋》、《雄偉的人民大會堂》、《蘇州園林》等。 2、事理說明文:解釋、說明抽象性事物,如《死海不死》、《看雲識天氣》、《人類的語言》、《生物入侵者》等。 按寫作方法分(了解) 1、介紹性說明文:一般是介紹實體(如建築、用品等)事物,如《雄偉的人民大會堂》、《中國石拱橋》。 2、描述性說明文:說明與描寫結合,形象、具體地說明事物,具有一定文藝色彩,如《看雲識天氣》。 3、記述性說明文:說明結合記述,常用以說事物的發展或生產、操作過程,如《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 4、闡釋性說明文:說明結合議論,闡釋抽象的事理,如《向沙漠進軍》。 按功用範圍分(了解) 1、一般說明文:說明一般事物或事理說明文,如《統籌方法》。 2、科技說明文:說明科技產品或高新科技知識的說明文,如《電子計算機的多種功能》。 3、應用說明文:以說明書、解說詞、簡介、規則等為主要樣式的說明文,如《從宜賓到重慶》、《話說長江》。 四、說明方式 從語言的表達方式看,說明的方式分為:平實說明和生動說明 1、平實說明:就是用通俗、準確的語言客觀的說明事物。 2、生動說明:就是用生動、形象的的語言說明事物。這類說明文,在說明事物時,多運用形象性的動詞、形容詞和多種修辭手法,有時在說明時為了讓讀者對說明對象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還往往引用神話故事、傳說和歷史故事。大多數說明文採用生動的說明方式。 五、說明順序 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1、時間順序:(程序順序是時間順序的一種)時間順序是以時間的推移說明事物的變化過程,即以時間的先後安排說明內容,介紹事物的發生、發展、演變,事物的製作步驟、製作過程。主要特徵是用一些表示時間順序的詞語。 2、空間順序:按被說明對象的空間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到後,或從外到內,或由某一中心點向四面擴散式的進行說明。如《故宮博物院》、《雄偉的人民大會堂》。 3、邏輯順序:按照事物內部的聯繫或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規律進行說明的一種順序。常見有十種邏輯順序:①由現象到本質;②由特點到用途;③由原因到結果;④由整體到部分;⑤由主要到次要;⑥由概括到具體;⑦由具體到抽象;⑧由簡單到複雜;⑨由特殊到一般;⑩由分析到綜合。如《死海不死》(現象到本質)。如《大自然的語言》在說明影響物候現象來臨因素時,是按由主要到次要的順序寫的。先談最主要因素緯度,其次談經度,再其次談地勢的高低,最後談古今的差異。按著這樣的順序說明,符合事物的內部規律。 理清說明順序的基本方法: 說明文的順序,根據說明的目的和對象,可以以一種順序為主,兼用其它順序。理清說明順序,可以先逐段概括內容要點,再把內容相近的段並成部分,把全文劃分為相對獨立的若干部分,歸納出每部分的大意,將這些大意依次銜接起來,就能得出全文的說明順序。 六、說明結構 說明文的結構一般有兩種: 1、總分式:(事物說明文常用的結構形式) (1)總——分,如《蘇州園林》 (2)總——分——總,如《故宮博物院》 2、遞進式:(事理說明文常用的結構形式)各層之間的關係是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各層之間的關係是遞進的。如《向沙漠進軍》。 遞進結構的主要形式有: ①現象——本質; ②特點——用途; ③原因——結果; ④整體——部分; ⑤主要——次要; ⑥概括——具體。 分析說明文結構的方法: 理清段與段、部分與部分之間關係。認清段與段、部分與部分是怎樣組合的,是並列關係還是遞進關係?如果是並列,要分清是總分關係,還是分總關係?如果是遞進,要分析各層意思是怎樣逐步深入的?是從現象到本質?是特點到用途?是原因到結果?是整體到部分?是主要到次要?是概括具體? 七、說明方法 在說明文中,作者常用一定的說明方法來準確、有效地說明事物的某些特徵,達到說明目的。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對象和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採用什麼說明方法,一方面服從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是採用某一種說明方法,還是採用多種方法;是採用這種方法,還是採用那種方法,可以靈活,不是一成不變的。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摹狀貌、畫圖表等。 1、分類別:說明事物的特徵,往往只從單方面加以說明是不夠的,需要根據其性質、功用等不同的標準、角度,把事物分成若干類別,分別加以說明。如《食物從何處來》把一切活的生物獲取食物的方法歸為兩大類,一類叫自養,綠色植物都屬於這一類。另一類叫異養,靠植物來生活的所有的動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屬於這一類。 2、舉例子:運用有代表性的例子說明事物或事理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收到對事物認識具體、印象深刻的效果。如《中國石拱橋》在寫出了石拱橋的三大特點:歷史悠久,形式優美,堅固耐用後,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說明,使讀者對中國石拱橋三大特點認識具體化、形象化。如《大自然的語言》中「物候學記錄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養育往來,如桃花開、燕子來等自然現象,從而了解隨著時節推移的氣候變化和這種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舉例說明將抽象化為具體,使人容易理解。 3、打比方:運用比喻的方法對事物和事理進行形象化的說明。恰當地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可以增強說明的形象性、生動性。《看雲識天氣》中「有時象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象一塊潔白的綾紗」,運用打比方的方法,不但使捲雲的特徵更為具體鮮明,而且生動優美。《食物從何處來》中用了兩個暗喻「每一個根毛就是一個最基層的原料採集站」,「葉子就是一個食品工廠」。這兩個暗喻在說明中我們稱為打比方。《蘇州園林》寫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突出蘇州園林是一幅完美圖畫的特徵。如《生物入侵者》一文「許多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將「生物入侵者」的增多歸咎於日益繁榮的國際貿易,事實上許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國貿易的「便車」達到「偷渡」的目的。」用打比方形象而生動說明事物。 4、列數字:運用數字來說明事物的方法。數字說明分用確數和概數。確數,用準確的數字資料加以說明;概數,用概數對事物作準確說明。有些事物用具體數字加以說明更容易突出事物的特徵。《中國石拱橋》中「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文中用一系列數字說明,準確具體。 5、作比較:用相關聯的相同或相反的事物進行對比的一種說明方法。作比較有橫向比較(類比對比)和縱向比較兩種。有比較才有鑒別,作比較說明更益於把事物或事理說清楚,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大自然的語言》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我國大陸性氣候顯著,冬冷夏熱。冬季南北溫度懸殊,夏季卻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華北常感到春季短促,冬天結束,夏天就到了。」其中用了舉例子和作比較。《蘇州園林》「我國的建築,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麼樣,右邊也怎麼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通過對比突出了蘇州園林的特點。 6、下定義:用判斷句對事物的本質特徵作簡明、概括的說明,就是給事物下一個準確定義,來說明事物的本質屬性。如: ①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統籌方法》 ②食物就是一種能夠成軀體和供應能量的物質。《食物從何處來》 ③葉綠體吸收了太陽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含有高能的有機物質,同時放出了廢氣——氧,這就是光合作用。《食物從何處來》 ④凡此種種,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擴大來繁衍後代,這就是無性繁殖。無性繁殖的英文名稱叫「CIONE」,音譯為「克隆」。《奇妙的克隆》。 7、作詮釋:對所說明的對象的屬性進行解釋、說明,使人們獲得明確、清晰的認識。如「幾十年前,人們發現地殼是由一些緊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緩慢運動的大板塊構成的。一些板塊被拉開,而另一些則擠壓在一起,一個板塊也許會緩慢地向另一板塊下面俯衝。」《恐龍無處不在》。這段文字,對「板塊構造」說進行了詮釋。 8、摹狀貌:用描寫的方法,摹寫事物情狀的方法。如「每個柱頭上都雕刻著不同姿態的獅子。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中國石拱橋》 9、列圖表:通過畫圖、照片或列表的形式對事物進行說明。 10、作引用:引用經典、文獻、名言、詩詞、歌謠、傳說等進行說明。 八、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衡量說明文的語言優劣,要用準確、簡明、周密這把尺子。所謂準確,就是要按照事物的實際情況,選用最恰當的詞語,恰如其分地把事物的特徵、本質和規律性表達出來。所謂簡明,就是簡潔明了,不羅嗦,不含糊,用精練的語言把意思表達得清清楚。所謂周密,就是說明事物的特徵、本質和規律性的語言要做到嚴密,沒有疏漏,無懈可擊。 說有文的準確性是說明文的先決條件。表示時間、空間、數量、範圍、程度、特徵、性質、程序等,都要準確無誤。說明的實用性很強,稍有差錯,會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如有一篇說明文寫道:「一隻蜻蜓一晝夜可以吃2400隻蚊子。」2400隻蚊子聚在一起,比蜻蜓的身體大許多倍,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這個差錯是怎樣產生的呢?原來蜻蜓一小時可吃蚊子50隻到100隻。一小時100隻,一天24小時,當然吃2400隻了。作者的統計是正確的,但卻忽略了蜻蜓不可能在一天24小時之內一刻不停地吃蚊子。 如何體會說明文的準確性呢? 1、通過確切的數字,體會說明文的準確性。如《死海不死》中有這樣一句話:「最近十年來,每年死海水面下降四十到五十厘米。」確切的數字用語科學準確的反映出死海的前景。如《中國石拱橋》中「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盧溝橋)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通過確切的數字獲得對說明對象的準確了解。可見數字的精確是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一個重要方面。 2、通過表示揣測、估計的詞語,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如《中國石拱橋》中「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文段中加橫線的詞語都是表示估計、揣測的詞語,當作者還沒有或無法考證出確切的年代時,使用表估計、揣測的詞語,也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3、通過抓修飾限制性詞語,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如《向沙漠進軍》中「征服沙漠的最主要武器是水。」「最主要」修飾武器,明確的表明水是征服沙漠的根本武器。 在準確的前提下,說明的語言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由於說明的對象和作者語言風格的不同,說明的語言也是多種多樣的:或概括,或具體;或簡潔,或豐腴;或精練,或詳盡;或平易樸實,或幽默風趣,總之不拘一格。 九、閱讀說明文的步驟 步驟一:明確說明文的說明對象。 先要了解、掌握一篇說明文說明的是什麼事物或說明的是什麼事理。也就是明確說明的具體對象是什麼。 有些說明文的說明對象從文題上一看就知道,如《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等。這種說明文大多是事物說明文。而有些說明文的說明對象不是很明顯,需要經過研讀才能明確。如《大自然的語言》、《生物入侵者》、《死海不死》、《向沙漠進軍》等,這類說明文大多是事理說明文。 步驟二:掌握說明文對象的特徵或本質(事物說明文要把握事物的特徵,事理說明文要把握說明事理的本質)。 所謂「特徵」就是一事物區別另一事物的明顯標誌。所謂「本質」,就是事物深刻穩定的性質,事物之間的內部聯繫。只有認識了事物的特徵或事物的本質,才能深刻地了解事物或理解事理。 《中國石拱橋》中抓住了中國石拱橋的三大特點歷史悠久、形式優美、堅固耐用進行說明。《蘇州園林》突出了「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一特徵。 步驟三:理清文章的層次,把握文章的說明順序。 事物的特徵和事理的本質都是通過科學合理的層次安排、一定的說明順序表現出來的。有的文章用了小標題結構文章,使全文內容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如《奇妙的克隆》一文用了四個小標題:1、克隆是什麼?2、克隆鯽魚出世前後。3、克隆綿羊「多利」。4、克隆技術造福人類。有的文章的層次通過理解分析後得出。如《大自然的語言》全文分為:什麼是物候學;物候觀測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決定物候來臨的因素;研究物候學的意義四個部分,這四個部分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繫,是按邏輯順序安排的。如《生物入侵者》一文,全文按邏輯順序說明:1、什麼是生物入侵者?2、生物入侵者有什麼危害。3、生物入侵者的入侵渠道。4、認識生物入侵的危害性及採取的相關措施。把握文章的層次和說明順序,就能很好地掌握文章的內容。 步驟四:找出並理解所用的說明方法。 說明方法是為了更好地說明事物的特徵、事理的本質服務的。理解了說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常見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摹狀貌、畫圖表等。要能分辨出不同的說明方法,要體會不同的說明方法在說明中的作用。 步驟五: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說明文的科學性、客觀性是通過確切、平實的語言反映出來的,其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表示確數的詞語的準確性,一種是表示揣測、估計的詞語的準確性,體會詞語的準確性,利於正確地理解課文。
說明文閱讀是中考閱讀中的必考部分,要做好中考說明文閱讀,必須了解說明文的常見考點及解題技巧。 每篇說明文都有一個說明對象,閱讀說明文,不管是整篇還是整段,都要首先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說明的是什麼事物,即說明的對象是什麼。閱讀事理說明文,要弄清說明了什麼事理。判斷說明對象,可先看題目,如《蘇州園林》《中國石拱橋》《蜘蛛》,這些文章的題目就表明了要說明的對象,如果從題目中看不出說明對象,就要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如《向沙漠進軍》一文中,「抵禦風沙襲擊的方法是培植防護林」「抵禦沙丘進攻的方法是植樹種草」,這些首括句都表明了這一段的說明對象。近年來,「概括文章說明的內容」這一題型經常出現,如果不能正確把握說明對象,這類題就很難做好。 一般來說,說明文要說明的要點往往是事物的特徵,所以,閱讀說明文還要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徵以及文章是從哪些角度介紹的。抓住了這些,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說明方法幾乎是說明文閱讀的必考內容,說明方法主要有: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摹狀貌、畫圖表等。說明方法的考法無外乎兩種:一是指出文段中使用的說明方法;二是說說文段中使用某種說明方法的好處。第一類試題相對簡單,只要平時注意積累,這類試題一般不會出錯。第二類試題除了要判定使用了什麼說明方法外,還要說出使用這種說明方法的好處。要解答好這類題不僅要了解具體的語言環境,還要掌握幾種常見說明方法的作用。比如,列數字可使說明更準確,更有科學性;舉例子可增強說服力;打比方可使說明形象、生動,更容易讓人接受等。 說明文的語言具有準確、嚴密的特點,突出表現在文中所列數據必須是精確的,如果不能肯定的話,則要用「大約」「左右」「上下」「幾乎」「可能」等一些修飾語來修飾。對說明文語言的考查也是中考中常見題型,一般考查這些修飾語的作用。解答這類考題時,要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重點突出說明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 除了以上幾個主要方面外,說明的順序和結構在中考中也常有所涉及。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一般來說,說明事物的演變或工作程序的文章用時間順序;介紹建築物的用空間順序;講道理究原因的用邏輯順序。說明文的結構則要麼是「由概括到具體」(總——分),要麼是「由部分到整體」(分——總)。做好此類題要掌握有關說明順序和說明結構的知識,還要對文段進行整體把握,認真分析每一段的說明內容是什麼,哪些段落是起概括作用的,哪些段落是分說,段與段之間又有什麼必然聯繫
推薦閱讀:
※中醫四診知識知多少
※【知識】堅果里的營養冠軍!以後可得認準啦……
※[書法知識] 教你四招,寫好小篆
※文學常識基本知識的簡單梳理
※高層和多層房子風水知識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