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投資形勢分析及建議

當前我國投資形勢分析及建議更新時間:2013-09-30徐策 上半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體保持了平穩態勢,增速與上年相比小幅回落,投資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3.9%,拉動GDP增長4.1個百分點。受外部經濟環境、國內經濟結構矛盾以及潛在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製造業投資增長乏力,投資結構和效益難以明顯改善。未來一個時期,佔比35%左右的製造業投資將繼續減速,基礎設施投資由於受融資問題的影響而放緩,房地產投資有望保持平穩,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保持在20%左右。一、當前投資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

   1.製造業產能過剩對投資增長形成較大阻力。當前,我國產能過剩問題不斷加重並呈逐步蔓延的態勢。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傳統行業產能利用率大都低於75%,過剩情況非常突出。風電、光伏、碳纖維等新興戰略性產業同樣存在產能過剩問題。目前,我國太陽能光伏電池、風電設』備產能利用率均不足60%o產能過剩意味著市場供大於求,價格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企業普遍經營困難,虧損面擴大,效益下滑。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 1.1%,較1—2月回落6.1個百分點。由於產能過剩,無論投資傳統行業還是新興行業等,均缺乏投資的動力。

   2.財政風險不斷攀升使基礎設施投資增長放慢。近兩年來,部分地方政府債務逐步攀升。審計結果顯示,截至2012年底,36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達到3.85萬億元,兩年增長了12.940700兩年期間,有4個省和8個省會城市本級債務增長率超過20%,有9個省會城市本級政府的債務率已超過100%,最高達1.89倍。在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需求與有限融資能力產生矛盾的情況下,部分地方政府通過信託、BT和違規集資等方式變相融資。從還債能力看,4個省和1 7個省會城市本級債務餘額中,有55%承諾以土地收入償還,但這些地方2012年需還本付息額已達其可支配土地收入的1.25倍;高速公路、政府還貸二級公路債務規模增長快、償債壓力大、借新債還舊債比率高。目前,圍繞推進城鎮化的基礎設施投資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地方政府融資,而地方政府債務居高不下,使得這部分投資需求要麼難以切實落實,要麼將帶來更為嚴重的財政風險。

   3.金融市場大量資金在實體經濟體外循環。 2013年以來,我國貨幣供應量總體相對寬裕,上半年同比增長14%,增幅高於年度計劃目標1個百分點;社會融資規模為10.1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38萬億元。然而,6月份商業銀行卻爆發了「錢荒」,其主重原因是由於銀行對實體經濟的悲觀預期、對貨幣政策寬鬆程度的樂觀估計、對通過短期票據操作即可獲得豐厚利潤的迷戀,以及金融創新存在監管漏洞等因素疊加所致。

   4.房地產吸納資金和土地規模放大。上半年,我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金額增長均大幅反彈,分別達到28.7%和43.2%受此帶動,房地產投資增速也上了一個新台階,達到20%左右。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升溫。再度呈現房地產業大規模吸納資金的現象。上半年,房地產貸款增加1.3萬億元,同比多增7326億元,增量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27.1%。同時,還有很多其他資金通過金融工具「轉道」進入房地產領域。從房地產土地供應角度看:上半年,全國房地產用地供應8.24萬公頃,同比增加38.8%,達到近5年來新高。

   5.地方政府投資熱情仍然高漲,穩增長明顯重於調結構。上半年,大多數省份GDP增速比去年同期下滑,但仍全部高於全國7.6%的水平,地方投資熱情仍然較高。根據調研的情況,一些地方政府感到土地供給缺口較大,難以滿足經濟發展需要。地方政府在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往往更加註重前者,抓重大項目的建設仍然是首要工作。不少地方還熱衷於通過爭取「試點示範」、聯合相鄰地區推出「主題性區域規劃」等方式爭取重大投資項目,其中不乏「兩高一過」產能。這種做法不僅使統一的總體規劃以及財政、環保、產業等政策被「碎片化」,更重要的是拖延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進程,對於投資結構調整和效益提升極為不利。

   二、投資形勢展望

   1.市場力量不支持短期內投資快速增長。市場和周期因素是決定投資波動的基礎性力量。下半年,投資仍處於兩輪「朱格拉周期」之間的盤整階段,從周期角度看,投資將以中速平穩運行。作為市場行為的企業投資,其決策要以利潤率為基本依據。未來一個時期,企業資金利潤率將維持在低位,產能過剩所形成的成本抵消了原材料價格下降的空間,補庫存力度溫和,總需求疲弱,資產周轉效率很難顯著提升。這些因素疊加將對企業盈利形成進一步壓力。在外需低迷、國內企業總體創新能力較弱的條件下,新的投資熱點難以形成,市場力量不支持短期內投資快速增長。

   2.政策增量空間較小決定短期投資難以大幅擴張。根據國務院要求,審計署組織全國審計機關對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加之受經濟放緩影響,財政收入增速大幅放緩,而剛性支出項目不斷增加,收支缺口逐步加大,未來財政政策的增量空間較小,使得依靠政府投入的基礎設施投資缺乏有效支撐。從貨幣政策的增量空間看,目前貨幣供給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均保持較高水平,央行近期政策操作也明顯表現出不會在資金供給上繼續粗放地「鋪攤子」o

   3.改革將釋放投資動力並優化投資環境。今年以來,國務院已分四批取消和下放項目行政審批權達到2 1 5項。此外,提出暫免徵收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國家有關部門發布了《關於加強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國人民銀行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等。這一系列改革措施將有利於釋放投資活力、優化投資的政策環境。

   4.先行指數預示投資走勢平穩。上半年,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同比增長15.1%,較上年同期降低8.1個百分點。從歷史經驗看,新開工項目投資增速對於固定資產投資具有一定先行性。今年以來新開工項目投資增速呈現低位反彈的態勢,但增速仍然較低,意味著未來一個時期投資不會出現大的加速。

   三、政策建議

   1.盤活存量財政資金,支持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投資建設。當前,經濟形勢決定了財政政策應繼續保持積極姿態,在增量空間有限的條件下,挖掘並用好存量財政資金是積極財政政策新的表現形式。下一步,結合落實並細化《關手加強地方預算執行管理激活財政存量資金的通知》,用好2.5萬億元左右的財政存量資金,從短期看,既要加快預算執行力度;又要清理整頓結餘結轉資金。對於專項資金長期未使用的,可考慮收回中央,再做統一安排。與此同時,要加強監督,防止集中花錢導致的資金低效濫用。

   2.盤活存量金融資源,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投資的支持。在貨幣增量供應不宜再盲目擴大的條件下,盤活存量成為穩健貨幣政策主要表現形式。盤活存量信貸資金的核心是避免資金在金融系統內「空轉」,引導資金切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要按照有保有壓的原則,加大對先進位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等的信貸支持,加大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的支持。

   3.盤活存量土地資源,在優化空間結構中滿足發展需求。我國有60%左右的國土面積不適於大規模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開發。長期以來,產業發展和布局的分散化導致土地使用粗放低效。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要求,建設用地供應不可能無限擴張,在開發強度較大的地區,工業用地甚至應做到零增長。土地政策的方嚮應當是鼓勵集約利用土地。要著力盤活存量土地資源,比如在完善利益補償和分享機制的條件下,向「舊城區、舊工廠、舊民居」要空間,通過「三舊」改造實現土地資源高效利用,滿足發展需要。

   4.圍繞深化改革促進投資結構優化。儘快出台《政府投資條例》,繼續取消和下放投資審批許可權的同時,引導地方和企業形成對審批許可權下放的承接能力,並做好後續的監管工作;以鐵路為重點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深入貫徹非公36條及42個部門細則,切實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發展。在總結前期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深化推廣「營改增」試點。繼續深化完善資源稅改革,通過價格信號和市場手段調節投資結構。積極探索開徵環境稅,使環境成本內部化,將投資增長約束在「綠色」增長的框架之下。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划進行項目審批,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

推薦閱讀:

晚上九點後建議不要做這7件事 尤其是第二件
美CDC用藥新指南建議醫生慢性疼痛慎用止痛藥
個人貸款風險防範軍規(史上最全建議收藏)
這些建議不長不短,但都能戳進你的心。

TAG:投資 | 建議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