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潔:鯊魚沖我游來,我卻按下了快門
巴哈馬外海十幾米深的海底,兩位身著西裝的男子,沒有帶任何潛水設備,圍坐在一張餐桌旁,似乎在等待什麼。在持續缺氧的環境下,李光潔和他的夥伴臉部已經出現了腫脹,眼睛裡布滿了血絲,但依然顯得很有風度。
不經意間,一頭鯊魚與李光潔擦肩而過,緊接著第二頭、第三頭鯊魚出現,圍著李光潔與夥伴環遊。鯊魚並沒有像電視劇情里一般,沖向李光潔,而是緩慢的游弋,在距離他一段距離的時候,轉向游開了。
就在這時,李光潔也達到了閉氣的極限,準備拿出放在座位下方的呼吸設備。他用力向外拽,第一次沒有成功,第二次仍然沒有成功,李光潔發現呼吸設備被椅子腿纏繞住了。「那一刻我開始焦慮起來,用眼神示意工作人員自己遇到了麻煩。」工作人員及時發現李光潔的異樣,並作出了處理,才將李光潔從生死邊緣拉了回來。
拍攝期間李光潔想過要放棄,但是作為團隊里為數不多的中國人,「我覺得我不應該認慫」。就這樣,時間一分鐘、一分鐘的過去,前後經歷了72分鐘後,李光潔配合環保組織的工作人員,完成了鯊魚主題公益廣告片的攝製工作。
從潛水到愛上鯊魚
平日里李光潔是一個興趣愛好廣泛的人,喜歡音樂、騎行的他,漸漸的又喜歡上了更有挑戰性的攝影和潛水。
喜歡上潛水,是一個偶然。在一次旅遊體驗項目中,李光潔發現「在海里我看到了跟陸地很像的地貌,但是看到了很多陸地上沒見過的植物和動物,我一下就開心了。」
這次潛水讓李光潔印象深刻,在海地翻越過一座山,李光潔和他的潛水教練發現眼前出現了一個大峽谷,教練帶領著李光潔游過峽谷。「就看兩邊是山,底下是魚,然後上面是魚,你在中間那一層,就是那個感覺特別像你在飛。」
李光潔就此愛上了這種可以在水裡做各種轉體,翻滾,各種動作的運動,「覺得無比的自由」,從此之後變的一發不可收拾。
考證,攢瓶,不斷積累潛水經驗,「開始不停的想找時間,去世界各個地方潛水,看不同的世界。」在潛水過程中,李光潔發現,每個地方的海洋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說去斐濟,當時去的原因就是因為看到有報道說,斐濟是軟珊瑚的天堂。去墨西哥要看鯨鯊、水下博物館,去塞席爾看海龜。」不同的地方,讓李光潔看到了不同的東西。
隨著對潛水越來越深的喜愛,李光潔對水下的動物也越來越了解,並開始通過一些方法學習,從另外一個側面了解海洋生物。李光潔也由此開始慢慢關注起鯊魚這個物種。
在一些影視劇給人們留下的印象中,鯊魚往往是一種很危險的動物,攻擊性很強,隨時可能攻擊水中的人類,三排銳利的牙齒彷彿可以撕碎一切東西。但在李光潔的印象中,鯊魚卻並沒有那麼可怕。「當我和鯊魚親密接觸之後,我情不自禁地愛上了它們。」
李光潔認為,人們對於鯊魚的誤解源自於彼此的不了解,「在水裡所有的鯊魚來的時候,我就看著它,就會發現一開始鯊魚會逼近你,就是用現在比較流行的話說叫『先確認過眼神』,到後來發現它離你沒有那麼近了,遠遠的看著你,你也看著它,它知道你沒有威脅,它也沒有威脅,它就走了。」
逐漸的,李光潔從恐懼中開始掌握了應對鯊魚的方式,「人和所有動物是一樣的。你恐懼與否,它是知道的。它恐不恐懼你,你也是知道的。但首先你要不恐懼,你才能知道它恐不恐懼,所以你一定要看著它。」
李光潔坦言,鯊魚的種類分為很多種,其中大多數是沒有攻擊性,但是與大白鯊之類具有攻擊性的鯊魚接觸的時候,還是需要專業的保障設備與人員指導才行。 「在籠子里看大白鯊,那個鯊魚有五米多,那個腦袋都有差不多桌子這麼大。那時候覺得人很脆弱,就如果沒有籠子說死就死了。」因此在潛水拍攝和與鯊魚接觸過程中,李光潔建議還是要做好防護措施。
食物鏈的頂端,數量卻每年遞減
在與鯊魚的不斷接觸與了解中,李光潔開始意識到,人類的活動對鯊魚影響很大。「就是你看似啊,鯊魚是一個特別兇猛的動物,是在食物鏈的頂端,但其實它的數量每年遞減得驚人。」
根據國際組織野生救援提供的數據,全球每年有7300萬頭鯊魚的鰭,被割下來製作成了魚翅。鯊魚作為海洋生物鏈頂端的掠食者,控制著中小魚類的數量,從而保障了珊瑚礁的健康以及海洋生態環境的總體平衡。
對此李光潔感嘆「鯊魚也許離你特別遙遠,其實離我們生活並不遠,甚至可以說鯊魚跟你的生活息息相關,大家都覺得鯊魚跟我有什麼關係,但如果這個物種滅絕的話,整個海洋生態是完全被破壞的。」
地球上70%的面積是海洋,而陸地只是一小部分。李光潔認為,陸地上的氣候是跟海洋氣候緊密相關的,如果海洋的整個環境生態鏈條出現斷裂,陸地上的生活也會受到很大影響。「因此看似很遙遠的一個物種,跟你我卻是息息相關。」
最讓李光潔痛心疾首的是,儘管鯊魚在海洋生態平衡中的地位至關重要,但目前鯊魚的保護情況並不樂觀。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評估,70%的鯊魚種群缺乏統計數據。CITES也僅能將12種鯊魚列入附錄II,相當於我國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少量非法漁民罔顧國際漁業政策的禁止,採取割鰭棄鯊的方式,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除此之外李光潔關注鯊魚保護的另外一個原因,更多的是出於他自己對於人生的思考。「鯊魚像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人一樣,有很多你覺得很強悍的人,但其實他很脆弱。鯊魚也是這樣,我們看到所有的影視類作品中,鯊魚是一種非常兇猛的動物,但其實它們很脆弱。」
「軟珊瑚它本身就很軟弱,然後也很脆弱,他不像鯊魚,在我看來它沒有那麼鮮明的對比。」因此李光潔並沒有選擇投入更大精力,去保護他見過的其他物種,而是在保護鯊魚的路上越走越專註。
李光潔在工作之餘,不斷潛水拍攝鯊魚,即便如此他仍不滿意自己的投入,甚至感嘆「工作擠佔了我的時間,讓我不能將更多地時間投入愛好。」因此他選擇與更多的攝影師一起分享海底拍攝的作品,希望通過大家的行動和作品,影響到更多的人,一起行動起來,參與到鯊魚保護的行列中來。
魚翅不是我的必需品
一頭虎鯊的消失,對李光潔影響很大。
一次水下拍攝結束,李光潔的潛水教練邀請他去附近看一頭與之相熟的虎鯊。這頭虎鯊名叫「艾瑪」(音譯)。「我們船下面那個地方就是虎鯊的家。」
「我說那虎鯊是不是挺危險的?他說對,這個我們必須要有一些保護措施。」潛水教練拿出了一個PVC管交給李光潔。那一刻李光潔愣住了,這根與家裡日常管線一樣的東西,就是保護自己的「武器」?他懷疑的眼神得到了教練肯定的答覆。這根1米長的PVC管成了李光潔應對兇猛虎鯊的唯一武器。
潛水教練跟他解釋說「如果艾瑪朝你游過來,你要將PVC管握緊放在手裡。如果你不害怕,你就手裡拿著,放在胸前;如果你害怕,就拿出來往地上這麼一戳,艾瑪游過來的時候,戳在它和你之間,它會拿鼻子碰這根PVC管,它就會走。」
出於對教練的信任,李光潔心懷忐忑的與教練一起下潛到艾瑪的家。令他們失望的是,這次他們沒有見到艾瑪。「我們等了兩天都沒有看到。」第二天結束,李光潔心有不甘的返回船上。
上船後,教練情緒很低落的對李光潔說「艾瑪可能不在了。」李光潔迫不及待的追問是什麼意思?教練狠狠的抽了一口煙,回答他「不在就是死了,就這頭鯊魚沒有了。」
教練告訴李光潔,他先前每次來,如果上午下去沒見到它,下午一定能見到它。如果今天沒見到,第二天他一定能見到它,都十幾年了。這次沒有見到艾瑪,很有可能就是已經被打撈,被捕殺。那一刻李光潔感覺到「艾瑪對他來說已經不簡單是一頭鯊魚,而更像是一個親人」。
這件事之後,李光潔開始反思,「我不覺得我必須要吃什麼,其實我們生活中有太多可以選擇和替代的食物,鯊魚並不是我們必須要吃的。」
生活方式的改變是源頭,如果生活方式沒有變化,對自然仍是不斷的索取,很多事情都將會從身邊消失。「要倡導大家了解自己,就是到底哪些是你必須的,哪些是你不必要的,比如說魚翅、魚膠。如果你不是必須要吃,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這是最簡單的。」
李光潔利用一切可以的機會,以辦影展等方式,展示自己在海底的攝影作品,希望更多的人能夠看到自己的作品,「希望更多的人去支持,然後讓更多的人明白、知道、了解。原來我不是必須要去吃這些,對,它不是你的必需。」並與國際、國內環保組織一道,希望通過行動來倡導更多人改變生活方式。
推薦閱讀:
※光圈、快門的運用及用光技巧
※攝影基礎:快門
※如何避免變成只會按快門的「機器人」!!!
※技巧|快門使用的妙招,全是好料!
※如何把控又愛又恨的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