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方塊的奧妙──漢字的結構》備課參考

《方塊的奧妙──漢字的結構》備課參考

(2010-11-15 13:16:00)

《方塊的奧妙──漢字的結構》備課參考

一、本節學習重點

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了解漢字的構造。漢字屬於表意體系的文字,字形和字義有密切的關係。對漢字的形體結構做出正確分析,可以深入理解和掌握漢字所代表的詞語的本義和引申義,幫助理解古代的文化典籍,同時對於辨析字形、書寫漢字、識字教學、漢字檢索排序和漢字的信息化處理,也都有重要的作用。本節的重點是理解筆畫、部件、偏旁等概念;還要強調拆解漢字部件的規範性,不能胡亂拆字。

二、課堂活動指導

2.1課本課堂活動

●漢字中的「五行玄機」

這個課堂活動主要是通過「金、木、水、火、土」五個數量能產和位置多變的偏旁,幫助學生了解漢字構造的基本模式。活動的要點是讓學生了解筆畫、部件、偏旁、部首等概念,搞清漢字是由大小不等的部件按照一定之規「拼裝」而成的。

一、課堂活動步驟

(1)鑒賞對聯。讓學生鑒賞「煙鎖池塘柳,炮鎮海城樓」這副「同旁聯」的精妙之處,然後再鑒賞後人的幾個對法。其中「燈鑲海城樓」這個下聯對法跟原聯基本是一致的。「墨染鑒靈泉」雖然偏旁順序與上聯不一致,但妙處在於五行偏旁都出現在字的下半部,形成又一種「五行對」。「煙洇錢塘柳」中「洇」字用得非常妙。

(2)查找例字。讓學生在《新華字典》中查出「金、木、水、火、土」各個部首下面一共有多少例字。同時總結一下各部首所統領漢字的意義有什麼共同點。比如「水」旁的字都與「水」有關;「火」旁的字多與「火」有關;「土」旁的字多與「土」有關。

(3)分析結構。分析「金、木、水、火、土」各個部首在漢字中的所處位置和表現形態。以「水」為例講解,再讓學生分組討論其他幾部。這幾個部首所處的位置和形態可以是「頭、底、旁、邊、心、框、腰、角」等(參看本節「專題知識擴展」)。同時分析一下部首與其他部件的搭配方式。讓學生對課文中所列合體字的各種組合模式再舉出其他例子來(盡量還是在「五行」偏旁字的範圍里)。根據課堂活動需要,可以參照教材中的「工具箱」,對「筆畫、部件、偏旁、部首」這幾個概念作一下區分,特別要補充說明「部首」的概念。

二、相關知識補充

(1)形旁的辨識。要注意有時需要查出漢字最初的意義才能分辨出漢字形旁的作用來。比如「機器、飛機」的「機」以及「樓、槍、橋、杯」等「木」旁的字所代表之物,現在都不是用木頭造的,但古代造這些字時,這些東西卻一定都跟木頭有關。「修理、管理、整理、理由」的「理」現在好像看不出跟形旁「玉」有什麼關係,但古代造字時「理」的本意就是「治玉」。至於「騙、笨、輕」等中的形旁「馬、竹、車」不表示相關的意義,那是因為同音假借的緣故。

(2)偏旁和部首。偏旁是合體漢字的主要構成單位,包括形旁和聲旁兩種。編字典時,把有同樣偏旁的字歸為一類,它們共同的偏旁作為首字,這就叫部首,是一部之首的意思。例如「你、他、伯、們……」共同偏旁(形旁)都是「亻」,「亻」就又是部首。「河、波、浩、漢……」共同偏旁(形旁)是「氵」,「氵」就又是部首。有些字不便歸於哪一個偏旁,也可以用它們共有的起筆筆畫作部首,這樣的部首如:「、(點)、(橫)、丨(豎)、丿(撇)」等。一般的漢語詞典或字典,有200個左右的部首。

2.2補充課堂活動

●「漢字拼裝廠」

這個課堂活動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漢字的「筆畫」這個概念。一方面要熟悉漢字的各種筆畫,另一方面要知道筆畫怎麼組成部件,筆畫和部件又怎麼組成漢字。

(1)什麼是漢字的筆畫

漢字中最小的單位是筆畫。漢字都是由不同形狀的筆畫組成的,就像用零件拼裝成機器。漢字筆畫形態萬千,有長有短,有直有彎,但大致上可以歸入五類:「(橫)、丨(豎)、丿(撇)、丶(點)、乛(折)」。其他如「(捺)」可以歸「點」類,「(提)」可以歸「橫」類,「(豎鉤)」可以歸「折」類。漢字中這五種筆畫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很多字在造字時都離不開這五種筆畫。

(2)筆畫拼裝漢字的基本過程

首先,五種筆畫能夠派生很多其他更複雜的筆畫。如:

一 + 丿 →丿 + 丶 → ㄑ

一 + → 丨 + 一 →

一 + 丨 → 丿 + 折 → ㄥ

一 + 折 + 折 + 丿 →

其次,筆畫組合又能形成一些比筆畫更大的部件。如:

一 +→ 匚一 + 丨 + 一 → 工

丶 + 一 → 亠丿 + 丨 → 亻

丶 + 乛 → 冖丿 + 丶 → ㄨ

最後,筆畫、部件再進行組合就能拼裝成漢字了。如:

+→ 又匚 + ㄨ → 區

一 + 丿 → 廠亻 + 又 → 僅

丶 + ㄨ → 義

請同學們比照上面的示範,以「橫、豎、撇、點、折」作基本材料,拼裝部件和漢字,看看能拼出多少來。再找找看哪些字不能僅靠這五種筆畫拼出來。

(3)筆畫拼裝漢字的不同形式

從漢字的拼裝,我們也能反過來看看漢字都是怎樣構成的。

A.單個筆畫就能形成漢字,只不過這是極個別的現象。如:「一」。

B.筆畫和筆畫能形成漢字。如:「 一 + 丨 + 一 → 工」,「丿 +→ 人」。

C.筆畫和部件能形成漢字。如:「丶 + ㄨ → 義」,「一 + 丿 → 廠」。

D.部件和部件能形成漢字。如:「匚 + ㄨ → 區」,「亻 + 又 → 僅」。

你能夠再舉些其他的例子嗎?你還能發現其他的漢字拼裝方式嗎?

三、課後練習指導

3.1「小試身手」解析

一、本題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字謎使學生對漢字的構造有進一步的認識。朱淑真所作《斷腸謎》的原詞是:「下樓來,金簪卜落,問蒼天,人在何方,恨王孫,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難留,悔當初,吾錯失口。有上交,無下交,皂白何須問,分開不用刀,從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據《全宋詞》)

二、本題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體會漢字文化的趣味。答案略。

三、本題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體會漢字字形和構造的圖畫特點和藝術魅力。漢字是二維構型,有圖畫性質,所以美術字體可以與繪畫結合,字中有畫,畫中有字,從而產生形象生動的感染力。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主標誌跑動的「人」的造型同時具有漢字「京」的神韻,蘊含濃重的中國韻味。「Beijing 2008」的字體採用了漢簡(漢代的竹簡文字)風格,將漢簡中的筆畫和韻味有機地融入到字體之中,自然、簡潔、流暢,與會徽圖形和奧運五環渾然一體。這種漢字字體不僅與主體圖案風格相協調,也更符合市場開發的目的。相比較而言,拉丁字母雖然也可以設計成圖畫式樣,但是至少從藝術字體本身是看不出文字的意義的。

3.2補充練習題目

一、當今世界文字體系可以歸為兩大板塊:源於華夏文化的漢字體系和象徵西方文明的字母文字體系。漢字和字母文字都起源於圖形符號,經過幾千年的演化發展,最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字體系。從圖畫性上來講,漢字比字母距離圖畫更近些,它的「圖畫基因」還沒有完全退化。因此在藝術字的設計上,兩種文字就有了不同面貌,反映各自的結構特點。下面是幾個藝術字設計案例,請同學們一一鑒賞,談談它們的設計思路和特點,從中總結漢字跟字母相比較而言的獨特魅力。

①漢字圖案:太陽島

②字母圖案:拉丁字母表

③漢字圖案:書山有路 ④字母圖案:書(Book)

⑤漢字圖案:書是人類的朋友⑥字母圖案:

二、舊社會商人在市場上討價還價時,不願意讓旁人知道他們商量的價格,就會把手伸在對方的袖子里,用手指比劃字形來交流。還有一種類似暗語的「價目析字語」來表示出價,就是利用漢字的結構特徵,採用字謎謎面的方式暗示所要表達的價格。比如「一」說成「旦底」(取「旦」字的底),「二」說成「中工」(「二」字中間加一畫就是「工」字),「三」說成「倒川」(把「川」字倒過來),「四」說成「橫目」(把「目」字橫過來)。此外如是兩位數,就按順序說出來,如「二十一」就是「中工旦底」,「三十四」就是「倒川橫目」。下面是其餘幾個數字的暗語,請按照前面說的思路猜一猜,看看都對應哪些數字。

分頭,缺丑,斷大,早下,毛尾,旭邊

三、漢字結構確實精巧奇妙,古人常常借漢字的結構來拆字或組字,創製有趣的文字遊戲。下面是一則關於拆字的妙對趣聞,流傳已久。請同學們讀一讀,猜一猜。

相傳風流才子紀曉嵐與丁雲和尚為棋友。一日紀曉嵐去竹林找丁雲對弈,丁雲不在,紀曉嵐獨坐廊下等候。很久丁雲才歸,紀曉嵐起身行禮,吟一聯道:「竹寺等僧歸,雙手拜四維羅漢。」丁雲一聽,連忙還禮答道:「月門閑客在,二山出大小尖峰。」話音剛落,兩人不禁大笑,挽手進屋下棋。不知不覺夜深,小沙彌便來報說寺門已經關閉。紀曉嵐聽此,便知小和尚是在下逐客令。於是才思湧出,遂吟一聯道:「門內有才方是閉」;紀曉嵐此聯含有對弈雅興未盡之意,責怪小沙彌太不懂事,而小和尚聽後卻不知所云。丁雲趕忙答道:「寺邊無日不知時」。老和尚這是藉此給小沙彌解圍,向紀曉嵐賠禮。

四、在實際語言運用中,人們可以巧用「拆字」和「合字」的方法,達到含蓄而打動人心的表達效果。下面這聯(採用當時的繁體字形)出現在袁世凱復辟帝制時期,請聯繫本課學到的知識並結合歷史背景,講講此聯的寓意和道理。

或入園中,推出老袁還我國;

余行道上,不堪回首問前途。

五、字謎多是靠拆解字形來設的,從字謎中往往能窺見漢字的構造規則。所以猜字謎既有趣味又能益智。請同學們猜猜下面的字謎,並從中體會漢字的構型特點。

①野徑無人草叢生②一口咬去多半截

③大火燒到耳朵邊 ④牛角上邊來一刀

⑤東西南北無彎路 ⑥雨余山色渾如睡

⑦空山之中一畝田 ⑧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⑨無角牛登上沒峰山 ⑩兩人力大衝破天

揮手告別 千言萬語

暈頭轉向 與我同行

添丁進口 邊打邊談

兩山相對又相連,中有危峰插碧天

六、判斷下面漢字筆畫數完全相同的一項。

A.女 乃 及 弓 B.世 丐 弗 功

C.卯 達 廷 邪 D.巨 區 烏 切

3.3補充練習解析

一、本題只是用於鑒賞。學生能看出妙處即可。對比鑒賞,想一想各自能不能借用對方的設計思路,或者設計出新的文字圖案。答案略。

二、本題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價目析字語,使學生從一個方面了解漢字的構造特點。這些價目析字語都是以某具體字形為基礎,加以改變或截取部分而形成。題目中的價目析字語分別是:分頭=八(「分」字的上半邊),缺丑=五(「丑」字缺一筆),斷大=六(「大」字一撇斷開),早下=十(「早」字的下半邊),毛尾=七(「毛」字的尾部),旭邊=九(「旭」字的左邊)。

三、本題的主要目的是通過「離合拆字聯」,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漢字的構造特點。紀、丁二人的聯句一直被後人視為「離合拆字聯」的經典之作。第一聯:將「等」字拆開,為「竹」和「寺」;「雙手」為「拜」字(草體的「拜」即是「雙手」);「四維」則為「羅」的繁體「羅」字;「月」字在「門」內,為繁體「閒」字;兩個「山」為「出」字;「大、小」為「尖」字。第二聯也是用離合拆字的方法:「才」字在「門」內為「閉」字;「寺」加「日」為繁體的「時」字,真可謂「貌離神合」。這兩聯不僅字拆得好,而且出句、對句切合人物的身份和場景,生動、形象地表達了吟聯人要說的意思,妙趣自然。

四、本題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一副「拆合字」的對聯的分析,使學生了解漢字的拆字和合字方法。詩句中的「或」字加上「囗」成為「國」,「園」字去掉「囗」成為「袁」;「余」加上「辶」成為「途」,「道」去掉「辶」成為「首」,拆字、合字都運用得十分靈活,在意義的表達上也十分清晰。深刻地反映了此聯的作者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禍國殃民的痛恨之情,國家的前途命運也是一片渺茫。通過一副「拆合字」的對聯,這些情感態度表現得淋漓盡致。

五、本題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字謎,使學生了解漢字的構造規則。字謎的謎底依次是:①莖(「徑」去雙人旁加「艹」);②名(「多」去「夕」下邊加一「口」);③耿(「耳」+「火」);④解(「角」+「牛」+「刀」);⑤置(「四」+「直」);⑥雪(「雨」+倒「山」);⑦畫(「一」+「田」+「凵」);⑧踵(「千」+「里」+「足」);⑨擊(「牛」去撇+「凵」);⑩夫(「二」+「人」);軍(「揮」去「手」);夠(「句」子「多」了);暉(「暈」的「日」字頭轉到左邊);衙(「吾」插入「行」中間);可(「丁」+「口」);訂(「談」的半邊「訁」+「打」的半邊「丁」);由(兩「山」字相對成「田」,中間出頭成「由」)。

六、本題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學生對漢字筆畫的認識。正確選項是D。A項的筆畫數依次是3、2、3、3;B項的筆畫數依次是5、4、5、5;C項的筆畫數依次是5、6、6、6;D項都是4畫。注意「辶」是三畫,「廴、阝」都是兩畫,「」是一畫。

四、專題知識擴展

4.1漢字結構的概念

看漢字的結構特點要區別三個方面的概念:漢字與拼音文字的結構差異,漢字結構的溯源分析和現狀分析,漢字的外部結構分析和內部結構分析。

一、漢字與拼音文字的構型差異

漢字的結構形式是獨特的,與拼音文字有明顯區別。拼音文字是線性的,字的結構成分像線條似的依次分布,向一個方向展開,呈一維的直線。漢字的整體構型則是呈二維的平面,一個字彷彿就是一個畫面,字的結構成分分布在平面里,各個構件不僅可以左右組拼成字,也可以上下組拼成字,但不論怎樣組拼搭配,總是一字一塊,不越雷池。也就是說一個字不論有幾個部件,都要均衡和巧妙地組合在方塊里。漢字的結構美原則,其中相當一部分就是指讓多種筆畫、多種結構成分、多種組合方式在一個方塊中協調、配合,以達到穩當、和諧而又靈活、美觀的效果。

二、漢字結構的溯源分析和現狀分析

漢字結構的溯源分析是以這個字在產生時候的字形為對象所做的分析,也就是追究古代漢字的字形。本課第一節就涉及到這方面的內容。漢字結構的現狀分析是以當前楷書規範字形為對象所做的分析。一個字不管在造字時遵循什麼造字原理,也不管它是怎麼樣從古代字形變化到現代字形的,只從當前楷書規範字形出發分析它的平面結構,就屬於漢字結構的現狀分析。這一節所說的漢字結構就是一種現狀分析。

三、漢字的外部結構分析和內部結構分析

漢字的外部結構指純粹的字形外觀結構,一般不涉及字音和字義,不涉及構字字理,主要研究一個字怎麼樣由最小的構形單位逐層組合為二維的方塊漢字,包括漢字的組合成分(「漢字房屋」的構件)和組合方式(漢字的房子怎麼「蓋」)。漢字的內部結構指與字音、字義有聯繫的漢字構成成分的組合,也就是從字形的現狀著眼,研究字形和字音、字義的關係,說明構造字的理據,得出現代漢字的構字類型。

4.2漢字結構的分析

進行漢字的結構分析要涉及幾個問題:一是要區分獨體漢字和合體漢字;二是要了解漢字部件的名稱和部件位置的名稱;三是要掌握漢字部件拆分的規則。

一、獨體字和合體字

一般情況下獨體字和合體字不難確定,比如「一、人、又」是獨體字,「天、休、觀」就是合體字。但介於獨體和合體之間的字不容易確定。這類字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失去象形特點而發展為包含兩個以上部件的字,如「辛、京、雨、魚」等;另一種自古至今都是合體字,但構字的部件不好分解,或分解後不便稱說,如「亮、弄、布、光」等。這兩類字可以統稱為「特殊合體字」。劃分獨體字與合體字要注意三點:一是從造字法上考慮,象形字、指事字一般是獨體字,會意字、形聲字一般是合體字。但也不能拘泥於造字法,現代漢字的實際字形也是劃分獨體、合體的重要依據。如「京、舌、禽」等象形字,已具備了合體字的特徵,就應看作合體字。二是合體字一般具有明顯的可分離特徵,部件之間、部件與筆畫之間必不交叉連串,不具備這一特點的就不是合體字。如「出、及、串、果、事」等就不是合體字。三是合體字分解出的兩個以上部件,應該要麼是獨體字或常用的部件,要麼是便於稱說的筆畫或可以變通稱說的部件。因此如果分析出的兩個部件不便於稱說或變通稱說,也不宜按合體字分析。如「卵」儘管明顯可以分離,仍應視為獨體字。

二、漢字部件的名稱和部件位置的名稱

為了便於稱說,每個部件都應該有名稱。成字部件的名稱就是該字的讀音,如「土」音「tǔ」、「白」音「bái」,而「長」按習慣讀「cháng」,不讀「zhǎng」。非成字部件有的有習慣的名稱,如:「宀:寶蓋兒」、「:禿寶蓋」、「忄:豎心兒」、「亻:單立人」、「艹:草字頭」、「辶:走之兒」、「廴:建之兒」、「灬:四點底」、「刂:立刀」等。根據部件在整字中所處的位置,合體字可以有八個部位,名稱分別是「上頭下底、左旁右邊、內心外框、中腰四角」。例如:「頭:八字頭(分、公)、學字頭(覺)、廠字頭(壓、歷)」,「底:心字底(志、忠)、兒字底(兄、先)」,「旁:火字旁(燈、燭)、絞絲旁(紅、綿)」,「邊:工字邊(紅、扛)、立刀邊(剛、劉)」,「心:玉字心(國)、口字心(問、句)」,「框:大口框(因、國)、門字框(問)」,「腰:禿寶蓋腰(壺)、又字腰(樹)」,「角:口字角(器)、月字角(贏)」。

三、漢字部件的拆分規則和層次

漢字的拆分有一定的規則,也有一定的層次順序。主要規則有:(1)分隔溝是部件和部件分界的顯性標誌,相離的組合要沿著分割溝進行拆分,其中分隔溝多於一條的,應先拆長的後拆短的。例如:「這──辶、文」,「兵──丘、八」,「想──相、心 / 相──木、目」,「廁──廠、則 / 則──貝、刂」等。(2)相接的組合應從接點處拆分。例如:「古──十、口」,「名──夕、口」等。(3)相交的組合不能拆分。例如「豐」不能拆分。(4)拆分的下限一般要大於一個筆畫。例如「二」、「人」都不能拆分。(5)相離的單獨筆畫具有獨立性的是部件,不具有獨立性的不是部件。如「孔」里「」是部件,而「犬」里「丶(點)」不是部件。(6)層次拆分不能破壞漢字結構基本類型。例如「謎」雖然按照規則(1)「辶」和「米」之間的分隔溝要更長些,但它是左右結構,拆分層次應是:「謎──訁、迷 / 迷──辶、米」。

(4.1、4.2節部分參考蘇培成《現代漢字學綱要(增訂本)》有關內容)

五、參考文獻鏈接

●名家如是說:

晉·王羲之:「分間布白,遠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穩。」

唐·孫庭過:「一筆成一字之規,一字乃通篇之准。」

唐·張敬玄:「法成之後,字體各有管束:一字管二字,二字管三字,如此管一行;一行管兩行,兩行管三行,如此管一紙。」

清·王筠:「人之不識字也,病於不能分。苟能分一字為數字,則點畫必不可以增減,且易記而難忘矣。」

●傅東華(漢字書寫法和字典查字法,《文字改革》1962年第3期)

(筆畫)是漢字從篆書變到隸書之後才產生的。在古文和篆書的階段,漢字都可說是由線條構成,直到隸書的階段方才從線條變成筆畫。線條和壁畫的區別主要在於前者往往分不清起訖,後者把它們分清了。例如古文和篆書的結構里常常會出現囫圇的圈圈兒,不知它從哪一點起筆,也不知它是向右轉的呢,或是向左轉的。後來隸書把這些圈圈兒都寫成「口」,就分清了筆畫,而且看得出它們的起訖了。

●費錦昌(現代漢字部件探究,《語言文字應用》1996年第2期)

在現代漢字中,記號字和半記號字已經佔有相當大的比例。1985年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裘錫圭指出:「由於種種原因,在我們現在使用的漢字里,原來的意符和音符有很多已經變成了記號。相應地,很多表意字、形聲字和假借字,也就變成了記號字或半記號字。」1982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胡喬木指出:「要儘可能使漢字成為一種拼形的漢字。這對於儘快實現漢字的信息化,將是一個重要的進步。」漢字字形的這一實際情況給了我們這樣的可能性:即不必拘泥於漢字傳統的偏旁概念,在進行部件切分這個環節上,我們無法因而也不必刻意去追求每一個零部件跟字音字義的歷史聯繫,從而可以主要從現代漢字字形這個角度出發,去追求合理合用的部件切分。我們認識到現代漢字的部件,在字形上跟甲骨文、小篆的部件仍有歷史淵源,但由於字形上的混同、分化、訛變,很多部件在形體上已經不可能跟古代漢字的部件一一對應。完全根據字源來切分部件,做不到;只對少量漢字根據字源來切分部件,既使標準不統一,又給不掌握字源的切分者造成困難。我們認為,切分現代漢字部件主要應從現代漢字字形的實際出發,只能以現代漢字的規範字形為主要依據。好在現代漢字中字源是形聲字、會意字的占絕大多數,這些字中的大部分,在字形上仍保持形旁、聲旁的相對獨立性。主要根據現代漢字字形來切分部件,對多數字來說,不會跟構字理據完全相悖。切分部件時,要努力達到「三性」──合理性(主要指合於現代漢字字形之理)、一貫性(把原則和方法貫徹到底,進行窮盡性的切分。當然不排除少量特例)、可操作性(儘可能減少切分的任意性)。

●瀋陽(語言的書寫符號──文字,《語言學常識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各種文字的「字元」根據與語言中什麼樣的單位相聯繫,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三大類,即「意符」「音符」和「記號」。文字系統中的字元跟文字所代表的語言單位在意義上有聯繫的字元是「意符」,在語音上有聯繫的是「音符」,在語音和意義上都沒有聯繫的字元就是「記號」。「記號」往往來源於原始的契刻符號,如古漢字里的「(五)、(六)、(七)、(十)」等;記號也可以是硬性規定的,如現代簡化漢字「戲」和「漢」裡面的「又」就只是一種記號。「記號」在人類的文字系統中只佔極少數,因此就絕大多數語言的字元而言,分為「意符」和「音符」兩大類也就可以了。「意符」就是表示語言中的意義單位的字元,例如漢字中的「人」,最初就是畫的一個人的側面圖形「」,表示漢語中「人」的意思。「音符」也就是表示語言中的語音單位的字元,但是語音沒辦法用圖形來表示,因此所有文字的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轉化而來的。例如古漢字的「其」原來是「簸箕」的意思,原本只是一個意符,後來採用這個字的音去記錄同音的虛詞「其」,「簸箕」的意思就拋開不管了,在這種情況下「其」就成了只跟語言中的語音單位有聯繫的音符。

由於文字的字元有的簡單,有的複雜,或者說有的字元只是一個字元,有的字元又是由若干個字元組成的,因此字元又可以分為「單純字元」和「複合字元」。「單純字元」是不能再分解為更小的字元的字元。例如漢字的「人」就是一個不能再分解為更小的字元的單純字元。雖然「人」可以分解為「撇」和「捺」,但是漢字中的「撇、捺、點、橫、豎」等只是組成字形的「筆畫」,跟任何語言單位都沒有固定聯繫,所以這種筆畫不是「更小的字元」。每一個拉丁字母,如「a、b、c、d」,也都是一個單純字元。儘管有的拉丁字母也可以分解為幾筆,如「a」可以分解為半個圓圈和一個半圓的折筆,「d」可以分解為半個圓圈和一豎,但是分解後的筆畫都不再是表示語音的字元,即跟任何語言單位都沒有聯繫了,因此只有整個「a、d」才是單純字元。「複合字元」則是由單純字元組合而成的字元,也包括由單純字元和複合字元再組合而成的更複雜的字元。如漢字「位」是由單純字元「人」和「立」組合而成的,所以是複合字元;「符」由單純字元「竹」和複合字元「付」組合而成,其中的「付」又是一個由單純字元「人」和「寸」組合而成的複合字元。有些單純字元後來就成了漢字中的「偏旁」或「部首」。英文用「sh」代表[]的音,用「ch」代表[t]的音,這「sh」和「ch」也是複合字元,分別由單純字元「s」和「h」,「c」和「h」組合而成。由單純字元組合成複合字元有一定的規則,這就是字元的組合規則。不同類型文字的字元組合規則有的簡單,有的較複雜。像英文這樣表音文字的字元組合規則就很簡單;即使像德文有由三個單純字元組成的複合字元「sch」代表[D]這個音,組合規則也是很簡單的。而像漢字這樣的非表音文字的字元組合規則就很複雜,而且兩個或幾個單純字元組合在一起的方式並不固定,左右組合、上下組合、內嵌組合、外包組合都可以。如「位」是左右結構;「家」是上下結構;「裹」是內嵌結構,「衣」字裡面嵌入了一個「果」字;「囚」是外包結構,「人」字外麵包了一個方框,等等,而且即使同樣的組合,有時候順序還是不固定的,如「夠」字是左右結構,可是過去其中的「句」和「多」放在左邊放在右邊都可以,只是到了漢字規範化以後才固定為「句」在左「多」在右,不能隨便挪動了。


推薦閱讀:

81年屬雞3月生 運勢參考
幾種迴向文的參考
參考快評:台當局不自量力才被東南亞國家打臉
施灸取穴參考 轉
辛丑日生人男女吉凶斷語參考

TAG:漢字 | 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