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小松:中越建交65周年回顧:經驗與反思

65年中越關係的基本判斷:友好與合作是主流

越南在世界上只是一個中等規模的國家,一度淪為西方的殖民地,但它在二戰後獨立了,甚至在當代世界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為什麼會這樣?中國的作用是其中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沒有中國的幫助,弱小的越南不可能抗衡法國,更不可能打敗世界頭號強國美國。

中國援越抗法抗美,使越南變成了一個獨立統一的東南亞重要國家。首先,中國幫助越南結束了法國人近一個世紀的殖民統治。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前半葉,越南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期間,日本一度佔領越南。1945年日本投降,胡志明領導的越盟瞄準法國殖民者精神鬆懈的空檔,僅以一支區區千百人的解放軍游擊隊(1944年12月22日成立時34人)發動起義,取得了八月革命的勝利,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法國人很快捲土重來,控制了越南90%以上的領土,越南民主共和國被壓縮至越西北一隅,一直到1950年初,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承認越南新政權。只有在1949年末新中國成立後,越南在中國的幫助下,終於趕走了侵略統治越南近1個世紀的法國人,才真正獲得了獨立。

其次,中國幫助越南打敗美國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南北統一。法國人離開越南後,美國人繼承其衣缽在20世紀中葉染指越南,進行了空前慘烈的侵略戰爭。在中蘇等國家的援助下,越南打敗了世界頭號超級大國美國。越南統一後,成為一個領土完整、主權獨立的真正現代意義上的國家。美國人在越戰中失去了58000條生命,這個美國在對外戰爭中創下的紀錄至今一直沒有被打破。慘烈的越南戰爭結束已經40年了,但其影響人們仍然記憶猶新。

最後,中國幫助越南建成了一支東南亞最強的軍隊。當今的越南是東南亞地區的一個重要國家,無論是面積還是人口都排在地區前列。與東南亞其他國家相比,其人口排第三,僅次於印尼和菲律賓;面積排第四,位於印尼、緬甸和泰國之後;目前經濟總量排第六位,但正處在一個快速上升時期。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越南的軍事實力,它是排在東南亞第一位的。這一支軍隊是在越南抗法抗美時期,中國人手把手,用鮮血和生命培養壯大起來的。

中國南部獲得了一個相對安全穩定的外部環境。65年來,中國幫助了越南,同時也應看到,美歐勢力離開越南使中國南部有了一個相對安全穩定的外部環境。

第一,排除了國民黨在越南反共的殘餘勢力。1949年末,隨著中國大陸的解放,國民黨殘餘部隊黃傑兵團33000多人,逃亡越南。新中國成立後援助越南的抗法鬥爭,在戰爭取得節節勝利、越北獨立指日可待的形勢下,逃亡越南的國民黨殘餘匪特失去了支持,這很有利於中國廣西、雲南當時正在進行的肅清匪特的鬥爭,有利於鞏固中國南部邊疆的國防。由於在越南已再難立足,反攻大陸也已無希望,1953年5月這股國民黨殘餘部隊分7批離開了越南。

第二,排除了美國利用越南直接攻擊中國的威脅。冷戰期間,越南戰爭是當時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東西方陣營對決的熱戰之一。美國人使用了最新式的武器,1968~1969年駐越美軍一度達到了約50萬人,佔領了越南中部到南部的峴港、金蘭灣等重要軍事基地。美國涉足越南既是為了防止共產主義赤化南越和進一步赤化東南亞,也是為了圍堵日益崛起的中國。中國援助越南取得了抗美戰爭的勝利,使美國人離開了越南,失去了在越南的反共反華基地,排除了美國利用越南直接攻擊中國的威脅。

第三,消除了蘇越南北夾攻中國的可能。援越抗美結束後,越南完成了南北統一,並佔領了中國南沙6個島礁,認為自己已羽翼豐滿,便開始了親蘇侵柬反華的進程,特別是迎合蘇聯全球霸權主義的需要,與其結成軍事聯盟,南北遙相呼應,對中國形成了夾攻之勢。

面對越南180度的轉變,中國支持柬埔寨聯合政府反對越南的侵略,對越進行自衛反擊,消除了蘇越南北夾攻中國的可能。

中越關係最重要的是要增進互信。65年的中越關係大體上可以劃分為3個時期:友好—對峙—正常化,其時間上大致分為:友好時期(20世紀50~70年代中期)、對峙時期(20世紀70年代後期到20世紀80年代末)、正常化時期(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

冷戰結束後,中越關係走向了正常化,1999、2000年雙方先後解決了陸地邊界和北部灣的劃界問題,但此後雙邊關係變得日益不可捉摸,2014年5月越南突然爆發了大規模的暴力反華事件,使兩國關係自1991年正常化後跌至最低點。

互信是友好的基礎。20世紀50~70年代中期,兩國達到「同志加兄弟」的非常友好關係,90年代一度有所恢復。但是近年來,兩國的分歧愈來愈大,尤其是在南海問題上,越南在佔領中國29個島礁的基礎上,於2012年制訂《海洋法》,甚至把西沙、南沙都納入其版圖。這幾年,越南多次在多地爆發反華示威遊行。兩國在網路、媒體上的言論愈來愈難控制。

中越關係正常化初期,越南比較多地傾向中國。但隨著南海問題的不斷升溫,越南在中美之間奉行均衡戰略。2013年6月,越南國家主席張晉創來華訪問,在訪華後僅僅一個月,他就出現在美國白宮。2015年4月,越共總書記阮富仲訪問中國,年內,中越兩黨總書記實現互訪。這是兩國關係走向的重要里程碑。

援越抗法:為了越南的解放與獨立

中國是第一個承認並與越南建交的國家。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革命的勝利,人民民主制度在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世界人口最多的亞洲大國建立起來,對東南亞特別是山水相連的越南的民族解放戰爭,是一個巨大的鼓舞,給當時正面臨嚴峻挑戰的越南共產黨和越南人民帶來了希望。1950年元旦前夕,胡志明獲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致電毛澤東主席表示祝賀。1月15日,越南外交部長黃明鑒也照會中國總理兼外長周恩來,要求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並互派大使。

此時,毛澤東主席正在赴蘇聯訪問途中。毛澤東收到由劉少奇轉來的越南外交部長照會,即親自起草複電,並於1月17日電告劉少奇:一是對越南政府要求建立外交關係,應立即答覆同意,並於18日廣播發表。二是將越南政府要求和各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聲明,由我外交部轉送蘇聯及各新民主國家。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承認並與越南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國家。中國與越南建交後,蘇聯東歐各國也跟進承認並與越南建立外交關係。在中越建交一周年之際的1951年1月15日,越南外交部長黃明鑒致電中國外交部部長周恩來說:「我國政府業已決定以1月18日為外交勝利紀念日——一個越南舉國歡騰的日子」。中越建交,為越南奪取抗法鬥爭的勝利提供了外援條件。

中國是援助越南抗法唯一國家。中國解放後,中蘇兩個社會主義大國連成了一片,這對越南的抗法鬥爭形成了一個很有利的國際環境。1950年1月下旬,胡志明秘密北上中國求援。中國方面告訴胡志明,中國已決定承認越南,還將與蘇聯磋商,建議他們也承認越南,使越南獲得國際地位。中國承認越南,使正打算承認中國的法國推遲了決定。

胡志明對此感到高興。同時,他認為當時世界社會主義陣營最強大、最發達的是蘇聯,因而堅持要去蘇聯,想面見斯大林。蘇、中兩黨領導人同意胡志明趕到莫斯科去。毛澤東還讓周恩來飛回中國東北,在那裡與胡志明會面,然後陪同胡志明於2月3日到達莫斯科。胡志明向斯大林當面提出了請求蘇聯派出軍事顧問援越,並且提供彈藥援助的要求。

在莫斯科,中蘇兩黨對援助越南抗法戰爭問題很快達成一致意見:蘇聯援助中國的建設,越南抗法戰爭則由中國援助。2月17日,胡志明隨同毛澤東的專列離開莫斯科回中國。途中,他向毛澤東提出了向越南派遣軍事顧問、提供武器彈藥的請求。

為了支持兄弟黨和友好鄰邦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崇高事業,打破帝國主義的封鎖包圍,中共不顧剛剛取得全國勝利、戰爭創傷有待醫治、國家經濟尚未恢復、正面臨各種困難的情況,毅然做出決定,接受印度支那共產黨的要求,對越南承擔國際主義義務,在人力物力和軍事上給予無償的援助。並立即派出羅貴波為中共中央聯絡代表赴越,與印度支那共產黨中央協商援越抗法的重大事宜;派遣以韋國清為團長的軍事顧問團,協助越南人民軍進行軍隊建設和作戰指揮。隨之又派出陳賡為代表,赴越南協助組織邊界戰役和負責統一處理有關中國對越南軍事援助的各項工作。

1950年4月中旬,中共中央軍委很快選調了有一定實戰經驗和政治水平的軍事、政治、後勤等方面營以上幹部59人,其中營職33名、團職17名、師職6名、軍職2名、兵團職1名,連同其他工作人員共281名,組成軍事顧問團赴越。7月下旬,除來自第二野戰軍的顧問人員已隨陳賡由雲南入越外,其餘人員均到達廣西南寧集結,正式成立赴越南軍事顧問團。為了保守秘密,軍事顧問團不對外公開,以「華南工作團」為代號。

1950年7月27日,陳賡抵達印度支那共產黨中央所在地,實地幫助越方組織和實施邊界戰役。經過調查研究,並派出軍事顧問到最前沿去實地偵察後,陳賡改變了原來越方先打敵人防守堅固的高平的方案,改為先打敵人防守薄弱但地理位置又十分重要的東溪。9月上旬的一天,胡志明、武元甲一起來見陳賡。胡志明非常清楚行將展開的戰役對於越南國家命運的重要性,他鄭重地對陳賡說,請你放手指揮,「包下這一戰鬥的勝利,還包下下一戰役的勝利」。陳賡作為一位兵團級的將領親自上前線幫助指揮這麼一個作戰對象僅有數百敵人的小規模戰鬥,在我軍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9月16日,戰鬥開始,各團、營的顧問均親臨陣地幫助指揮。18日凌晨,越軍突破了法軍陣地,到上午10時,東西守敵全部被殲。法軍橫擋在中越邊界的一字長蛇陣被攔腰切斷。邊界戰役的東溪一役首戰告捷,越軍乘勝作戰,10月8日攻克高平。高平失守後,法軍全線撤離中越邊境地區。法軍在越北邊境的防禦體系全線崩潰。

奠邊府大捷與中國的幫助。邊界戰役後,越南人民軍又接連取得了多次運動戰的重大勝利,抗法最後一個戰略決戰就是舉世矚目的奠邊府戰役。中國軍事顧問團甚至中央軍委幫助越軍統一作戰思想,提高勝利信心,制定符合戰場實際情況的作戰計劃,採取穩紮穩打、逐步殲敵的戰術。戰役所需彈藥、武器、油料、汽車、醫藥等,均由中國援助解決。

經過55天的鏖戰,到5月7日14時,法軍見大勢已去,陸續打出白旗,奠邊府戰役勝利結束。隨後,法國人離開了越南,越南北方獨立。

為了越南的獨立解放,從1950年開始,中國全方位地向越南提供援助。在軍事方面,除派出了像陳賡、韋國清等一批舉世聞名的得力將領做顧問並親臨前線直接指導軍事行動外,從1950年到1954年的5年抗法期間,中國向越南提供了各種槍支15.5萬多支(挺)、槍彈5785萬發、炮3692門、炮彈108萬多發、手榴彈84萬多枚、汽車1231輛、軍服140萬多套、糧食和副食品1.4萬多噸、油料2.6萬餘噸,還有大量的醫藥、通訊和工兵器材以及其他軍用物資。越共前中央政治局委員黃文歡在回憶錄中寫道:「1950年至1954年抗法戰爭時期,中國是唯一向我國提供軍事援助的國家。我國軍隊的全部武器彈藥和裝備都由中國按預算和戰役的需要直接提供。」

日內瓦會議與中國的作用

奠邊府戰役取得的勝利,實現了周恩來總理提出的為了爭取外交上的主動,在越南打幾個漂亮仗的要求,使出席日內瓦會議的越南政府代表團不僅處在正義的反侵略者的地位,而且處在戰勝者的有利地位。

日內瓦會議是解決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的一次重要國際會議。1954年7月20日,越法就越南劃分集結區問題達成協議,兩集結區以北緯17度線南、九號公路北約20公里的六濱河為界。法國政府發表了關於從印度支那三國撤出自己的軍隊的聲明以及尊重三國的獨立、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的聲明。7月21日,會議終於達成一系列協議。越南、寮國、柬埔寨的交戰各方分別簽訂了停戰協定。北越從此真正從法國的殖民統治下解放出來。

日內瓦會議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的重大國際會議。中國代表團在解決如何劃分越南交戰雙方的集結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爭取到法國新總理孟戴斯·弗朗斯的支持,甚至飛回廣西柳州與胡志明主席交換意見,到莫斯科與蘇聯領導人會談,協調越、中、蘇的看法,打破了在劃分集結問題上的僵局,掃除了會議達成協議的最後也是最大的一個障礙。

日內瓦會議就印度支那停止敵對行動,以及越南、寮國、柬埔寨獨立的基本原則達成協議,與會各方基本都滿意,只有美國和越南不滿意或者說是不很滿意,這不僅為後來的越南戰爭埋下了伏筆,也讓越南後來就此對中國耿耿於懷。

會議之初,越南的胃口並不大,但隨著奠邊府戰役取得勝利,越方代表對南北劃界產生了動搖,甚至希望以北緯17度更南面的界線來划出非軍事區。後來,中、蘇兩國最終說服越南代表接受了周恩來提出的《關於在印度支那停止敵對行動》的建議。事後越南內部一直有一種雜音說,日內瓦會議上中國故意不讓越南實現統一。

在中國建議下印支三國分別建立自己的共產黨

越南共產黨曾多次更名。1930年2月3日在中國香港召開成立大會時定名為越南共產黨,當年10月更名為印度支那共產黨,1951年再改名為越南勞動黨,1976年4月最終改稱越南共產黨,回到了建黨之初的原點。

抗法邊界戰役勝利後,越共在越北有了安全的立足點。越共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51年2月11~19日在越北中央根據地的宣光召開。這個大會分前後兩個階段,前半段懸掛的會標為「印度支那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後半段則改為「越南勞動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場懸掛著胡志明的大幅畫像以及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和法共總書記多列士的肖像,背景置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的國旗,彰顯著國際共產主義的色彩。

參加這次大會的代表和候補代表共211人。除了印度支那共產黨中的越南、寮國、柬埔寨黨員外,應邀出席的還有中國共產黨、泰國共產黨等兄弟黨的代表。

由於中國方面提出意見,為了適合各國的特點,大會決定越南、寮國、柬埔寨三國分別建立自己的黨組織。此後的1951年6月,柬埔寨的共產黨人成立了人民革命黨運動委員會。寮國人民黨於1955年3月22日成立,凱山豐威漢為黨的總書記。越南方面則決定公開黨的活動,並改稱越南勞動黨,選舉胡志明為黨主席,長征為總書記。

越共1960年9月5~10日在河內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蘇聯、中國等國共產黨派代表參加了會議。胡志明當選主席,黎筍當選第一書記。會議選出的中央委員尚有一人——杜梅健在。杜梅1991年越共七大擔任了越共總書記。

援越抗美與中蘇美三角關係

三十萬大軍入越作戰成為無名英雄。印度支那恢復和平後,美國杞人憂天,以擔心南越乃至整個東南亞被「赤化」為借口,繼承老殖民者法國的衣缽,違反《日內瓦協定》,發動「特種戰爭」,直接派兵來到南越,打「有限度戰爭」,把戰火擴大到越南北方,甚至把戰火燒到中國的南部邊境來,理所當然受到中國的反對。

從20世紀的60年代到70年代,應越南方面的要求,中國向越南派出了防空、工程、鐵道、後勤、運輸、排雷等部隊32萬人,在越南北部執行了防空作戰、修建和搶修鐵路、公路、機場、通訊工程、設防工程、陸上運輸、海上排雷等任務,協助越南北方軍民抗擊美國侵略,保衛了越南北方的領土和領空。

從1965年6月至1973年3月,中國援越部隊對敵作戰2500餘次,擊落美國飛機1707架,擊傷1608架,俘獲美國飛行員42名;修築坑道25600餘米、各種工事300餘個;新建改建公路7條,長1230餘公里;新建鐵路117公里,改建鐵路363公里,搶建便線便橋8公里;修建機場一個,修建飛機洞庫2個;架設陸地通訊線路560餘桿公里;鋪設海底通訊電纜90餘公里。為了越南人民的民族解放和國家統一,中國的援越部隊甚至獻出了鮮血和生命,有1100人犧牲,至今長眠在越南的土地上,有4200人受傷。由於中國方面要求每位出征將士不論對自己的父母兄妹、妻子兒女,還是親朋好友、戀人情人,一律保密,守口如瓶,所以儘管是如此重大的軍事行動,但中國援越部隊完成任務凱旋後,從未宣揚過這方面的偉大功績。

為了越南抗美戰爭的勝利,中國不僅派出部隊入越作戰,還對越在武器彈藥、軍用物資、後勤供給甚至作戰人員等方面提供了巨大的無償援助,其中包括170餘架飛機,140餘艘艦船,500餘輛坦克,16000餘輛汽車,37000餘門火炮,216萬餘支槍械,各種槍彈2億發,各種炮彈90多萬發,炸藥700多噸,軍服20萬套,各種布料400多萬米。同時,還為越南人民軍培訓幹部和技術人員6000餘名,汽車司機和修理工800餘名,飛行員和機務人員280餘名,協助越南人民軍組建了首批殲擊航空兵團。據不完全統計,到1978年3月止,中國援越物資總價值達到200多億美元,其中無償援助的佔93%。這些物資設備都是按出廠價計算的,如果按國際市場的交易價計算,則遠遠超出這個數目。援越物資中,武器彈藥和各種軍用品足可裝備海、陸、空三軍部隊200多萬人,還有500萬噸糧食,200多萬噸汽油,3000多公里的輸油管。令人難以想像的是,中國在嚴重缺少外匯的情況下,還千方百計籌集了數億美元的外匯供越南使用,可見當時中越關係的密切程度。

越南在中蘇間走鋼絲左右逢源。越南戰爭大的背景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在越南的對抗,在中國援助越南的同時,蘇聯東歐等也援助越南。越南為了自己的獨立統一則在中蘇間走鋼絲,將本國利益最大化。1965年之前是中越同志加兄弟的黃金時期,越南對中國雖談不上是「言聽計從」,但一般都比較樂意聽取中方的建議。一直到1969年胡志明逝世之前,中越兩國關係主流是意識形態主導,講國際主義,兩黨兩國相互支持、相互幫助。這一時期越南面臨統一南北和恢復與發展經濟的艱巨任務,中國對越南給予了極大的幫助,越南也非常需要中國的支持和幫助,因此中越關係是比較友好的。

蘇共二十大於1956年召開,中蘇之間出現了分歧,之後中蘇爭論日趨激烈、分歧日益擴大,1969年中蘇關係惡化到頂峰,標誌性的事件就是珍寶島之戰。蘇聯在中蘇交惡過程中,極力拉攏越南以削弱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中國也費力討好越南以避免其倒向蘇聯。越南在中蘇交惡的最初是比較多地站在中國一邊,之後在中蘇之間走鋼絲,努力保持中立。

1969年胡志明逝世,不會漢語的黎筍掌握了越共的大權,此後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中期兩國關係的分歧不斷發展,越南甚至從在中蘇之間走鋼絲到完全倒向了蘇聯。

中美接近與越戰結束。19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中蘇交惡成為仇敵,越南投靠蘇聯傾向逐漸明顯的情況下,如何突破戰略上的不利形勢以達到對抗蘇聯的目的,日益成為當時中國的迫切需要。與此同時,美國在越戰中日益不利,失敗已成定局。為了對蘇聯在亞洲勢力擴展進行遏制,以謀求在亞洲地區實現和平,中美開始關係正常化及建交談判。

中美之間的接近引起了越南的猜疑甚至不滿,認為敵人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敵人:中美實現和解是對越南的「出賣」和「背棄」;中國想阻止越南實現統一,迫使北越「承認南方的傀儡政權」,從而為美國犧牲了越南的利益。

1971年4月,毛澤東和周恩來導演的乒乓外交轟動了全世界,中美關係有了突破性進展。但越南人對此卻疑慮重重。儘管周恩來在送走基辛格的第二天就提出秘密訪越,並於13日和14日連續同黎筍和范文同會談,通報了中美會談的情況,但河內還是在其《人民報》發表的社論《「尼克松主義」的破產》中影射了中美會談一事。接著,北京以極其熱烈和隆重的方式破格接待了范文同及其率領的越南黨政代表團。《人民日報》不僅在頭版刊登范文同的大幅照片,還專門發表了社論。周恩來親自全程陪同訪問,代表團在北京和外地均受到數十萬人的夾道歡迎。

與此同時,中國繼續加強對越物質援助。1971年9月27日,中越政府在河內簽訂1972年中國向越南提供經濟、軍事物資援助協定。包括這項援助協議在內,僅1971年中國就與越南簽訂了7項無償援助協議,金額摺合人民幣36.14億元。僅就軍事援助而言,越戰即將結束的兩年的援越物資超過了以往20年的總數。不過,巨額援助也好,苦口婆心也罷,在發展與美國的關係問題上,中國始終未能消除越南人對中國的疑慮和不滿。最終,越南在美國人離開,本國實現完全獨立統一後,徹底投入了蘇聯的懷抱。

胡志明是與中國最親密的外國領導人之一

胡志明是越南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中國人民的親密朋友。

胡志明出生於越南的一個儒學世家,從8歲到14歲一直都在學漢語,漢語達到了可以吟詩作對的程度,甚至還會中國的廣東方言。其深厚的漢語漢學功底,不僅使胡志明本人終身受益,還幫助其建立了密切的中越關係,從而為越南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胡志明之所以能贏得中國最高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等的同情、信任和支持,這跟其在中國的革命經歷以及其精通漢語有很大的關係。胡志明跟他們交談時根本就不用翻譯,不但能完全表達自己的意思,領會對方的意圖,而且還能交流各自細膩的情感。

20世紀20年代初,胡志明就與當時在歐洲勤工儉學的中國革命領導人周恩來、張太雷、李富春等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1924年他來到廣州參加了中國的大革命,1926~1927年與一名叫曾雪明的中國進步女青年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1930年到中國香港組建越南共產黨;1938年又來到中國的延安、湖南、桂林等地,參加中國的抗日鬥爭;1942年8月至1943年9月,胡志明在廣西被國民黨反動派監禁一年有餘,在獄中用漢文寫下詩歌133首,彙集成著名的《獄中日記》;1944年底,胡志明護送美國飛行員到中國雲南,並在當地進行革命活動;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胡志明先後到中國進行秘密、公開訪問、休養、過生日達數十次。一直到1969年7月,胡志明病危臨終前夕,仍然提出到中國進行訪問。1911年胡志明離開越南到國外進行革命活動長達30年之久,到過許多國家,而中國是其居住和活動時間最長的一個國家。

1945年9月2日,越南八月革命成功,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胡志明在《致華僑兄弟書》中寫道:「我們越中兩民族,數千年來,血統相通,文化相同,在歷史上素稱兄弟之邦。」1959年10月1日,適值中國建國十周年,胡志明用筆名在越南《人民報》撰寫祝賀文章說:「今天是10月1日,社會主義各國人民和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都興高采烈地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周年。越南人民特別高興。為什麼?因為從地理和歷史上看,越南和中國的關係正是:如手和足,如杵和臼,如根和莖,如兄和弟。恩越重來情越深。」1963年5月,中國國家主席劉少奇正式訪問越南。胡志明在河內機場舉行的歡迎儀式上,以最精練、最深情的詩句來稱頌中越友誼:「越中情誼深,同志加兄弟」,上述這些是迄今為止所能見到的越南方面對中越關係最深透的分析和表述。

從一個普通的革命者到國家元首,胡志明一生有歷史記載的就曾先後35次來到中國,包括早年從事革命活動,越南獨立後來華訪問、度假、治病、療養等,時間累計起來共約13年,與中國領導人和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推動了中越兩國的合作和友好關係的發展。

越南親蘇侵柬反華

親蘇侵柬。得到中國的穿針引線,蘇聯緊跟中國之後於1950年1月30日與越南建交。不過,一直到20世紀的60年代中期,蘇聯對越南並沒有多少興趣,主要是從道義上支持越南,而越南的外來援助絕大部分來自中國。

中蘇關係惡化之後,特別是胡志明逝世以後,越南愈來愈靠近蘇聯。越蘇雙方互相都有需要。蘇聯拉攏越南,一是從南面制衡中國,二是以中南半島為永久立腳點,拓展其全球爭霸事業。隨著中美之間接觸的增加,越南愈來愈對中國不滿,但在抗美戰爭結束之前還需要中國的援助而不便發作而已。

70年代中,越南抗美戰爭結束,南北實現了統一,於是改變了實行多年的中蘇平衡外交戰略,一邊倒向了蘇聯東歐。20世紀70~80年代,越蘇關係一度成為越南對外關係的「基石」。1978年11月,越蘇簽訂了具有軍事同盟性質的《越蘇友好合作條約》,並於次年底由雙方批准生效。

1975年抗美戰爭結束後,越南夢想重建「印度支那聯邦」。1977年起,越南當局在越柬邊境地區不斷進行軍事挑釁和入侵行動。1977年9月和12月,越軍先後發動了兩次攻勢,入侵柬埔寨東部和西南地區。但遭到柬埔寨波爾布特軍隊的英勇抗擊,被迫撤回。

1978年11月,越蘇結盟,越南得到蘇聯的支持後,膽子便大了起來。1978年12月25日拂曉4時30分,侵柬越軍18個師20多萬越軍主力部隊在炮火的掩護下,分兵五路,全面發動了震驚世界的侵略柬埔寨戰爭,並開始扶持韓桑林傀儡政權。

越南侵略柬埔寨,遭到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反對。在國際支持和援助下,柬埔寨三方聯合政府領導人民開展反越游擊作戰,打得越軍焦頭爛額,防不勝防。越南在柬埔寨深陷泥潭,戰爭久拖不決,軍費開支占財政支出的比例越來越大,使其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在國際上越來越孤立。內外交困的現實,迫使越南當局考慮放棄地區霸權主義政策,於1989年開始從柬埔寨撤軍,尋找政治解決的途徑。

20世紀70年代華人最黑暗的一頁。自古以來,就有大量的中國人移居越南,在越南紮根繁衍,對越南的開拓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從17世紀起,1644年清兵入關後,不少漢人移居越南墾荒經商。越南南部的胡椒園、桑林,大多是華僑所開創的。越南南部由過去的蠻荒沼澤之地,變成今日的魚米之鄉,西貢一帶成為世界三大穀倉之一,華僑華人功不可沒。

近現代華僑華人也為越南的抗法抗美參軍參戰,獻財獻物,掩護越共的高級領導人,甚至犧牲流血。他們本以為越南獨立統一後會過上好生活,萬萬沒想到是巨大災難的降臨。1965年之前中越同志加兄弟時期,越共政權基本上能按照1955年中共和越共關於華僑問題達成的原則協議,對華僑入籍問題完全聽其自願,並給予所有華人與越南人同等的權利。1965年以後,中越關係暗流涌動,越共政權開始推行「越南化」政策,對華僑進行了各種限制。越南統一更是在越華僑處境極端惡化的開始。

在政治上越南當局打壓華僑華人。1976年2月,越南在南方人口普查和選舉國會代表時發布一項決定,強迫越南南方的華僑一律按照吳庭艷統治時期強加於華僑的國籍進行登記,這實際上是越南方面完全無視自己曾經對南越政權華僑政策的譴責,完全否定了自己過去執行的華僑政策。1977年初,越南開始實行「凈化邊境」的措施,將大批華僑驅逐出境。越南當局還對黨、政、軍部門的華人實施大清洗。

在經濟上越南當局剝奪華僑華人。通過前後三次的「社會主義改造運動」、兌換貨幣、接管華僑社團的產業、向輸出的難民索取財物、封閉所有銀行,凍結或沒收存款,封閉所有進出口和貿易公司等方式,越南幾乎使華僑華人從在越南經濟佔主導地位變為一貧如洗,多少代人的積累化為烏有。據測算,越南華人在排華中的損失,除不動產之外,至少在30億美元以上。

當華人無法忍受非人待遇紛紛申請離開越南時,越南當局乘機敲詐勒索,每人須向公安支付一筆固定費用,外加乘船費、燃料費及其他費用。70年代越南華人外逃難民的總數達到上百萬人。最黑暗的一頁是,有數以萬計的越南華人在乘船逃難中葬身怒海。

越南排華的惡果有三:一是給在越華人帶來滅頂之災,家破人亡;二是惡化了中越關係;三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使越南自身的經濟社會遭受了巨大的打擊。

1979年自衛反擊戰

越南抗美戰爭結束後,理應裁軍搞經濟,但它保留了一支百萬人的龐大軍隊。中國軍隊早已撤離越南,這樣蘇聯就如願以償地填補了美國從越南撤退留下的真空,蘇越一結盟,亞洲乃至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的改變。

1978年底,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悍然出兵侵佔主權國家柬埔寨,這是對世界和平的公然挑戰。為了維護世界和平與正義,中國領導人鄧小平1979年1月訪問美國,雙方達成共識,阻止越南的地區霸權主義行徑。鄧小平在會談中對美國總統卡特指出:越南侵柬,「這是一個嚴重問題,是蘇聯戰略部署的一部分。蘇聯在這一帶的做法有如一個啞鈴,一頭通過越南搞印支聯邦,推行亞安體系,一頭是通過控制阿富汗、伊朗、印度南下波斯灣,連接兩者的馬六甲海峽,蘇聯也正設法加以控制。這樣,蘇聯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擴張就將連成一體。對蘇聯的這種戰略部署,如不加以破壞,就會造成更大的麻煩。」中美兩國領導人經過兩天的會談,於1979年2月1日發表了《聯合新聞公報》。公報指出,「雙方重申反對任何國家和國家集團謀求霸權主義或支配別國,決心為維護國際和平、安全和民族獨立做出貢獻」。

1978年11月,越南同蘇聯簽訂為期25年的友好合作條約規定:「在雙方中的一方受到進攻或受到進攻的威脅時,締約雙方立即交換意見,以消除這一威脅,並採取適當的有效措施保障兩國的和平與安全。」在得到蘇聯的支持後,越共中央向各部隊和各省、市下達指示:「中國是最直接、最危險的敵人,是越南新的作戰對象,要採取進攻的戰略,在邊界進行反擊和進攻。」

1979年1月31日,鄧小平在訪美期間同美國新聞記者共進午餐時說:「我們大家可以做這麼一件事,蘇聯在哪裡搞,我們就阻止它,挫敗它在世界任何地方的搗亂。」

1979年2月17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訪問記《是可忍,孰不可忍——來自中越邊境的報告》。1979年2月17日拂曉,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越邊境對越南的挑釁進行了自衛反擊,給予越南以沉重的打擊。1979年3月5日,新華社發布聲明:「中國政府重申,我們不要越南的一寸土地,也絕不容許別人侵犯我國領土。我們要的只是和平和安定的邊界。」

到3月16日為止,中國對越反擊戰結束。

1980年1月16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幹部會議上進一步指出:「對越自衛還擊戰,在軍事上、政治上都得到了勝利,不僅對於穩定東南亞局勢,而且對於國際反霸鬥爭,已經起了重大的作用,將來還會起作用。」

中越關係正常化

1989年5月15日,戈爾巴喬夫以「蘇共中央總書記」和「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的雙重身份,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4天的正式訪問。這是蘇聯最高領導人30年來首次踏上中國的領土。鄧小平會見了戈爾巴喬夫,這次會見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事件之一。它結束了中蘇間長達二十多年不堪回首的過去,開始了兩國間一種新型的關係。

東南亞方面,由於蘇聯對外政策的改變,不再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1989年,越南不得已開始撤軍。

與此同時,在中國的大力推動下,聯合國於1991年10月20日在巴黎舉行關於柬埔寨問題的第二次國際會議,19個國家的外長和柬四派領導人再次與會。經過兩天的會談,會議簽署了四項文件:《柬埔寨衝突全面政治解決協議》、《關於柬埔寨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及其不可侵犯、中立和國家統一的協定》、《柬埔寨恢復與重建宣言》和《最後文件》。柬埔寨問題和平協議的簽署具有重大歷史意義,使曠日持久的柬埔寨問題的政治解決得到實現。

中蘇關係改善,越南從柬埔寨撤軍,為中越關係正常化鋪平了道路。

中越兩國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要求兩國睦鄰友好,共同發展。和平與發展已是國際社會發展的主流,中越關係解凍水到渠成。1989年10月,寮國人民革命黨總書記兼部長會議主席凱山·豐威漢訪華。他轉達了越共總書記阮文靈對鄧小平的親切問候,說越南對中國的狀況已有了新認識,對中國的態度也有了改變,還說阮文靈希望中國能邀請他訪華。鄧小平也請凱山轉達他對阮文靈的問候,並說:「我早就認識阮文靈同志,我知道他思維靈活,很有理智,工作很能幹,胡志明主席很器重他。我希望他當機立斷,把柬埔寨問題一刀斬斷。現在我年齡已大,快要退休,我希望在我退休之前或退休後不久,柬埔寨問題能得到解決,中越關係恢復正常,這就了卻了我的一件心事。」

1990年9月3~4日,越共中央總書記阮文靈、越南政府部長會議主席(即總理)杜梅和越共中央顧問、越南政府前總理范文同來到成都與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國務院總理李鵬舉行了兩天內部會談,雙方就政治解決柬埔寨問題和恢復兩國正常化關係達成了共識。這是10多年來中越兩國領導人首次會晤。會談結束時,兩國領導人簽署了會談紀要,為中越關係正常化掃清了障礙。

1991年11月5~10日,應江澤民總書記和李鵬總理的邀請,越南共產黨中央總書記杜梅和部長會議主席武文傑率領的越南高級黨政代表團正式訪問了中國。這標誌著中越兩國關係經過10多年風風雨雨之後又恢復了正常化。「結束過去、開闢未來」,1991年11月10日,中越兩國發表了聯合公報,雙方將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發展睦鄰友好關係,並根據四項原則恢復中越兩黨的正常關係。

1995年越美建交與中美越三角關係

越南全方位外交與大國平衡。冷戰期間,越南在敵對的中蘇之間「走鋼絲」左右逢源。越戰結束後,越南打破了這一平衡,親蘇反華,給自己帶來巨大的災難。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的亞太地區,蘇聯主動從阿富汗撤軍,積極改善對華關係,要求越南儘快從柬埔寨撤軍,減少對越經濟、軍事援助。尤其是1989年東歐劇變和蘇聯出現動蕩局面以後,越共不少高層人士認為,越蘇兩國在意識形態方面的分歧已經出現並正在擴大,可靠盟友已經變得不可靠了。這種形勢促使越南調整其對外政策,由過去的向蘇聯「一邊倒」轉向「多樣化」、「多方化」外交。

其實,說得通俗一些,當下越南外交是以周邊和東盟為依託,以大國平衡為重點,以服務經濟發展為目的的全方位、多樣化的外交戰略。

1995年,越南加入了東盟,1997~1999年,寮國、緬甸、柬埔寨也相繼加入,東南亞過去的兩大集團變成了一個大東盟,越南在東盟中的地位作用也在不斷提升,並利用東盟集體來抗衡中國。

越南的大國平衡外交是以中美為核心,同時加強與中國周邊的俄羅斯、日本、印度等大國的關係。俄越保持傳統密切關係的重要目的是出於經濟和安全利益,推銷俄羅斯的軍火以及在南海勘探開採石油天然氣;日越關係除了由於越南看重日本的投資援助外,主要形成北南合縱,共同牽制中國;印越則是東西連橫,越南利用印度的「東向政策」,插手南海開採石油,並在安全上共同制衡中國。

越美互有所求。越戰結束20年後,一對宿敵——越南與美國於1995年7月12日建立了外交關係。2015年兩國將隆重紀念建交20周年。為此,美國排除意識形態的障礙,破天荒邀請越共總書記阮富仲訪美,以此來推動兩國的進一步合作。美越愈走愈近。

在當今美國大力推進重返亞太、亞太再平衡的戰略中,南海和東南亞的戰略地位非常突出,與南海、東南亞密切相關的越南尤為重要,美國希望越南成為其戰略的支點,越南則希望美國成為其依靠,互有所需,一謀而合。俄國人在退出金蘭灣之後,美國人一直都在盯住這個自己在越戰期間花巨資建造的大型軍事基地。美國放鬆了對越南實施多年的殺傷性武器的禁運。越美合作不僅僅局限於雙邊關係中,還包括東盟、TPP,以及其他國際組織等更大框架範圍內的合作。

在經濟上,越南也日益依賴美國大市場,2014年越南對美國的出口額達到了180億美元,美國已連續多年成為越南最大的商品出口市場,也是越南對外貿易順差的最大來源,剛好彌補與中國的巨額貿易逆差。

不過,越美關係也有軟肋,那就是只要越南共產黨還在台上一日,美國就每時每刻都不會忘記策動對越南的顏色革命,通過人權、少數民族問題等來干涉越南的內政。可見,美越關係是一把雙刃劍。為此,越南一直對美國採取既合作又鬥爭的策略。

中越稍先於美越。進入21世紀以來,中—越—美三角關係的輪廓愈來愈清晰,並且有一個又一個互動的平衡—再平衡過程。其實,中美越三角關係的三邊是不對等的。

中越明顯是最優長的一條邊,兩國之間不僅政治上要互相支持,經濟上中國是越南的最大貿易夥伴,文化上根連著根,還有共同的邊界安全問題。但兩國在南海領土的主權之爭則是針鋒相對的,幾乎沒有妥協的餘地。

相比較來看,美越關係內涵要少一些,主要是兩國戰略安全的互相需要,美國利用越南牽制中國,越南則依靠美國來制衡中國,並在出口市場上仰賴美國,但致命的是美國時刻都在推動顛覆越共政權。

中美越三邊關係的另一條邊是中美關係,這是全球層面的,考慮的是世界全局。事實上,越南對中美奉行大國平衡戰略,得罪不起美國,更得罪不起中國,中國是對越南政治、經濟、文化以及邊境地區有著全方位影響的國家。

從長遠看,越南在中美之間平衡—再平衡的策略將會繼續玩下去。2015年越南邀請中共總書記兼國家主席習近平、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越,同時越共總書記阮富仲出訪中國和美國,這將是觀察中—越—美三角關係的重要風向標。

2014年南海之爭

世界格局看亞太,亞太博弈在南海,南海博弈在中越,中越順,則南海順。南海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雖然南海的大部分是中國的領海,但是它位於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由於歷史的原因,它是東北亞往印度洋、非洲、歐洲的交通要道,甚至相當部分的島礁被周邊的東南亞國家所侵佔。東盟關注南海的穩定,甚至域外的美國、俄羅斯、日本、印度等大國也盯著南海的航行問題。南海的一舉一動都已成為世界的焦點。

越南位於中南半島的東面,把南海叫做東海,從北到南海岸線長達3000多公里。中越兩國都認為整個南海是屬於自己的主權範圍,尤其是越南佔據了29個島礁,是在南海佔據島礁最多的國家。可見,南海之爭,主要是中越之爭。中越達成共識,南海大體就平靜下來了。

越南改變立場激化南海之爭。在1975年之前,北越政府也就是現在的越南政府,一直承認中國擁有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全部主權,兩國並無爭議,並有越南1975年之前出版的書籍、地圖、報紙、刊物、政府文件、聲明、外交照會等一系列資料為證。這些客觀事實,越南政府是無法抹去的。

不僅如此,在1975年之前,北越政府還多次公開譴責南越政府對中國南海島礁的侵犯,1974年中國與南越海戰,中國收復全部西沙群島,北越政府亦表支持。

越南統一後,越南政府卻出爾反爾,肆意侵佔中國南沙群島。1975年,北越進軍南越,趁機從南越政權手中接管了中國南沙群島中的六個島嶼。5月,越南在其全國開展聲勢浩大的南海島嶼主權宣傳活動,在電視台、報刊、主要公共場所,不斷宣傳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是「越南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79年9月和1982年1月,又先後發表白皮書,聲稱對中國的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擁有」全部主權。1982年12月,越南在中國南沙群島(越南篡改為「長沙群島」)成立「長沙縣」,劃歸同奈省管轄,現在劃歸慶和省管轄。此後,越南又侵佔中國南沙的大量島礁,使其最終侵佔的南沙島礁數量達到29個。

2012年,越南出台了與中國最尖銳對立的《越南海洋法》,把南海列入其版圖。與此同時,中國迅即宣布成立包括西沙、東沙、南沙的三沙市,中越爭端達至頂峰。

從越南國內暴力反華到兩國關係恢復正常。2014年5月2日,中國企業所屬「981」鑽井平台在中國西沙群島毗連區內開展鑽探活動,旨在勘探油氣資源,作業海域距離中國西沙群島中建島和西沙群島領海基線均17海里,距離越南大陸海岸約133至156海里。本來這是中國鑽井平台在自己的領土內作業,但是越南認為「981」鑽井平台作業位置屬於越南在東海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海域,因而,從5月到7月持續長時間採取各種手段干擾和破壞中國鑽井平台的作業。

越南在衝擊「981」現場的同時,還在國內掀起大規模的暴力反華,示威遊行,一些暴徒在越南南部及中部地區打砸有任何中文標識的工廠企業,造成了中國(包括大陸、台灣等地)、新加坡、韓國、日本、泰國等投資企業巨大破壞,甚至致使多名職工身亡。越南除了從官方到民間,從北到南,從內到外,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反華浪潮,還挑動東盟其他國家,以及國家社會,尤其是美國一起來對中國進行施壓,使南海的緊張局勢達到了空前的程度。

2014年7月,中越達成共識,統一管控雙方的分歧,兩國關係趨於緩和,並逐步恢復正常。

結束語:啟示與建議

中越關係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三個方面是以正面為主的,即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交流合作;只有一個方面是有結構性矛盾的,那就是南海問題。

在政治上,兩國體制相同,只有互相支持,才對雙方有利。尤其是越南,一旦政治上改變顏色,共產黨領導的政權也就垮了;經濟上,由於中國日益崛起,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還在快速增長,有可能在2020年左右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越南很希望繼續搭上中國快速發展的列車,促進本國經濟大發展。在貿易、投資、旅遊、邊境合作上,越南對中國的依賴越來越明顯。中國已連續多年是越南最大的貿易夥伴和客源國。如果加上台灣、香港,越南與整個中國的經貿關係佔了其對外經貿關係的1/3左右;文化上,中越「同種同文」,越南文化的根在中國。兩國對東方文化的認同,有利於相互長遠友好,也有利於地區的和諧與穩定。

中越兩國交流合作的積極因素遠遠超過南海爭端的消極因素。尤其是從越南方面來看,發展經濟的首要前提是需要穩定的國際環境,促進經濟發展也越來越離不開中國,社會文化的和諧也與中國息息相關,而政治上只有兩黨攜起手來,才有利於兩國的政治體制改革,特別有利於越共鞏固執政地位。越南對外政策總的宗旨是營造一個國際和平、國內穩定的環境,獲取各方的資源和支持,以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維護越南共產黨的長久執政,特別是保護在南海的既得利益。要實現這些涵蓋政治、經濟、安全的目標,唯有在中越關係友好發展的情況下才能達到,而其他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幫助越南。

中越深層次的問題是歷史觀問題,唯有糾正越南人根深蒂固的把當年還在中國版圖內的重大事件視為抗擊外來侵略的錯誤歷史觀念,才能從內心養成中越親善的心理,並使兩國真正友好起來。

中越關係有很多正能量,也有不少消極因素。消極因素中,最重要的不是兩國貿易的不平衡,儘管這些年中越貿易中越方是逆差,但越南購買的很多是生產資料和原材料,然後加工出口到歐美,從歐美獲得了大額的貿易盈餘;也不是南海島礁爭端,因為越南是侵佔我島礁最多的一方。而且,這些障礙都是有形的。其實最重要,影響最深遠的是互信問題。中日存在教科書問題,中越也有教科書問題。長期以來,越南的教科書一直宣傳自古以來中國就侵犯越南,是越南的威脅,使得越南民眾對中國有著很深的誤解和心理障礙。這個問題不徹底解決,中越很難真正達到互信。而歷史事實是,古代的中越關係曾是一家人。越南在公元10世紀獨立之前是中國的一部分,作為中國的郡縣,這一時期的雙邊關係是內地與邊遠地區的關係,所發生的一切事件是國內的問題,不是國與國的關係,更談不上是中國侵略越南。史籍對這段歷史有明確記載,任何人篡改不了。

本著正本清源,回歸客觀事實,消除越南人潛意識中對中國人的不信任感,以增進兩國人民的互信,建議兩國從學者開始,共同探討,達成對中越古代關係的共識,並用教科書來教育下一代,避免由於對歷史的誤解而長期危害中越友好。


推薦閱讀:

經驗之談:如何寫好一份高質量的起訴書?(2017)|法客帝國
張家綱解讀30個穴位經驗用法,不可不知的小兒推拿奧妙!
分享睡渣寶寶哄睡路上的7個要點和11個訣竅,吐血經驗之談
矮化蘋果園栽植十二字經驗
男人也有更年期?看國醫大師王琦教授的辨治經驗

TAG:經驗 | 反思 | 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