擷春贛東南(上篇)
凌空飛舞
關注今年第一次自駕旅行,3.18-4.1北京-安徽阜陽-江西景德鎮-婺源鴛鴦湖-源頭古村-彩虹橋-理坑-菊徑-思溪延村-月亮灣-李坑-汪口-江嶺-篁嶺-江灣-曉起-安徽歙縣棠樾-石潭-江西三清山-龍虎山-高安-安徽亳州-北京。往返15天,自駕4200公里,每日步行1.5-2.2萬步。瀏覽8縣市20村鎮,安全、順暢、愉悅身心,收穫頗豐。 夜宿安徽阜陽 出發前一日,久旱145天的京城終於迎來飄飄洒洒三月雪,為我們送行。雪後空氣潤澤,道路暢通。車行863公里,途經京、冀、魯、豫、皖5省。17點進阜陽市。阜陽市1060萬人,與臨沂、南陽同為全國人口最多地級市,其實20年前亳州未划出時,阜陽似曾位列第一。
漫步在市區的夜幕中:有漂亮的市民廣場、古樸的博物館和寧靜的文峰公園。市六大班子的駐地很不惹眼甚至有些簡樸;紅旗中學高聳入雲,很像座大酒店。
古瓷新瓷在景德 淅淅瀝瀝的小雨下了一夜,地面濕漉漉的。先去景德鎮吧,瓷器不怕雨淋[偷笑]。途徑大別山區,時而閃過粉紅屋頂雪白牆壁的農舍和一樹樹粉白色的小桃花;時而穿過隧道,山峰雲霧繚繞,山坡鬱鬱蔥蔥;時而與大峽谷側畔同行;山坳中一條小路逶迤而上,一窪山泉一簇瓦屋幾畦花田相依相伴…13點過望江縣"望東長江大橋"八百里皖江上游第一座長江大橋,也是安徽省跨度最大的斜拉橋,主跨有638米,南北兩座流線形花瓶式的橋塔新穎、漂亮、壯觀、耀眼!
一過景德鎮收費站,瓷都風貌即見端倪,電線杆都是青花瓷圖案。"古窯民俗博覽區"是全國唯一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的國家4A景區。景區大門有"北看故宮、南訪古窯"的字樣,頗為自信。這裡原是個小瓷廠,六七十年代後陸續建設了"明清御窯、清代獅子窯、清代鎮窯、明代葫蘆窯、元代饅頭窯、宋代龍窯"等,雖為複製,但形象逼真地展示了中國歷代瓷窯工藝和手工制瓷流程。
園區依山傍水,環境優美,竹林小徑、碧綠湖水、燦燦桃花、依依綠樹…特別是"瓷"無處不在,窯神童賓、陶瓷民俗陳列、金瓷工坊、瓷碑長廊、瓷音水榭、瓷樂演奏、前瓷今生、木瓷前緣等等,垃圾箱都是青花瓷!
酒店登高俯拍昌江兩岸美景,金黃的油菜花烘托著瓷廠的縷縷白煙,江上一葉扁舟,別有韻味!
"九德堂"是家民營瓷廠,坐落在湖田鎮。環境幽雅,山頭雲霧、山下清泉。廠房前綠樹紅花大瓷缸,廠房內年輕的師傅們靜心描畫著一件件瓷具。如今燒瓷大多是"氣窯",外觀像一座高約2米的開水爐,紅紅的爐火熊熊燃燒,架子上齊齊整整的擺滿瓷器。柴窯因有煙熏柴灰,燒出的瓷器會發灰發黃,帶有古韻;而氣窯燒瓷則相對潔凈通透。一件件精美的瓷具真是讓人喜歡。隨便拿起一隻都是千元以上。
酒店斜對面的陶瓷三廠原是國營企業,闊大的展廳,琳琅滿目,餐具茶具裝飾品皆有,價格亦不菲。昨日古窯遺址,今日現代瓷器,大開眼界,大飽眼福。
寂靜無聲鴛鴦湖 婺源景點大致分東、西、北三條線。我們先西再北後東。鴛鴦湖幽靜平淡,鴛鴦戲水,桃之妖妖,倒也雅興。
向東往源頭古村的沿途,開始看到油菜花田、黑瓦白牆的村落和遠處起伏的山巒,誘惑我們不時停車,開心賞玩。
源頭古村之韻 源頭古村在一山谷中,因始於遠古的溪水而得名。村莊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周圍青山濃翠,屋舍間綠水淵環。村中皆徽派建築,檐宇森齊,津梁高懸。雖有些店鋪,但感覺民風淳樸。老人面目和善,與古村氣氛極其貼合。
"知青上山下鄉"距今已50周年,"知青故居"讓我想起1968.9.7離開北京去呼倫貝爾盟阿榮旗插隊的日子…江南水鄉、森林草原,曾經有兩千萬知青在祖國大地揮灑青春,其酸甜苦辣、是非榮辱,歷史會有評說,而我們每個人也會有各自的青春物語吧。
那一抹清華之彩虹 北線之清華鎮,北線景點基本由此放射出去。清華鎮除主街"清華路"外,其餘街巷狹窄、幽暗,一會兒就迷失方向。可愛的小娃娃騎著娃娃車給我們引路;很多人習慣坐在家門外吃飯,倒也方便我們問路。真是個生活氣息濃郁的小鎮子!
彩虹橋就在清華鎮上。此橋始建於宋代,全木結構,長140米寬7米,4墩5孔11座廊亭,亭中兩旁有長凳。橋邊山色如黛,橋下水流如碧。與河西岸的登雲橋構成90度夾角。"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有稱之為"中國第一廊橋"。不過若論造型、觀感,湘桂黔等地的風雨橋似乎更美些。觀橋遊客熙熙攘攘,拍照角度難以取捨。
前後左右走一圈,橋北可將兩橋同時攝入,橋南則可拍彩虹橋全景,還有竹筏、油菜花作映襯,畫面感更好。
山前溪邊之理坑 往理坑的20公里多為山路,周邊無其它景點,旅遊團很少。理坑原名理源,建村於北宋末年,被文人學者贊為"理學淵源"。出過許多文人墨客、官宦,府第多以破敗。村口有一小塔取名"文筆"。
理坑最大特色是房舍皆沿一條溪水而建。詢問小河的名字,村民皆曰"小河就是小河"。是啊,於村民而言,每日洗衣洗菜洗盆洗罐,生生相息,何需名氏。寬不足十米的溪水之上,有十幾根小橋,多為木板所搭,俗稱"板凳橋"而兩條石板橋則被稱為"百子橋",寄託了人們對生命繁衍之期盼吧。來此寫生、作畫的人有學生亦有中年人,也成為一道風景。學生們離開時,都自覺將顏料廢水拎走,防止污染環境,令人好感動。
理坑去菊徑村41公里。途中美景無限,多次停留賞拍。
小巧玲瓏之菊徑 菊徑村很小很別緻。其特別之處在於登高俯瞰,這座小山村完全被一灣河水環抱,彷彿一朵盛開的白菊花,令人驚艷!觀景台不高,位置極佳。沿小路再爬十分鐘,可發現菊徑村是大山伸出來的一個橢圓狀半島,河道為U形,沿山而來又繞村而過。河的外圈即公路,開車繞村一周,河上有四五座板凳橋和一座風雨橋。這風雨橋彷彿是清華鎮彩虹橋的壓縮版。橋一側是村委會,娃娃們在其中玩耍;一側為何氏宗祠,祠前空地似村民集會場所。請教河流之名,橋畔台曬太陽的老者們表情詫異,而我也詫異:難道婺源村莊之河都沒有名字?
徽居代表思溪延 菊徑村去思溪延村33公里。思溪延村其實是思溪、延村兩個村莊,景區大門距延村500米,再1.5公里到思溪。思溪大些,更多大戶人家、明清房舍,蘊含著許許多多的故事和歷史底蘊。村中多窄巷,四通八達卻難辯方向。我們"蹭"個小團組,聽點講解也不走冤枉路。留下印象的是通奉大夫俞士英故居振源堂、孝友兼隆廳的鯉魚跳龍門、百壽百福廳承志堂等等。與以前看過的徽派古村異曲同工。
通濟橋西側油菜花長得有一人多高,從田間路走過的人們就像花海中漂浮的小點綴;河上架一根細細高高的板凳橋,橋下流水清澈如碧,不時穿過搭蓬船。畫面美得不忍離去。
水墨畫圖月亮灣 月亮灣是河中伸出的一條狹長江心洲,形狀猶如彎月,河水碧綠、菜田金黃,樹影婆娑,薄霧瀰漫,一條竹舟裊裊婷婷划進河灣,好一幅水墨婺源的圖畫。
今非昔比又李坑 李坑是個千年古村落,李姓居多。村口有"李坑"牌坊和文昌閣,乃理田十一世祖李侃始建於北宋未年,是昔日文人彙集,吟詩作賦的地方;也是書香人家為保佑子孫"金榜題名"而供奉"文曲星君"的廟宇。閣前一片油菜花田,陽光下光彩奪目,吸引眾多遊客入內拍照。
李坑是"遠樹平林村落,小橋流水人家"的代表村落之一,明清風格的民居宅院沿溪水依山勢而建;溪水有曲彎,小街巷也順水勢而為。水寬約3米,河上每隔幾米即有或木或石或水泥製成的溪板與對岸相連,似乎一家一個,數也數不清。李坑給我最突出的印象就是這些零亂的"板橋"(我命名的),方便卻也少了板凳橋的韻致。還有擁擠喧鬧;十多根巨大的高鐵橋柱拔地而起,軌道橫跨村莊上空,火車不時呼嘯而過;新建的仿古房屋越建越高,登上村後的菇山亭,已欣賞不到村莊全貌,也看不見昔日參差錯落的景象。交通便利、遊客雲集,村民們也是有喜有憂吧?
水運通衢之汪口 江口因地處雙河匯合處,碧水汪汪而得名。由宋朝議大夫(正三品)俞呆始建於大觀年間,村中俞姓為主。一條不足三米寬的主街橫貫東西,又垂直穿插許多僅一米寬的小巷子。主街為商鋪,小巷深處有人家。明清時期曾經是重要的水運商埠,店鋪林立、忛影蔽日。如今仍有不少歷史遺迹,如江永堰、官路正街、俞氏祠堂等。這裡遊客相對較少,管理規範,秩序井然。
最美花田在江嶺 江嶺是婺源東線最北的景點。花田散落在一片大山坳中,有大大小小的觀景台,也有一條條小路通往花田深處。一號觀景台在景區入口,位置最高,視野開闊,整個花田盡收眼底。依次下行,是稻草人、二號、三號觀景台,接近出口處為"花海"。去過羅平、門源等地,感覺江嶺不僅是婺源油菜花最佳,也是全國最有特色的觀賞區。江嶺花田不是平鋪直敘,而是山坡梯田隨地勢錯落鋪陳;它不僅是金黃,山谷中還散落著一簇簇白牆黛瓦的民居、一樹樹粉白的小桃花,讓花海有了最佳的色彩點綴。江嶺之美,美在氣魄宏大,美在層層疊疊,美在起伏跌宕、美在色彩斑斕,美在變化無限!
一號觀景台看雲海晨霧,從東方一點點放亮、發紅,到雲霧裊裊娜娜地飄蕩。
江嶺油菜花,不僅可遠距離觀賞,還可親密接觸。鑽小路在花田裡穿行,不同高度不同角度不同感受,攀上爬下,一步一景,美不勝收,樂此不疲。很多不同年齡段的女士在花田中作"秀",對美的追求永無止境!
推薦閱讀:
※人的「運氣」是什麼?上篇——戒言
※公篤相法 | 公篤相法 上篇卷九 |
※參同契闡幽(上篇 伏食卷)
※因為冷戰,你親手埋葬了一段感情(上篇)
※大乘百法明門論 第十四講 上篇
TAG:上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