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小知識
當前美國總統大選正在緊張進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與共和黨對手麥凱恩的實力不相上下,兩人目前以百分之四十五的民意支持度打成平手。另有百分之十的選民表示尚未決定支持對象。美國新總統最終產生要通過哪些程序呢?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美國總統選舉的過程和特點。
第一階段,黨內預選。預選是4年一度的美國總統選舉的第一階段,被視為美國大選的前奏。該階段通常於大選年2月開始,到6月份結束。預選期間,美國民主、共和兩大政黨將分別在全國大多數州選出參加本黨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少數不舉行預選的州,則由兩黨的州委員會或州代表大會選拔參加本黨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這些代表將在黨代會上提出本黨的總統候選人。因此,預選實際上是對總統候選人資格的爭奪。從某種意義上講,總統預選也就是普通黨員直接選舉本黨總統候選人的過程。
不過,近年來美國總統競選活動有提前的趨勢。美國媒體實際上從2006年甚至更早就開始討論大選的可能人選了。民主黨方面的希拉里·柯林頓、巴拉克·奧巴馬,共和黨方面的魯迪·朱利安尼在幾年前就被猜測為可能的總統候選人。在2007年的上半年,媒體上有關競選的報道已經連篇累牘。可以說,此次總統選舉戰比過去提前一年即已開始。
第二階段,確定總統候選人。總統選舉年的7、8月份,各黨分別召開本黨全國代表大會,大會的主要任務是確定本黨的總統和副總統候選人,並通過黨的競選綱領。事實上,在各州的預選過程中,總統候選人的優勢已基本明確,全國代表大會不過是為選舉的優勝者履行一下正式手續而已。
第三階段,展開競選。總統選舉年的9至11月份是民主黨和共和黨候選人的競選階段,代表大會結束後,選出的總統候選人即開始在全國展開歷時數月的爭取選票的競選運動,其中包括到各州作競選旅行、廣泛會見選民、發表電視演說、進行電視辯論等。總統候選人為競選而耗費巨資,使盡各種招數。總統競選是美國政治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現象,在競選中兩黨候選人動員一切人力、物力和財力,採取一切可能採取的手段為自己拉選票,為最後競選成功奠定基礎。
第四階段,總統大選。總統選舉年的11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後的星期二是美國總統大選日,這一天,各州選民到指定的選票站選舉總統選舉人。總統選舉人被選出後,組成選舉團,於12月的第二個星期三後的第一個星期一在本州首府集合,分別選出正副總統;次年1月6日下午1時,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全體議員在眾議院集會,由參議長主持開票,當眾公布選舉結果;當選的正、副總統於1月20日宣誓就職。
美國總統選舉最大特點是實行選舉人團制度。選舉人團制度自1788年第一次實行以來,已經經歷了200多年的發展與演變。 選舉人團制度規定,美國總統由各州議會選出的選舉人團選舉產生,而不是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總統候選人獲得全國50個州和華盛頓特區總共538張選舉人票的一半以上(270張以上)即可當選。美國憲法還規定,如果所有候選人都未能獲得半數以上的選舉人票,則由國會眾議院從得票最多的前三名候選人中選出總統。1824年,約翰·昆西·亞當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最後由眾議院投票表決後被指定為總統的。
選舉人票的數量,體現州權平等原則,根據各州在國會的議員數量而定。例如,每個州都在國會有2名參議員和至少1名眾議員,所以,任何州都至少有3票。但人口多的大州,除了這3票以外,眾議員人數越多,選舉人票數也就越多。1961年,美國憲法修正案批准華盛頓特區可以像州一樣有總統選舉人。這樣,美國國會有100名參議員、435名眾議員,加上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3票,總統選舉人票總共就是538票。
許多人認為,美國總統是在總統大選日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的。實際上美國實行的是間接選舉制,美國總統雖為間接選舉,卻有直接選舉的意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