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從政治經濟學角度看日本經濟長期衰退的原因

新華網北京5月11日電 題:日本經濟長期衰退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作者:東北師範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劉力臻

戰後70年,日本創造了令人炫目的長周期經濟繁榮,也經歷了耐人尋味的超長期經濟衰退。20世紀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以來,日本經濟始終陷於增長低迷的困境中。

是什麼原因導致日本用1/4個世紀的時間來調整都走不出經濟衰退的陰影? 東北師範大學經濟學院劉力臻教授從政治經濟學角度從五個方面對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一)經濟衰退類型判斷失誤

泡沫經濟崩潰初期,日本社會對經濟快速復甦普遍持相對樂觀態度。依據新自由主義的不干預理念,日本在靜候經濟的自動恢復,而對於此次泡沫經濟的危害性、經濟衰退的深刻性及技術創新周期的長期性等缺少準確判斷,對結構調整的難度缺乏充分的準備,錯過了泡沫經濟破滅初期的結構調整的最佳時機。

其後,隨著經濟的持續低迷,日本歷屆政府陸續出台了一系列的綜合經濟對策,但主要是運用短期效應明顯的傳統的貨幣和財政政策進行調節,缺少具有長期效應但需要持續努力的結構調整、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增長方式優化、經濟轉型等變革性應對措施。

(二)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雙失靈

1.貨幣政策的失靈。

日本政府長期實施零利率政策,但是日本經濟卻沒能因零利率貨幣政策的刺激而走向繁榮。這再次說明日本的零利率乃至負利率政策作用有限。

2.財政政策的失靈。

主要表現為政府巨額負債的刺激政策仍然不能提振經濟。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政府陸續推出了十多個包含擴張性財政政策的經濟振興計劃,公共事業的支出規模不斷創歷史新高。至2015年3月,政府債務累計總額已超過千萬億日元(約合10萬億—11萬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對內負債國,但經濟依然沒能因政府高負債的財政刺激而走出低谷。

20多年來,日本歷屆政府宏觀經濟調控的實踐反覆證明,單靠常規的傳統的量寬的貨幣政策和擴張性財政政策,難以引導經濟走出長期衰退的陰影,難以調整多重經濟結構失衡導致的經濟衰退。

(三)多重結構失衡疊加

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引發的長期經濟衰退,是多重結構長期失衡且交織在一起的經濟衰退。

1.投資—消費結構失衡。泡沫經濟崩潰導致的經濟深度衰退,使投資和消費同時大幅萎縮,其後,投資拉動的創新驅動始終不足,而消費的長期低迷也遏制了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上升空間。

2.收入—分配結構失衡。泡沫經濟崩潰之前,日本是收入分配差距相對較小的國家,但泡沫經濟崩潰後的20多年中,其收入分配結構越發失衡,貧富差距逐漸拉大,影響了居民的消費傾向。收入與分配的結構失衡,不僅使得「安倍經濟學」標榜的公共投資和企業成長優先的財政促進政策未能達到預期的增長紅利向下逐層滲漏的涓滴效果,甚至抑制了消費推動的經濟增長。

3.人口—就業結構失衡。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引發經濟進入衰退期,剛好與日本人口邁入少子老齡化階段且呈長期化趨勢相疊加,使得日本經濟衰退與人口老齡化形成長期的結構性關聯。老齡化的人口結構引發財政支出的扭曲,為減低社會的養老壓力,大量的財政開支要用在社會養老上。可以說,日本的人口條件已經同資本累積和經濟增長越發背離了。

4.資產—債務結構失衡。泡沫經濟崩潰後,整個日本經濟的資產—債務結構即從企業到銀行業的資產負債表全面惡化,政府為救助經濟不斷累積財政赤字,債務規模超出安全值的三倍,嚴重侵蝕了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資產—債務結構的惡化,不僅使日本經濟走不出長期衰退的陰影,也成為日本經濟長期衰退的根源。

5.開放經濟內外結構失衡。泡沫經濟時期,日本經濟處於內部經濟嚴重過熱、外部經濟巨額順差的雙失衡狀態。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經濟又迅速陷入內部經濟過冷、外部經濟順差的另一種雙失衡狀態。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宏觀經濟政策會因受到各種外部衝擊而失效。事實上,日本超低利率政策也沒能使資金留在國內刺激本國經濟繁榮,反而因內部經濟過冷、外部經濟順差、本國貨幣升值(出口成本上升、出口價格競爭力下降)引發了資金外流和產業空心化。

種種經濟結構失衡的多重疊加及長期得不到有效的調整,使日本經濟陷於長期衰退的泥潭難以自拔,也使日本針對長期衰退的宏觀調節難上加難。

(四)政治體制弊端凸顯

政治體制的弊端,使得日本政府難以提出和實施具有長期效應且需數屆政府同心同德持久努力的治理對策。

1.短命政府難以提出和實施長效經濟政策。1991—2012年的21年間,日本經歷了18屆政府,先後有14人、20人次任日本首相,平均1.17年換一屆政府、1.05年換一任首相。短命政府,不僅使經濟政策的持續性受到影響,也使歷屆政府很難制定和實施具有長期效應的經濟對策。

2.執政黨為保住選票引致的經濟虛假復甦的短期效應。2014年10月31日,日本央行宣布追加寬鬆的貨幣政策,日本股市創下年內新高,安倍藉此宣布解散眾議院提前舉行大選,奠定了長期執政基礎。但現在,短期的虛假繁榮破滅,日本央行不得不出台負利率政策,日本經濟在衰退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3.在野黨為追求執政目標引致的逢議案必反的經濟損害效應。在野黨常常利用國會多數席位的優勢,阻撓執政黨的各種議案,包括有利於經濟增長、經濟結構調整、體制變革的議案和合理的財政預算。

4.泛政治化的經濟政策影響實施效果。所以從某種意義上看,「安倍經濟學」也是為安倍的政治目標服務的。這種追求支持率且夾雜政治目標的經濟政策,使得為「安倍經濟學」服務的日本央行政策——更加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帶有潛在的泛政治化色彩。

5.世襲化的政治團隊難擔重振經濟的大任。在全球民主體制中,日本的政治世襲世代最長,世襲率最高,裙帶關聯最廣。世襲議員靠家族勢力上位,在位時容易為家族企業撈好處;世襲議員生長環境優裕,與普通民眾相隔甚遠,難以提出體恤民生消費的卓有成效的方策,且缺少責任感和使命感;世襲政治容易形成強勢政治家族間利益相互綁定的「利益集團」,很難提出高瞻遠矚、富有創見的經濟政策。

(五)開放經濟的外部衝擊

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經濟可以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上獲利,但如果自身沒有對外部衝擊的免疫力和適應力,就容易被衝垮。由於日本經濟自身存在結構長期失衡等弱點,二戰後日本的經濟衰退幾乎都是外部衝擊引起的。

泡沫經濟崩潰前,有過兩次大的衝擊:一次是1973年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固定匯率制——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造成的衝擊,另一次是1985年「廣場協議」簽訂令日元大幅升值的衝擊。前者讓日本經濟染上了「財政赤字依賴綜合症」,後者對外打壓了日本商品和服務出口價格的競爭力,對內助推了股價和房價的輪番上漲,在某種程度上引發了泡沫經濟,更為日後的經濟長期衰退埋下隱患。

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的經濟復甦也經歷了兩次大的外部衝擊。第一次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使1996年剛剛出現罕見恢復增長跡象的日本年經濟再次陷入衰退。第二次是在2006—2007年,日本經濟在泡沫經濟崩潰15年後,終於有了一縷增長的曙光,然而受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的打壓,日本經濟迅速掉頭且斷崖式下滑,再次中斷了來之不易的經濟復甦。

對日本來說,更為嚴峻的是,在現行的美元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下,日本經濟、日元常常被置於用來投機和避險的境地。只要美國經濟一出問題,就會誘導日元升值。由於日本經濟自身的內外結構失衡狀態長期得不到調整,由於作為國際貨幣之一的日元只是美元——國際貨幣功能的一種補充,只是承擔著美元——國際貨幣若干職能中單一的儲備職能,日本經濟和日元始終難以擺脫成為國際遊資投機對象和美國經濟避風港的命運。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威爾遜的十四點和平原則?
各國領導人都是如何避免自己被暗殺?
加入我們 | 城與邦
川普反墮胎法案「捍衛生命」?
如何看待俄羅斯克麥羅沃商場火災事件?

TAG:日本 | 經濟學 | 經濟 | 政治 | 日本經濟 | 政治經濟 | 原因 | 政治經濟學 | 專家 | 角度 | 從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