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扎克伯格,你在哪裡?

文章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安崢

「馬克·扎克伯格在哪?」這是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的提問,也是民主黨議員和眾多Facebook用戶想要得到的答案。當公司因數據外泄醜聞陷入混亂時,這位首席執行官始終不見蹤影。

大約10天前,Facebook得知,英國《衛報》、美國《紐約時報》和英國電視台打算報道「劍橋分析」公司的「大新聞」。這些報道稱,這家受雇於特朗普團隊的分析公司在最初建立美國選民模型時,所使用的個人信息數據是從Facebook上導出的。得知這則消息後,Facebook的反應是,不當回事。

這些報道在上周五出爐。自本周開盤起,Facebook的股價呈現自由落體。根據《紐約時報》20日的報道中稱,「劍橋分析」公司被當時的候選人特朗普團隊僱傭,對逾5000萬份Facebook用戶信息進行技術分析,辨別用戶性格,從而推送廣告影響他們的投票行為。美國輿論認為,圍繞數據如何外泄、「劍橋分析」公司如何處理數據、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仍有大量疑點。但最重要的問題是關於Facebook的。英國《金融時報》在社論中寫道:為什麼Facebook在發現數據泄露時鮮有作為?誰應該對泄漏負責?為什麼Facebook會接受政治廣告?人們難道不應該放棄Facebook嗎?

圍繞上述問題,Facebook幾無回應。Facebook高管安德魯·博斯沃思在Twitter和Facebook頁面上將數據外泄解釋為:由一名心理學教授合法收集,隨後將其傳給「劍橋分析」公司,這一舉動違反公司政策。有評論稱,這起醜聞直抵問題的核心:Facebook究竟在社會中扮演什麼角色?它積極爭取多年,曾在官方案例中大談「政治廣告的有效性」,向研究人員敞開「社交網路如何影響人們」的數據……2013年10月,馬克·扎克伯格在與投資者的電話會議上表示:「每天人們都把數十億種內容和關係貼進圖表裡;他們幫助我們建立關於世界上每件事的最清晰模型。」

「Facebook想要成為所有事件的現場,」《大西洋月刊》稱,事實上,它贏得了人們在互聯網上花費的最多時間。然而,現在,這種想要掌握「一切模型」的渴望已產生十分清晰的後果。

首先,周一和周二兩天,Facebook的股票市值已蒸發近500億美元。其次,有媒體稱,更難以量化的是扎克伯格政界形象的垮塌。不到一年前,扎克伯格被媒體視為能夠挑戰特朗普的「2020年新星」。去年年底,當媒體爆料「俄羅斯利用Facebook作為廣告媒介和破壞大選的組織工具」時,他的形象開始滑坡。如今,他儼然已成「政治禍患」,民主党參議員馬克·華納要求他就Facebook的隱私政策和廣告處理方式到國會作證。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扎克伯格的迅速崛起和衰落,講述了人們與科技之間微妙而複雜的關係。對很多人來說,扎克伯格象徵著科技的變革力量,他在哈佛大學建立的社交網站成為人們與整個世界交流的方式。然而,負面新聞曝光後,科技之神不再「仁慈」,Facebook提供的無限可能變成了「邪惡」。有專家稱,人們過去幾年在網上的分享——信用卡信息、家庭細節和照片,已成為一種社會意義上的「買家懊悔」。這也引發更廣泛的文化反思——我們與科技的關係、自由與隱私之間的取捨,或者說,在這個數字時代,隱私權是否真的存在。

有觀點稱,扎克伯格是所有這些不確定和焦慮的密碼,但他無法解決自身「產品」的缺陷。早在幾個月前、甚至幾年前,Facebook就已知道「信息外泄」,因為它建立了允許數據流出的系統;設立了允許發布政治廣告的制度;最重要的是,它創建了規模巨大的資料庫,使其成為影響數十億人的工具。伴隨著Facebook的市場支配地位,治理問題應運而生,但是,它毫無防備。

《大西洋月刊》稱,像現在一樣,扎克伯格希望把Facebook打造成全球社區,但他從沒有想過如何將線上業務與這個理想願景相協調。今年1月,扎克伯格在2017年第四季度財報會議上表示:「我們在平台上看到了濫用行為,包括來自其他國家的干預、虛假和聳人聽聞的新聞傳播,以及關於社交媒體功用的爭論。」他宣布已僱傭1萬名額外的廣告審查員,但表示,「重新關注安全問題將極大影響未來的贏利能力。」

過去18個月里,Facebook股價一路飆升。直到周一,情況發生了變化,歐美多家監管機構正在Facebook上空盤旋。有評論稱,對扎克伯格來說,也許是時候承認「Facebook只是一家全球企業、而不是一個全球社區」了。也有評論稱,人們的「記憶」很短暫,也許過不了多久,他又能重新成為時代的寵兒。

推薦閱讀:

扎克伯格談論AR/VR的未來
步步驚心:扎克伯格道歉能否阻止華爾街寵兒Facebook「非死不可」? | What』s up wi...
史記版《扎克伯格傳》,寫得真好!
王健林的辦公室太土豪了,再看到扎克伯格的辦公室,差距真大啊!
扎克伯格:「瘋子」勝選的元兇

TAG:扎克伯格 | 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