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就是一場和爺爺奶奶及小區大媽的博弈
社會節奏越來越快,混跡職場的耙耙麻麻很難能對寶貝兒進行全方位無微不至的關懷,多數家庭的情況就是老人、保姆在幫忙帶孩子,而這些老人、保姆,又是平時聚集在小區里的「業餘專家團」。
每日通過各種渠道接受最新育兒知識洗腦的麻麻們,不可避免地,成為這個「業餘專家團」的挑戰者,她們隨時準備好了向傳統宣戰。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當這個「業餘專家團」有哪些論調的時候,我們的麻麻需要首當其衝、當機立斷、不顧顏面地說:「不!」
【健康篇】
當「業餘專家團」說:
「別給寶寶吹空調,會著涼的。」
不得不說,空調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靠著壓縮機不斷循環壓縮,在室外把冷卻劑氣體壓縮成液體,放熱;在室內則是液體蒸發成氣體,吸熱;將室內溫度吸到室外,從而降溫。當然在製冷同時,它還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排濕,把水蒸氣冷卻成水流出去。所以空調能做的,是提供乾燥,涼爽的環境。
聽起來很舒服的過程,但是很多老人卻擔心會讓寶寶著涼。這裡不如借用「一小時爸爸」的觀點反駁:「醫院裡開空調么?」
當「業餘專家團」說:
「夏天別給寶貝兒裹紙尿褲了,太熱!」
夏季「業餘專家團」流行語:「怎麼還穿紙尿褲,會把孩子熱壞的」。有這種想法的根源是因為把穿紙尿褲等同於「捂」,
紙尿褲看上去感覺很厚,但不是一個密封的環境,它的功能是吸水,而不是防水,自然不會是一個密不透風的防水材質,相反,吸濕性強的東西往往密度較低,空隙大,利於散熱。
我們都知道,人體排汗散熱,是依靠皮膚表面的汗腺,因此汗腺多的地方,是我們比較重要的散熱部位,比如手、腳、頭,還有就是腋下、胳膊、腿,再然後是軀幹。總之,不是屁股哦。
當「業餘專家團」說:
「別給寶寶戴墨鏡,毀眼睛。」
小區大媽最見不得的就是別家小孩兒戴墨鏡,幾乎無一例外的會站出來「批評」媽媽們。其實,給寶貝兒戴上太陽眼鏡,不光是為了好看,也是保護眼睛的必要措施。
紫外線對眼睛的危害是具有累積效應的,兒童的角膜和晶狀體的透明度比成年人高(所謂清澈的眼眸),意味著紫外線穿透更多,對視網膜的傷害更大。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接受過多的紫外線暴露,年老時就表現出來,引起白內障和老年性黃斑衰弱,甚至視力受損甚至失明。
當然,特別要提醒麻麻的是要選擇鏡片質量高的,針對兒童眼睛發育特點專門生產的兒童墨鏡。
【教養篇】
當「業餘專家團」說:
「打桌子,臭桌子、壞桌子,誰叫它弄疼我們寶貝的!」
這大概是最常見的問題,年幼的孩子,磕磕碰碰很正常,磕到了自然會疼,一疼就會哭,這是非常自然的生理反應,可是往往這個時候我們的爺爺奶奶、小區大媽們總是迫不及待的衝上去抱起孩子打桌子打凳子,邊打邊說:「臭桌子,打你,誰要你碰到我們寶寶的…」這原本是一種心疼孩子的方式,不過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卻是負面的:我摔倒了不是我的錯,都是桌子凳子的錯!這樣會讓孩子有慣性思維,任何事情都先看看是誰的錯,而不是先自我檢討,尋找自身的問題。
當「業餘專家團」說:
「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
碰到「業餘專家團」說這句話的時候,當媽的通常很無語。的確,小孩子看起來不經世事,但是,他們卻是信息接受最敏感的時期,這時候,成人的言行都會讓他們有所「收穫」,所以大人更需要注意此時的信息傳達。不多說了,遇到這樣的「專家,」直接反駁吧:孩子想要知道的,遠比成人所能給予的多得多,他們的求知慾、理解力超乎我們的想像。
當「業餘專家團」說:
「別告訴你媽,她不讓你吃!」
爺爺奶奶們對小孫孫的態度,用「討好」不為過,於是,不自覺的,媽媽成了唱白臉的。很多時候媽媽們會限制孩子吃一些對身體不好的垃圾食品或者不許他們去玩一些可能存在危險的玩具,如果爺爺奶奶此時能夠和媽媽們在一條線上,那麼就不會有矛盾了。可事實上,大多數老人拗不過孩子撒嬌,不僅縱容孩子還會說出「不要告訴你媽,你媽不許你…」這樣的話來!讓一個孩子和媽媽對立起來,一定是最失敗的教育方式。
當「業餘專家團」說:
「你媽媽不要你了,你媽媽不理你了」
小區大媽最愛乾的事,也是最招人煩的事。雖然知道是玩笑,但卻不能不讓麻麻們不生氣。因為,孩子在這個「玩笑」過程中,可能感覺到的是被戲弄,以及因此而產生的委屈、恐懼,進而可能造成人際交往的疏離、不信任。遇到這種情況,不光是媽媽們要第一時間幫助寶寶解圍,也要讓我們的寶寶勇敢地說:「我不喜歡你這樣說!」
當「業餘專家團」說:
「你再不睡覺,大灰狼來吃你。
威脅是「業餘專家團」常用的伎倆,確實,我們小時候聽到的很多童話故事裡也有這樣的橋段。為了讓孩子達到自己的某個目的就用孩子害怕的事物來威脅他,這樣孩子往往就聽話了,就乖了。但我們知道,大多時候,孩子們不是心甘情願的…長此以往,一方面會讓孩子對大人失去信任,另一方面也側面傳達給他們:「威脅是讓別人聽話的有效方法。」這顯然不是我們的初衷。
當「業餘專家團」說:
「好好吃飯,吃完我帶你去買好吃的!」
和威脅不同的是,還有很多老人們喜歡用獎勵的方式來讓孩子聽話,這種方式看上去比威脅斯文和文明得多,可實際上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一樣惡劣,只不過把威脅兩個字換成了「承諾」…這其實都是家長們為了自己省事想出的辦法,造成的後果反而是孩子把這種「獎勵」視為籌碼,加深親子溝通的難度。遇上有些老人言而無信,就算孩子完成他們的要求了,他們也不會真的給他們承諾的獎勵,那就更不好處理了。
其實,以上這些論調,有些未必是爺爺奶奶、外婆外公、街坊鄰居、保姆阿姨才有,有時候自詡「專家」的耙耙麻麻,也常常會因為思維慣性,犯同樣的錯誤。育兒理念是需要與時俱進的,家長們需要做的就是:永遠抱有接受新事物的心態。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北京南城某小區狗狗與鴨子相依為命仍被殘忍對待的故事?
※一個小區內哪棟樓才是最好的,買房該怎麼選,選錯了可沒得反悔
※媳婦只不過用玻璃屏風做玄關隔斷, 竟引得小區業主爭相模仿, 朋友大讚!
※讓人讚不絕口的4款兒童房案例,火遍了整個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