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紅山文化玉器與中華五千年文明形成的標誌
震旦博物館系列學術講座之
紅山文化玉器與中華五千年文明形成的標誌
劉國祥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
4月9日(周六)10:00-12:00
震旦博物館 一樓多功能廳
免費公益講座
請撥打 5840 8899 轉 209 進行預約
或點擊頁尾閱讀原文即可預約
講座介紹
1971年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了一件玉龍,墨綠色的岫岩玉,頭部似豬首,軀體捲曲呈「C」字形,這便是後來我們所認識的「中華第一龍」。龍圖騰對華夏民族而言影響深遠、意義非凡。
「中華第一龍」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官網
紅山文化距今約有5000-6000年,主要分布在遼寧西部、內蒙古東部及長城以北山區。早期發現以石器、陶器為主,20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祭壇遺址群、玉器墓以及積石冢群、女神廟的陸續發掘,紅山文化成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重要的考古學文化而得到廣泛關注。玉器是紅山文化最為重要的表現之一,以玉為佩、以玉為葬、以玉為祭是紅山時期的典型特徵。常見器型有玉豬龍、勾雲形佩、蹄形器以及鴞、龜、魚等各種動物形玉雕。
紅山文化玉鳥
可以在震旦博物館三樓找到我哦
此次專家講座,我們請到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劉國祥老師,他將系統講述紅山文化的發現與認識過程、紅山文化考古的系列重大發現、紅山文化與中華五千年文明之路等內容,論證紅山文化是中華文明重要發源地之一。
關於講者劉國祥老師畢業於北大考古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副主任、內蒙古第一工作隊隊長。研究領域為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北方草原青銅文化及中國古代玉器。曾參與三峽地區魏家梁子和歐家老屋遺址的發掘,主持發掘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謝爾塔拉墓地和內蒙古敖漢旗興隆溝遺址等。學術研究成果頗豐,曾出版《東北文物考古論集》、發表專業論文數十篇,主編《海拉爾謝爾塔拉墓地》、《中國玉器全集》東北分卷等。
你也可能喜歡《紅山玉器》
全彩336頁
詳情請諮詢震旦博物館一樓商店
電話:021-58408899轉606
紅山文化玉器距今約有五、六千年之久,它的發展源流可以上溯到七、八千年前的興隆窪文化,向後的影響則臻於三、四千年前的夏家店下層文化,悠長的歷史、豐富的數量及特殊的造形紋飾,讓紅山玉器成為新石器時代晚期東北地區玉器系統的代表。本書由資深研究者吳棠海先生執筆,搜羅紅山玉器310組件,以震旦藝術博物館所提倡的「古器物學研究」為方法,撰寫概論一篇與各組件的分說明,從料、工、形、紋等角度詳細闡述紅山文化玉器的特色。書中包含目前所見的考古成果,也有個人研究所得的特殊看法,是認識紅山文化玉器的參考用書,也為紅山玉器的研究開闢新的方向。
推薦閱讀:
※申論範文:提升文明素養 弘揚大國精神
※文明進步的尺度:美國社會森林觀念的變遷及其影響
※山東龍山文化與中國東方史前文明(上)
※有哪些事情讓你突然對生活有了新的認識?
※阻礙中國文明發展的7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