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城關無數 這座才是「中華第一關」!

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有一座萬里長城的重要關隘,它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這就是雁門關。

雁門關與寧武關、偏關合稱三關,中國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歷代戍守重地。其得名據說出自《山海經》,相傳每年春來,南雁北飛,口銜蘆葉,飛到雁門盤旋半晌,直到葉落方可過關,故有"雁門山者,雁飛出其間"的說法。在前後2400餘年的歷史中,經歷了無數大小戰事,是歷史最為悠久、戰事最為頻繁、知名度最高、影響面最廣的古關隘, 200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14年榮獲「中國最佳文化旅遊觀光目的地」稱號,今年2月晉陞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雁門關是世界文化遺產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存關址為明代所建,景區面積30平方公里,以軍事防禦體系歷史遺存、遺址為主要景觀資源,集邊塞文化、長城文化、關隘文化旅遊區為一體。關城、長城、隘城、兵堡、烽火台等不同等級、不同功能、不同形質的歷史建築遺存,形成了景區蒼涼、凝重、雄渾、大氣的邊關特色旅遊風情。

雁門關由關城、瓮城和圍城三部分組成。圍城隨山勢而建,周長5公里多。城牆高10米,周長約1公里。南端分別與關城的東西兩翼相連,向北則沿著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圍,合圍處建有城門。圍城以外還築有3道大石牆和25道小石牆,起到屏障的作用。

鄰近景區,遠遠可以望見山頂之上一威武將軍,即是六郎楊延昭的雕像了。在楊家將演義里,六郎是八賢王的妹夫,三關的元帥,楊家的將二代,如今成了雁門關旅遊的形象大使。景區的北入口處建有高33米、寬58米的名人雕塑牆,上面鐫刻著曾經登臨過雁門關的23位帝王、4位公主、30多位歷史名將及部分著名古代詩人、學者的畫像。在名人壁對面則建起了鎮守三關數十年,「浩氣英風留古塞」的楊家將石雕塑像群。從楊業父子到楊門女將,個個跨戰馬,舉刀槍,威風凜凜。

關城正北的山崗上有明清駐軍的營房舊址,東南有練兵的校場。西門外有關帝廟,東門外有靖邊祠。東門上面築有樓台,名曰雁樓,門額嵌鑲一方石匾,書曰「天險」, 雁樓上有一匾額上書遒勁的「天下第一關」,這是國家文物局古建專家組組長、中國著名長城專家羅哲文先生2001年考察雁門關時為雁門關題寫的牌匾。雁樓,坐西朝東,四角懸掛風鈴。樓內空暢,供兵丁巡察、瞭望。登上東門前高高的平台上,放眼看去,群峰挺拔、山崖陡峭、地勢險峻,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雁門關西門之上築有楊六郎廟,門額嵌鑲一方石匾,書曰「地利」。北門未建樓頂,門額嵌鑲一方石匾,書曰「雁門關」三個大字,左右嵌鑲磚刻對聯一副:「三關衝要無雙地,九寨尊崇第一關。」

靖邊祠為紀念戰國時趙國良將李牧而建。祠宇建築規模宏大,祠內塑有33尊歷代鎮守雁門關的名將塑像,有戰國時趙國「北邊良將」李牧,有漢代驍將李廣、李左車、霍去病,有隋唐英雄馬三寶、郭子儀、薛仁貴、李克用,更有滿門忠烈的楊家將。個個雄姿英發,氣宇軒昂。塑像旁邊配有介紹其生平事迹的簡介,遊客在這裡可以一睹這些歷代名將的風采。

而「偃公堂」的設立更把雁門關的名將歷史延伸到3000多年前。據幸氏家譜記載:偃公,姓姬,名幸,字偃,是西周時期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封滄州,衍渤海,長期戍守雁門,功蓋華夏,朝野共仰。壬戌年(公元前1019年),成王賜名為姓,褒揚其功。全國幸氏聯誼會組織幸氏後人到雁門關尋根祭祖,才使這段塵封的歷史昭然天下。故在鎮邊祠設偃公堂,立碑、塑像,還偃公為雁門名將第一人的本來位置。

一部雁門關史,堪稱半部中國史,而這條雁門古道,既是一條狼煙滾滾的鐵血戰道,又是昭君出塞、文姬歸漢之路,也是晉商匯通歐亞的茶葉之路、蒙藏人民朝聖五台之路,更是一處塞內塞外互通無有、邊貿互市的古代口岸。現在這裡除了一些古城樓、古關道、古驛站、古塔等景點外,還建有邊貿街、民俗村等景點。

(文/吳波 圖/天龍微部等)


推薦閱讀:

萬里長城,千載悠悠…【精品美圖】
國學日課 |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人生路上千萬里,我走了一步就斷氣
詩·楊萬里詩選(二六)
《誠齋易傳》宋 楊萬里 --乾坤

TAG:長城 | 中華 | 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