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針挑療法

針灸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針挑療法2014-09-23司徒鈴中醫書友會

點擊上方藍色小字↑↑↑↑↑↑

關注中醫最多的微信平台

作者/司徒鈴 ⊙ 編輯/王超

摘要:針挑法是針灸學裡面一個很重要的內容,由古代的「九針」之一「鋒針療法」發展而來。我從彭靜山前輩、王文德老師的書中都曾看到過這種療法,而且療效還很不錯,所以對這個鋒鉤針的療法非常感興趣,但是畢竟此療法較毫針相對粗暴,各位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不要輕易嘗試哈~


針挑療法實踐

針挑療法是中醫學遺產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針灸療法的發展。長期以來,這種療法流傳在民間。它在我國人民的保健事業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靈樞·官針》記載:「病在經絡痼痹者,取以鋒針……病在五臟固居者,取以鋒針」,「半刺者,淺納而疾出針,無針傷肉,如拔毛狀」。此說的鋒針相當於現代臨床上使用的三棱針樣式的挑治針和其他各種挑治針。

用挑治針在挑治點上挑刺「如拔毛狀」,挑出皮下的白色纖維樣物,或適當出一點血,用以治療病在經絡而出現的經絡痼痹的疾患和病在臟腑而出現的五臟固居的疾患,正是《靈樞·官針》記載的針挑療法。

由此可見,針挑療法就是「鋒針療法」和「豐刺」的綜合發展。

我們在醫療實踐中,使用針挑療法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肩周炎、慢性咽喉炎、神經衰弱、胃脘痛、腰肌勞損、腦中風後遺症(偏癱)、頸椎綜合征、坐骨神經痛、支氣管哮喘等二十多種不同類型的常見病、多發病,取得了顯著的療效。在實踐中不斷改進了操作方法,擴大治療範圍,提高了療效。

現根據臨床初步觀察,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挑治部位的選擇

(一)以背俞、夾脊穴為主確定挑治點

背俞是臟腑經氣輸注於背部的腧穴。《靈樞·背俞》篇提出了背俞穴主治五臟疾病,並指出了五臟背俞的穴名和穴位:「肺俞在三椎之間,心俞在五椎之間,膈俞在七椎之間,肝俞在九椎之間,脾俞在十一椎之間,腎俞在十四椎之間,皆夾脊相去三寸所」。

同時提出了背俞穴定點的客觀指標是「按其處,應在中而痛解」的陽性反應現象。根據《難經》記載:「陰病行陽,陽病行陰」的記述,便可知道內臟有病可反應到相應的背俞穴上。

臨床觀察背俞穴處的皮下組織有無隆起、凹陷、鬆弛和皮膚溫度的變異等反應的現象,可以此分析推斷屬於某一經的病變與疾病性質(虛實)等。

關於診察陽性反應穴、點方面:臨床上用手指指腹按壓背俞穴處,可觸及有壓痛或有皮下結節、硬結等陽性反應物,並可見有陽性反應區和陽性點。

例如:診察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的病員,可看出肝俞、脾俞穴處出現形似指甲樣大小、淡暗紅色的陽性反應區。並在這個陽性反應區中出現有灰白色粟粒樣小點,稍突出於皮面,圓形略帶光澤,壓之不褪色的陽性點,同時用手指按壓第九、十一椎旁近肝俞、脾俞穴處,病員有一種特殊的感覺傳達胃脘區,並覺疼痛有所減輕的陽性反應的現象。

又如診察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的病員,可發現脾俞穴處略為下陷,彈力差,並見有方塊形暗灰藍色的陽性反應區。也有「按其處,應在中而痛解」的陽性反應的現象,並可觸及有米粒樣細條索狀的陽性反應物。

古人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在背俞穴的基礎上,進一步發現了華佗夾脊穴(從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左右旁開5分共34穴),治療的適應症基本與背俞穴相同。

現代醫務工作者在應用背俞、華佗夾脊的基礎上,根據《靈樞》中說:「氣在於頭者,取之天柱、大杼」(天柱穴位於第一、第二頸椎之間的兩旁),也就是指出取相應頸椎夾脊穴治療頭部器官疾病的方法,並加以擴展,即由第一頸椎至第四骶椎兩旁共56穴,組成現代通稱的「夾脊穴」。

如臨床上治療頭面頸項部諸器官疾病,取頸第一至第七頸椎夾脊穴;治療胸腔內臟及上肢疾病,取第三頸椎至第七胸椎夾脊穴;治療上腹部內臟疾病,取第八至第十二胸椎夾脊穴;治療腰部和下腹部內臟疾病,取第十胸椎第二骶椎夾脊穴;治療肛門部和下部疾病,取第二腰椎至第四

骶椎夾脊穴等,這是對背俞穴應用的一個發展。

(二)以痛為腧確定挑治點

在病位局部區域之內,找最明顯的壓痛點進行挑治,如肩痛多在肩胛岡附近找到痛點,腰腿痛多在腰骶關節附近找到痛點,就可在壓痛點(即阿是穴)挑治。

(三)以脊髓神經節段性分布確定挑治點

這是運用現代醫學「脊髓神經節段性分布」的理論應用於針挑療法中,使定點的方法更為簡單化。在中西醫結合工作中,對背俞穴的應用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二、針挑療法的針具和操作方法:

挑治針具通常用醫用手術器材廠制定的1.2mm直徑的醫用不鏽鋼製成的相當鋒利的三棱針樣式的長約10cm直的挑刺針。但在挑刺實踐中,發現用直的挑刺針進行左右搖擺牽拉動作時,容易出現擺脫的缺點,因而從1970年開始,就仿照眼科手術用的「角膜鉤」,用不鏽鋼製成「鉤狀挑治針」。

使用新的「鉤狀挑治針」能有利於用力搖擺牽拉動作,減少反覆挑刺次數,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操作方法:確定挑治點後,對周圍皮膚進行常規消毒,然後用針頭稍後方的彎弓部,用力稍壓一下挑治點造成患者無痛的錯覺,隨即把針頭對準挑治點刺入皮膚的一分深,再把針尖輕輕地提高到較淺層,並牽住皮下的白色纖維組織,做左右搖擺、旋轉、牽拉動作,並最終把該處皮下的白色纖維組織挑出。

接著可按前法再進行第二針的挑治,直至把該挑治點皮下的纖維完全挑出為止。挑完後,點上碘酒,蓋以消毒小紗塊,用膠布固定即可。

三、針挑療法的處方原則

應用針挑療法,必須按照辨證施治的原則,運用經絡、臟腑、八綱辨證,明確其病位屬於哪一經脈、哪一臟腑,區分其屬於寒熱虛實哪一類型,以作出臨床診斷,確定治則和治法,在病位近部選取對所治疾病有相應主治作用的穴、點,以組成配穴處方。

我們用針挑治療各個臟腑的疾病,如胃脘痛,慢性喉炎等,是運用以背俞、夾脊穴為主,配伍病位近部(前、後)有相應主治作用的穴點,以共同組成配穴處方進行挑治的。

治療久痛入絡實證,經絡痼痹如偏頭痛、肩周炎、腰肌勞損等病症,是運用「以痛為腧」,選壓痛點(即阿是穴)為主,配伍背俞、夾脊穴,以共同組成配穴處方,進行挑治的,亦有部分是運用循經遠近配穴法,在病位近部取背俞穴,在病位遠隔部取有關之經、四肢遠端有相應主治作用的穴位,以共同組成配穴處方進行挑治的。

另外,古人在選用背俞治療的實踐中,提出了「灸之則可,刺之則不可」(《靈樞·背腧》篇)的論點。這就可以知道古人富有用艾火直接灸背俞穴則可能獲得有效,而單純用毫針針刺背俞穴則不可能達到有效的經驗教訓,近代某些醫者,帶著重針輕灸的觀點,把灸背俞穴可獲得良好療效的傳統方法,棄而不用,因而影響針灸的療效。

四、臨床治療舉要

1.偏頭痛型血管神經性頭痛:選取第三至七頸椎夾脊穴處3個陽性點,配選患側翳風穴和顳區太陽穴2個陽性點。

2.肩周炎:選取肩胛區阿是穴處3個陽性點,配選第五頸椎至第二胸椎夾脊穴處2個陽性點。

3.慢性咽喉炎:選取肺俞、大椎、百勞穴處陽性點,配選天突穴處陽性點。

4.中風引起的偏癱:選取第三至第七頸椎夾脊穴處4個陽性點,配選腎俞穴處陽性點。

5.肝脾不和的胃脘痛:選取肝俞穴和脾俞穴處4個陽性點。

6.腰肌勞損:選取第二至第四腰椎夾脊穴處4個陽性點。

7.神經衰弱失眠多夢:選取厥陰俞、心俞穴處陽性點,配選膻中穴處陽性點。

8.支氣管哮喘:選取定喘、肺俞穴處陽性點,配天突、膻中穴處陽性點。

9.頸椎綜合征:選取第三至第七頸椎夾脊穴處陽性點,配大杼穴處陽性點。

10.坐骨神經痛:選取第四腰椎至第二骶椎夾脊穴處4個陽性點。

五、小結

1.使用三棱挑治針或鉤狀挑治針,在人體一定的部位進行挑刺以治療相應的疾病,是古代「鋒針療法」和「半刺」的綜合發展。

2.初步總結了以夾脊、背俞穴為主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肩周炎、慢性咽喉炎、胃脘痛、肌痛、腰肌勞損等315例常見病有顯著療效,總有效率為89.2%。初步提出針挑療法,具有類似針刺加艾炷灸的綜合治療作用。

3.鉤狀挑刺針具有提高工作效率的特點。選取心俞、肺俞、肝俞、脾俞、腎俞等穴治療相應的內臟疾病,可以提高針灸療效。

【本文摘自《司徒鈴針灸醫論醫案精選》,由人民衛生出版社授權中醫書友會(微信號zhongyishuyou)發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

中醫書友會 第390期

微信號zhongyishuyou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推薦閱讀:

趙阿貞:2016.05.01--05.31微博內容(原創)
特崗教師面試說課內容
87號令開評標內容沒掌握 N項關鍵點來幫你!(下)
條件不低,門檻很高:如何用吐槽的方式生產好內容?
老師教了二年的PS 課程內容5

TAG:針灸 | 內容 | 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