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歡樂頌》樊母偏心?其實這是有史可依的!

前段時間熱播的《歡樂頌》,樊母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對待兄妹兩人的嚴重不平衡,拚命剝削女兒貼補兒子,想必不少人還對比恨的牙痒痒的,一邊為樊勝美心疼,一邊慶幸自己沒有這樣的父母。

其實,在中國 ,父母偏心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而且也不僅僅局限於重男輕女這個層面,還有偏心老大啊,偏心幼子啊,各種各樣的都有,有些偏心偏的太厲害的,都會讓另一方覺得自己到底是不是親生的。

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鄭莊公就是這麼悲催的一個娃。話說他是鄭武公和武姜的第一個兒子,按理說母憑子貴,面對第一個兒子應該是大加寵愛的。結果奇葩的武姜十月懷胎都受下來了,就因為在生大兒子的時候難產,生產過程比較不順利,痛到武姜哭天喊地的,於是孩子生下來後對這孩子也沒有好臉色了,反當場給他取名字叫寤生(意為難生) 。

後來武姜又生了一個兒子,名為段,一般稱之為共叔段,這回這個是順產,也不折騰了,武姜非常高興,認為這才是自己的貼心小棉襖。於是平時隊共叔鍛,那是一個有求必應,噓寒問暖,隊一邊的鄭莊公視而不見,活像不是自己親生的一樣。甚至還像鄭武公吹枕頭風,讓他改立共叔段為繼承人,把一旁的寤生鬱悶的,深刻懷疑自己究竟是不是親生的。不過鄭武公也是個英明的君主,看出了共叔段並不是合適的繼承人,並沒有聽武姜的枕頭風,還是決定將寤生作為自己的繼承人。

鄭武公去世後,鄭莊公即位。武姜立馬就開始為共叔段謀福利了,對鄭莊公說,要把制邑給共叔段做封地,制邑是軍事重地,鄭莊公當然不願意,就以環境艱苦為由拒絕了她。武姜轉念一想,制邑不行,那就京邑唄。京邑是個富饒之地,且佔地廣闊,要這麼一大塊地做封地,其心昭然若揭。鄭莊公心裡拔涼拔涼的,最終還是答應了。

大臣蔡仲一聽說此事,立馬跑來和鄭莊公說:「您怎麼能把這麼大一塊封底給共叔段呢?比我們都城還要大。」鄭莊公很無奈的說:「我母親要這樣,我也是沒有辦法啊。」蔡仲生氣了,說:「武姜那裡會有滿足的時候,只怕不這些呢。」

事實證明,蔡仲是對的。看到哥哥一點反抗都沒有就給了京邑給自己,共叔段滿足的同時又生起了更大的野心,開始不斷擴張自己的封地。蔡仲和公子呂都憂心忡忡的對鄭莊公說:「您弟弟都這樣了,您還不管管啊。」鄭莊公依舊很淡定,說:「不急,多行不義必自斃,他會遭到報應的。」蔡仲和公子呂都很憂心,感覺鄭國危矣。

結果,共叔段果然越來越大膽,已經想著奪權了,武姜也說,:「兒啊,你趕快吧,我給你做內應!」有了老娘的支持,共叔段自信滿滿的帶著大部隊去攻打都城了,武姜做內應。結果人家鄭莊公其實是早有防備的,而且共叔段背信棄義的做法早已引起了民眾的不滿,共叔段毫無懸念的輸了。輸了之後的共叔段逃往他國,沒多久就死了。

而武姜這邊,忍耐多時的鄭莊公已經徹底對她失望,也不打算認這個母親了,當場發誓後:「不到黃泉絕不與你相見!」

後來慢慢冷靜下來的鄭莊公又開始後悔了,越是缺什麼就越是想要什麼,從小就缺乏母愛的鄭莊公,開始想念母親,渴望母愛了。可是自己當時又發了那樣重的誓言,作為一國之君,怎可出爾反爾?庄公愁的不行。

大臣穎考叔看出了庄公的煩惱,他本身是一個大孝子,自然想幫助自己的君主和他母親和好。後來機會來了,鄭莊公賜了食物給她,穎考叔說:「請把這些食物賜給我的母親吧,她喜歡吃這些。」這話正好戳了鄭莊公的痛點,天下人都有娘親,都可以孝敬自己的母親,唯有他作為一國之君,卻不可以孝敬自己的母親。看著鄭莊公的神色, 穎考叔知道,機會來了。問:「王您為什麼不開心呢?」鄭莊公嘆口氣,把自己的煩惱說給他聽了。穎考叔聽後說:「原來是這麼一回事,您放心,我有辦法。」穎考叔說,既然王說的是不及黃泉不相見,那簡單,挖通一條地道接通黃泉水,不就可以見武姜了?這也不算違反誓言。

鄭莊公一聽,對啊,我怎麼沒有想到這個辦法?真是太黏了。於是立馬吩咐人開始挖地道通黃泉。及至終於挖通後,鄭莊公心情忐忑的走過這條人造黃泉 ,見到了許久未見的武姜,鄭莊公渴望母愛的心情佔了上風,一時忍不住吟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吃了一番苦頭的武姜,這回不鬧騰了,難得大兒子還願意見自己,趕緊示弱吧。於是出了隧道之後,忍不住也附和了大兒子:「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鄭莊公大喜,終於得到母親重視了,母子倆遂和好如初。

這是中國典型的父母偏心的一種現象,如果武姜沒有偏心小兒子,對兩個兒子一視同仁,想必她的小兒子也不會死了。正是因為她的偏心,共叔段對哥哥沒有敬重,反而一心想奪取哥哥的王位;也是因為她的偏心,鄭莊公對弟弟也沒有愛護,發現弟弟走偏了不是教養勸告而是挖個大坑等著。大至國事,小至家事,作為父母,還是要對子女一視同仁的好,否則終有一天會自食惡果。
推薦閱讀:

真正經,假正經,沒正經和不正經——觀《歡樂頌2》有感
「吃軟飯」的男星有人歡樂有人憂
《歡樂頌2》安迪1天換8套衣服,然而更吸引我的是......
歡樂一下 生活中幽默無處不在!
海 倫| 幾家歡樂 幾家愁(7.22)

TAG:歡樂 | 歡樂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