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的學問(第7集)混亂的家庭教育

教孩子的學問 第七集

混亂的家庭教育


傳統文化老師:老師好!

陳老師:大家好!

傳統文化老師:老師,有觀眾提問,說孩子背書有沒有次第?他講到,小孩子背書應該先讀難的,說難懂的會了,簡單的就很容易了。如果小時候讀簡單的,長大了再讀難的會不容易讀進入。

陳老師:我們現在教孩子呀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五花八門,說什麼的都有。我在這個地方給大家提個建議,你這個教法可以提出來,但是你最好要告訴給大家說我是引自哪部經典,是哪個老師教的我,你得說出來。這個在過去是大家非常看重的叫「師承」。你不能自己發明創造,人家不認你。說你誰的學生,朱熹的學生啊,哦那了不得。顧炎武的學生,亭林門生那還了得,都可以,你得有師承啊!所以現在我們是張嘴就來,那麼這樣的話呢,第一個大眾就很難升起信心來,那我為什麼要聽你的呢?你說我們現在這個節目【教孩子的學問】,我們為什麼要相信你們的?那你看古人說的,這都是經歷時間和空間檢驗被尊為聖賢的教育。你聽不聽?「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大家就相信你。不是你發明創造的,敢情是你介紹給大眾古人是怎麼教的,是這個意思,我們沒有意思啊。是哪一部史料經典告訴給人,說孩子要先從難的教起,然後再是簡單的,你要把它說出來。大眾都沒聽說過,那要尤其給大眾解釋清楚。因為它太少見了,怕別人誤會。那最難的,咱們打個比方,像儒家的【十三經】頭一部是《周易》。那麼各位可以去看看,【四庫全書】裡面《經》《史》《子》《集》排在《經》部頭一位就是《周易》,《易經》。註解《易經》我們說從漢吧,從有《經學》博士開始,那當然更早,像夫子給《易經》做釋義註解,從那個年代一直到我們說就到清末吧,浩如煙海呀。那皇上想看,哪個是好的,你挑錯了要殺頭啊,那還了得丟了性命啊。所以那些大學問家你像紀曉嵐他們,開館的這些大學士們,全國最有學問的,史家所公認的這些大學問家精挑細選。你看經部裡邊《周易》排頭一個,那些註解本從漢一直到清的註解本有多少?我講這話什麼意思?一輩子的七十歲、八十歲的大學問家註解這個《周易》,他一部都說不明白,一個人一個說法,但是都對。你說這個《周易》有多偉大,那這是最難的。你說給孩子教,那孩子多大?是十七歲還是十八歲?十七十八你給他講解《周易》,說實在話他都不容易接受啊。剛才我舉那個例子,大學問家做這門學問都很難,那你現在說了,要先從難的開始,標準何在呀?字還沒認全呢,怎麼個難法?是不是每個字都不認識叫難?所以說現在真的是五花八門。孩子到底該怎麼教?一定要按照師父老人家常常講的要契機契理。理就是你教給孩子的要聖賢經典,機呢,就是他的根基,他很入。他很懵懂的時候你要教給他很簡單的,朗朗上口都是兒歌。《三字經》像兒歌一樣,為什麼呢?容易,它不難。你一難了他不學了。他為什麼不學?他學不懂啊。如果他接受起來都很難,那不是白教了嘛。師父常常講契理而不契機那白說。所以說難不難不重要,你所教的孩子能不能夠接受的了,這個很重要啊。這東西是好吃,吃下去之後沒消化,這不是白吃了嘛,所以說契理契機非常重要,否則就是白搭功夫,反而他對這個有反感,產生了不必要的這種代價。

傳統文化老師:老師,我們最近這段時間接觸到一個家庭,這個小男孩三歲,三歲這個孩子脾氣很大,然後我們學長帶他,老師帶他都是基本上就是管不了,總愛發脾氣。

陳老師:他怎麼脾氣大?

傳統文化老師:比如說念供養詞的時候,飯前供養,他就要自己念,學長說你不會要學長帶你,他就說不要,我要自己念。脾氣很大,然後有的時候問他話,他就不講話;而且這個孩子可能因為經常的氣性很大,他那個眼神都是很兇的。因為像三歲的孩子,他應該是比較柔和、天真、很幸福、很快樂那個狀態眼神,但這個孩子不是,他感覺好像總是瞪著你,而且他不會笑,這個孩子。

陳老師:三歲,不會笑?

傳統文化老師:三歲,是。

陳老師:你們問問他家長什麼原因?

傳統文化老師:這個媽媽就講說在家的時候,這個媽媽對孩子管的非常非常嚴,然後不管是大錯小錯都是打,很嚴厲的打,訓斥,而且這個媽媽呢自己講也是急脾氣,然後自己性子很急,如果看到孩子做事慢了就沖他喊,你為什麼這麼點事情你還做不完呢,沖他喊。後來這個孩子的這個姑姑就講,說這個孩子從小接觸的就是這樣的氛圍。

陳老師:現在很多家長教育孩子問題出在哪裡呢?自己。哪方面呢? 就是由著自己的性子。

傳統文化老師:確實是這樣的,老師。這個孩子的媽媽我們在跟她談話的過程中你就會感覺到,她心情好的時候她就對孩子特別溺愛,她心情不好的時候她就對孩子大喊大叫。

陳老師:那結果是什麼呢? 結果就是這個孩子喜怒無常。因為什麼呢?他不知道你什麼時候高興,你抽冷子就來一通,他也不知道你什麼時候高興,所以說這個孩子看上去不大正常,什麼原因?教出來的。沒譜這爸爸媽媽。高興了溺愛,不高興了連打帶罵,你說這孩子能正常嗎? 換句話說,你那麼情緒化,孩子也情緒化,你這就聽懂了。所以說做好父母頭一個就是要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夠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你高興了怎麼著都行,有毛病也沒毛病;你不高興了,沒毛病你也想罵他兩句,你也想打他一頓,這個不行啊,這不叫教育啊,這叫糟踐這孩子,你純粹是在那兒毀他呢。說實在話今天有幾個家長不這樣?我有時候在路上走路,看到那個媽媽推著那小推車的孩子,我相信他不會超過兩歲,他還躺在那小車裡呢,媽媽這麼跟他說話,頭兩句還商量,第三句的時候,那個媽媽那一聲咆哮,河東獅吼啊,那半條街都動,我這一回頭我就看是剛才那個媽媽,那就真是,那就是「煩死我了」就這種。我經常看到這樣的媽媽在街上,你想想那麼小的孩子他受的了嗎? 受的了什麼? 反覆無常。他受不了啊!有一個數據說中國現在有精神疾病的,這話說得客氣,就是精神上有問題的,說白了就是這樣,超過一個億。十三個人裡邊就有一個精神不大正常。你看他言談舉止情緒真是沒譜、沒準。在今天這個社會這樣人很多呀,這些人做了父母,你說這一個億的人做了父母,你們有沒有想過那些孩子怎麼辦?

傳統文化老師:老師,現在還有一種狀況,就是老師一個教育理念,家長一個教育理念,孩子還有他自己的想法。

陳老師:我告訴你,家長有六個,你說老師一個理念,對。家長有六個,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外公外婆,六個人沒準能有十二個理念,你說這孩子他聽誰的?這不受罪嘛!那個說了「多吃點」,那個說少吃點,那個說別吃了。

傳統文化老師:我們接觸的這個三歲小男孩確實是這樣的,這個媽媽是管得非常嚴,然後大錯小錯就打;這個外公外婆就特別溺愛,導致這個孩子現在感覺有點分裂。就是他好像是很害怕打,但是他又被慣得又脾氣很大又很任性。他就不正常看上去,怪怪的。

陳老師:就是這種怪怪的孩子不應該有的,他為什麼出現在孩子身上?都是家長對這個孩子的教育反射出來的。所以你就看在一個家裡,真的是啊,這件事情做錯了,爸爸要揍他,媽媽呢,媽媽說別揍了,爺爺奶奶過來趕緊要給他抱走,「你敢動,我跟你豁出去了我,我要你命。」是不是? 你說這個孩子,在他腦子裡邊,那我這個錯誤到底是該打是不該打呀? 還是你這當爹的該打呀?我們都聽說過呀,爸爸要打兒子,兒子幾歲?十歲。拿起電話來給爺爺打個電話,說什麼?你兒子現在要打我了。我們聽了之後哈哈一笑啊!你想一想,這個孩子首先他也是個正常人吧,尤其那麼小,這就好像是,一會兒你把他扔到門外,瓢潑大雨呀,澆著,淋得透透的,一會兒你再給他拎屋裡邊拿火烤,你說這個孩子他是什麼感受!你們這家長們現在家家幾乎都這樣,所以這孩子他為什麼分裂呢? 那麼小小的他為什麼不正常了呢?天真沒有了,什麼原因?你就通過大人的這些教育的方法、態度,你看得一清二楚。

傳統文化老師:老師,有一些父母也很痛苦,他們來信就問,說我們是按照傳統文化的教育理念,但是爺爺奶奶溺愛,那我們得怎麼辦呢?

陳老師:在中國古代沒這個。中國古人全國人民都學,所謂「見和同解」,那大家的看法都是一樣的。而且你家跟我家、我家跟他家、南方跟北方、江南和東北都一樣。

傳統文化老師:對。老師,我們看到很多那個家訓。

陳老師:對呀。

傳統文化老師:我們看到歷代的不同家族,他們的家訓講的理都是一樣的。

陳老師:對了,那些理都是一個理,沒有倆理。你們想想這話有沒有道理。說做人有幾個道理?肯定就一個。你要不就做好人,要不就做壞人。說這樣也對,那樣也對,當好人也對,當壞人也對,沒那個,那是胡說呢,天理就一個。所以說你這一家人六個聲音,你說這孩子他能不生病嗎?心理會生病啊。他本來好好正常的一個孩子,也就是說在生養這個孩子之前,父母、長輩都沒有做好準備。我們說一句直白的話,教育孩子的資格還不具備,那孩子已經來了,那你教不教?教!教咱們就亂教、花著教。

傳統文化老師:老師,這個家長他就跟我們講,說當初要這個孩子之前,他們的願心就是生一個虔誠的佛子,然後將來以後就把他貢獻出來弘揚傳統文化,弘揚佛法。然後在孕育這個孩子過程當中呢,也是用這個讀誦《地藏經》、《無量壽經》來進行胎教,按說這樣的話,這個孩子根基是很好的。但是就是在父母的教育下三年,這個孩子反而不如一個正常的孩子、普通的孩子。

陳老師:你知道什麼原因嗎?你問媽媽,媽媽是什麼反映現在?

傳統文化老師:媽媽很痛苦,現在她不知該怎麼辦了。

陳老師:這叫事與願違。為什麼會事與願違呢?種子很好,在娘胎里胎教,給他讀佛經、聽佛號不受污染多好啊,種子很好,緣不好。周圍的土壤、養分、陽光、水分這些緣不好。為什麼呢?都不符合他生長的規律。你說咱們施肥,你能施六樣肥嗎,是不是?你一會兒給他澆水,一會兒拿火烤他,這誰受得了啊。他還是個小孩子,又那麼稚嫩,你真的是在摧殘他呀。所以一個孩子要想教好,你家裡先要「見和同解」。六和敬頭一個呀,你先把意見統一了好不好,不要害孩子了。該打是不該打呀?所以家現在為什麼不和呀?大家想法是亂的。想法為什麼是亂的?那你看看電視,電視把人都教糊塗了,天天誰教啊?沒人教,電視教,潛移默化大家都學會了。電視裡邊都是西方的現代的那些理念,家長都學會了。要跟孩子交朋友,對,交朋友。西方人,師父常常講,西方人只有一倫,人跟人關係他只有一種,就是朋友,除此之外沒有。中國人講理呀,聖賢告訴我們人生在世五種關係,父母和子女這一種,第二長輩和晚輩,第三夫婦,第四上下級叫君臣,第五是朋友。說得多清楚,五倫這叫。從古到今傳了幾千年按這方法不亂。現在你不按這方法,都改了,都改成朋友了,那女兒拍著媽媽的肩膀「老姐」,媽媽挺高興,好像自己還挺年輕,她不知道亂倫了,成姐倆了。兒子拍著爸爸的肩膀「哥們」成哥倆了,爸爸挺高興,看我們多平等、多現代。現代,真現代,聞所未聞。這樣的結果是什麼呢?結果就是一片大亂,三歲就痛苦了。

傳統文化老師:這媽媽還有一個很大的疑問,說這個孩子吃軟不吃硬,如果說你批評他、訓斥他、打他不行,但是如果你給他講道理,把他說得他心平氣和了,沒事了,他眼淚一擦,就幫你干這個干那個,媽媽就問這個怎麼辦?究竟問題出在哪裡?

陳老師:問題要到家裡邊去觀察,六個人每個人都有教他的方法、策略,「過來,你爸下回再打你找爺爺來」,你看有教這個的,媽媽「過來,你爸下回再打你不要找爺爺,找媽媽來,媽媽有辦法」。六個人有六百種主意呀,這孩子都灌到小腦袋瓜里了。所以這個問題不要來問我呀,每個家長都回去看看你們家人都在對孩子說什麼做什麼。我經常在路上聽到那個家長媽媽對兒子說,「別聽你爸的」,對不對,甚至於爸爸就在邊上,「別聽他的」。爸爸說「別聽你媽的」。那孩子說我聽誰的?你說這倆,爸爸媽媽吵起來了。現在孩子為什麼問題多呀?這你就知道了,父不父,就是爸爸不像個爸爸,母不母。

傳統文化老師:老師,我們現在感覺很多媽媽很像保姆,就是這個孩子,我們看到有一個也是同齡的孩子,三周,上完廁所不提褲子,然後褲子都到腳踝那個位置,然後就到教室來站隊,後來學長問他你怎麼不提褲子?

陳老師:光著屁股出來的?

傳統文化老師:對,不提褲子,他就是已經習慣了,媽媽就講在家的時候只要一上完廁所,媽媽就第一個跑過去先幫他把褲子提起來,那個孩子就伸著手在那等著,就是這樣的。而且吃飯的時候嘴張著等著喂,都是媽媽喂的。包括我們剛剛提到的那個小男孩,就是不會笑那個小男孩,他呢,這個媽媽也是沒有耐心,導致這個孩子自理能力特別差,動手能力也很差,就是像穿衣服啊,或者經常他尿在褲子裡面,就是這樣的。

陳老師:現在做父母、做長輩的都是感情用事,那不叫教育,佛法叫情執,執著於感情,感情用事。你比如打個比方,這孩子他完全能自己吃飯,奶奶不行,必須得一勺一勺喂,為什麼?喂著他心裡感覺到很舒服很痛快, 你痛快了這孫子毀了。五歲了還不會用筷子、還不會用勺子。誰造成的呢?所以說現在這個一孩化我們看到這問題很大,真是六個大人就圍著他轉。你看在機場那小朋友出來,戴著個墨鏡,穿著那個捲毛的衣服,擺個姿勢這個樣子,爸爸拿手機拍,媽媽拿手機拍,爺爺奶奶拿照相機拍,這圍著他,我估計也就四五歲的樣子。你說在這種環境下,這個孩子能不任性嘛,能不傲慢嘛,能不自私嘛,能不輕飄飄嘛,所有的壞習慣都是周圍這些長輩由著性子給教出來的。好像是這樣愛他,實際上是害他。你幸福了,你高興了,看我們家的孩子你看他多如何如何,把孩子全毀了。所以說家長,不管是長輩還是父母,在家裡在外邊一定要記得對待孩子的態度,要符合聖賢的教育,符合《弟子規》呀。「父母教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這是最起碼的規矩。否則的話你把他當成小玩具,你把他當成開心果,你不知道在這個過程中,你在教給他一種錯誤的人倫關係,什麼錯誤的人倫關係呢?你們大家長輩都得圍著我轉,我是這家小皇帝、小明星,我不高興了,你們什麼都別幹了,必須得伺候我來。這不就是你教出來的嘛,所以身教重於言教。你跟他說《弟子規》什麼的,他根本就不往心裡去,為什麼呢?你的身教已經給他定型了。哪一天家長不再圍著他,不再捧著他了,他怎麼樣?他就失落,他就自殺。自殺為什麼那麼高啊?自殺率,那些年輕人很多,什麼原因呢?要我說其中很重要一個原因,當姑奶奶太久了,當大爺的時間太久了,太脆弱了,從小是捧著的嘛。

傳統文化老師:我們遇到這麼一個年輕的小姑娘,她是二十歲出頭,她學這個傳統文化也有兩年了,但是這二十多年沒有被批評過。

陳老師:二十多年沒被批評過?

傳統文化老師:沒有被批評過。爸爸就跟我們講說我沒有打過這個孩子,她是幾個姊妹當中比較乖的,也沒打過她、也沒批評過她。這個小姑娘她在傳統文化學校學了兩年,也沒有人直接說過她的毛病習氣,她還挺自信的,然後我們見面跟她相處一段時間,後來她表現出來就是她接受不了批評,然後我們還沒怎麼批評,只是幫她分析毛病習氣,她就覺得完了、我沒有自信了,受不了了,然後就是要回家。在回家的路上這個爸爸就好言相勸安慰她,我說為什麼這樣?他說我怕這個孩子想不開自殺了,不回來了,就是接受不了批評了已經。

陳老師:現在這樣的孩子太多了,都是寵大的,遇到一點挫折他就要死要活。我常常講我們那個年代,不要說古代,我們那個年代哪個孩子敢說自殺那家長打不死他,他不敢。「你想幹什麼,你想要父母的命啊,你死一個去,你死一個看,我們就當沒生你,還讓你威脅大人」,現在是正好相反哪,跟《弟子規》完全違背呀,孩子們會背不會做。家長做的跟《弟子規》是相反的,怎麼了呢?《弟子規》是晚輩恭敬長輩,子女伺候父母。現在是顛倒的,長輩恭敬晚輩,伺候子女。那結果是什麼呢?就是你說的,稍微有一點小小的挫折,他馬上崩潰,沒有自信心了。所以《弟子規》上講「聞譽恐」聽到誇,聽到讚歎總這麼捧著,你要害怕,那是害你哪,那是災禍的根苗呀。「聞過欣」聽到別人罵你打你,指出你的缺點來,感到歡欣、感到慶幸啊。你知道自己還有人幫,我還有很多的毛病別人還願意指出來,好事啊。現在是相反的,現在是什麼呢?聞譽欣,聽到讚歎高興;聞過怒,那受不了。所以這教出來就什麼呢,很容易他就自殺,自殺率高的原因,家庭教育的失敗,違背《弟子規》的原因。

傳統文化老師:老師,現在很多家長直接就跟我們講,說我這個孩子啊,他是我的老師,有很多話我說不出來,他能夠說出來。

陳老師:他誇自己的孩子嘛,那個家長講看到孩子我都慚愧呀,是不是?

傳統文化老師:對,是的。老師,往往這樣的孩子我們是沒辦法教的。因為他到學校來之後他會挑剔老師、挑剔學長、挑剔環境,然後學長跟他講說你看這個地方這麼好,給你提供學習的環境、文具、包括吃穿住用,說這有什麼了不起,太差了提供的這個。

陳老師:父母都不在他眼裡,為什麼呢?父母都是他學生,誰說的?他爸他媽說的。「這個孩子可把我們給教育了,我們都感到慚愧呀,哎呀,孩子是我們的老師。」這話能不能說呢?亂倫的,亂了什麼倫常了呢?「長幼有序」。過去有一句話,那話真是傳了很久,「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沒有父母的不對,別廢話,敢對父母臉色不好,一耳刮子扇過去,你再說一試試,你再給父母臉色看,打不死你,都是這麼教出來的。「父母教 須敬聽」孝子他只有恭敬心,他懂啊,他知道啊。現在父母恭敬他,就差給他磕頭了,看著他還很慚愧。他說的是不是真話?是真話,確實孩子做得很好,我們家長沒做到。能不能說呢?不能說!說了你就破壞倫常,增長他的傲慢。那你說孩子確實做得好,做得好怎麼了,做得好是他應該的,那我們做得不好,我們做得不好慢慢學啊,不能表現出來。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父母永遠是尊,子女永遠是卑,這叫人倫,人不能不懂啊,不能亂來呀。如果說他做得好、做得高,我們就對他恭敬,那你跟他叫爸爸好不好,什麼意思?他對你就沒有恭敬心了;如果我的父母做得不好,我就不搭理他,不可以。現在很多大學畢業的,看不起父母,什麼原因呢?你話都不如我說得好,那不行。他就是再不如你,在父母面前,你要敢說個不字,那還了得了,這就叫人倫。他不是因為學問,不是因為能力的高低而有所絲毫的變化,不可以。這就叫人道、人倫。你有倆錢了,父母地位就降低了,你做夢,沒那個。我寧可不要你這個錢,我也不能夠讓你不當人,這是從古至今的家教啊。沒有比人倫再重要的了。很多家長看到好像孩子給我錢了,甚至有那糊塗的想法,吃人嘴軟拿人手短,把這話都用在父母跟子女的關係上了,真正叫「父不父 子不子」。你拿點錢往這一放、一扔你就走了,回來回來,啪嚓一個大耳刮子扇過去,你再試試,把你這錢拿走,滾蛋,別在我這個地方了,臭罵他一頓,好家教啊!他敢?你跟誰說話呢,從小就是這個家風,就是這個家規,他不出逆子,否則的話他有學問,他有錢、有權有勢了就把父母拋棄了,那還了得!所以說現在家長糊塗啊,好像孩子做得好我就對他要恭敬,你怎麼那麼糊塗啊,那不可以的。心裡知道,知道什麼呢?是不是你孩子好?不是!你原來跟你的孩子是一樣的,那你為什麼變成這樣,你孩子為什麼變成那麼好,什麼原因呢?記住了,聖賢教育讓你的孩子變成這樣的,你的恭敬心應該往那放,而不是應該往孩子身上放。慚愧心應該往沒學聖賢教育上放,而不是往自己身上放,錯了,你是爸爸媽媽,你是爹娘,可不能把自己降了,讓自己掉價,人倫一亂,你這個家將來准亂。他學了幾年傳統文化回來之後,我還得恭敬他了?沒那個,那是亂倫,那是破壞了五倫,這個道理做父母做長輩的一定要懂。你再高的學問、位置,見到父母長輩,該當孫子還是孫子,記住了!如果說他有一點點的輕慢,那你就得揍他,好好收拾他,否則將來是個偽君子,為什麼?缺德嘛。破壞人倫能是君子嗎?我這話好懂啊,從古至今都是這麼傳下來的,那些家長他沒有學過,所以他才會說這些話,那不能怪他們。

推薦閱讀:

多多成長日記20180330暨瀟湘書舍月度小節
被爸媽家庭冷暴力我該怎麼辦?
孩子成績下降了,父母該怎麼做?
如何教育孩子讀書?
我快被我爸媽養廢了,我該怎麼辦?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孩子 | 家庭 | 學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