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培| 用行動對抗負面情緒(13.8.27)
現代人或許比過去受到更多負面情緒的困擾,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生活的節奏太快了,生活的內容太多了,我們活在各種信息的疾風驟雨中,情緒的波瀾起伏不定,管理情緒成為每一個人的必修課。至少在深圳這樣的城市,很多年輕人關注各種心靈的課程,希望藉此提高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
閱讀當然也是提高情緒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懷斯曼的《正能量》一書中,詹姆斯發現的「表現」原理也有助於我們提高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詹姆斯曾經猜測,既然行動創造了情緒,那麼,全身癱瘓的人應該感受不到情緒。80多年後,終於有人驗證了這個假設:全身癱瘓的人確實沒有情緒,如果他們仍然會「感到」憤怒,那基本上都是精神上的。
意念跟情緒有緊密的關係。如果你覺得事情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你的身體就會放鬆,於是你的情緒也會舒緩下來。你覺得自己是勇敢的,你的身體也會顯得是勇敢的,你的情緒也跟著是勇敢的。既然如此,我們可以用意念來製造情緒,用意念來引導行為,因行為帶動情緒。那些好的意念帶動好的行為和好的情緒,從而幫助我們積累正能量。
也因此,宣洩負面情緒的做法可能是有問題的。比如,在弗洛伊德看來,很多情緒問題都是壓抑導致的,只要把這些情緒宣洩掉,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但是,詹姆斯認為,根據「表現」原理,如果你試圖用生氣的行為來釋放生氣的情緒,其結果是將會更加生氣。壓抑負面情緒固然不好,宣洩負面情緒也不是一個正確的做法,那麼正確的做法是:不斷地練慣用良好的意念帶動正面的行為,正面的行為帶動正面的情緒,如果你習慣這樣做,負面情緒甚至連產生的機會都沒有……
正面的行為多種多樣。比如說祈禱。祈禱是一種安靜、輕鬆的行為,因此它也會喚醒愉悅的情緒。心理學家證實了祈禱是一個能夠幫助自己積累正能量的行為。微小的正面行為累積下來,也可以幫助我們根除焦慮、恐懼、抑鬱——當然前提是,你要知道那些負面情緒往往跟我們誤解了身體的信號有關。比如,抑鬱患者習慣把一些不好的事情之所以發生歸咎於自己,暗示自己將會繼續失敗,這個消極意念導致相應的行為和情緒,強化對自己的「負面自信」。過去日本的作家渡邊淳一講「鈍感力」,其實主要就是對負面的情緒鈍感。過去我們批評一個人說他「盲目樂觀」,現在看起來,要樂觀必須要有一定的盲目性。
行為是根本。心理學家實踐證明,治療抑鬱症的各種療法中,「行為催化」的效果跟藥物療法一樣好,且沒有副作用。察覺自己的行為哪些是負面的,一點點改變,你就終將改變自己。這個道理不難明白,困難在於,很難連最起碼的行為都不願意去做。洞悉到這一點,只能說,一個人如果被負面情緒折磨,一個人被負能量支配,常常是因為活該。
——《正能量》閱讀札記之三
推薦閱讀:
※你容易發火嗎?教你2招輕鬆告別暴脾氣
※父母和老師的負面情緒輕易就能毀傷孩子
※引發抑鬱症的5種情緒
※學會情緒釋放,促進改變,走出困境!
※看清情緒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