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王船山生平 或可理解中國知識分子為何這般苦|王夫之|生命價值
編者按:近日,鳳凰國學刊載了王立新教授評點秦朝經濟與政治改革的系列文章(《外國人商鞅為什麼能點燃「秦國夢」》、《商鞅改革何以為秦帝國滅亡埋下伏筆》、《沒文化還強大的政權命短不足惜》),引起眾多網友熱議。文中多次提到的王船山《讀通鑒論》,視角獨特,評點犀利,對近代學人讀史論史有著深遠影響。
「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作為明末清初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王船山以一介書生,發震古爍今之論,砥礪三百餘年之士人精神。章太炎稱道:「當清之季,卓然能興起頑懦,以成光復之績者,獨賴而農一家而已。」這個倔強孤憤的讀書人,一生究竟遭遇過怎樣的坎坷?他的生命,對當代知識分子熔鑄獨立人格、探索價值真理究竟有何啟示?經王立新教授授權,鳳凰國學特摘錄其著作《從胡文定到王船山——理學在湖南地區的奠立與發展》中的章節《船山生平述要》刊載如下,以饗讀者。
王夫之隱居地——湘西草堂,湖南衡陽縣曲蘭鎮。(資料圖)
船山先生(1619——1692)姓王氏,名夫之,字而農,號姜齋,中年時曾自稱「一瓠道人」,更名壺,晚歲仍用舊名,因所居在「湘西蒸左之石船山,故有是稱。
王氏系出太原,本居揚州高郵,至船山七世祖始居衡陽,遂為衡陽人。船山父名王朝聘,字修侯,因繫心朱子之學,而以武夷山為朱子「會心之地」,遂自號「武夷先生」。萬曆四十七年三月,明兵部侍郎兼右僉都御史遼東經略持尚方劍楊鎬兵敗薩爾滸,損兵近五萬,亡失馬駝、器甲無數。後金主努爾哈赤遂乘勝攻克開原、鐵嶺等,滅葉赫,至此,海西女真扈倫四部俱亡於努爾哈赤。是歲九月初一日子時而船山先生生。
船山四歲,入家塾,從長兄石崖先生介之讀書。明遼陽、瀋陽盡陷於後金,明既以熊廷弼經略遼東,而天啟皇帝信重閹宦魏忠賢,妄殺無辜善士。船山七歲,魏忠賢興大獄,使楊漣、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顧大章等死於非命,又將趙南星等削籍除外,毀鄒元標、孫慎行等講學之首善書院,榜東林黨人姓名顧憲成、李三才、趙南星、高攀龍、魏大中、丁元薦、孫丕揚、鄒元標等姓名,以示天下。船山八歲,魏忠賢續興大獄,使鄒起元、周順昌、高攀龍、繆昌祺、李應升、周宗建、黃尊素或投水或死於獄中,並冤殺熊廷弼。是歲,後金努爾哈赤死,第九子皇太極登位稱汗。船山八歲,熹宗死,思宗朱由檢即位,改明年為崇禎。思宗思振天下之衰,而清除閹宦,魏忠賢畏懼自縊死於鳳陽。崇禎元年(1628),以袁崇煥為兵部尚書,督師薊遼。陝西農民大規模暴動開始,數歲間天下盡「賊」:左掛子、高闖王、大梁王、神一元、神一魁、滿天星、金翅鵬、不粘泥、點燈子、雙翅虎、紫金龍、紫金梁、闖塌天、小曹操、革里眼、左金王、射塌天、混世王、改世王、過天星、滾地龍、老回回等名目繁多,不勝枚舉,加以李自成、張獻忠等,同時又有山東遊擊孔有德等叛亂,而朝廷之內,則既腐於熹宗與魏忠賢,外則後金之逼日甚,明廷實已癌症晚期。
崇禎五年,船山十四歲,入衡州州學。船山先生「穎悟過人,讀書十行俱下,一字不遺。」
崇禎十四年,張獻忠破襄陽殺明襄王、李自成破洛陽,殺明洛陽王,又破南陽,殺南陽王。清兵攻明錦州,洪承疇以馬步軍十三萬增援錦州,皇太極亦親往援錦州,明、清兩軍大戰於松山,洪承疇被皇太極圍於松山。而荷蘭人則於是歲搶佔中國台灣。
崇禎十五年二月,李自成破襄城,並於次年於襄陽建立政權,以「奉天倡義大元帥」號召天下。而洪承疇既降於清,祖大壽亦於三月以錦州降清。清兵休整之後,分道入塞。張獻忠攻陷武昌。
是歲,船山與兄石崖先生同登鄉榜,冬,船山往武昌參加會試,行至南昌,道阻而還衡陽。
王夫之著色像(資料圖)
崇禎十六年五月,張獻忠攻陷蘄州、黃州、漢陽、武昌等,盡殺所至明宗室,號「大西王」,因畏懼李自成之逼,遂放棄湖北轉向湖南,八月破岳州、長沙、衡陽等,九月又破寶慶(今邵陽)、永州,十月破常德,旋入江西破建昌、撫州等,後轉道進四川。而李自成則於同年九月與明軍主力於豫西襄城決戰,明軍從此喪盡圍剿農民軍之力。
張獻忠攻陷湖南衡州時,試圖收攏士大夫之心,以為己用,王朝聘落入張獻忠之手,船山「自刺身作重創,敷以毒藥,舁至賊所。賊不能屈,得脫於難。」
崇禎十七年甲申(1644)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煤山,明亡。明守關將領吳三桂初降李自成而復叛,李自成親統兵奪關,吳三桂暗引多爾袞,剔發稱臣,多爾袞率十五萬大軍突至山海關,李自成兵敗,於四月二十六日撤回北京,二十九日於武英殿稱帝,三十日下令焚毀紫禁城宮殿和各門城樓,率軍撤離北京。五月二日,清兵入北京,四日,清命官民等為明崇禎帝服喪,後為造思陵。
以李自成與多爾袞對明之不同做法,已見李自成絕無久據江山之理。以胸懷而論,則既勝而不能待敗者以禮,而惟以破壞搶掠之能事,此流寇習性。以策略論之,則只知摧枯拉朽,而不知借枯朽以摧拉。李自成本先行一步得北京,清兵蓋深悔遲緩,而李自成既不能且無決心保北京,又不能聯合張獻忠使共襄大事,旋即焚燒、逃離,客觀上等於助清以奪明江山,同時又為叢驅雀,故多爾袞入北京,明遺文武官員俱出城五里外跪迎。儘管無恥,實亦無奈。以張獻忠論,則既畏懼李自成,且入四川,試圖以四川為根據而與各有天下一部份,則其割據之心,始終未嘗稍待。使其得手,其狼藉未必在李自成下。
船山聞崇禎自縊,數日不食,作《悲憤詩》一百韻。
五月十五日,明福王即位南京,改明年為弘光元年。令東閣大學士史可法督師揚州。十月清福臨於北京即皇帝位,以順治為紀年。南明內訌激烈,清軍乘勢破揚州、入南京、取無錫、下蘇州,弘光鬧劇結束。十一月,黃道周、鄭芝龍等扶明唐王監國福州,二十七日稱帝,以隆武為年號,唐王賜鄭芝龍子鄭森姓朱,名成功。同時又有張煌言、錢肅樂等擁立明魯王監國於紹興,兩王各擁重兵,又各自專主一方,互不相讓,幾成水火之勢。
張獻忠則在清福臨即位之次月,攻佔成都,建政大西,稱帝設官,也算圓了皇帝夢。而李自成則攜重兵一路狂逃入於陝西,試圖走從前道路,忽出忽沒,東西跳梁,避強攻弱的游擊式生活。被清兵大敗以後,焚燒陝西宮殿逃入湖北,於順治二年五月初四日,在湖北通山縣九宮山被地方土豪所殺。結束了自己以劫掠、燒殺為主要內容的一生。其餘部分而為二,一以郝搖旗為首,暫投明督師何騰蛟於湖南;另一部由李自成侄李錦(亦名李過)率領,投明巡撫堵胤錫,欲效力而抗清。張獻忠則拒絕清人之招。清兵為鎮壓反抗則有揚州十日與嘉定三屠之實。
是歲,理學家劉宗周絕粒斷飲以殉明。
順治三年十月,張獻忠於七月撤出成都再入陝西,與李自成想法一樣,試圖以出沒無常、反覆無定的方式以圖久存,十一月二十四日為清兵擊殺於西充鳳凰山。餘眾由其四個「義子」孫可望、劉文秀、李定國、艾能奇分別統領,繼續與清兵周旋,苟延殘喘以行割據之實,後投南明永曆帝。
清兵於八月俘獲隆武,押至福州而自死。十月十四日,明桂王在明兩廣總督丁魁楚、廣西巡撫瞿式耜等擁立下監國於廣東肇慶,並於十一月十八日稱帝,號永曆。而原明魯王弟則在蘇觀生等擁立下,已於此前十三日稱帝於廣州,建元紹武。廣州攻肇慶,自相屠殺以快己意。二十一日,清兵破廣州,紹武與蘇觀生皆死,永曆逃奔梧州。
十二月,降清將領鄭芝龍子鄭森,即鄭成功,既受姓名之賜而感恩,起兵抗清。
船山自甲申之後,曾走湘陰等地,與南明永曆朝聯繫,有圖復明之舉。順治四年冬,王朝聘卒。順治七年,船山投南明永曆朝於廣西梧州,充行人司行人。
其間左良玉部將金聲桓、高傑部將李成棟既已降清而復叛,與南明永曆帝聯合,抵禦清兵。李自成侄李錦病死,餘眾由其義子李來亨統領。
順治七年十一月,清定南王孔有德破南明桂林,南明宰相瞿式耜被殺,永曆帝走南寧。清兵破舟山,明魯王走廈門依鄭成功。
順治十六年,清平西王吳三桂攻破成都,李定國護永曆帝入緬甸。順治十八年(1661)十二月,吳三桂獲永曆帝,並於次年四月殺之於昆明,鄭成功收復台灣。康熙元年(1662)六月,南明將領李定國,聞永曆帝被殺,悲憤而死。李定國蓋為李、張兩支農民軍中真正有忠義心之人,其行與死尚為有益,余則幾不能論。康熙二年時,李自成部下劉體純、郝搖旗等仍在夔東一帶抗清,至十二月而皆敗死,李來亨則於次年八月戰死。有以劉體純、郝搖旗等為不屈死之說,實則此輩原本不知不屈為何物,至此當或降或散以保命,雖不足論,亦不足責。而依然如故,實已成擾亂國家秩序,徒使從者無益送命,且又禍及生民,授滿清以殺人口實而已。
竊謂南宋之亡與明亡不同,宋行仁政於民,而知識分子頗受看待,崇尚孔孟以承繼傳統,維護漢民族文化之尊嚴,此其義之正也。其亡則外強所致,非由內自潰也。明則不同,明皇既視知識分子如草芥,而萬曆、魏忠賢等害賢無度,天下精英死於非命者不計其數,如此殘酷,宋人所不敢想。明於此前既信閹宦劉瑾等,殘殺忠良自已不必多論。僅此者,則其不能代表中國文化之正已然明昭,不必分說而有識者自能知。明政之暴,導致士人心傷氣沮,教化不行,加以橫暴征斂,遂使農民暴動遍於天下。此其罪不容赦,更何正統之自認?崇禎雖有振興之意,然其習祖宗以來多疑忌、少惻隱之惡習,且事已然無可為矣,以身殉社稷,不過對血統之來,作一交待而已。孔子之嗣在濂、洛、關、閩,不是衍聖公。彼崇禎者,朱元璋之血胤而已,斷然不可成為中國文化之象徵,亦無以真正代表中華民族,最多只是漢族人所建立的一個非法政權的執政者而已。
至明亡而後,則宗室紛紛在各路官員擁立下稱帝,又互相廝殺,以使清兵得隙而各個誅除,徒遺天下後世笑耳。至如李自成、張獻忠輩,皆剽掠、騷擾成性,而究其所欲,則皆燒殺以外,不知尚有何事可作。其無知、無識,而既不堪命,僥倖一逞而已。敗亡則焚燒,不知其所燒者既為祖先遺產,又不知既燒之後,清人還可復建,復建則愈傷民力、國家財力,只不過快私憤、呈殘暴而已。彼等唯思自存,而心中無片時少刻存裝天下生民與歷史文化,所謂「均田免糧」,掩人耳目以哄騙參軍而已。其徒眾後竟又與南明聯合,以「抗清為名」以圖久存者有之,其尤者如孫可望,尚有欺永曆以自稱帝之心,真無知、無恥之極矣!惟李定國例外,余則既不知義,何以「義軍」稱之?
對比而言,文天祥之死,為以身殉道,得其所矣。劉宗周則守一身之節,除此之外,其死別無意義。蕺山弟子黃梨洲通達此理,故其存生以究古今帝王之害,昭示天下後人,使知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
船山先生於中年以前,蓋因亡國之痛,思有以作為,遂入南明任職,且嘗有暗圖恢復之想法與行動。至中年以後,船山痛定思之,則有「天下非一姓之私」,而亦非一姓所能私之突破,遂使思想大進,總歸傳統,以道殉身,遽至高山仰止之境,遂不再以恢復明朝為職志。
康熙十年,方以智(1611——1671)卒。方以智是安徽桐城人,與船山有交,嘗私下聯繫船山,欲為復明之計,船山知不可為,暗示以人各有志。方以智因曾與西方傳教士有較廣泛接觸,故其近代自然科學知識較豐富,蓋對船山於此方面有所影響。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吳三桂舉兵叛亂,不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加入。三藩之亂既起,江南又無寧日可度。一時間湖南沅州、常德、澧州、長沙皆為吳三桂所據,不久又攻陷岳陽。湖南震動,而船山先生出避於外。船山先生此間往複於湘鄉、長沙、衡陽等地,以躲避吳逆,而人有疑其暗自聯繫友朋欲舉事乘機復明者。康熙十七年三月,吳三桂僭號于衡州,其黨有知船山名者,囑船山為作《勸進表》,船山拒絕之。八月,吳三桂死,罪大惡極之一生結束,清聖祖玄燁八歲繼位,是即康熙。16歲開始親政,親政之次年,以計擒權臣鰲拜。以古今少見之神武,乘吳逆之卒,大起諸路兵,迅速滅其殘黨,於二十年底平定三藩之亂,並於二十二年七月,使鄭成功孫鄭克塽納表請降,八月,收復台灣。這一年,是公元1683年,船山先生六十五歲。
此後數年,船山先生略得安寧。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帝於已數敗俄賊之基礎上,與之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正國界以格爾必齊河以南,包括外興安嶺以東至於海。是歲,船山先生七十一。康熙三十年,清衡陽郡守以官方身份送帛、米與船山,船山辭其帛而受其米,次年正月初二日,船山先生卒於家。
船山墓,位於衡陽縣曲蘭鄉大羅山中。(資料圖)
推薦閱讀:
※道教知識 || 家中如何供奉神像?
※服裝面料知識大全 服裝面料有哪些?
※風水堪輿|建築風水知識集錦(二)
※1、磁羅經基礎知識
※田志剛:中國第二代知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