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詩與詞的文化

從古至今,詩詞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

詩:一種以有節奏的、形象生動的語言,高度凝練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發強烈的感情的文學作品。(在詩中有戲劇,而在戲劇中也有詩)(詩的目的在於教益)(詩貴自然而又不害乎錘鍛)(詩,一定是傑作,再不就是絕無存在價值的東西)(詩是會呼吸的思想,會焚燒的字)。我們常說的詩又指《詩經》。《《詩》三百,始終於周》,《詩》,上通於道德,下止於禮義。

「詩歌」:一種最早的文學形式。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尚書.虞書》:「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早期,詩、歌與樂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如今詩歌按照不同的表現形式分為白話詩和舊體詩詞,白話詩更多稱為新詩或自由詩,但「詩詞」連稱時一般指舊體格律詩、詞。

中國古代把不合樂的叫「詩」,合樂的叫「歌」。現在統稱為詩歌。按有無故事情節又可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按語言是否有韻律,又分為格律詩和自由詩;按是否押韻又分為有韻詩和無韻詩。(詩歌是人和自然的和聲,是獻身者的語言,詩歌的發展應該歸功於勞動人民對生活的感悟與提煉,是草根文化,它不是什麼只有少數享有特權者才能領會的非凡之物)。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和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像,語言精鍊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建築美。

詩歌語言特別要求富有音樂性,音樂美可以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詩歌語言的音樂性因素,包括節奏、音調、韻律等。詩句要求節奏鮮明、音調和諧,符合一定韻律,吟誦動聽感人,具有音樂美。

古詩的格式

五絕:仄起 平起

五律:仄起 平起

七絕:仄起 平起

七律:仄起 平起

在文學還沒形成之前,我們的祖先為把生產鬥爭中的經驗傳授給別人或下一代,以便記憶、傳播,就將其編成了順口溜式的韻文。據聞一多先生考證.[詩]與[志]原是同一個字,[志]上從[士],下從[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實際就是記憶。文字產生以後,有了文學的幫助,不必再死記了,這時把一切文字的記載叫[志]。志就是詩。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詞:詩歌的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於唐代,盛於宋代。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長短句。<;有令詞和慢詞兩種,一般分上下兩闋。屬於詩歌的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是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於唐代,盛於宋代。句子長短不一,所以也稱「長短句」。《詞賦》。註:「詞」與「辭」在「言詞」這個意義上是同義詞。但在較早的時代,一般只說「辭」,不說「詞」。漢代以後逐漸以「詞」代「辭」。「詞」後來又逐漸按一定的曲調來填寫,即詞牌;如「滿江紅」「蝶戀花」「江城子」「西江月」「浪淘沙」等,它由曲名發展而成,例如「西江月」原本是唐朝教坊展櫃唱的曲名,後來以這種形式填詞,便逐漸形成了詞牌。詞,又稱曲子詞、長短句、詩餘,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平仄上都有規定。詞分為小令(58字內),中調(59~90字),大調亦稱長調(91字以上)。詞一般分上下兩闋也稱之為「片」。

詞是合樂的歌詞,所配合的音樂是隋唐以來新興的燕樂。由於這種文體對音樂的依附性,決定了詞在體制風格上一系列的特點。 首先,詞必須有詞調,詞調是填詞時所依據的樂譜,詞調的名稱叫詞牌。有的詞牌原來和詞的內容有關,如白居易的《憶江南》,內容是回憶江南風物生活。但後人依據《憶江南》這個詞牌填詞時,僅取其曲調,而內容不必與江南有關。這樣一來,詞牌僅僅表示一種曲調而已,於是有的詞人就在詞牌之下另註明題目。

詩詞古今不同

1、古代詩詞文體形式單一,詩多為絕句和律詩,且一般為五言或七言。詞多為在詞牌名下所做,同樣的旋律,只是次的內容不同。

而現代的詩詞前後據長短可以不一,天馬行空,或用擬人、比喻,或用排比、對偶。

2、古代詩詞很講究平仄與押韻,前句的第二字如果是平聲,則後句的第二個字一般就為仄聲,且前後句的最後一字壓同一個或則讀音相似的韻母。

而現代詩詞則更通俗,更白話,講究隨性的柔美,沒有刻意的創作。古人喜歡簡潔,把最多的內容用最少的文字敘述,而現代人喜歡將簡單的內容描述多樣化、多元化、多情化。


推薦閱讀:

明朝的小說中為什麼會出現「豹子頭」這樣的外號?中國古代有豹子這種非洲動物嗎?
如何評價普魯士精神?
這種常常出現在服飾設計上的美式字母是什麼字體?是怎麼誕生的?
這些電影趁年輕得看看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