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ndre Desplat|十首電影配樂佳作:好萊塢的歐洲異香

? ?

Alexandre Desplat:

好萊塢配樂中的歐洲異香

? ?

從《我心遺忘的節奏》到《返老還童》,從《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到《女王》,從《面紗》到《色,戒》,也許Alexandre Desplat的名字令你陌生,但只要你有看電影的習慣,你絕對逃不了他作出的旋律的捕捉,幾乎囊括了任何你可能喜歡的類型電影,他的旋律更是能保證令你魂牽夢縈,無論是王佳芝在刺殺活動結束後留連與一如往昔喧鬧的街頭,還是女王被困野外遇見麋鹿的驚奇,還是本傑明·巴頓和黛西的生活片段都背襯著他的華美旋律,自然地遊離於東方與西方,遠古與未來,溫婉和剛毅間。Alexandre Desplat可謂當代最出色和最具潛力的電影配樂大師之一。迪斯普拉特的配樂方式並非以點對點的方式來為畫面搭配音樂,而是以冥想性的風格,鋪陳影片的情緒。他為好萊塢帶進不少歐洲配樂的創作思維,並灌注深度與優雅的成份。迪斯普拉特的音樂魅力,在電影中無言的片段尤其撼動人心。配樂隱然成了人物的對白,輕易地道出了每個角色心中無法言喻的多重慾念,與揮之不去的深沉感傷。

Alexandre Desplat的十首配樂佳作

「Griet"s Theme是《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中最動聽的一首主題音樂。」(田藝苗)

▲Griet"s Theme(《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1.《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Alexandre Desplat)為本片所作配樂溫柔委婉之中激流暗涌,非常優美。當年為他同時獲得了金球獎和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最佳電影原聲獎提名。《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一幅充滿了「寂靜與光芒」的繪畫作品。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通過給他的音樂灌輸與影片同樣的「寂靜與光芒」來補充膠片的質感。

迪斯普拉特的配樂合奏隊伍非常小,它由長笛、喇叭、鋼琴和金屬鍵琴支配的獨奏章節構成。在被一個又一個青銅器支配的動作配樂輪番轟炸後,欣賞一種由豐富的喇叭聲組成的溫暖旋律是一種不錯的放鬆。

在漸進的過程中揭示出配樂的特徵,德斯普拉雕刻了一組簡單抽象派的藝術配樂,在許多方面和邁克爾·紐曼的作品十分相似。小的重複的旋律被確立,隨後在此基礎上雕琢出動情的高潮。《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中充斥了大量的細小觸覺,使得它成為一次令人心曠神怡的聽覺體驗。

▲The Queen(《女王》)

2.《女王》

在《女王》一片中,迪斯普拉特選擇以宮廷音樂的音色為本片中的英國王室背景上色,然後再用非常具有80年代英國新浪潮樂風的電子合成音樂來把這個傳統的宮廷音樂音色變得摩登一些,以符合事件本身的當代背景。他選擇了羽管鍵琴、曼陀林、定音鼓、電子合成器等樂器做為基底,然後再將它們與交響樂樂聲交互融合或搭配,完成一篇華麗、活潑,深具現代音樂風采的宮廷音樂。

▲《女王》劇照

「「面紗」像個隱喻,在片中始終不提,但音樂卻像「面紗」一般始終籠罩著畫面。」(田藝苗)

▲River Waltz(《面紗》)

3.《面紗》

《面紗》(The Painted Veil)在第64屆金球獎中獲得最佳原創音樂獎。 《面紗》這種帶有比較濃重文藝片色彩的電影題材,對於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來說還是很擅長的,整張作品體現了一種清雅、哀婉與憂愁。迪斯普拉特的音樂秉承了法國學院派配樂的一些特性,雖然也是以管弦樂為主,但有別於好萊塢式的排山倒海式的大場景,更多的是一種細膩下的溫文爾雅,在其中你更多聽到的是情感的糾葛。主題音樂之中隱現著迪斯普拉特所擅長的那種通過鋼琴和打擊樂器所表現的行雲流水抑或快步前行的音樂風情,其間豎琴、小提琴、長笛等等眾多樂器的加入,則展現了一種亂世之下的慌亂以及情感的糾葛與碰撞。作品中關於女主角Kitty的音樂一般是在鋼琴,黑管,大提琴,鼓這幾件樂器間變幻,一種平靜與哀愁慢慢散開於幾個音節之間。這裡還值得提及的就是其中的有些鋼琴,打擊樂以及鍵盤等部分都是由迪斯普拉特親自擔任演奏的。(@豆瓣)

電影《面紗》的優美旋律與中國密不可分。不僅影片全程在中國境內實景拍攝完成,而且片中優美旋律的演奏也是由中國鋼琴演奏家郎朗彈奏。

「「王佳芝的主題」,來自《色,戒》。她的多情是如此細膩的折磨。」(田藝苗)

▲Wong Chia Chi"s Theme(《色,戒》)

4.《色,戒》

李安在影片《色,戒》中,找了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Alexandre Desplat)來進行配樂,而不是中國的作曲家。這點和王家衛較為類似,王家衛拍的《花樣年華》,所使用的音樂一點中國味不帶,但感覺比帶有中國味好得多。同樣的,迪斯普拉特的西化的音樂,也極適合這部電影。流暢而清淡的鋼琴與弦樂一直穿插在電影中,音樂弦律性並不強,似乎無法感受卻又無所不在,音樂在王佳芝心裡有感受時即響起,替代了台詞、旁白、動作,卻更讓人感覺彷彿自己親歷一般。(@百度)

「王佳芝主題曲」是貫穿整部電影的靈魂旋律,主奏的大提琴緊緊牽繫著愛欲與暗殺的情緒,而陪襯的樂器,無論是鋼琴或是弦樂,無窮的餘韻都深情地撥動觀眾心底的情感之弦。精準掌握電影之悲劇氛圍,將凄美卻又略帶悲壯的氣氛,綿密鋪陳。(@時光網)

▲電影《色戒》劇照

「有朋友提及《返老還童》里的另一曲,Sunrise on Lake Pontchartrain,找出來聽,確實美妙,而且帶點「中國味」。電影里說「我們可以度過美好時光,也可以虛度光陰,但我希望你活得精彩。」」(田藝苗)

▲《返老還童》片尾

5.《返老還童》

迪斯普拉特給《返老還童》的配樂,延續了他一貫的優雅圓舞曲風格,主旋律動聽異常,鋼琴奏出的始終走動嘀嗒聲,管弦樂協奏營造出廣闊的效果,兩者結合,凸現了影片的時空主體,小調式旋律憂鬱內斂,如黑夜潛流向前推進,詭異而不失大氣。(@豆瓣)

借用迪斯普拉特本人的話說「音樂必須強而有力,但也要非常的沉默,它必須非常的纖細且縝密,不能過度賣弄,而且還要一直表達出角色的情感。」

▲工作中的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

「《影子寫手》,又一部以簡約主義音樂為背景的電影音樂,主要以和聲色彩的變化跟隨劇情演變。」(田藝苗)

▲The Ghost Writer(《影子寫手》)

6.《影子寫手》

影片根據記者羅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的同名小說改編,這部小說獲得了2008年度國際驚悚作家協會最佳小說獎。作者哈里斯與波蘭斯基一起進行了小說的改編工作。影片講述了英國前首相亞當·朗(皮爾斯·布魯斯南飾)躲在美國東海岸的某個島上寫回憶錄,伊萬·麥克格雷格飾演的職業代筆作家在前任「影子寫手」意外死亡之後,被派來幫助朗完成這本書。但沒過多久,他就被捲入一場涉及政治和性的陰謀之中,而且亞當·朗的妻子魯絲(奧莉維亞·威廉姆斯 飾)和秘書(金·凱特羅爾 飾)也牽涉其中……

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的配樂為本片營造了一種充滿懸念又扣人心弦的氣氛,有時竟讓人想起經典的驚悚片配樂大師伯納德·赫爾曼。

▲Alexandre Desplat

「最近我讀書時,背景音樂都是AlexandreDesplat。他繼承了法國音樂家弗朗克等人的抒情性,風格偏陰柔,帶有流行音樂口氣,還有····什麼呢?我總是覺得反覆聽他如同感受他的呼吸。有一些人身上就是還有什麼,他一出現,雨的氣息就來了。」(田藝苗)

▲The King"s Speech(《國王的演講》)

7.《國王的演講》

迪斯普拉特除了為《國王的演講》量身打造了幾首優美的配樂外,還引用了幾首貝多芬和莫扎特的經典音樂。隨著影片情節的發展,電影里的音樂出現各種不同的風格轉變,又或是同一首曲調的反覆重複出現。這些與情節貼切吻合的配樂為影片增色不少,烘托出了影片中想要表達的氛圍。

這首「The King"s Speech」,輕快的鋼琴,優美的旋律中有隱隱的不安。伯蒂練習演講稿的時候,旋律進行了轉調,並出現一些不和諧的音程,營造出一種緊張的氛圍。輕鬆的旋律轉向緊張的曲調,就像自信的專業播音員與緊張的伯蒂的對比。這是這部片子的主要旋律,在影片的後面也有多次出現。(@百度)

▲《國王的演講》曲譜

「《逃離德黑蘭》的電影原聲,極簡風格中融入伊朗音樂元素,地域性與戲劇張力並存。」(田藝苗)

▲Argo(《逃離德黑蘭》)

8.《逃離德黑蘭》

《逃離德黑蘭》根據一篇為名「中情局如何依靠一部假冒的電影將美國人帶離德黑蘭」的雜誌文章改編而成,片名「Argo」來源於年伊朗人質危機時期的一個典故。1979年,美國駐伊朗大使館被剛剛取得伊斯蘭革命勝利的伊朗人民團團包圍,66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為人質長達444天。期間,一位精通偽裝技巧的的中情局特工托尼·門德茲(Tony Mendez)策划了一個營救方案,成功地將困在加拿大駐伊朗使館的6名外交官帶離伊朗。在營救過程中,門德茲自己偽裝成一個電影製片人,6名外交官則謊稱是和門德茲一起的劇組工作人員,他們正在拍攝的電影叫"Argo"。時至今日,很多人都認為伊朗人質危機導致了時任美國總統吉米·卡特競選連任失敗……

此片獲得第8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由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作曲的電影原聲也因此獲得第85屆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民族感非常濃郁。

▲Mr. Moustafa(《布達佩斯大飯店》)

9.《布達佩斯大飯店》

這部「受茨威格作品影響」的最佳美工電影,用童話般的視覺布景、寓言般的輕喜劇,狠狠地懷了一把「昨日歐洲」的舊。叮叮咚咚的色彩樂器組撥弦樂器(巴拉萊卡琴、琉特琴)和擊弦樂器(揚琴、管風琴)奏出富麗堂皇、古舊艷麗的感覺,融入約德爾唱法的民歌、葛利果聖歌和巴洛克風協奏曲,簡直是味道濃郁的歐洲小品音樂演奏會(而電影就是琳琅滿目的西式甜點製作展覽會)!尾曲配合影片末可愛的小人動畫聆聽,全片至精彩!(@豆瓣)

▲2014年《布達佩斯大飯店》獲得第87屆奧斯卡最佳配樂獎

▲Einar Returns Home(《丹麥女孩》)

10.《丹麥女孩》

1926年哥本哈根,風景畫家艾納(埃迪·雷德梅恩 Eddie Redmayne 飾)和擅長人物畫的格爾達(艾麗西亞·維坎德 Alicia Vikander 飾)結為夫婦。因為模特失約,格爾達為順利完成畫作說服了艾納穿上女裝救場。這次意外令艾納多出一個女性人格「莉莉」,而後者亦成為妻子的靈感女神,讓格爾達聲名鵲起。只是隨著沉睡女性人格的被喚醒,艾納開始厭惡自己作為男性的身體,他漸漸發現莉莉不但是藝術存在,更是真正的自己。格爾達也沒有想到只是臨時起意的遊戲,竟為自己人生投下了一顆震撼彈,她該如何繼續愛她的伴侶?她們在各種社會非議和誤解中不離不棄,最後格爾達鼓勵艾納徹底變成莉莉......

《丹麥女孩》是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第二度為金獎大導演湯姆·霍伯創作,也共同為這部充滿話題爭議又令人期待的電影獻上最深刻動人的真摯描繪,更第八度提名金球獎,入圍2016年第73屆金球獎最佳電影原聲大獎。全局音樂既烘托演員們細膩的情感,在每個音符之間亦自然流瀉出溫暖的人性光輝。

▲《丹麥女孩》劇照


推薦閱讀:

遠場語音交互體驗的思考:Alexa為什麼不用屏幕和多輪對話?
分享 | 在AC88U的管理界面發現新菜單
知乎超越人人:新舊社交平台的更迭
新手站長如何認識老站長?
亞馬遜語音交互設計規範(一)設計流程 Design Process

TAG:電影 | 歐洲 | 好萊塢 | Alexa | 佳作 | 配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