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廈博士講傷寒六經辨證,金匱要略2

二七七、「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人有兩個少陽: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太陽的表邪進入少陽的時候,膽附在肝旁邊,病邪一進來的時候,第一個就是碰到膽。膽受邪的時候,膽汁就會回逆。如果膽汁跑到血裡面去的時候,人身上就會比較黃,如果膽汁往上沖,跑到喉嚨裡面,就會感覺嘴裡面苦,所以口苦;因為病在陽,所以所以一定會看到有熱的現象,所以咽干,因為喉嚨靠血脈神經來滋潤,一受邪的時候,血脈幹掉了,津液不足,喉嚨一定會發乾;目眩,眼睛會發昏,因為眼睛也是靠血液來滋潤,所以表症馬上可以變為這些癥狀,實際上這些還不夠,前面有介紹,一定會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往來寒熱的原因,因為病邪在淋巴系統裡面跑,如果抵抗力很強,打贏的時候就熱,打輸的時候,病邪往裡進的時候就冷,所以有忽冷忽熱,突然來的熱,突然來的冷,因為三焦受病的時候,第一個就是胸脅的地方,胸裡面水份精液很多,邪一進入胸裡面以後,胸裡面的水運轉就不會正常,而且還要分出很多體力來相抗,所以自然而然堵在這,病人還有噁心、嘔的現象,所以只要病人有嘔的現象,馬上就想到少陽,為什麼嘔?水道系統不是很正常的時候,胃吸收的營養沒有辦法進入三焦油網,進入臟腑, 內徑】三焦者水道出焉,決瀆之官,所以三焦是疏導的系統,在這狀況下,舊的食物沒有去,因為三焦有病邪了,新的血生不出來,而新的食物又不受,停在腸胃中,所以會有噁心的現象,這些都是三焦少陽的主症。二七八、「少陽中風」,雙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如果是少陽就兼有太陽的表證,本來得到中風的時候,是太陽證,在太陽病的同時,腸胃裡面的陽氣,就是免疫系統,也就是固表能力。發揮了一部份的體力去抵抗表邪,就已經開始流汗了,津液為了抵抗表邪已經不夠了,在這條件下,本身的病沒有好,病進入少陽,進入少陽的時候,是在津液已經傷到的狀況了,因為腸胃的津液,在太陽證的時候出去相抗,病會進入少陽就是抗不過才進來的,所以用汗法就是為了加強免疫系統、在津液不足的狀況下,這時候兩耳無所聞,因為耳朵靠津液來滋潤,目赤,眼睛是靠血上來滋潤的,血裡面的水不夠了,血就熱起來,熱就是炎,第一個就會看到眼睛紅赤腫痛,胸中滿而煩者,因為他本來就已經受邪了,過去看到胸滿,一般來說病在上焦采吐法,所以醫生使用吐法誤診了,因為不是哽到,不應該用吐的,因為津液已經不夠了,吐很多的話會傷到氣,所謂傷到氣就是傷到津液的源頭,因為吐出來很多黏液、食物,攻下的時候會傷到血,因為血是腸胃從小腸裡面生化出來的,本來食物應該化成血供給身體用的,在還沒化成血就被幹掉了,所以攻下會傷到血,病人元氣一傷到,造成里虛的狀況有兩種有「小建中湯證」,另一「炙甘草湯證」,如果心臟動悸,就是上焦受損了,就是「炙甘草湯證」,吐、下則悸而驚,心和小腸相表裡,心是君主之官,心血不足的時候,病人容易受到驚嚇,受到驚嚇的時候給「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這是驚,如果是悸,除了有動悸的現象,脈還可以看到結代,驚可以看到病人印堂、山根的地方有青紫色,小兒科中,小孩可以看到大便變成綠色的,耳朵後有雞爪血絲,可以在上面點刺放血,這條辨就是說,少陽不可吐也不可下,少陽證的時候必須采和解的方式。補充:靈樞決氣第三十 黃帝曰:余聞人有精、氣、津、液、血、脈,余意以為一氣耳,今乃辨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岐伯曰: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何謂氣?岐伯曰: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何請津?岐伯曰:腠理髮泄,汗出溱溱,是謂津。何謂液?岐伯曰:谷入氣滿,淖澤注於骨,骨屬屈伸,泄澤補益腦髓,皮膚潤澤,是謂液。何謂血?岐伯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何謂脈?岐伯曰: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黃帝曰:六氣有,有餘不足,氣之多少,腦髓之虛實,血脈之清濁,何以知之?岐伯曰:精脫者,耳聾;氣脫者,目不明;津脫者,腠理開,汗大泄;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髓消,脛痹,耳數鳴;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其脈空虛,此其候也。黃帝曰:六氣者,貴賤何如?岐伯曰:六氣者,各有部主也,其貴賤善惡,可為常主,然五穀與胃為大海也。二七九、「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則煩而躁。這條辨是以脈來作主,病人本來只是傷寒而已,取發汗的時候,一定是診察到病人病在表才會去發汗,結果摸到病人脈弦細,就是病已經入里了,怎麼知道?因為看不到口苦咽干,看到脈弦細,弦細代表水脈,弦脈出現的時候代表少陽證。所以摸到脈弦細,就知道濾過性病毒進入水道系統了,以脈證來看是少陽證,但是病人又頭痛、發熱者,就是有太陽證的現象,如果是麻黃湯證的時候脈浮且緊,桂枝湯證的時候脈浮且緩,現在病人不是浮脈,而是弦細的脈。代表病人表證已經沒有了,病入里了,屬少陽,不可發汗,這時候看到太陽證都要屬於少陽。絕對不可發汗,因為發汗是為了把病毒排出去,把皮膚表面的病毒發出去,但是病毒已經進入三焦淋巴系統了,發汗只是把津液更傷而已。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則煩而躁,譫語的原因發汗太過,腸胃津液受損,造成就是大便堵到了。二八〇、本「太 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鞕滿,乾嘔不能食,往 來寒熱,尚未吐、下,脈弦緊者,與「小柴胡湯」。 本來是太陽病,結果沒有好,已經進入少陽的,脅下鞕滿,乾嘔不能食者,往來寒熟,尚未吐、下,脈弦緊者,可以給小柴胡湯。柴胡這葯,本身就是進入三焦淋巴系統,柴胡也能夠清熱去寒,所以柴胡屬於半表半里的葯,半夏能去水止嘔,因為是有水隔在中間,濾過性病毒跑到中膈的水裹面,靠半夏把它趕出去,所以用半夏的時候,小便會增加,陽病一定有熱,所以一定有黃芩、黃連,黃芩常常用在去中焦的熱,胸腔裡面有熱的時候常常用黃連、黃芩、人蔘、甘草。大棗專門固脾胃固中焦,不讓少陽病再傳陽明,同時增強免疫系統,同時加強胃的五穀的能力,讓中焦強起來,這就是張仲景的預防醫學。所以小柴胡湯的方羲是用人蔘、甘草、大棗斷後,讓病毒停在少陽,柴胡把黃芩、半夏帶到淋巴系統,用黃芩殺菌消炎。半夏把病毒趕出去。 喝酒前用小柴胡湯,重用半夏利水,先把胃裡面的水清乾淨了,再喝酒的時候就會千杯不醉,因為小便量會增加,一喝完小便就小出來了,這樣酒不會入肝,因為小柴胡湯是少陽的主證,少陽和厥陰是表裡,這一下去把肝固得很好,半夏的比例是乘二;如果喝酒喝太過量了,解酒的就是蒼朮、澤瀉。蒼朮澤瀉就是蒼朮如果五,澤瀉就是六,酒精跑到頭上去,蒼朮會去上濕氣,酒裡面的濕熱很盛用蒼朮。但是濕要有去路,澤瀉本身能利尿,就靠澤瀉把濕利掉,所以濕靠小便就排掉了;所以今天以前喝酒喝多的如果變成胃下垂,就用吳茱萸湯把胃治好,每次喝酒再用小柴胡湯重用半夏,因為半夏止嘔,就不會噁心想吐,喝酒就小便小掉了,喝太多了就用蒼朮澤瀉。二八一、若已吐、下、發汗、溫針,「柴胡湯證」罷者,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救之。本來是柴胡湯證,結果被吐、下、發汗、溫針,就沒有柴胡湯證了此為壞病;知犯何逆,此為庸醫誤診,造成病情傳變,看他到什麼階段,以法救之。二八二、「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三陽合病」,應該和解少陽,如果病人脈浮,就是太陽證,脈大就是陽明證,上關上,關脈跳到上面了,右邊的關是脾胃,左邊的關是膽,關脈已經跳到寸了,就是陽熱往上焦走的現象,因為膽胃太熱了,所以膽汁上逆,病人會口苦,就知道胃熱和膽熱往上跑,代表小柴胡湯,所以在摸脈的時候可以知道身體的過程;但欲眠睡,病人體力在太陽的時候已經耗掉很多,進入少陽的時候,腸胃吸收又不好,食物不能化生成血,因為被三焦阻隔到,所以精血的來源不夠,病人就會有但欲眠睡的現象,目合則汗眼睛閉起來會流汗,就是人很虛的現象,正常的流汗一定是在運動或動過後,可是現在病人躺著都會流汗,代表津液一直在喪失的階段,這就是和解少陽,這時候用小柴胡湯。 如果查到病人胃裹面有燥實、大便很少,津液一直在喪失,就知道病是介在少陽和陽明之間,所以是大柴胡湯,大柴胡湯裹面有大黃。可以同時解少陽陽明並病。二八三、「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煩燥者,此為陽去入陰故也。照理說傷寒六七日,無大熱,病人發熱的現象沒有了,沒有發燒了,結果其人煩燥者,有煩澡的現象產生的時候,就知道病人的病由表進入裹了,此為陽去入陰故也,陽就是表,陰就是里,所以陽入陰不一定是進入陰臟,由少陽證進入陽明證也會煩燥。二八四、「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此為三陰不受邪也。傷寒三日,半個多月,二十一天以後,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這病進入少陽、陽明以後,如果沒有治好,應該會進入陰髒了,其人反能食而不嘔,反過來,病人可以吃東西了,又沒有噁心,就是三陰不受邪也,病還是在陽,有時候不用給病人吃藥,病不一定會傳,各人的體能不一樣,一般來說,常年不吃西藥,免疫系統很強的人,病不會進入陰的,因為西藥會讓免疫系統退化很多。二八五、「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已也。 不管是少陽、陽明,脈一緩下來了,病就是要好了。如果病人的脈很正常,一息四至而噁心是懷孕的現象,沒有病的,正常的人,脈正常而有不適癥狀就是受孕了,不下要隨便開藥。二八六、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因為東方甲乙寅卯木,少陽屬木,所以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以上講的是少陽。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法 人體內從胃一直到十二指腸、小腸、大腸,胃旁邊的脾臟,脾臟有一個血管到胃的下方,胃下方的甜肉,中醫叫做「膵肉」,就是西醫的胰臟,中醫的觀念認為胰臟是「脾之大絡」,「脾之大絡」會在「大包穴」,就是在「極泉」下六寸,「淵液」下三寸,就是「大包穴」,所以「大包穴」在管胰臟;中醫認為這整個系統通稱為「脾」,脾臟的血液很多,臟裡面都是藏血的,脾臟的血進入胃的下方,進入血管,讓胃蠕動,然後食物進入十二指腸,膽的苦液、脾和胰的甜液、肝的酸液跑到腸胃裡面幫助消化,張仲景的處方分有大承氣湯、小承氣湯,和煮葯的方法,如果大便堵在大腸的地方,湯藥吃下的時候,第一味葯把燥屎打散、第二味掃出來,因為打爛的地方很痛,所以第三味葯讓腸子蠕動,把痙攣緩和下來,小腸進入大腸交接的地方就是盲腸,盲腸下面有段闌尾,很多人大便堵在闌尾這一段,就是急性盲腸炎,慢性盲腸炎就是堵在盲腸這段,如何檢查堵在哪裏?如果脾臟的津液沒有出來,是什麼現象?肝汁沒有辦法分泌。胃裡面津液喪失太多了以後,胃裡面太燥熱,任何東西一遇到熱一定往上升,結果膽汁往上跑,第一個就是跑到嘴巴裡面,會吐苦水,第二逆回肝臟裹面,肝是全身的血臟、膽汁跑到血裡面,造成全身發黃,諸如此類的,在陽明篇裡面一一介紹,所謂陽明就是「腑」,所以陽明篇都是講消化化系統所產生的病變。內經靈樞中與陽明篇有關的章節有師傅第二十九、決氣第三十、腸胃第三十一、平人絕谷第三十二、海論第三十三;可與陽明篇相互參照。一九四、問曰:病有「太陽陽 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何謂也?答曰:「太陽陽 明」者,發汗脾約是也 ;「正陽 陽明」者 ,胃家實是也;「少陽陽明」者,利小便,胃中燥實,大便難是也。 什麼叫做「太陽陽明」?這個陽明病是從太陽轉過來的,病人原來是太陽病,桂枝湯或麻黃湯或葛根湯,吃太過了,津液發散太多,腸胃裡面的津液沒了,大便干在裡面,就叫做「太陽陽明」。什麼叫做「正陽陽明」?胃家實是也,本來就是大便堵在腸子里的,傷寒論中要把胃當作腸來看,胃腸子都是陽明。經上面的「少陽經」,腑上面指「三焦」和「膽」,「三焦」是水道出焉,水道的系統,所以如果水利太多了, 三焦」油網有問題的時候,也會造成胃中燥實,利小便,胃中燥實,大便難是也,就叫做「少陽陽明」。為什麼靠葯下去,能把腸胃裡面的津液,順著三焦油網到皮膚表面上變成汗出來?就是靠刺激脾臟,所以桂枝湯下去了以後,就是靠桂枝和白芍,然後生薑、甘草、大棗把腸胃的津液補足,如果葯開得不對,津液傷得太多了以後,脾臟的運動功能就緩下來了,脾臟的血就沒辦法正常的跑到胃的下方,胃的蠕動功能就漸漸緩下來,食物就慢慢掉下去了,食物掉下來不是因為消化磨碎下來的,食物若堵在腸子裡面,大便出來就像六味地黃丸一樣,像羊大便一樣,所以「脾約」就是脾臟因為發汗發太過,脾臟的功能受到約束。一九五、「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胃家實證、(一)舌苔黃燥、舌苔伸出來又黃又乾燥。(二)大渴飲冷、猛灌冷水。(三)「中脘」痛而拒按、肚子痛,天樞穴壓了很痛,代表大便堵到了。(四)「闕上」痛、因為腸子裡面有乾燥大便堵到的話,燥氣往上跑,燥氣正好跑到頭上就是「印堂」痛,正頭頂痛也是「陽明」、側邊痛是「少陽」,後面項痛是「太陽」。如果大便堵在小腸出來到大腸頭這一段,就是、「盲腸」的地方,病人會有一個特殊現象,「右腿弓起方可入眠」,就是晚上睡覺的時候,右腿要弓起來才能睡,因為右腿伸直筋會抽到,要彎起來才比較舒服。一九六、問曰:何緣轉「陽明病」?答曰:「太陽」、「少陽病」,若發汗,若下,若小便利與亡津液,胃中乾燥,因轉屬「陽明」,不更衣,內實,大便難者,此名「陽明」也。 「太陽」或「少陽病」,如果發汗或攻下太過了,造成腸胃的津液沒了。造成乾燥才轉成陽明,不更衣,就是不上廁所。一九七、問曰: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也。陽明病,外證是什麼樣子?身熱,汗自出,身體發壯熱,汗一直流出來,津液一直在喪失,不惡寒,反惡熱,陽明無寒證,全是熱證,有寒證的時候一定是在「太陽」和「陽明」之間,為什麼汗一直流出來?因為胃太熱了,胃的津液一直在喪失中。一九八、問曰:病有得之一日,不發熱而惡寒者,何也?答曰:雖得之一日,惡寒將自罷,即自汗出而惡熱也。為什麼病有得之一日,不發熱而惡寒者?陽明病剛開始得到的時候,太陽陽明在轉交的時候,還有怕冷的現象,等汗一流出來,表證都沒了,全部變成里證了。一九九、問曰:惡寒何故自罷?答曰:「陽明」居中土也,萬物所歸,無所復傅,始雖惡寒,二日自止,此為「陽明病」也。 到陽明的時候,無所復傳,當病邪進入腎臟或成肝癌的時候,其實裡面都是堆積來的,並不是傳經進來的,裡面堆積了太多新陳代謝物,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清出來,所以道家、修道的人的觀念「斷食」,如果三天不吃東西光喝水,這三天還是會有大便,三天以後就沒有大便了,因為沒有吃東西,所以要保持腸胃裹面不要有濁物,身上要清得乾乾淨淨的,身上會有東西堆積,都是腸胃有東西累積起來,再慢慢滲出來的。陽明居中土也,萬物所歸,無所復傅,所以在中醫的觀念,「陽明」是「腑」裡面的最後一道系統。二〇〇、本「太陽病」,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也。 發汗發過了會轉陽明,還有一種是發汗發不透也會轉陽明,為什麼?濾過性病毒在皮膚表面和抵抗力相抗的時候產生熱,一發汗的時候發掉一部份,還有一部份停在底下,熱邪往裡面走了,造成陽明證。所以麻黃湯、葛根湯要開得恰到好,不傷到津液又把濾過性病毒排掉,如果怕開不準,可以先開大劑的葯分三次喝,喝第一碗沒好再喝第二碗,好了就不要喝了,再喝當場就變成陽明證了。從胃口是否恢復,我們就可以判斷病人好了沒有。二〇一、「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轉屬「陽明」也。 傷寒發熱,無汗,就是太陽證,嘔不能食,是少陽證,如果只有這樣子就是「太陽」「少陽」兼證,現在反而流汗出來很多,病人又感覺發熱,汗出濈濈然者,就是熱而汗出狀,這情形就是病人在發熱又一直在流汗,照理說,傷寒表證不會有汗的,現在有汗就知道病要傳陽明了,會進到陽明的病毒都很厲害,病毒進來的時候,腸胃的津液會去相抗,津液就會一直喪失,病人免疫系統一直在喪失,病毒又趕不出去,津液就會傷到,所以汗一直往外流,就知道傳陽明了。二〇二、「傷寒」三日,「陽明」脈大。三日,就是三候,差不多是二十一天,摸到陽明的脈都是很大很紮實的。什麼叫做「脈大」?就是摸上去力量很強,彈起來很強,脈形比較大,「癆脈」也很大,但是中空的。 如果脈是浮的,代表「表」。就是太陽,如果脈是弦,就是少陽,如果脈是大,就是陽明,如果把到脈是又浮又大又弦,代表「太陽」「陽明」「少陽」三陽並病。二〇三、「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鞕者,為「陽明」病也。 浮講的是表,緩就是表裡有點熱而已,手足自溫者,就是胃氣非常的足,所以當胃氣沒有的時候,四肢厥逆,手腳冰冷,這時候用四逆湯,所以四逆湯用乾薑附子,讓胃馬上熱起來、所以手腳有溫度就是胃氣很正常,就是陽明,就是腸胃的功能沒問題,而脈浮而緩,如果人食欲不振,就知道病在「太陰」。太陰講的是脾臟,太陰有問題的時候,病人會有腹滿的現象,腹滿是太陰病的主證,吃東西可以吃,但是不想吃,想吃就是脾臟的功能正常,想吃正常,不想吃就是不正常,所謂「思能傷脾」,所以如果舌頭吃東西沒有味道的時候,就代表脾臟有問題了,如果脾臟功能緩下來,脾臟一腫大,蠕動就減少了,就是中醫所謂「寒」,脾臟一腫起來,就代表脾的血沒有辦法充分供應胃的下方了,胃就不能正常的蠕動,所以腸胃受到脾臟的影響,就會腹滿,肚子就會脹滿,不想吃、如果病人想吃東西就是脾臟恢復了,所以想吃或不想吃都是脾臟在管。「太陰」者,身當發黃,為什麼?脾臟本身是脾土,主黃色,三焦裡面的都是油,所以水走在油上很快,三焦油網的來源來自脾臟,如果三焦油網中的油質不夠,用白朮、茯苓來健脾,白朮、茯苓的健脾和桂枝、白芍的健脾不一樣,桂枝、白芍健脾是加強血的循環,這時胃口會開,白朮、茯苓的健脾是讓脾臟分泌黃油,讓三焦很好,所以加白朮、茯苓能夠去濕,增加脾臟的黃油,所以它能調理三焦。這裡說病在太陰,代表脾臟的濕土太盛的時候,脾臟的黃油會溢出來,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如果小便很順,三焦油網裡面的水能跟著小便走的話,脾的黃油也會跟著小便下來,所以小便會帶一點黃,如果小便沒有了,脾臟的黃油會跟著水散到皮膚表面上,這時候就會看到黃油色,脾臟的黃色會看到「黃汗」,虛的黃是血的顏色。反過來說,治療發黃證就是利小便,像後面去黃的葯、茵陳蒿湯都是利尿,濕有地方渲瀉,小便一出來,黃馬上就退掉了。所以小便如果很好,就不會發黃,如果小便不好,黃就起來了。至七八日,大便鞕者,為「陽明」也,這地方講的就是從太陽證進入到陽明證,經過太陰的時候,如果太陰有濕土很盛的現象,這是病在傳經過程。這條辨最主要講的是如何分辨他到底有沒有進入陽明,為什麼在介紹承氣湯前,講這麼多條辨?是強調要明辨什麼時機可以攻下?攻下時候要小心,有時候病人還沒完全純陽明證,就不要急著去攻他,陽明還沒有真正到結實的時候,一攻,病人反而會虛掉,就會產生很多後遺症。臨床上看到的時候,不是很簡單。二〇四、「傷寒」轉系「陽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汗的來源是腸胃,病進入陽明的時候,此病是里實證,胃裡面堵到了,這汗出來是實熱,是全身性的出來,濈然微汗出,所以陽明證,看到病人的時候一定是全身性的汗,如果只有手腳有汗,就是虛,胃虛的時候會手腳有汗,手腳汗多的病人大多以胃虛來治療,因為胃虛的人,陽氣比較常人衰弱,脾主四肢,胃只剩一點點氣,出來的時候一定到四肢去了。二〇五、「陽明中風」,口苦,咽干,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而緊,若下之,胃中空虛,客氣動隔。 風當成熱來看,陽明如果很熱,病人口苦,咽干,代表經熱,屬於少陽,腹滿,太陰證主證就是腹滿,因為脾臟腫大,脾臟功能衰弱以後,脾主運化,造成腸子蠕動減緩,所以腹滿。為什麼會微喘?正常的氣,陽氣往上升,陰氣往下走,如果堵在這不動的時候,上焦下焦不通利,就會有微喘。發熱,惡寒,代表有表證,脈浮而緊,浮代表有表熱,緊代表實,如果浮緊代表「表實」,等於表寒里實的現象,如果這病人有少陽證,有太陰證,又有傷寒表證,兼有陽明證,不管是太陽兼有陽明或少陽兼有陽明,只要是陽明證兼有太陽少陽熱,絕對不可以用陽明證攻下,因為陽明還沒有結實。如果結實了就是全身會流汗,如果還沒有結實,有太陽證或少陽證,一定要先解太陽或先解少陽,若下之,一攻下,人的免疫系統抵抗力都是靠腸胃,結果一攻下,免疫系統的來源都被幹掉了,結果免疫系統倒退,表邪入里,一入里,進入三焦、橫膈,胃中空虛,客氣動膈,一攻掉、腸胃都空了,一入里就進入膈間,此時絕對不可以直接解陽明,如果要表裡一起解的話,一般來說,太陽兼有陽明是桂枝湯加大黃,桂枝湯解太陽表證,大黃去陽明的實。少陽兼有陽明是用大柴胡湯,這條辨反過來說,要確定陽明證全部是實證的時候,而且沒有表證才可以攻下。二〇六:「「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不能食,名「中寒」。 陽明證如果能吃東西代表中熱,胃的蠕動很快,如果不能食,就是胃寒了。攻下的時候分「寒實」、「熱實」,「寒實」就是有東西堵到,堵到的原困是腸胃沒蠕動了,舌苔白的;「熱實」是東西堵在裡面,因為津液幹掉了堵在裡面,舌苔黃的,嚴重的舌苔都翻起來了。二〇七、「陽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鞕後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別故也。如果胃裡面不能蠕動了,食物堵在裡面,不能吃東西了,小便不利,為什麼?因為腸胃不蠕動,胃火太小了,水喝下去都不能氣化,水都停在裹面、東西下不來,水下不去,運化的功能不好,小便也不能正常了,手足濈濈然汗出,手腳汗出,手腳汗出代表胃虛掉了,固瘕,固瘕就是頑固的下利,這腸胃都沒有蠕動,為什麼會拉出來?因為食物爛掉慢慢的流出來,實際上是因為胃沒有蠕動,但是胃沒有蠕動並不代表胃裡面沒有津液,遇到這種情形的時候,病人準備變成長久的下利,所以如果這人只有手腳有汗,其它沒有汗,腸胃很虛,胃氣不足才會有這現象,這人必大便初鞕後溏,剛開始大便很硬,後來就溏瀉下來了,裡面沒有辦法消化,食物就腐爛掉了,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別故也,因為胃裡面太寒了,不會蠕動了。喝進去的水和吃的五穀雜糧混在一起,喝的水沒辦法氣化,吃的食物又沒完全消化,水和谷就一起從大便出來。所以遇到這種長年下利,大便又沒有什麼味道就是「胃寒」。這種情形,我們可以用到甘草乾薑湯或者是吳茱萸湯,依照癥狀來決定。二〇八、「陽明病」,欲食,大便自調,小便反不利,其人骨節疼,翕翕如有熱狀,奄然發煩,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勝谷氣,與汗共並。脈緊則愈。 陽明病,欲食,想吃東西就是脾臟功能很好,但是不見得已經開始吃東西了,大便自調,大便正常,小便反不利,其人骨節疼,因為吃進去的食物沒有辦法供應營養,翕翕有如熱狀,胃的蠕動不是很好,蠕動正常的時候,就把營養消化給四肢。有時候又沒有,所以會感覺一陣一陣的熱,就像冬天的時候,很冷,肚子餓的時候,會覺得更冷,吃了東西,縱使東西是冷的,也會馬上覺得熱起來,所以體溫的恢復就是胃的功能,奄然發煩,濈然汗出而解者,就是胃氣要回來了,產生這樣的原因就是此水不勝谷氣,水和食物不一樣,水到胃裡面,是靠胃的熱力把它蒸發出來的,食物吃到胃裡面磨碎是靠脾臟的功能,水道和穀道不一樣,水不勝谷氣就是脾臟的功能很好,胃的熱量不夠,脈緊則愈,脈一緊代表里實起來了,裡面一實。代表胃熱回來了,胃開始消化東西了,這種人不需要治療,這條辨講病人的體力很好,自然而然恢復的現象,小便不利只是一時的。 。臨床上,病從太陽進入少陽或進入半陽明的時候,看病人自己會不會恢復,如果自己的胃氣會恢復最好,寧可不給他吃藥,如果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吃抗生素,一是不吃藥自己好,寧可選擇不吃藥自己好,中西醫的講法是一樣的,陽明篇有時候不需要處方、不管是輕病或重病,一吃完葯胃口大開,這病就回來了,如果沒有就很危險。二〇九、「陽明」病,欲解時,從申至戌上。 申是下午三點到五點,戌是七點到九點,從申至戌上,中醫叫「日晡」,太陽病欲解時,巳至未,上午九點到下午一點。陽明病欲解時,從申至戌上,下午三點到晚上九點。平常陽明有病的時候,也會在這段時間發熱、中醫叫做發「潮熱」,到了傍晚的時候,就是日晡的時候發潮熱,就是標準的陽明熱,有一種發燒,每天下午的時候就發燒,燒到晚上七點就退了,這時候問病人大便好不好?大便好就是「白虎湯」,大便不好就是「承氣湯」。二一〇、「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以其人本虛,故攻其熱必噦。陽明病是腸胃科的問題,陽明病,不能食,陽明病不能吃東西了,代表胃不蠕動了,就是胃虛寒的時候,攻其熱必噦,中藥里所有攻熱的葯都是寒涼的,像白虎湯里的石膏、知母,其它如大黃、黃芩、黃連、茵陳、梔子、連翹、銀花、薄荷、犀角等都是寒涼的葯,胃本來就是寒了,再一攻就更寒了,就會噦,噦就是嗝氣,「噦」在胃氣將絕的時候會看到,因為胃剛好在膈的地方,平常胃的蠕動剛好跟著膈的蠕動,人自己沒有感覺而已,呼吸的時候,橫膈膜會上下,當吸氣的時候,橫膈膜降下去正好頂到胃。若一吸氣橫膈膜就反彈回來,就會一直在嗝,也就是寒涼的葯把胃的蠕動減緩了。胃完全虛掉的時候,最重的用「茯苓四逆湯」,再輕的用「理中湯」,更輕的用「吳茱萸湯」,「吳茱萸湯」是治療「胃下垂」,用「理中湯」已經是比較危險了,「茯苓四逆湯」是已經快掛了,胃裡面不受五穀了才會用到。這條辨是講千萬不要把「不吃東西」就以為是陽明堵到東西,若不明辨寒熱,一開寒涼的葯造成病人打嗝,反過來說,吃到寒涼葯會打嗝,就知道胃本來就是寒涼的。二二一、「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谷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陽明病是腸胃的問題,脈遲,就是胃虛掉了,若脈數,照理說就是裡面發炎了,或腸裡面堵到了,如果脈數,問有沒有大便?答曰、有而且下利,就是他有虛熱;食難用飽,吃一點就飽了,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谷疸」,造成這些現象大部份的原因是肝、膽、胰分泌的消化液不夠,使腸胃的消化不是很好,腸胃就虛寒掉了,飽則微煩,胃裡面的東西不能消化,吃下去的東西撐在胃裡面,人會感覺到微煩。為什麼會頭眩?人吃東西後,營養第一供應到腦部,現在胃虛寒掉了,食物不能消化,沒有營養供應頭部,就會有缺血的現象,所以會頭昏。消化系統不正常的時候,小便也會不正常,必小便難,這不正常不見得是量多量少,可能次數多量少,或小便小几滴出來,消化不好,因為脾臟功能不好,濕會越來越盛,濕是往下的,一般來說濕會往下停在下焦,造成腹滿,如果濕太多堵到了,小便自然會減少,如果小便很正常,代表濕有管道排掉,造成虛寒的原因就是裡面濕太盛了,濕氣太重了,濕堵在裡面就全身發黃,就是「谷疸」,因為消化系統裡面有肝、脾、膽的分泌液進來消化,現在肝臟和脾臟的功能都不好,脾主濕,濕就會越來越盛,功能不好的時候就是腫起來,雖下之腹滿,攻下了就應該不會腹滿,這腹滿是脾臟的腫大,是濕堵在裡面,脈會變得很緩,如果有這類腫的現象、病人一定會發黃,甚至可說發黃的病人必是中濕的。二一二、「陽明病」,法當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 陽明病應該是汗很多,這流汗不是但頭汗出,而是全身性的流汗,所以常常沒事全身性的流汗就是陽明病,其它的病不會這樣的流汗,現在反無汗、為什麼?因為裡面虛了,腸胃津液沒了,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胃裡面的津液先到皮膚再到外面,但津液不足時,汗出了汗腺但是並沒有離開毛孔,汗就停在皮膚表面下很癢,這種癢,讓胃的津液一回來就沒了,所以可用「桂枝湯加黃耆」。汪琥曰:「陽明」無汗證,仍宜用「葛根湯」主之,參考就好了,臨證處方會變。二一三、「陽明病」,反無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嘔而咳,手足厥者,必苦頭痛;若不咳,不嘔,手足不厥者,頭不痛。汗和尿同源,例如冬天天氣寒冷的時候,衣服穿少些,小便量就會多,因為皮膚和外界的空氣是相通的,皮膚毛孔受到空氣的冷,就收斂起來,水一定要發散,發散不掉就會從小便排出來,如果夏天衣服穿得多,一定會流汗,小便就少了,所以汗和尿屬同源;而現在陽明病應該汗很多,現在反無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嘔而咳,陽明病一定沒有嘔,嘔一定在少陽,咳是在太陽,手足厥者,必苦頭痛;手腳四肢稟氣於胃,所以手腳一冰冷的時侯,代表胃氣不足了,虛掉了,所以手足厥者,代表胃氣虛掉了,必苦頭痛。胃氣正常的,第一食物殘渣往下走,吸收營養往頭部走,所以吃東西第一頭會流汗,如果胃氣不足了,就是寒了,遇到這種情形的時候,病人的頭會痛,這不是熱氣往上沖,而是寒氣,寒氣往上沖病人也會頭痛,如果是熱氣往上升的話,病人是「闕上痛」,如果是寒的頭痛,是整個頭在痛;若不咳,不嘔,手足不厥者,頭不痛,不嘔代表腸胃沒有問題。二一四、「陽明病」,但頭眩,不惡寒,故能食;若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陽明病就是腸胃的問題,為什麼張仲景講不惡寒就是病在陽明,如果惡寒就是病在太陽或少陽,陽明證看不到怕冷的,故能食,所以腸胃的蠕動很正常。若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為什麼要講喉嚨痛和喉嚨不痛?因為人的胃氣是上沖的,當胃氣過熱的時候,肺本身在胃的上方,肺在中醫里是「燥金」,本來肺就已經很燥了、所以它可以分布水份到四肢,胃熱再往上,肺的燥會增加,病人會咳嗽,熱就是炎,也衝到喉嚨,喉嚨就會發炎,熱一定要先經過肺才能到喉嚨,所以肺要先咳嗽才會喉嚨痛,肺都沒有咳嗽就不會喉嚨痛了,這咽痛完全是胃熱引起的,所以胃如果蠕動得太快的時候就會有這種現象。陽明篇介紹很多,但是只有幾個方子,因為腸胃的蠕動分不同的階段,腸胃的蠕動如過太快或太慢會有哪些現象,臨床上,只分「虛、實、寒、熱」,第一看裡面有沒有堵到東西,有堵到就是實,沒有堵到就是虛,還有寒熱,蠕動快就是熱,蠕動慢就是寒,馬上可以辨出來。二一五、「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發黃。 無汗的原因就是陽明病的熱無法出表,陽明病應該是汗很多的,小便不利,濕太盛的時候,濕堵在腹腔的下方,濕像漿糊一樣,很濃稠的擠壓膀胱,所以沒有汗代表熱排不出來,小便不利代表裡面濕熱很盛,一般來說這種情形,在脈診或舌診上看得很清楚、裡面熱很盛的時候,舌苔一定是黃的,這代表熱,舌苔很厚很膩,腐質比較多,這代表濕,舌苔裡面黃的很厚,代表濕熱在中間,中焦濕熱太盛的時候,心中懊憹,胃裡面糟糟的,吃東西吃下下去,因為熱發散不出來,這時候身必發黃,因為三焦的運化系統不好,水道沒有排出來,濕熱在中間很悶,濕熱會逆行到肝膽裡面去,一進入肝,馬上順著血液跑到全身造成黃色,像這種用梔子豆豉湯去治療他。二一六、「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發黃。陽明病本來就是中焦過熱,燥實,如果被火,就是用火去烤,可能被灸或遇到火災,陽明病本來就是津液不足了,腸胃太熱,一遇到這種情形的時候,額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發黃,陽明病本來就是燥熱的病,再用火去竭汗,病人就會有這現象,像這種黃大多是因為津液少了,血裡面的水不足了,隔著皮膚看到血液的顏色,可利用竹葉石膏湯,把血裡面的津液補回去,熱就會退掉,小便也會正常,小便不利就是根本沒有津液了,頭上還有一點微汗,表示胃裡面還有一點津液,都從頭上跑掉了。二一七、「陽明病」,脈浮緊者,必潮熱,發作有時;但浮者,必自汗出. 脈浮緊者,代表表實無汗,表太實了,毛孔都閉住了發不出來,因為汗沒有辦法宣洩,如果陽明證能夠流汗,熱就不會發起來,遇到這種情形的話,病人的主證是陽明證,病人一定會潮熱,發作有時,這熱是下午才會熱,所謂的「潮」就是一陣一陣的來,下午三點的時候開始漲潮,到五點的時候最熱,這熱一直持續著,病人感覺熱一陣一陣的來,像潮水一樣的上來,如果是小柴胡湯的熱是往來寒熱,一下冷一下熱,太陽證也會有忽冷忽熱的現象,但浮者,必自汗出,這時候熱有出來的話,陽明熱就有地方宣洩。平常看到病人陽明證自汗,代表胃實,如果是陽明證,病人盜汗,就是胃虛。二一八、「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陽明熱在張仲景把它分兩個,第一經熱,經講的是血脈神經,熱在血脈神經裡面,第二腑熱,腸子裡面堵到的熱,小腸、大腸、膀胱,就是消化系統堵到,不管是膽結石或大便堵到,腑熱用的是「承氣湯」,經熱用的是「白虎湯」,陽明證只有這兩個處方。口燥,就是嘴巴很乾燥,代表津液不足了,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想喝水,但是漱漱口又吐掉了,不想吞下去,吞又吞不下去,嘴巴又乾燥,代表熱不在腑上面,熱在經上面,所以「白虎湯證」的病人,嘴巴都乾裂了,舌苔卻白白的,代表腸子裡面沒有堵到,完全熱在血裡面,這種發高熱的時候,西醫說是腦膜炎,這時侯熱往上沖,會有流鼻血的現象,這鼻血一出來的時候,熱就出來了,熱會隨「衄」好了。遇到這種情形的時候,不一定是流鼻血,也可能會是眼睛出血;例如有病人外證是皮膚流膿,濕熱在上面,病人敘述口很渴,每天下午三點到五點就發高燒,喝「白虎湯」好了,皮膚也好了,因為熱在血脈上,經熱往下走,肺主皮毛,整個燒傷了,如果皮膚沒有潰爛,而是熱在腦裡面,這病人早就昏倒了。二一九、「陽明病」,本自汗出,醫更重發汗,病已瘥,尚微煩不了了者,此大便必鞕故也。以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令大便鞕。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為小便數少,以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陽明病本來就會流汗,後來醫生給他發重汗,醫生就是看他有表證,所以才會重發汗,病已瘥,尚微煩不了了者,一發汗結果表證好了,可是心裹面又有點難過,情緒比較煩悶點,就知道大便必鞕故也,因為津液傷到了,大便會比較硬,因為發表葯發的汗就是從腸胃的津液來的,所以張仲景要在表劑中加生薑、甘草、大棗補足津液,嚴重的話再加人蔘,遇到這種情形要治療的時候,先問他小便一天幾次?如果病人說,本來每天三四次,發汗以後,小便還是正常,代表津液還沒有完全盡竭,也代表胃的津液會慢慢恢復回來,發汗的結果並沒有把津液傷到;如果發汗了以後小便次數少了,但是只要還有小便,就不用管他了,讓津液自己慢慢回來,不會傷到的,最怕的是小便沒了,表示水份發散光了;所以開攻下的葯之前,要問小便如何,小便很好,慢慢來,病人自己會好,若大便堵在裡面,而津液又極度喪失的時候,才用「承氣湯」,張仲景不輕易用承氣湯的,怕誤攻下造成身體受傷。二二〇、「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二二一、「陽明病」,心下鞕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心下硬滿是「陷胸」證,不可以用承氣湯來攻下。如果誤攻下以後下利不止,應當儘力用四逆或理中來救逆。二一二、「陽明病」,發熱,面含赤色,不可攻之。攻之,小便不利者,必發黃也。陽明證本來就是攻下治療的,從二二〇開始,陽明證有四種癥狀不能攻下:(1)二二〇、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就是嘔多,常常噁心吐的人,常常在噁心嘔酸的人,酒客病的人不可以攻下,嘔多代表病邪在少陽,在三焦,如果是嘔家再進入陽明證,大柴胡湯就可以了。(2)二二一、陽明病,心下鞕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心下鞕滿就是「心下痞」,用「瀉心湯」來治療,一攻腸胃就會傷到,「瀉心湯」是寒熱並結,腸胃裡面發炎了,而不是燥屎堵到,一攻下的時候,會把腸胃的津液都攻出來,結果利遂不止者死,下利不止會死掉的,利止者愈,如果下利停下來,不會死,自己會好,如果下利不止的可以用四逆湯救回來。(3)二二二、陽明病,發熱,面含赤色,不可攻之。攻之,小便不利者,必發黃也。面赤,臉孔發紅不可以攻下,臉色紅代表胃氣上沖,手掌紅才是胃氣好,如果手掌白白的,臉色紅紅的就不可以攻,全身紅都沒關係,不可以只有臉紅;面含赤色。第一代表病在表,第二胃氣快要沒的時候,就是除中,就是回光反照的時候,不可以攻;攻之,小便不利者,必發黃也,此津液不足,而見血之本色也。(4)陽明中風,這陽明中風就是陽明證還兼有太陽兼有少陽,不可以攻。因此張仲景的意思是,必須是十足的陽明證方可攻下。二二三、「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可輿「調胃承氣湯」。「調胃承氣湯」是陽明病最淺的第一方,如果病人不吐,代表病人沒有少陽證,不下,大便沒有,又心煩,胃裡面難過,情緒不穩定,過到這種情形的時候,可以給他「調胃承氣湯」看看,大便可能堵在小腸,就是十二指腸下來,近小腸這一段,所以「調胃承氣湯」就是堵在腸子,「調胃承氣湯」裡面有炙甘草、大黃、芒硝,芒硝攻堅破瘀,大黃去實,炙甘草讓葯停在腸胃裡面,芒硝把它打散掉,大黃把它清出來,沒有潮熱、發汗、噁心、燥熱,什麼癥狀都沒有,只是大便不下,就給「調胃承氣湯」。二二四、「陽明病」,脈遲 ,雖 汗出,不惡寒,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 熱者,此 外欲解,可攻里也。 手足濈然 而汗出者 ,此大便已 鞕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大承 氣湯」。若 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泄下。 脈遲,就是病邪往裡面跑了,代表腸胃寒冷掉了,雖汗出,不惡寒,代表沒有表證了,其身必重,脈遲、身重都是代表病邪往裡面走了,病邪往裡面走才會有脈遲的現象,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這就是要攻里以前,要先確定病人有沒有外證,如果病人有汗出,可是不惡寒,桂枝湯是有汗但怕冷,陽明熱也是有汗,麻黃湯無汗怕冷有喘,這喘和腹滿而喘的喘不一樣,這幾項講的就是病人沒有表證,且病人有潮熱;病人有一、潮熱,二、不惡寒,三、燥渴,四、腹滿,這腹滿是大便堵到的腹滿,這四項就是陽明證的主證,為確定腹滿要做腹診,如果是實則拒按,譬如在胃的地方,喜按就是虛的,這虛證的腹滿是脾臟的關係,屬於太陰證。手足濈然而汗出,如果手腳汗已經出來了,就是胃的津液已經快完了,陽明證如果全身都有汗,就沒有關係,但是如果胃的津液快沒了的時候,剩一點點津液,只看到四肢手腳上出汗,就沒有關係,但如果是胃的津液快沒了的時候,剩一點點津液,只看到四肢手腳上出汗,然後病人有潮熱,又沒有惡寒,肚子又脹滿,張仲景說遇到這種情形的時候,大便已經幹掉硬掉了,從這些癥狀可以判斷出來,大腸裡面被燥屎堵到了,這時候就是「大承氣湯證」。陽明證本來應該全身有汗,到後來只有手腳有汗,這時候胃已經燥化了,腸胃裡面極燥,張仲景在用大承氣湯的時候,一定是要等到腸胃裡面的津液完全沒了,造成大便乾燥在裡面,才會用到「大承氣湯」,如果只是大便不通不會用到「大承氣湯」,因為「大承氣湯」很峻很強,如果「大承氣湯」吃了還不大便,就是得到大腸癌,除非是寒實,否則沒有不下的。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大承氣湯」。全身都有汗,微發熱惡寒者,這代表有外證,並不是很潮熱,代表大便並沒有結實在裡面,不可以給「大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所以從這條辨可以看出張仲景的心態,一定要確定大便整個乾燥的,才可以用「大承氣湯」攻,如果潮熱沒有很厲害,大便沒有鞕,用「小承氣湯」就好了。臨床上看「小承氣湯」的腹滿,在肚臍下,「中極」「關元」一帶脹滿,「小承氣湯」專門通利堵在小腸裡面的,如果進入大腸,會在「天樞」有壓痛點,就用「大承氣湯」,如果堵在「中脘」「建里」的地方,就是「調胃承氣湯」,最常用到的就是「調胃承氣湯」,譬如小孩會得到感冒,然後又吃了很不好消化的東西,免疫系統跑到皮膚表面去跟濾過性病毒相抗,這時候腸胃的功能在應付皮膚表面的濾過性病毒,所以大部份的能量都在上面,因而胃的力量減少了,就沒有辦法正常消化,東西就哽在裡面,因為腸胃蠕動不是很好,有時候大便出來的是水,這水是漏出來的,因為腸胃沒有吸收,所以從大腸跑出來,身體裡面的溫度很高,食物在裡面容易壞掉,嘴巴很臭,遇到這種情形的時候要去解表不能攻下,就用桂枝湯,利用桂枝湯裡面的甘草,再加一點點大黃,一點點芒硝,表裡可同時解掉。大承氣湯方大黃四兩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實五枚炙 芒硝三合右四味,以水 一斗,煮取二物,取五 升,去滓, 納大黃,煮取二升,納 芒硝,更上 火微煮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小承氣湯方大黃四兩酒洗厚朴二兩炙去皮 枳實三枚大者,炙右三味,以 水四升,煮 取一升二合 ,去滓,分 溫二服,當更衣;不爾 者,盡飲之;若更衣者,勿服之。調胃承氣湯方大黃四兩去皮,清酒洗 甘草二兩炙 芒硝半斤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芒硝 ,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溫服之。以中醫的解釋,調胃承氣湯的癥狀是實而不滿,裡面有堵到但是沒有脹滿的感覺,小承氣湯的癥狀是小腹脹滿,是沒有結硬塊的少腹脹滿,大承氣湯的癥狀是滿而實,三個承氣湯都是攻實的、實但沒有脹滿,只是消化不好而已,調胃承氣湯順順氣就好了,如果是滿而不實,少腹脹滿,但是並沒有結成大便乾燥,病人有發熱但是沒有潮熱,給小承氣湯就好了,如果到了脹滿又實,整個堵在大腸裡面,就是大承氣湯,因為大承氣湯多了「芒硝」,「芒硝」善攻堅,把大便打散掉,大黃只能去實無法攻堅,如果只用大黃,沒有用芒硝的時候,通出來時病人肚子會絞痛,因為沒有用芒硝把燥屎打散,所以芒硝是攻堅用的。「厚朴」「枳實」在大小承氣湯中都有,枳實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增加腸子的津液,厚朴能夠寬腸,把腸子打開來,能把腸壁和乾燥的大便分開來,大便為什麼會幹掉?就是腸胃的津液沒了才會幹掉,腸胃的津液沒了造成大便也幹了,這互相有關連的,所以用厚朴把腸壁打開來,用枳實潤澤腸子;如果處方只有大黃、芒硝,沒有厚朴、枳實,會把大便硬打下來,很痛的,有加厚朴、枳實兩味的大便會很順的下來,沒有感覺的。張仲景在用大黃的時候,只有兩個地方用酒洗,調胃承氣湯和大承氣湯的大黃用酒洗,小承氣湯的大黃沒有用酒洗,直接入葯,因為調胃承氣湯和大承氣湯都有芒硝,芒硝又咸又寒,怕芒硝傷到胃,所以大黃用酒洗蒸過,來對付芒硝,大承氣湯的煮法,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二物,就是光煮厚朴、枳實,葯先煮的就是取它的味重力緩,劑量用法像胖子的體格,大黃四錢,厚朴五錢,枳實五錢,芒硝二錢,一劑就去掉了,十碗煮成五碗,先煮厚朴、枳實,去滓再加大黃,再五碗煮成二碗,納芒硝,更上火微煮一二沸,撒芒硝上去,微火稍微滾一下就好,所以芒硝幾乎是生用,生用的藥性非常的急速,葯進到肚子裡面去的時候,跑最前面的就是芒硝,芒硝把大便打散掉,然後大黃去推它,一扯開來的時候,腸子會痛,厚朴、枳實就上來了,如果同時煮的時候,藥性就沒有了,芒硝煮爛了變成鹽巴,性就沒有那麼強,平常吃的粉劑,只是中承氣,大黃如果用酒泡過再入葯,拉出來很舒服的,大黃如果沒有用酒洗,拉完還會出很多水,腸胃的津液會傷到。得下,余勿服,下了就不要再吃了,不要可惜它。【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凡痼毒滯症,其人腹中堅實,或鞕滿而大便難,胸腹動悸,或喜怒無常,或不寐警惕,健忘怔忡,或身體不仁,或戰曳癱瘓,筋攣骨痛,或言語蹇濇,緘默如偶人,飲啖倍常,或數十日不食不飢,變態百出,不可名狀,例如梅毒,外面的中醫用「土茯苓湯」,病人的癥狀,每天下午燥熱難忍,大便五六天不通,要靠甘油錠去通,嘴巴很臭,味道很濃,舌苔黑的,外病是梅毒,結果是大承氣湯醫好的,大便通之後,胃口大開,免疫系統恢復,病毒都被趕出去。【傷寒蘊要】曰:大抵下藥,必切脈沉實、沉滑、沉疾有力者,可下也。再以手按臍腹,硬者或叫痛不可按者,則下之無疑也。沉代表病在里,疾代表里熱結實到了,如果手按著而感覺很舒服,就是虛,不可以攻。【小青囊】曰:大承氣湯」治舌四邊微紅,中央見灰黑色,此由失下所致,可用本方退之。又治舌現黃色而黑點亂生者,其證必渴而譫語。失下就是應該下而不攻,譫語就是胡言亂語了,有的女人發譫語,結果是小柴胡湯,因為她剛好熱入血室,所以要注意辨症。舌黃就代表熱,舌黃且厚,病人是濕而且熱,如果舌干且深黃就是壯熱,如果是里黑且燥就是熱極了,最熱了,壯熱就已經進入陽明了,舌黑掉的時候,再不攻就死了,粉劑沒有湯劑厲害,吃了五六包粉劑沒用,不如熬湯劑,如果連湯劑都不下,就是大腸癌了,大腸癌可以用巴豆、附子、吳茱萸,巴豆用在腹中結到,屬寒結,用巴豆加附子和吳茱萸可以通結,如果光用巴豆,胃打穿了,小腸也打穿了,結到的還是結到。平常最常用的是小承氣湯,大承氣湯是救急的時候在用,不大便的時候,舌苔黃的,問有沒有放屁?大小承氣湯最明顯的區分就是,有放屁就是小承氣湯,屁沒有了就是大承氣湯。但是服小承氣湯後,放屁連連的則屬大承氣湯證。【醫學綱目】曰:順利散(即本方),凡消谷而善飢,曰「中消」者,怎麼吃都吃不飽,就是胃的蠕動太快了,中醫講的就是「中消」,治熱在胃而能食,熱在胃裡面而能吃,小便赤黃,微利,稍微有點下利,至不欲食有效,多不可利。小承氣湯用在這,是因為腸胃的東西消化太快了,熱全部集中在小腸裡面,所以下焦的熱都會出來,所以小便都會黃, 渴飲千杯不能止渴」,則屬上消症,用白虎湯,中消糖尿病不是都開小承氣湯,必須要是大便便實才用小承氣湯,張仲景於中消未出方,中消癥狀也是用白虎湯加減,下消糖尿病就是「桂附八味丸」,下消糖尿病就是不能行房事了。二二五、「陽明病」,潮熱、大便已鞕者,可與「大承氣湯」;不鞕者 ,不 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 ,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 中, 轉矢氣 者, 此有燥屎, 乃可攻之 ,若不 轉矢 氣者 ,此但 初頭 鞕,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陽明病,潮熱,大便已鞕者、大便已經結硬了,潮熱一定是下午開始熱,嚴重的時候二十四小時都在熱,這時候一定要確定大便已經結硬了才可以給大承氣湯;不鞕者,不可與之。鞕把它當成硬,大便並沒有結硬的不可以給大承氣湯,承氣湯都是所謂的熱實,承氣湯的病人脈一定很數,發熱,舌苔黃的,甚至嚴重到黑,不大便六七天了,怎麼知道他有沒有燥屎? 張仲景就說少與小承氣湯,先給他吃少少的小承氣湯看看,湯入腹中,轉矢氣者,一吃到胃裡面的時侯,大便還沒出來,但是放屁了,此有燥屎,乃可攻之,這代表裡面有燥屎了,這時候可以攻,這時候小承氣湯再喝下去,若不轉矢氣,如果小承氣湯吃了沒有放屁,此但初頭鞕,後必溏,只是剛開始的大便硬的,硬的大便被小承氣湯攻出來以後,後面出來的大便會像泥漿一樣,不可攻之,這時候不可以攻,如果大便是先鞕後溏,就是大便不結條,整個散開來的,就是裡面濕很盛,這時候不要攻,濕會很盛是脾臟來的,因為脾主運化,所以食物吃進去消化然後排出大便,這排的力量都是靠脾臟,腸裡面黏液的根源就是來自脾臟,脾臟功能運化不好的時候就看到大便是溏的,攻下的葯都是寒涼的葯,一攻下,寒與濕一結就腹滿,就不能吃東西了,一喝水就打嗝,因為水是寒的,這條辨張仲景是說確定熱實不通才可以攻,裡面有濕的時候不可以攻下。二二六、夫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重語也。 什麼叫做「譫語」?就是胡說八道,屬實證,譫語有以下的癥狀、(一)卧榻側,如見鬼、就是床旁邊看到有鬼,別的地方都看不到。(二)驟見刀兵水火、有人拿刀要殺他。(三)途遇蛇虎、走在路上,忽然不要走過去,說有老虎。(四)似夢似醉、看起來好像清醒,又好像在作夢。(五)驚呼號叫。這幾種現象中醫統稱「譫語」,所以「譫語」不只是胡說八道。什麼叫做「鄭聲」?講話反覆重複,這是陽明的虛證,腸裡面虛掉了,也就是空無一物,在極虛的時候病人會有鄭聲, 鄭聲的癥狀表現、(一)忽在通衢、忽然感覺人在馬路上。(二)忽浮大海、忽然感覺前面荒涼一片。(三)恍惚變遷、一直在交待事情。(四)欲回不得、可以感覺病人想跟你溝通,但是病人都沒有辦法回神。(五)口中呶呶不休、不是嘮叨不休,是一直一直在講話,又講不清楚自己在講什麼。所以中醫用聽的,也可以知道病人的虛實。二二七、譫語,直視,喘滿者,死;下利者,亦死。這就是陽明證的兩個死證,陽氣就是人的動能,就是心臟的力量、腸胃蠕動的力量、所有內髒的動能。陽氣將脫的時候,陽往上走,病人會直視、譫語、喘滿,會眼睛瞪直不動,不能躺下來,譫語,臨床上看到的時候,病人有癌症、肝癌、大腸癌等,看他臉紅紅的,不能睡覺,人將死的時候,陽氣一直上走,陽浮在上面,陰沉在下,病人的眼睛一直瞪得大大的,連眨一下都不會,因為人的所有精力全部要耗掉,才死;人的水、津液,就是陰,陰液將亡的時候,病人也是直視,譫語,但是病人下利,也是死證,張仲景為什麼提出來?平常如果是承氣湯證,大便不通引起的譫語,病人也會直視,捻衣摸床,發狂,但是病人不會下利,意思是說應該是堵塞到了,應該是沒有大便,結果下利,表示津液竭了,就非常的危險了。二二八、發汗多,若重發汗者,亡其陽;譫語,脈短者,死;脈自和者,生。病人平常沒有病的時候,汗很多,一直在流汗,表示病人本身就是陽虛自汗的人,發汗很多,若重發汗者,如果遇到這種人,你開重發汗的葯,結果亡其陽,亡其陽者輕者昏眩,如果汗傷的比較輕的,病人頭會昏,如果發的比較重的時候,重者驚狂,所以如果不該吃麻黃湯的時候,卻大劑的喝下去,病人就會發狂奔走,古人就是有這過失,所以南派的醫生麻黃不敢用,用一分二分的,亡陽就是流汗、體能流失掉了,譫語,脈短者,死,汗喪失太多,津液傷到的時候,病人有脫水的現象,如果病人譫語,脈短促,代表津液不能回頭了,救不回來了,如果脈自和者,脈很正常,脈還是一息四至,代表津液會慢慢回來,就只有這一條辨,倪子贊成打點滴,但仍須配合大劑的獨參湯。如果看到病人講話都講不清楚了,又一直在下利,代表人虛的肛門都收不起來了,已經差不多了,腸子完全沒有蠕動,所以練功夫的時候,要提肛,小便的時候,小完以後,最後再把肛門提起來,用力再小最後一滴,相書雲小便小的很直流的就是一輩子貧窮到老,如果小便散開的大富大貴,所以為什麼大腸和肺是表裡的,所有排泄出去的力量就是靠肺氣往下降。二二九、「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 ,不大便五六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 如見鬼狀;若劇 者,發則不 識人,循衣摸 床,惕而不安 ,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濇者死。微者 ,但發熱,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止後服。 本來是傷寒,表證而已,被吐、被吃了下藥或吃壞肚子,結果里虛掉了,不解,就是不大便五六天了,因為大腸裡面幹掉了,曰晡所發潮熱,就是黃昏的時候,病人開始發潮熱了,病人不惡寒,陽明證是看不到寒證,臨床的時候,問病人怕不怕冷?怕冷,陽明證已經不考慮了,熱的要死就是陽明證,陽明無寒證,不惡寒就是陽明證,獨語如見鬼狀,一個人講話,就好像看到鬼,如果嚴重的時候,發則不識人,發起驚狂的時候,人都不認得了,兩眼直視,這是陽明燥熱,為什麼?大腸裡面整個幹掉了,津液沒有了,因為被發汗被吐下,大便幹掉以後,燥氣上沖,大便的濁氣順著腸子進入血管,跑到心臟,跑到腦去了,所以發狂,人都不認得了,其實只是大便的濁氣而已,循衣摸床,循衣就是折衣服,然後沿著床邊摸著走,惕而不安,微喘,直視,到這種癥狀很危險了,如果脈弦者生,濇者死,弦是實證,濇是虛證,實代表東西堵到了,虛的就是血不足了,很危險的,會死,微者,但發熱,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比較輕微的,只有看到發潮熱、譫語的,趕快下大承氣湯,到病人循衣摸床,手足躁擾的時候,再喝大承氣湯,就一翻兩瞪眼了,大承氣湯是最嚴重的才用。例:照理說承氣湯是走大腸的,臨床上可見承氣湯下去的時候,病人還沒有上廁所,人就清醒過來了,燒就開始退了,精神就好起來了。二三〇、「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鞕,鞕則譫語,「小承氣湯」主之。若一服譫語止,更莫再服。有陽明證的人本來汗就流的很多,津液外出,胃中燥,不單單指胃,腸子裡面都沒有津液了,大便必鞕,大便一定很硬,鞕則譫語,大便硬一定有譫語,就小承氣湯主之,如果服了小承氣湯,譫語沒了就不要再服了,攻下的葯不要攻太過,大便攻出來就好了。 二三一、「 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虛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湯入腹中 轉矢氣者,更服一升;若不轉矢氣,勿更與之。明日不大便,脈反微澀者,裹虛者,為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 也。 如果病人即使發譫語,發潮熱,還沒有到循衣摸床,還用不到大承氣湯,如果脈滑而虛者,小承氣湯主之。 臟有結則脈滑,臟即腸有東西堵到了脈會滑,如何區分;有時候小孩會有滑脈,也表示肺裡面有痰,痰很盛的時候,也會把到滑脈,腸胃裡面有宿食,也會摸到滑脈,何謂滑脈?感覺血管裡面的血走的很急,不是上下走。 如果脈滑而虛者,小承氣湯主之;應與承氣湯一升,湯入腹中轉矢氣者,小承氣湯吃到肚子裡面以後,肚子裡面轉成矢氣,開始放屁了,就是對證了,這時候再給他小承氣湯,若不轉矢氣,勿更與之,如果吃了小承氣湯,沒有放屁,就不要再給了,等一下再看看,明日不大便,脈反微濇者,到第二天還是不大便,摸到脈變得微小很細,這就是里虛者,為難治,因腸中空無一物,很難治,最嚴重的里虛用「四逆湯」,再淺的「理中湯」。二三二、三、「 陽明病」,譫語 ,有潮熱,反不能食者,宜「大承氣湯」下之,胃 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耳,宜「小承氣 湯」。 如果有潮熱,譫語,不能吃東西就給他大承氣湯,如果能吃東西,大便不通就是小承氣湯,這是用飲食胃口來確定大小承氣湯,所以只要問他能不能吃東西,只要胃口還在就用不到大承氣湯。除了硬以外,大便如鞕也是小承氣湯證,因為腸子裡面有燥屎堵到,大便經過的時候,變成細細長長的,像鞭子一樣;大承氣湯是完全堵到了,根本沒有東西出來了。二三四、「陽明病」,下血,譫語,此為熱入血室,但頭出汗者,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而愈。 陽明病,如果病人大小便帶血,譫語,就是熱入血室,熱入血室在小柴胡湯的時候有介紹,整本傷寒論裡面,就「小柴胡湯證」和陽明熱的時候有譫語,為什麼大便下血的時候,會有譫語的現象?男人也會有,本來大便裡面帶血,有痔瘡或跌打瘀血的時候,就像女人月經來的時候,結果剛好得到感冒,血往下走,濾過性病毒進來,如果濾過性病毒順著淋巴系統進入腸胃,這病毒就轉化成熱,這時候也會有譫語的現象,女人最多的就是月經中間得到感冒,所以如果月經來的時候得到感冒,就先給小柴胡湯斷後,不要等到譫語的時候才吃,要先給小柴胡湯,有表證再去解表,張仲景說月經來的時候,譫語,這時候小柴胡湯已遲,就要下針「期門」,所以常見女的病人本是桂枝湯證,剛好逢到月經來潮的時候,就小柴胡湯和桂枝湯並用,一起解掉。有時候解表,剛好月經來,解完表,開始譫語,就是熱入血室了。二三五、汗出,此為風也,譫語者,以有燥矢在胃中;此表虛里實故也,須下之,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 流汗,汗出來很多,此為風也,風就是熱,這裡的風當然熱,不要當桂枝湯的中風,所以多汗的人,沒事汗流浹背的人,其體有熱,有的人汗流的很少,就是體有寒,譫語者,如果病人已經胡說八道了,又流汗很多,就可以確定有乾燥的大便在腸裡面,張仲景講的胃就是講腸,這就是表虛里實故也,須下之,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這就是講要用大承氣湯之前要確定病人沒有表證,因為大承氣湯走的很快,大概喝下去十分鐘,芒硝就到肛門了,它把血往下導,所以大承氣湯一下,整個血往下降,所以高熱會退下來,如果有表證,一喝大承氣湯,濾過性病毒會很快的從皮表進來,結果大便出來會引起後遺症,所以下之若早,語言必亂,就變成譫語了,本來是實的就會變成虛證。二三六、傷寒」四五日,脈沉而喘滿,沉為在裹,反發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為難,表虛里實,久則譫語。照理說傷寒的時候,脈應該浮而緊,代表表寒,結果摸他脈的時候,脈沉而喘滿,病人看起來是喘滿,照理說麻黃湯證是喘證,肺跟皮毛是相表裡,因為傷寒的時候,寒束在皮毛上就等於束在肺上,所以麻黃湯證的病人會喘,呼吸不過來,胸口脹滿,一點汗都沒有,脈一定浮,輕輕摸在皮膚表面,就摸到脈很強的彈上來,但是脈沉而喘滿,沉為在裡面,就不是麻黃湯證,沉就是病在里,攻下就好了,小承氣湯就可以了,結果反發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為難,結果反發他的汗,大便就更難了,發了汗之後就變成表虛里實,久則譫語,這種癥狀就變成表虛里實,這癥狀拖久了就變成譫語了,久,有時候四五天或一個星期。這條辨就是說,要確定有表證才可以發汗,沒有表證一發汗,本來沒有承氣湯證就變成承氣湯證。二三七、「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譫語,發汗則譫語甚;下之,則額上出汗,手足厥冷,遺尿;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就是濕很重,腹滿,肚子脹滿,怎麼知道肚子裡面有沒有大便?有的時候濕很盛,太陰證肚子也會脹滿,只有兩個地方肚子會脹滿,一是太陰肚子會脹滿,肚子濕很盛,二是陽明實證肚子會脹滿,肚子堵到大便,口不仁而面垢,嘴巴吃東西沒有味道,面色看起來好黑,好像幾天沒有洗臉,灰塵一片,遇到這種情形的時候,譫語,病人會有譫語的現象,就代表病人是陽明證了,發汗則譫語甚,本來譫語只是講幾句話,一發汗,譫語更嚴重了,遇到這種情形的時候,攻下,結果病人額上出汗,手足厥冷,遺尿,這都是被攻下,津液被傷到了,就叫做陰虛了,陰就是腸液,這時候手腳冰冷,手腳的溫度從腸胃來的,冬天的時候,手腳冰冷,食物吃下去,第一個感覺就是手腳溫起來了,病人有遺尿的現象產生就很危險了;這就是說要確定病人里實了,才可以攻下,他三陽合病,並不代表裡面結實,如果三陽合病,和解是獨取少陽,小柴胡就解掉了;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病人自己會流汗,代表並沒有完全虛掉,津液傷到的時候,產生煩躁的時候,這津液就是血裡面的水,腸裡面的水,最好補津液回去的,就是白虎湯,生小孩,生完後得白虎湯證,因為生的時候,汗流好多,生完小孩出來臉都黃的,因為津液傷太多了,水份不夠了,這時候病人大多很熱,真正吃白虎湯是湯劑,白虎湯裡面的粳米把腸胃裡面的黏液補足,靠石膏知母把血裡面的水補足,還可以再加些人蔘在裡面,所以心下痞、腸胃科、救逆的葯裡面一定會用到人蔘,張仲景的觀念,人蔘的藥性非常的陰柔,陽絕的時候,不可以開陰葯,要用炮附、乾薑、炙甘草等熱葯,如果加人蔘會阻礙藥力,茯苓四逆湯裡面有的人蔘,因為茯苓四逆湯是用在陰虛症了。二三八、「二陽並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漀漀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 如果確定沒有太陽證的時候,就可以攻下了,再不攻下就會潮熱,手足漀漀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這就已經很危險了。二三九、「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但惡熱,身重;若發汗,則燥,憒憒及譫語,若加燒針,必怵惕煩燥不得眠;若下之,則腹如故,小便難也。脈浮而緊,代表的是有表證、表寒,咽燥口苦,腸胃裡面太熱,喉嚨就乾燥了,照理說膽汁應該往下走,遇到腸胃裡面太熱了,膽汁就逆行往上,就會口苦,腹滿而喘,有可能是太陰的濕證脹滿,也有可能是大便堵到的脹滿,發熱汗出,有表證,但是病人又不惡寒,但惡熱,身重,只有濕很盛的時候,病人會身重,遇到這種情形,表示太陽、少陽、陽明都有了病,若發汗,則燥,如果發汗,只去太陽,就沒管到少陽、陽明,發汗後會燥,因為裡面已經有陽明證,這時候小柴胡湯最好,憒憒及譫語,不但燥而且譫語;若加燒針,必怵惕煩躁不得眠,如果燒針,津液喪失會很多,血裡面會更熱,會燥不得眠,若下之,則腹如故。小便難也,攻下的時機一定要確定大便結實,現攻下後腹如故,就是攻太早了,因為他並不是真正大便結實,結果把津液都攻出來了,小便就沒有了。如果臨床上遇到不得已的情形,有本條的癥狀但又必須攻下的時候,可以在攻下的時候,加上一些固陽的葯。二四〇、「陽明病」,心中懊憹,舌上胎者,宜「梔子豉湯」主之。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中焦燥熱的時候用梔子豉湯,梔子豉湯是對中焦火盛,所以心中懊儂,舌上胎者,宜「梔子豉湯」主之。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嘴巴很口渴,喝水又不能止渴就知道津液傷到了,所以白虎加人蔘湯,能止渴,有些上消糖尿病的,喝了水,小便就跑掉了,因為水不能進入血裡面,血裡面的水不夠就燥渴,燥渴喝了水又不是進入血裡面,血裡面的濃度越來越高,糖的濃度就會增加,所以白虎湯加人蔘湯一下去,血糖就下來了,白虎加人蔘湯就是熱傷上焦,對上焦的熱;若脈浮發熱,熱除了發高燒以外,還有發炎,身體裡面發炎了或傷口化膿也會摸到脈浮發熱,以為是傷寒表證,結果不是,這時候病人渴欲飲水,小便不利的現象,就是喝了水小便又下不來,滴滴答答的,這時候張仲景說「豬苓湯」主之,白虎加人蔘湯證的是喝一碗水小便一碗。所以上焦熱是白虎加人蔘湯,中焦是梔子豉湯,下焦熱是豬苓湯,熱把它當作炎的話,裡面有石頭腎結石、膀胱結石,小便的時候石頭把輸尿管刮破了,裡面發炎了,還有性病,小便小不出來,小便的時候會赤痛,尿道炎都是用豬苓湯。豬苓湯和五苓散裡面都有豬苓、澤瀉、茯苓,但豬苓湯特別重用豬苓,豬苓專門是利下焦的水,豬苓、茯苓、澤瀉這三味都是利尿的,腎結石不是只有一顆,結石裡面有很多,像沙一樣,只是比較大的一顆堵到了。所以小便不利,西醫開刀只去大顆的,小的又沒去掉,所以加滑石讓石頭跑的比較快,因為石頭不是光滑的,會把管子刺破,所以加阿膠止血,小便出來,石頭也出來了,血也止掉了,在「復溜」穴一帶可以找到壓痛點,就在痛點下針,紮下去會感覺到有東西在跑,刺下去就不痛了,再去熬豬苓湯。臉部水腫,如何沒有其它的癥狀,精神還很好,五苓散就去掉了,五苓散就是用在表水沒有辦法回到腸胃裡面,吃了發汗藥以後,讓腸胃的津液把濾過性病毒推出去,推出去以後,髒的津液流汗流掉了,好的津液還要慢慢順著三焦油網流回胃,如果水沒有力量回頭,停在表面上,這時候病人口渴,因為腸裡面的津液都發到表上去了,第一個出現的是小便不利,皮膚表面的水沒有辦法流回去,用五苓散去收水,如果光是下焦腫,就是豬苓湯證,如果只是四肢腫或頭腫,大多是五苓散證,因為五苓散有桂枝。豬苓湯方豬苓一兩去皮 茯苓二兩 阿膠一兩 滑石一兩碎 澤瀉一兩右五味 ,以 水四升 ,先煮 四味 ,取二 升, 去滓, 納下 阿膠烊 消,溫 服七 合,日 三服 。胖子各三錢,普通人各二錢就可以了,先煮四味,就是把阿膠拿出來,阿膠都是後下的,一天吃三次,中藥沒有記飯前或飯後服,則一律飯前吃。【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淋病點滴不通,陰頭腫痛,少腹膨脹而痛者,若莖中痛,出膿血者,都可以用豬苓湯。又、妊婦七八月後,有牝護焮熱腫痛,不能起卧,小便淋瀝者,以三棱針輕輕刺腫處,放出瘀水後,再用此方,則腫痛立消,小便快利。懷孕中間小便不通,要用到豬苓湯,還有若一身悉腫者,宜「越婢加朮湯」,懷孕的時候水腫,就是越婢加朮湯,越婢再加白朮,所以孕婦水腫是越婢加朮湯,小便不通是豬苓湯。【尊水瑣言】曰:滿身洪腫,以手力按其腫,放手則按處忽復起脹,腫脹雖如是其甚,然未曾有礙呼吸,氣息亦如平日,是「豬苓湯證」也。更有腫勢如前,腰以下雖滿腫,臂、肩、胸、背無恙,呼吸仍如尋常者,是亦可用「豬苓湯」,勿必問其渴之有無。所以下半腫也可以用豬苓湯,水腫的時候,有些水要用發汗發掉,不發汗則喘滿,就要用越婢加朮湯。二四一、「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複利其小便故也。 這人本來津液就不夠了,渴就代表津液不夠了,豬苓湯是利水的,水再利掉會燥熱、發燒,因為汗多胃中燥,所以汗的來源是腸的津液,豬苓湯再利小便會加速失水,本來口渴缺水而已,豬苓湯一下去,就變成脫水了。二四二、脈浮而遲,表熱裹寒,下利清糓者,「四逆湯」主之。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飲水則噦。 脈浮而遲,表虛掉了,結果病人表熱里寒,下利清谷者,完全里虛掉了,大便出來清谷,就是吃什麼拉什麼就是什麼,則四逆湯主之,如果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飲水則噦,喝了水就會打嗝,因為水是寒冷的,所以一般打嗝都是寒涼的,平常在治療「噦」證用茯苓四逆湯,噦證還沒有到很危險的時候,即用茯苓四逆湯,裡面的人蔘能去心下痞,茯苓能把寒水利掉,乾薑、炙甘草等熱葯,能把胃、脾臟的功能恢復。二四三、脈浮,發熱,口乾,鼻燥,能食者,則衄。登革熱一發燒就死掉的,西醫說是出血性的死亡,因為血太熱了,一熱,熱會往上,腦部里壯熱,燒沒有辦法退掉的時候,血管會破裂,就死掉了,腦膜炎也是這樣死掉的,熱到達血管讓血管破掉,有一種情形,如果本來身體很好,一流鼻血熱就退掉了,流鼻血都來不及退掉就很危險,所以登革熱高燒就是白虎湯,脈浮,發熱,口乾,鼻燥,能食者,則衄。口乾就代表津液幹掉了,能食就是腸胃功能很好,免疫系統很強,此種人一流鼻血熱就解掉了。二四四、「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豉湯」主之。熱在中焦,所以用梔子豉湯,如果熱在上焦的時候,用去中焦或下焦熱的葯都不會好,所以要分上、中、下。如果結胸的話就是大小陷胸湯。二四五、「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小柴胡湯」主之。陽明病,發潮熱,就肯定胃實了,大便溏,小便自可,大便還是有,小便也可以,就知道病人不是陽明的燥實,不見得要陽明葯燥實才會有潮熱的現象,胸脅滿不去者,「小柴胡湯」主之,這條辨張仲景就是要說,陽明證攻下的時候,一定是純陽明證,如果兼有少陽的時候,胸脅苦滿,就要先和解少陽,不要隨便攻下,像胸脅苦滿、往來寒熱、口苦咽干、噁心,就是少陽,濾過性病毒的邪在三焦淋巴系統裡面,像腮腺炎就是小柴胡湯證。二四六:「陽明病」,脅下鞕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 不大便而嘔,陽明證沒有嘔的,有噁心的現象就是少陽證,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陽明證的舌苔是焦黃的,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而汗出也,所以有的人便秘不是承氣湯證,吃承氣湯沒有用,結果是小柴胡湯證,不管大不大便,只要他有一少陽癥狀就要先和解少陽,所以有時候是小柴胡湯或大柴胡湯把便秘治好的。二四七、「陽明 中風」,脈弦浮大 ,而短氣 ,腹滿 ,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干不得 汗,嗜卧,一身 面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 時噦,耳前後腫,刺之稍瘥。病過十日,外不解,脈續弦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若不尿,腹滿加噦者,不治。 陽明中風,是熱證,脈弦浮大,一般來說,浮是太陽的脈,弦是少陽的脈,大是陽明的脈,代表少陽太陽陽明都有了,病人有短氣的現象,呼吸比較急促,腹滿,脅下及心痛,肚子脹滿,胃又難過,久按之氣不通,按下去又沒有放屁,大便不通,鼻子是斷生死的地方。鼻子上的油代表我們的生命,鼻干不得汗,就是鼻子都沒有油了,就很危險,嗜卧,一身面目悉黃,全身都發黃了,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這病人很慘了,耳前後腫,刺之稍瘥,代表扁桃腺發炎或淋巴系統腫大、腮腺炎,就刺它,放一點血,病過十日,外不解,脈續弦者,與小柴胡湯,大部份是小柴胡湯證,脈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如果脈是浮的,沒有其它里證,就是麻黃湯證,就是解表。若不尿,腹滿加噦者,小便沒了,肚子又脹滿,東西又吃不下,吃下了又打嗝,腹滿就是腹水了,腹水加噦嗝就是肝癌的末期,很多癌證末期都如此,肚子腫大,東西又吃不下,壓肚子又不會放屁,小便又沒了,肚子一直腫起來,遇到這種沒有胃氣了,已經打嗝了,都是死證,肝癌和肝硬化不一樣,但是癥狀是一樣的。肝癌初期還可以治療,中期就沒有辦法了,在治療如水進入肺的時候,可采隔日用十棗湯排水,如果每天排水會死在十棗湯上,再開健脾整胃的葯。為協助他腸子能通潤,開柏子仁,因為怕他沒有力量排出來,又沒有體力承受承氣湯,所以用仁劑,肝癌裡面一定有熱,所以加黃芩,所有的癌證到末期,病人會血虛,所以加當歸,因為要健脾胃,所以加白朮、茯苓,虛寒的時候有打噦的現象,所以加炙甘草,基本上是用這方子,如果黃疸很高,如果是熱用茵陳蒿湯,如果熱在上焦,痰很多,舌苔也是黃黃的就加梔子,這些都是治療肝癌的葯,以上是主要的方子,臨證再加減,例如有表證,就加桂枝、白芍,如果胸滿就把白芍拿掉,痰多的就多加點杏仁、桔梗。健胃整脾湯方柏子仁 黃芩 當歸 白朮 茯苓 炙甘草治療的時候,用十棗湯把水攻出來,水再回來就沒有那麼多了,如果小便通利,都沒有腹水了,這病人就救回來了,救回來以後,想要讓他再快一點好,加了南派的葯,像娛蚣、血竭等,結果病人被攻死了,因為病人血虛了,葯裡面有很多破瘀的,但那是傷科用的,讓病人自己慢慢恢複比較好,因為血已經虛了,硬去攻,死的更快,結果病人是死在貧血上。十棗湯在三個小時內就把水排掉了,排掉了後「馬上」吃健脾的葯,平常三餐飯前吃,然後正常的飲食,水來的時候,再用十棗湯攻,百分之九十九的肝硬化、腹水的病人都可以救回。二四八、「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竭,雖鞕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豬膽汁」皆可為導。陽明病的人必會自汗,醫師不明卻又給他發汗劑,津液就傷到了、小便又出的很多,就代表水分沒了,這時候大便雖鞕不可攻之,這條辨講的就是,病人如果里虛了,絕對不要去攻下,所以臨床上蜜煎導法大多用在病人很虛弱的時候,因為虛弱沒有能力把大便排出來,蜜煎導法為協助大便用的,大豬膽汁很難弄,用甘油錠也可以,甘油錠和蜜煎導法一樣。蜜煎導法蜜七合,一 味,納銅 器中,微火 煎之,稍凝似飴狀,攪之勿令焦著。欲可丸,並手捻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 當熱時急作,冷則硬。以納穀道中,以手急 抱,欲大便時乃去之。 把蜂蜜熬到感覺黏的程度如麥牙糖一樣就關火,等稍微溫一點的時候,並手捻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用手搓成一條一頭大一頭尖的,趁溫的時候做好,等涼了以後插到肛門去,大頭先進,腸子蠕動會讓它往裡面跑,以手急抱,欲大便時乃去之,用手抱到,有要大便感覺的時候再放手。土瓜根方方缺大豬膽汁方大豬膽汁一枚,瀉汁,和醋少許,以灌穀道中,如一食頃,當大便出。臨床上,用豬膽汁最好,但是豬膽汁不好拿到,因為有醋,酸的,所以滲透力量很強。人分泌膽汁幫助消化,所以用豬膽汁,豬瞻汁先調一些醋,用西醫的針管吸進,肛門塗點凡士林,把豬瞻汁打進去,約一頓飯的時間,大便就排出來了。二四九、「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 如果不管表證,病人脈遲惡寒,一般來說會判斷這病人里虛掉了,脈遲就是虛了,汗出乃表不固,現在陽明病的人,本身再帶有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這些癥狀,就是表未解也,可發汗,可以發汗,平常陽明病是不可以發汗的,陽明病本就是因為津液少了,造成高熱、大便硬掉了,現在陽明病在有表證的狀況下,還是需要給他發汗,要先解表再攻里。二五〇、「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宜「麻黃湯」。如果病人陽明病,又兼有脈浮,無汗而喘者,喘就是傷寒,麻黃湯證,就需要發汗,發汗則愈,宜麻黃湯,二四九和二五○這兩條辨講的就是,在陽明病攻下前,如果病人確定有表證,一定要先解表後再攻下。二五一、「陽明病」,發熱汗出,此為越熱,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者,此為瘀熱在里,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 一定是腸子裡面熱很盛才叫陽明病,如果病人有發熱汗出,此為越熱,就是熱有地方渲瀉,流汗出來了,就不會發黃,如果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就是只有頭流汗,脖子以下都沒有汗。小便不利,重點就是小便不利,因為小便堵到了,熱沒有地方渲瀉,汗又流不透,只有頭上有汗,所以渴飲水漿者,此為瘀熱在里,身必發黃,因為脾濕太盛了,陽明證的時候,胃、大腸就是屬於陽明,病人一定是陽明過熱,熱氣一直往上沖,第一個受到的一定是頭。所以如果病人有燥屎,就會「闕上痛」,胃氣往上走,胃裡面一定空掉了,胃一空掉。脾就過來了,脾濕堵在中間,濕一堵到的時候,小便就出不來了,脾臟之濕太過了,食物沒有辦法完全運化,大便又堵在裡面,宿食沒有去,濕又很盛梗在中焦,濕一盛,水就不好渲瀉出來,整個濕和熱和實都瘀在裡面,結果病人就發黃,病人的舌苔會很厚黃。張仲景說去濕靠茵陳蒿,去熱靠梔子,去實靠大黃,如果濕在肌肉裡面靠白朮,三焦上的濕靠茵陳蒿,肝膽的濕也靠茵陳蒿,所以茵陳蒿入肝膽,只要是肝膽的實熱,也就是發炎或西醫的溶血性黃疸,就用茵陳蒿。病分陰陽表裡虛實寒熱,分陰證陽證,如果病人全身發黃,有陰黃和陽黃,茵陳蒿湯是屬於陽黃的葯,茵陳蒿湯一下去,小便有出路了,小出來黑黑的很濃稠,茵陳蒿能去濕是因為它能利水,濕是從小便出來的,大黃是把裡面的燥屎清出來,如果怕太苦加甘草,就完了,不可以隨便加甘草。脾太燥了就是「麻子仁丸」,脾太濕了就是「茵陳蒿湯」,所以「麻子仁丸」和「茵陳蒿湯」是相表裡的葯。茵陳蒿湯方茵陳蒿六兩 梔子十四枚 大黃二兩去皮右三味,以 水一斗,先 煮茵陳,減 六升,納二 味,煮取三 升,去滓 ,分溫三服 ,小便當利,尿如皂角汁,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 小便去也。先煮茵陳蒿,再煮其它兩味。茵陳蒿在胖子或剛發病黃很盛的時候,可以開到五六錢,瘦人三錢就夠了,梔子的量和茵陳蒿差不多,大黃約茵陳蒿的三分之一即可。【勿誤葯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為治發黃之聖劑;茵陳蒿專治發黃,蓋有解濕熱及利水之效。二五二:「陽明證」,其人善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之血 ,故令善忘;矢雖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當湯」下之。 平常陽明證,病人發狂奔走,已經全無意識了,其人善忘者,靈樞第八十篇「大惑論」、「上氣不足,下氣過實,其人善忘」,平常有陽明證,常常東西記不清,年齡大的人,善忘可能被西醫判定為老人痴呆證,剛剛講的可能馬上忘了,最近的事都忘了,可是很久以前的事會記得,如果是大承氣湯就攻大承氣湯,如果是抵當湯就攻抵當湯,這條辨就是說善忘就是必有蓄血,一定有瘀血瘀在裡面,所以然者,本有久瘀之血,故令善忘;矢雖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大便顏色黑了代表有瘀血,從舌證上看,舌上有青紫色的,就是舌頭全紅而且有青紫色的瘀點,表示體內有瘀,有點白苔在舌頭上才正常的。前面提過的三陰交穴壓痛、舌苔齒痕明顯、渴而不欲飲水,都可以用來診斷是否內有瘀血。如果病是太陽蓄血,血蓄在膀胱裡面,就是桃核承氣湯,如果是陽明蓄血,蓄在腸胃裡面,就是抵當湯,如果胃出血,西醫灌流質入胃裡面,一直洗胃,西醫治療完後,大都變成抵當湯證了,因為血乾燥在裡面,如果是大便乾燥用芒硝一打就碎了,如果是血塊,芒硝打不下來,就要用虻蟲、水蛭才打得出來。張隱庵曰:「太陽」蓄血,驗其小便;「陽明」蓄血,驗其大便;不用「桃仁」而用「抵當」者,以久瘀故也。二五三、「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矢者,可攻。腹微滿,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矢者,宜「大承氣湯」。陽明病攻下了以後,心中懊憹而煩,胃裡面很難過,還是會有煩躁,病如果進入陰的時候,都不會有煩躁的,胃中有燥矢者,可攻。攻了若沒有清乾淨,裡面還是有東西,可以再攻,若有燥矢者,宜大承氣湯,裡面有乾燥的大便在裡面,用大承氣湯去攻,腹微滿,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如果剛開始大便比較硬,後面是稀時都軟掉了,代表里濕很重,確定陽明是燥的時候,才會用大承氣湯,如果裡面還有濕,就不會用大承氣湯,大便溏就是裡面有濕,濕還沒有完全化燥,用小承氣湯就可以了。二五四、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燥,發作有時者,此有燥矢,故使不大便也。怎麼知道肚子裡面有乾燥的大便?就是有硬塊在裡面,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第一繞臍痛,繞著肚臍一圈痛,第二煩燥,生氣,想罵人。發作有時者,有的時候痛,有的時候不痛,此有燥矢,故使不大便也,這條辨就是說,有乾燥大便堵在大腸裡面的幾個癥狀。二五五、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 本來病人煩熱,汗出後好了一點,又忽冷忽熱,到了黃昏以後可以發熱,承氣湯和白虎湯都有潮熱,必屬陽明也;但熱不寒,完全沒有寒證,就是陽明證,陽明熱分經熱和腑熱,熱在腸子裡面就是承氣湯,熱在血脈神經上的就是白虎湯,如果脈實者,代表就是里實很盛了,宜下之;脈浮虛者,脈浮虛代表還有表證,先發汗再去攻里。宜發汗,發汗還是可以用桂枝湯,下之與大承氣湯,所以給病人大承氣湯的時候,一定要確定病人沒有表證的時候,才可以去攻。二五六、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者,此有燥矢也,所以然者,又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氣湯」。 病人陽明證,給他攻下,下完了以後,結果六七天又不大便,腹滿者,此有燥矢也,所以然者,又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氣湯,攻了大承氣湯之後,燥屎還在,就是藥劑不足,出手太軟,開的處方太輕,再開大承氣湯給他,沒有關係。 大承氣湯證的時候,如果沒有用大承氣湯攻掉,後遺症很多,到捻衣摸床、手足燥擾的時候,再下大承氣湯就一翻兩瞪眼了,如果死掉,病人家屬會以為是吃大承氣湯死的,所以要先講清楚,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含葯而亡。二五七、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得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一看到病人小便不利,就知道津液已經沒有了,大便乍難乍易,大便有時候好,有時候不好,時有微熱,沒有寒,喘冒不得卧者,有燥屎也,這些都是大承氣湯的癥狀。喘冒不得卧者,為什麼會喘?大腸在下方,因為大腸和肺是相表裡的,所以看肺家證實的時候,有時候會誤診,看到病人舌質苔黃、喘,開麻杏甘石湯,看起來麻杏甘石湯很對證,可是沒有好,病人喘的不能躺下去。病人述說五六天沒大便了,才想到大承氣湯,所以開處方之前,一定是先問大小便的,飲食習慣如何?還有睡眠如何?這是高明醫生的習慣動作。二五八、食谷欲嘔者,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 胃下垂,酒客病、胃常常嘔酸的,最好的方子就是吳茱萸湯,食谷欲嘔者,就是不吃就不嘔,吃東西就會嘔,吃下去東西就想吐,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有三個方子,第一、里寒重,里寒最重的時候用「四逆湯」,寒就是不動了,胃腸裡面都不蠕動了;第二,寒稍輕的用「理中湯」;第三、更淺的就是吳茱萸湯,吳茱萸湯的主證是吐酸嘔酸;胃寒的原因是肝太寒了,肝寒了影響到胃,讓胃變寒了,所以大部份臨床上看到吳蔡萸湯證的時候,都是酒客病,喝酒喝多了,還有肝硬化的病人、慢性肝炎的、胃下垂的,都會看到吳茱萸湯證,所以在治療肝病、腸胃病的時候,常常用到吳茱萸湯,吳茱萸本身入肝經,足厥經肝經,吳茱萸溫中焦的,跟乾薑一樣是溫中焦的,但是乾薑是溫脾胃,治療胃的時候靠人蔘、甘草、大棗,吳茱萸是溫肝,但是不補中,所以吳茱萸湯加入人蔘來補中,中氣虛掉了,胃的功能沒了,治療起因是肝寒的,酒喝到身體裡面感覺是熱的,實際上到了身體裡面是變冷的,酒最後就停在肝裡面,所以肝就變冷了,喝酒的人常常到半夜不能睡覺,胃裡面很難過,胃裡面常常嘔酸,所以吳茱萸湯是止嘔的聖葯,葯書上的止嘔是病人吐酸,實際上這酸是從肝里來的,肝液進入胃裹面的時候是酸的,肝生酸,東方木,所以腸胃科,平常嘔酸嘔的很厲害的,服瀉心湯都不會好,吳茱萸湯下去就好了。胃下垂的癥狀,摸左手的寸脈沒了,表示心脈胸陽的脈沒了;右手的關脈特別壯,代表胃下垂,吳茱萸湯溫中焦的,如果服了吳茱萸湯病反劇者,屬上焦,病在上焦,因為上焦如果是熱,東西下去也會吐,結果吳茱萸湯溫中的葯下去,中焦加熱,上焦會更熱,就會更嚴重,就知道熱在上焦,在上焦用梔子豆豉湯了。吳茱萸湯方吳茱萸一升洗 人蔘三兩 生薑六兩切 大棗十二枚劈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吳茱萸用三錢,重證的時候可以用到五錢, 人蔘、生薑、大棗酌量的用。【肘後方】曰:一方(即本方)治人食畢噫醋及醋心(即食後吞酸嘈雜也)。張元素曰:吳茱萸湯其用有三、去胸中之逆氣滿塞,止心腹寒感疼痛,及消宿酒。早上宿醉未醒,可以用吳茱萸湯,吳茱萸湯對酒客病非常的好。二五九、「太陽病」,寸緩 ,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 ,不渴,但心下 痞者,此以醫下故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小便數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 ,無所苦也;渴欲飲水;少少輿之;但以法救之。小便不利而渴者,宜「五苓散」。 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寸關是脾胃的脈,固表的能力就是靠脾臟,關浮就代表病在表,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有惡寒就不是陽明證,不渴,但心下痞者,病人不渴,但是胃很難過,此以醫下故也,這是醫生攻下了,應該要解表、結果醫生攻下了,一般來說如果沒有傷寒證的時候,病人汗出而渴,流汗流很多又渴就是五苓散證,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如果這病人惡寒的現象完全沒有了,全進入熱的癥狀,就轉陽明了,本來進來的寒,由表一直通到現在半表半裹,進入腸胃了,轉化成熱了,整個燥熱起來了。小便數者,大便必硬,轉陽明證了,就知道津液不足了,小便又多,下焦的津液不足了,大便會幹掉,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十天不大便都不會難過,由此可知是屬於寒實便秘,若是熱實便秘,十幾天下來早就發狂譫語了。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像前面講的心下痞不惡寒就開瀉心湯,小便不利而渴者五苓散,像五苓散證的病人,大部份會看到水腫,渴的原因就是腸胃的水發到皮膚表面上,但是力量不夠,沒有辦法回頭,裡面的水沒了,外面的水又出不了汗,汗出來一點但又不多,舌頭下沒有津液可以生出來,所以會渴,因此五苓散有用到桂枝。這「五苓散」條辨應該放在太陽篇末來講。二六〇、陽脈微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也;汗出多者為太過。陽脈實,因發其汗出多者,亦為太過。太過為陽絕於里,亡津液 ,大便因 鞕也。 陽脈就是右手的脈,寸脈也是陽脈,陽脈微,陽脈緩下來了,代表陽已經歸根了,陰陽和了,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也,汗出少者,代表自己好了,如果病人汗出多者為太過,津液發散太多的時候就知道太遲了,如果陽脈實,因發其汗出多者,亦為太過,發汗太多也會太過,太過為陽絕於里,亡津液,大便因鞕也,汗出來太多以後,水沒有了血熱會增加,這就是白虎湯證,如果發汗發太多,把腸胃裡面的津液發乾掉了,大便也會硬。二六一、脈浮而芤,浮為陽,芤為陰。浮芤相搏,胃氣生熱 ,其陰則絕。 芤脈代表脈是中空的。中空的脈又代表失血,所以病人開完刀或大量失血的時候,摸他的脈,脈會變的很大,然後按下去中間是空的就是芤脈。脈浮為芤,浮代表有表證,脈又浮又裡面又中空的,浮為陽,芤為陰,浮代表陽,芤代表陰就是血不足了,一個是氣,一個是血,浮芤相搏,因為血虛不夠的時候,陰陽不和,病人失血的時候可以看到,正常胃的熱應該停留在胃裡面,胃才會蠕動,如果血不夠的時候,胃的熱氣會往上升,像熱氣球一樣,會浮起來,熱氣之所以停在下方沒有浮起來,是因為血在中焦,就是我們的體能,血一少的時候,虛熱就往上沖了,所以胃氣生熱,其陰則絕,就知道這病人大量失血,血不夠了。所以這病人有表病,血又不夠,表病還沒有去掉,血又受傷了。二六二、趺陽」脈浮而濇,浮則胃氣強,濇則小便數,浮濇相搏,大便則難,其脾為約,「麻仁丸」主之。趺陽脈講的就是沖陽的地方,腳背的地方;為什麼叫脾約?食物進入胃,經過十二指腸到小腸,小腸很小,殘渣一個一個堵在小腸轉折的地方,因為脾太燥,思能傷脾。孟子說「思而不學則怠」,倪子說、「思而不學,大便就像六味地黃丸」,像羊大便。人喝水,正常的時候,水在陽明發散,一部份的水在胃裡面發散成津液,一部份的水到小腸或大腸。在大腸的時候在發散,這是經過兩道步驟,當脾太燥的時候,水一進入到胃裡面就蒸發掉了,脾臟把水拿走了,脾本身是濕不要水,這水就直接給膀胱,就小便出來了,所以小便數,食物的水應該到大腸裡面的時候才完全吸收,結果進入小腸的時候,就完全被脾臟拿走了,大便干在小腸裡面,大便就變成一顆一顆的,本來應該是一條的,堵在大腸的燥屎像核桃那麼大,堵在小腸裡面的像六味地黃丸,燥屎就是堵在小腸裡面的九轉迴腸的地方。因為知道結在小腸裡面,用芒硝就太快了。所以靠麻子仁,仁就是有油質,都可以潤腸,所以又用杏仁,健脾的時候用桂枝湯,因為脾已經太燥了,桂枝很熱,桂枝下去脾會更燥,所以不用桂枝用白芍,白芍能讓脾臟裡面,靜脈的血管活絡起來,能生濕並止腹痛,這三味葯再加上小承氣,小承氣湯是通小腸的,所以小承氣湯裡面加麻子仁、杏仁、白芍,才能把小腸的燥屎通出來,光用小承氣湯大便清出來了,可是小粒的清不出來,因為大便黏在小腸壁轉折處,這就靠仁劑把它清出來,靠丸劑的葯緩力專,把它慢慢清乾淨。張仲景用丸劑,取它的葯緩力專,湯劑的速度太快了,清不幹凈,用丸劑慢慢的全部把它清出來。這種癥狀女性比較多,用了麻子仁丸,癥狀有改善但如果還不太通暢,可加少量芒硝沖服。麻子仁丸方麻子仁二升 芍藥半斤 枳實半斤炙 大黃一斤去皮厚朴一斤炙去皮 杏仁一斤去皮尖,研作脂右六味,為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十丸, 旦三服,漸加,以和為度。開處方的時候照比例開,麻子仁二,白芍六,枳實六,大黃十二,厚朴十二,杏仁十二。【方函口訣】引閑齋曰、治老人之秘結最佳。然本方雖和緩,究屬攻破之劑,嘗見有誤用致死者。老人血液枯燥而便秘者,得大劑「肉蓰蓉」輒通利;若用本方,雖取快一時,不旋踵而秘結益甚,不可不知。常常看到老年人大便像羊大便一樣,一顆一顆的,肉蓰蓉是補腎,是男人壯精的葯,把精力壯起來,體能恢復以後,腸胃蠕動功能恢復,自然而然把大便排出來。年齡大的人身體很虛,沒有體力承受承氣湯的威力,所以緊急時可用豬膽汁導法和蜜煎導法,從肛門把大便清出來,二六三、「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這是剛開始表熱進入陽明的主證,剛開始太陽病的時候,發汗就去掉,在發汗的同時病進入陽明了,病人流了汗,汗出來了燒卻沒退,燒是蒸蒸發熱者,一陣一陣的上來,就知道這是在胃裡面,就在十二指腸的地方,所以調胃承氣湯主之,就是剛開始起陽明證的時候。二六四、「傷寒」吐後,腹脹滿者,與「調胃承氣湯」和之則愈。傷寒應該發汗解掉,如果病人剛好吃壞肚子,吐,嘴巴一吐,吐出來的黏液,黏黏的,就是濕,如果濕去掉了,可是燥沒有去,所以還是調胃承氣湯主之。因為腹脹滿者,肚子還是脹滿,代表大便還堵到,不管是小承氣湯、大承氣湯,肚子一定會有脹滿,因為裡面有堵到大便,只是堵到小腸或大腸,位置不一樣,所以處方也不一樣。二六五、「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微煩、小便數,大便因鞕者,與「小承氣湯」。 太陽病解表就好了,結果攻下,吐,發汗,就是津液傷到了,小承氣湯的腹滿一定在少腹,「關元」一帶。二六六、得病二三日 ,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輕,至四五日,雖能食,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五六日,輿「小承氣湯」一升 。若不大便,小便少 者。雖不 能食,但 初頭鞕,後 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須小便利,矢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 脈弱,代表表虛了,無太陽柴胡證,太陽證看不到了,少陽證也沒有了,代表邪入里了,如果邪入少陽會往來寒熱,病人煩躁,心下鞕,胃裡面脹滿,胃裡面硬硬的,會煩躁代表胃已經生燥了,傷寒的時候,在表上看到的是寒,這寒傳到腸胃來的時候,會變成熱,原來裡面就已經很熱了,再進入會更熱,津液就會喪失掉,病人就會煩躁,至四五日,雖能食,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先去攻他的大便,至五六日,與「小承氣湯」一升,五六日再給他小承氣湯,還是不大便,若不大便,小便少者,雖不能食,但初頭鞕,後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須小便利,矢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初頭鞭,後必溏,就是濕太盛了,免疫系統、抵抗力、營養都是來自於中焦,當傷寒的時候,表熱走到裡面來,胃已經虛掉了,熱就是發炎,熱一下來,發炎的更厲害,炎一定往上走,所以有後來變成腦膜炎等,人的身體是密閉的腔,熱力往上走,胃就縮小,脾臟就橫逆過來,脾濕就過來了,就堵在這了,所以有初頭鞕,後必溏,剛開始大便是硬的,後來大便是溏的,遇到這種情形的時候,大便只要有溏,裡面一定有濕,不要去攻,給小承氣湯就好了,要確定他小便利,代表濕已經有地方渲瀉了,代表大腸裹面全部化熱了,所以大承氣湯證的小便還是利的,矢定鞕,因為小便利出來,脾臟的濕已經完全沒了,才可以用大承氣湯。其實這裡小便少、腹滿便溏的癥狀,就是有濕在裡面,可以五苓散與大承氣湯合用。有時候病人講不清楚,可以看病人的舌頭,舌頭上口水津液很多,代表濕很盛,如果很黃,代表濕且熱,如果蒼白的就是寒而且濕,如果舌頭已經幹掉了,表示腸裡面幹掉了,大承氣湯的舌頭乾乾的,裡面沒有津液了,舌苔有時候嚴重到都翻起來了,濕在裡面下利的時候,一定抱著肚子,如果按壓下腹部會痛,就是大便干在裹面了,如果按壓不痛,就是濕在腸子裡面,表示大便還沒有乾燥。二六七、「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太陽表證傳熱的時候,已經變成沒有寒證了,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眼神已經痴呆了,高熱了,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者,身微熱因為熱都在裡面,此為實也,急下之,趕快下,再不下危險了,這是腦膜炎先期的預兆,用承氣湯或白虎湯,所以腦膜炎的病變在陽明篇也可以治。二六八、「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這時候已經燥熱了,汗流很多了,就要速下,所以只要確定是大承氣湯證,就要速攻,不要懷疑。這就是急下存陰的觀念。二六九、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整個腹部脹滿已經大痛了,大承氣湯證痛的時候,到不要按都會痛了,趕快攻,不攻的話,運氣好轉盲腸炎,運氣不好的腦膜炎。二七〇、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什麼叫減不足言,肚子脹滿,摸到燥屎了,大承氣湯攻下去後,病人有舒服點,但是還是脹滿,就是先前開的大承氣湯太輕了,要開重一點,所以這條辨講的就是大承氣湯劑量不夠,要再用大承氣湯。二七一、「陽明 少陽合病」,必 下利;其脈不負者,順也;負者,失 也;互相剋賊,名為負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如果單純的陽明少陽合病是大柴胡湯,太陽少陽合病是小柴胡湯,陽明病的時候脈一定大,少陽病的時候脈一定是弦,為什麼必下利,病進入少陽的時候是膽,病隨膽汁分泌出來,進入陽明腑病的時候,等於腸子發炎,如果單純陽明熱沒有少陽證,熱到最後就變成燥屎,津液就沒了,所以有膽汁在裡面的時候,因為膽汁會幫助消化,所以膽汁因病而分泌太多,就一直在下利,下利的時候會看到青黃相間的濁物。何謂「克」,脈完全弦的時候,就是木盛,木會克到土,少陽脈大於陽明,就叫作「克」,何謂「賊」,如果脈大,陽明脈盛,土會反侮辱到少陽,反侮就叫做「賊」。其脈不負者,順也;負者,失也,陽明少陽合病應該是脈弦又大,這是正常的,有的時候脈很弦而不大,有的時候脈很大又一點點弦,都是不正常;陽明少陽合病的時候,只須大柴胡湯就可去掉了。確定沒有少陽證,只有陽明證的時候,才會用承氣湯。 脈滑而數者,摸到病人滑脈代表有實,數脈代表有熱,滑脈就像摸拉動中的繩子一樣,實就是有東西,所以病人如果身上有長東西,摸到的脈就是滑的,弦脈的滑,代表長在淋巴系統裹面,像腋下或腮下或甲狀腺或胸,如果脈大而且滑,就是腸子裡面堵到了。二七二、病人無表裡證,脈浮數者,雖發熱六七日至七八日,勿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協熱而便膿血也。 病人表證里證都沒有,沒有寒熱,大便也正常,但是脈又浮又數,浮是表,數是代表熱,可是病人又沒有癥狀。先不管他,沒有關係的,假令已下假如已經被攻下了,脈數,不解,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如果已攻下而仍然脈大,大便仍有問題,表示有瘀血用抵當湯,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協熱而便膿血也,如果大便出來有血,有的可能是痔瘡,可能是內痔,不開刀生完小孩的太太,大部份是內痔,臨床上看有痔瘡女人比男人多,壓「孔最」或「承山」,會有壓痛點的就有痔瘡,另種造成大便膿血的,就是血裡面熱太盛,血裹面的津液太少,血一但過熱必叛離經道,造成血管破裂,血跑到腑裡面去,所以大便出來有血,大便有膿血的時候有白頭翁湯可用。二七三、「傷寒」,發汗已,身目為黃。所以然者,以寒濕在里不解故也。以為不可下,於寒濕中求之。 病人本來是傷寒,如果單純傷寒,麻黃湯發汗就好了,可是病人有濕在裡面,麻黃湯一發汗、汗發的只是表證,可是里濕還是沒有去掉,濕是脾臟,脾是土黃,是陰黃的,發汗是從腸胃的津液來的,因為發汗帶動了裹濕,濕一上來,所以看到黃;寒濕的時候,方劑有「朮附湯」和「五苓散」,都是可以去寒濕的。二七四、「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蒿湯」主之。身黃如橘子色,就是陽黃表示熱,小便不利,腹微滿者,濕無法宣洩而緊於少腹,濕堵到了,小便不出來了,此熱濕並結下焦,則用茵陳蒿湯主之。
推薦閱讀: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phd與巴黎高科的工程師?
博士第五年還沒有發Paper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工作之後再辭職去讀博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鄭博士:開店鋪前的功課要做足
想申請美國博士的看過來!

TAG:博士 | 金匱要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