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傷寒論》之六經辨證

導讀:

六經辨證見於張仲景的《傷寒論》。該辨證方法是在《內經》中《素問·熱論》關於外感疾病論述的基礎上,結合臟腑、經脈病機變化以及邪正消長的臨床特點,加以命名並發展而來的,臨床中被廣泛應用。

《傷寒論》之六經辨證

《傷寒論》是我國第一部理法方葯完備,理論聯繫實際的臨床著作。張仲景在系統地總結與繼承了漢代以前的醫學成就的同時還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完成了融理法方葯於一體的辨證論治的專書——《傷寒雜病論》。《傷寒論》是《傷寒雜病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理解《傷寒論》的六經辨證時我們要從多方面綜合分析。

教材書上對於六經的定義是:六經,即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由於六經之每一經又分為手足二經,因而總領十二經及其所屬臟腑的生理功能,是生理性概念。筆者認為六經的概念可以更廣泛。

六經包含六經之氣之意,六經臟腑以風寒暑濕燥火六氣為本。如陽明胃土屬於燥土,土含濕氣,當胃顯燥氣時,臨床上就是胃陰受損,脾與胃為表裡經脈臟腑,脾顯濕氣時,臨床上就是脾失健運,脾生濕。由此當我們再進行六經辨證時,就可以聯繫各個臟腑所屬經氣分析病症,也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廣義傷寒為一切熱病的總稱,理解「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

對六經概念的明確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全面的地掌握六經辯證。在掌握六經辯證之前我們要明確,臟腑,氣血津液是其物質基礎,經絡是其絡屬聯繫,氣化是功能活動,氣化反應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的生理功能活動和病理現象。氣化離開了臟腑,氣血津液,經絡,就失去了物質基礎。臟腑氣血津液經絡離開了氣化,就反映不出其功能活動。所以六經辯證的實質是把臟腑氣血津液、經絡、氣化三者有機結合,再綜合病因屬性,病勢進退,緩急等,從宏觀著眼,對外感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癥狀進行綜合分析,論證疾病的方法與體系。

在學習六經辯證時除了聯繫臟腑經絡辨證,還要聯繫八綱辨證。八綱辨證是對一切疾病的病位和證候性質的總概括。六經辨證主要用於外感病的辨證論治的一種辨證方法。因為外感病是在外邪的作用下正邪交爭的臨床反映,正邪鬥爭的消長盛衰,決定著疾病的發展變化,關係著疾病的病位與證候性質,所以六經辨證的具體運用,無不貫穿著表裡陰陽寒熱虛實等八綱辨證的內容,六經辯證的內容包含於八綱辨證之下。 對於六經辨證的更好地理解與剖析有助於我們對《傷寒論》的學習,繼承和發揚《傷寒論》的精華,使之為中醫藥發展再作貢獻,為臨床疾病的治療作貢獻。

那麼如何學好《傷寒論》這部中醫經典、掌握六經辨證的方法呢?我們一定要從基礎學起,也就是需要背誦經典原文

醫承有道學堂自2017年9月25日開始《傷寒論》經典原文片段——辨太陽病脈證並治的背誦學習,千餘名愛好者積極響應,加入到學習群,每天誦讀原文,抄寫記憶,北京中醫藥大學張林老師每天在我們的學習群互動答疑,大家的學習熱情持續高漲。

國醫大師周仲英老先生曾經說到,要珍惜現在良好的學習條件,問道於師,帶著問題請教任課老師,本周六(10月28日)將結束《傷寒論》第一階段的背誦學習,學堂邀請張林老師針對「辨太陽病脈證並治」開設8節視頻直播課,課程中老師詳細講解條文,結合實際案例分析,讓大家可以更進一步的加深理解,臨床中活學活用。

一、開課信息如下:

1、適合人群:中醫藥愛好者、中醫藥從業者、中醫藥專業學生等

2、上課時間:11月6日—11月15日,共8天,周一至周五學習,周末休息

推薦閱讀:

《傷寒論》顧護脾胃思想之探析
皇帝內經與傷寒論之二
王四進老師講傷寒論(40)
第二講 試論《傷寒論》條文組織 (下)
傷寒論》論汗瑣談

TAG:傷寒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