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天地】關於法科生的法學基礎、知識結構、法律思維方式與職業規劃的演講

作者|歐陽宇翔 協力(長沙)律所

本文為作者此稿,在此致謝,轉載請註明出處!

尊敬的法學院領導、同學們:

下午好!

今天很高興參加「協力獎、助學金」的頒獎活動。我代表協力長沙所全體合伙人、律師、同事對獲得協力獎、助學金的同學表示熱烈的祝賀!在湖南大學法學院設立獎助學金,是協力長沙所支持中國法學教育、中國法治化建設的重要舉措。雖然我們的能力非常有限、非常微弱,但我們感到非常自豪。我們希望拋磚引玉,引領更多的社會力量支持中國的法學教育和法治化建設。

今天的演講,法學院給我的題目是「執業分享」,希望我結合自己的執業經驗給同學們講講如何學習和運用法律知識,如何為未來「做律師」做職業準備,這個題目應該說離在座的同學們還遠,探討的緊迫性還不是很強。但作為一個執業多年、長期擔任律所領導職務,面試過眾多法科生、指導過許多年輕律師的「老律師」,我確實對法學教育以及現行法學教育體制下培養出來的法科生的知識結構和技能,有些話想說。近幾年,我曾在多個場合零散地談過這個問題,但不系統、不具體。今天,我願藉此機會就這個問題詳細地跟同學們聊一聊。

首先,我想談談我對現行法學教育體制下培養出來的法科生的知識學習、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和職業規劃的直觀感受。江山代有才人出,新時代的年輕人優點和長處當然很多,這一點毋庸置疑。但今天我主要談一談普遍性的、有待改進的問題。

法學基礎理論問題。這些年來,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法科生的法律基礎知識和法學理論功底總體上比較薄弱,讀書太少。協力長沙所招聘律師助理的基本門檻是其第一學歷必須是985、211高校法學院或者全國知名的專門政法類院校,從這個角度來說,參加協力長沙所面試的同學肯定高考分數比較高,智商不差。我面試學生時,也從來不問實務問題,只問法律基礎理論問題、法律概念問題,因為剛畢業的法科生不懂實務很正常。一般我面試的第一個問題是:你讀過哪些法律專著,書名、作者;第二個問題才涉及一些基本的民法、合同法、公司法、程序法、刑法、行政法的基本理論概念問題,我從不問小部門法和偏、怪的問題。但是,多年的面試結果是讓我比較失望的:本科生除教材外,很少有人認真的讀過什麼法律經典著作;即使是研究生,很多人在對口的研究方向上讀過的法律經典著作也不超過5本。在基本的法律概念上,很多人也懵懵懂懂:一個行政法方面的研究生,面試時答不出什麼是比例原則;一個訴訟法方面的研究生,答不出什麼是民事訴訟法上的比較優勢證據規則。試想,法學基礎理論功底這麼薄弱,如何經手法律實務?所以,對新進律所的法科生,這些年來我幹得最多的,就是給他們列書單,讓他們「強基礎」,還有就是不厭其煩的講解一些基本的理論概念問題。而這些,本來是同學們應該在學校里就完成的。

知識結構問題。面試法科生的另一個感受,就是現在法科生的知識結構太單一、太薄弱了,除了法律學科方面的知識外,極少具有政治、歷史、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投資學、金融學、財稅學等非法學專業知識。同學們,要知道,法律只是調整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規則,如果不懂規則後面的調整社會關係的本義,談何理解和運用法律規制分析、解決社會政治經濟生活問題?說得簡單粗暴一點,法律條文,哪怕是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都會念的!可能大家羨慕西方國家,法律人是社會精英,法律人擁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很多社會賢達,如政治家、企業家、外交家,均出身於法學院,更遑論法官、檢察官、律師。但同學們想過沒有,他們這些法律人,難道像我們這樣,只看法律書、只具備法律知識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柯林頓、奧巴馬的傳記,看看他們上大學時是怎樣讀書的,涉獵範圍有多廣!在就業面試時,很多同學嚮往「高大上」,提出對企業併購重組、上市、金融、公司治理等高端業務感興趣,希望從事這些法律服務領域。但拋開你的法學專業知識如何暫且不表,試問,無任何財務、投資、稅務或者金融方面的知識背景,你憑什麼可以從事這些專業領域?就憑著你對「高大上」的一無所知與一廂情願的「熱血」,我又怎麼會、又怎麼敢提供這樣的崗位給你?

當然,這些不能完全怪同學們。作為上個世紀90年代畢業的法科生,我發現現在的法律教育體系非常不重視非法律課程的設計與融合。記得當年我上大學時,不僅法律課程開的很全面,而且同時開設了很多非法律課程,包括西方經濟學、初級會計、中級會計、貨幣銀行學、證券投資學、財政學、審計學。我的財經、管理、稅務方面的知識積累就是在本科階段完成的,大家千萬別誤解我是因為讀了經濟類碩士才具備經濟學科知識的。我認為,這些非法律專業課程的開設,對法科生的知識結構儲備非常重要。所以,我強烈建議,法學院一定要開設數學課和經濟類課程,我們法科生未來的路,不只有法律職業一條路,還可以成為政治家、經濟學家、企業家、外交家!

法律思維方式問題。第三個面試法科生的感受,就是現在的法科生極少具有良好的法律思維習慣。我一直堅持的用人原則是:深厚的法律功底與良好的法律思維習慣,兩者之間,我更傾向於那些具有良好法律思維習慣的法科生。為什麼?很簡單,思維方式是綱,法律知識是目,綱舉才能目張,法律功底可以補,而良好的法律思維習慣卻是或因為天分,或因為長期有意識訓練才能形成。

什麼是法律思維?很多年輕律師都問過我這個問題。今天,我不從其學理上給予定義,而從我的律師執業體驗上來說說我的看法。法律思維,我的認知是,對社會現象和問題,自覺運用法律原理、法律原則、法律規定進行權利、義務、責任的理性分析。法律思維要求摒除道德、情感、社會輿論、大眾心理的摻雜和影響,進行看似「冷冰冰」的專業法律分析。法律問題,無非就是權利、義務與責任分配與承擔問題;法律問題中的訴訟問題,就是通過訴訟的方式分析權利(法律規定的或約定的)、義務(法律規定的或約定的)的內容及其合法性(法律保障性),解決行使權利、違反義務的後果承擔(誰承擔,承擔多少,怎麼承擔)的問題;而法律問題中的另一大塊非訴問題,就是通過非訴訟方式(談判、合同簽署等)安排權利、義務的內容,設置責任的認定、追究機制,從而實現利益可預期的目標的問題。很多同學不能自覺運用法律思維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常常不能把法律和實踐很好地糅合,分析起來,常常是兩張「皮」,具體到實務中就是,運用法律處理實際問題時,頭緒不清楚或束手無策。

法科生的職業規劃問題。去年12月,我有幸應邀擔任某名牌大學舉辦的「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決賽評委,10名決賽選手中有好幾個法科生,他們的職業規劃都很具體,有要做涉外審判法官的,不僅是法官,還得是主審涉外案件的法官;有要成為國內某某一流所北京所的律師的,不僅是律師,而且得是國內一流律所的律師,還得是國內一流律所在北京辦公的律師······我的個人觀點是,在校的法科生不宜作這樣具體的執業規劃,不應將自己圈囿於如此狹窄的方寸之中,這樣的職業規劃不僅不切實際,而且不科學。我認為,首先,法科生把職業定位於與法律相關的崗位都不算是職業規劃,因為無論是法官、檢察官、律師還是企業法務,所要求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知識結構都沒有太大差異;其次,在校的法科生正值青春年少,個人主觀因素、社會需求、個人志趣愛好都處在動態的變化中,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一我的職業理想:高中考大學時,我的理想是做官,所以高考志願選擇的是農村經濟專業,但事實卻是陰差陽錯的被法律系錄取;大學期間,我討厭法律,但也不再執著從政,於是轉而一心要成為名利雙收的金融家,於是咬緊牙關自學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和概率統計,報考當時被稱為「南方金融家搖籃」的湖南財經學院財經方向的研究生,最後如願以償學的是財政稅收專業;研究生期間,我的職業理想又變成了投行家,想發揮自己法學與經濟學的複合優勢,但是我立志絕不就職銀行,「銀行基層千千萬,行長哪能天天換?」——當行長,太難!但研究生畢業時,我卻沒能就職證券公司投行部,而是成了財政部駐湖南省財政監察辦事處的一名財政幹部;工作兩年多後又辭職下海,從事了律師。回想這麼些年以來,從最排斥的職業兜溜一圈後又回到當初最討厭的律師職業,在自由張揚個性,施展拳腳的同時,掙點小錢,還樂此不疲,多麼具有諷刺意義!

但需要說明的是,儘管大學期間我排斥法律職業,但我卻從來沒有懈怠對法律的學習。我希望同學們,不要因為你對法律不感興趣,不要因為你認為未來不會從事法律職業,而懈怠對法律的學習,並且以此作為你不認真聽老師講課、不看法律書的理由。

接下來,我談談法科生如何學習知識、如何完善知識結構、如何形成法律思維習慣等問題。

怎樣學習知識。我認為,作為人文學科的學生,一是應當讀一些人文方面的專業著作。個人認為這些書籍是必讀的:西方哲學史、中國哲學史、世界發展簡史、西方經濟學說史、西方法律學說史、美學、倫理學、自然辯論法、政治學等。二是法科生應當認真聽課。法學院開設的法律課程內容不是枯燥法條的死記硬背,而是追溯源頭,講解法條背後的原理、目的與精神,培養法科生的法律素養,法律從來不是死記硬背能學好的。三是學校每開一門法學專業課,除教材外,法科生應當讀一本法學大家的專業專著,比如公司法,法科生可以再讀一讀劉俊海教授的《現代公司法》;合同法,法科生可以再讀讀韓世遠教授的《合同總論》。四是每學期精讀一本外文國外法律專業書籍或者閱讀一本外文版的法律期刊。就研究生而言,應當通讀自己研究方向的國內外法學大家關於此方向的專著、論文全文。

在讀書方法上,我的體會和建議是先「觀其大略,不求甚解」,然後再細細研讀,不強求立即完全搞懂。囿於同學們眼下的基礎知識積累、理解能力、社會經驗與閱歷,很難完全理解和把握學術大家們大作的精髓,但這不應該成為放棄的理由。要知道,讀了不懂與因不懂而不讀,以後對你的影響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裡說一點題外話。前段時間,學者們一度在爭論大學到底是職業教育還是人文精神教育的問題,我想這是個偽命題。大學完全既可以對學生完成人文精神的培養,也完全有能力、有條件完成學生職業素養的塑造。把兩者對立,甚至非此即彼,這是不應該的。一個大學畢業生,沒有人文精神,與普通的職業技術人員有何差別?反過來,一個大學畢業生,若「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只知坐而論道,而沒有賴以安身立命的基本職業素養,豈不可悲?

如何完善知識結構。法科生除法律外的最重要知識應當是財經、稅務和管理方面的知識。一方面,法學院應當適當開設數學、西方經濟學、金融學、會計、財務貿易等方面基礎知識課;另一方面,若法學院未開設這些課程,法科生可以到金融學院、管理學院等去蹭一些這方面的基礎課。然後,再根據自己的時間和愛好閱讀一些這方面的專著。本科階段,具備一些基本的常識性知識即可。

如何養成法律思維習慣。我建議一是大家可以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收集法律界專業人士對這些社會熱點問題的分析。現在網路時代,一般有熱點問題出現,就有法律專家對其進行法律分析。二是寒暑假到法律實務部門實習,到「一線」去觀摩、去學習對具體法律問題的處理方式與方法。說到實習,我建議在校法科生不要等到大四學校安排才去實習,從大一暑假開始就去,可以到不同的部門,法院、檢察院、公安、律所、企業法務部等。當然,法學院安排一些法律實務專家來授課就更好了。三是多看看中國裁判文書網上的最高法院的判例、案例指導以及《司法觀點集成》。可以說,最高法院代表著全國最一流、最具權威的法律實務認定觀點,是法律人實務操作最直接的指引。

對於職業規劃問題,我個人建議是不做,一定要做就做大而不宜做細。這個問題我上面已經講的很詳細了。

最後,我想特彆強調一點,我非常不贊成大學生為了出國、考公務員甚至考各種職業資格證書而本末倒置,把基本的專業學習扔到一邊,整天沉浸在準備這樣那樣的考試當中。這都是短視的。以後漫長的人生中,這種捨本逐末的做法也必然會付出代價。

同學們,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要發財,靠亂來」的時代正在逝去,知識、頭腦決勝的時代正在到來。依靠權力獲取特殊資源的傳統行業,如房地產、礦業,利潤空間越來越小,通過金錢、美色行賄獲取利益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少。具體到律師行業,倚仗標的額巨大的訴訟案件、公關能力而獲取巨額律師費、一夜暴富的機會將越來越少,尤其是對年輕律師而言。未來,我們法律人將越來越多地仰仗我們精湛的法律技能參與社會政治經濟生活而獲得報酬,社會對我們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也將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所以努力讀書,學習知識,你將獲得豐厚回報!

聽到這裡可能有的同學會想:這還了得!按照你說的去做,大學生活不是很苦逼,瀟洒、浪漫的時間全泡湯啦?同學們,別擔心,我是經過精心測算的,一定是讓你又學習好,又有時間浪漫瀟洒、戀愛的:只要在星期一到星期五,保證每天有包括聽課時間在內的8-9個小時進行有效學習,你就完全可以做到了。因為你是一個文科生,文科的著作閱讀起來還是很快的,比起理工科學生做實驗、算算術輕鬆得多;如果你能把周末抽一天時間用於讀書,假期平均每天讀2-4個小時,你就能讀更多的書。何況你戀愛的時候,還是可以思考問題的。比如當你看起來是含情脈脈,實質是獃滯的目光凝望你的戀人的時候,你空白的腦袋是完全可以開動起來思考理論問題的,這樣你一方面俘虜了你戀人的感動,另一方面又收穫了知識的豐腴。豈不是兩全其美?!

同學們,快樂的學習、快樂的生活吧!把戀愛和學習在同一時間緯度里完成!謝謝大家。

歐陽宇翔

上海協力(長沙)律師事務所主任高級合伙人

1993.9—1997.7中南大學法律系法學學士

1997.9---2000.7湖南財經學院財政會計學、經濟學碩士

2000.7---2002.10財政部駐湖南省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

2002.10---2003.10參加「中國律師巨匠實務培訓班」

2004年至今執業律師

湖南大學法學院特聘校外碩士生導師

中南大學信託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上海對外貿易大學法學院律師學院兼職教授


推薦閱讀:

蘇銀霞母子到底有沒有過錯?
"今已亭亭如蓋矣"--記一位專註虐狗30年的老師
老人領補貼被死亡,還有什麼類似事件?
如果為了穩定就可以選擇性執法的話,那為什麼不幹脆把法律規定成完全為了穩定的樣子?
如果是判處死刑,緩行二年執行是什麼意思?

TAG:法學 | 職業規劃 | 法律 | 職業 | 思維 | 知識 | 思維方式 | 規劃 | 演講 | 方式 | 知識結構 | 基礎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