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為例丨賞析舒曼《第一「春天」交響曲》
大衛·津曼指揮舒曼《第一交響曲》
舒曼《第一交響曲》賞析
本文涉及唱片:卡拉揚柏林愛樂(編號DG 429 6722) ;1、「如果一個男人正在創作一部交響曲,你就別希望他會顧及到任何其他事情」丨舒曼《降B大調第一交響曲》賞析;2、在舒曼的音樂中等待春天丨舒曼《降B大調第一交響曲「春天」》淺評;3、錢仁康教授告訴你為何舒曼的《春天交響曲》不算標題音樂,而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算!
這首交響曲是舒曼最著名的一首交響曲,該交響曲完成於1841年初,當時正是舒曼事業和愛情的「春天」,也是舒曼與克拉拉結婚後寫的第一部大型管弦樂作品,因而全曲主調歡快活潑,富有生氣。本曲被稱為《春之交響曲》據說是舒曼由包特格的《春之詩》獲得靈感。舒曼還想為每個樂章譜寫標題:即「春天的到來」,「夜晚」,「愉快的消遣」和「春天的告別」,可是後來沒用上,因為舒曼想讓聽眾發揮想像,自由揣摩。
伯恩斯坦指揮舒曼《第一交響曲》
唱片賞析這次選用卡拉揚指揮的版本,個人感覺卡拉揚指揮的風格很適合舒曼這樣的作品,所以第一交響曲賞析的版本就選他的版本吧。廢話少說,馬上進入主題!
第一樂章行板,降B大調,奏鳴曲式10:46
該樂章是舒曼最著名的樂章,著力表現春天的到來:一開始,引子由圓號和小號奏出,這是春天來臨的莊嚴宣告,體現了強烈的衝擊感。接著,這種衝擊感蔓延到整個樂隊,定音效的轟響,管樂的短促音型,以及長笛跳動的旋律,宣告了春天的到來,給人心靈很強烈的震撼。這段相當擴展的引子不但是孕育出樂章第一主題的種子,而且還是一幅萬物蘇醒、大地回春的畫面描寫,傳達出了春天清晰芬芳的氣息和作者對大自然的鮮明感受。在談到這個序奏時,舒曼曾寫信給指揮家陶伯爾特說:「我在1841年2月寫作這部交響曲時,心中充滿著春的渴望。請你把它感染一些給樂隊。我希望一開始,小號象從高處發出喚醒大地的聲音。序奏的其餘部份,應該暗示萬象回春,到處一片青蔥,蝴蝶也在翩翩起舞。」然後一段漸快漸強的旋律後,第一主題在2:29時刻撲面而來,降B大調,給我們一種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感覺。接著是圓號的過渡音型3:09,一小段過渡後在3:13時刻由單簧管和大管奏響第二主題,第二主題輕柔緩慢,活潑詼諧,與第一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有如情人間的綿綿耳語。第二主題呈示完後,是呈示部的結尾部分(在3:30時刻)。呈示部完結後在4:10迎來了樂章的展開部,展開部是兩個主題在各個聲部之間的變化發展,分為兩段,第一段先由弦樂組在低音部有力奏出,由遠及近,隨後是長笛和單簧管的可愛對答,像小鳥戲謔地對話,弦樂組依然做伴奏聲部演奏第一主題前半段。再就是在4:25雙簧管和單簧管共同演奏一段新的旋律,這段旋律就像在春天的嫩芽正茁壯成長,為後面的第一主題變調變形出現做了鋪墊。終於在4:53時刻由全隊輝煌奏出第一主題前半部分,長笛應答後半部分,緊跟著又是一次樂隊與單簧管的應答,這裡的一應一答非常有特色,充分顯示出舒曼的天才作曲技巧。第二段開始於5:18,依然是弦樂組在低聲部的演奏和拔揍,前面由雙簧管和單簧管共同演奏的新旋律這次重複由樂隊整體演奏,並在6:48時刻來到樂曲的高潮,原調再現第一主題前半部分,調性回到降B大調,此時可以從旋律中體驗到春天的氣息已迎面而來,到處是一片萬物復甦,春意滿園的景象,對於展開部,舒曼的解釋是「在這裡一切屬於春天的東西都在滋生不息」,在此展開部完結。隨後來到再現部,再現部省去了第一主題,只是原調再現第二主題(於7:50),呈示完第二主題一段呈示部的結尾縮減後樂隊直奔結尾----在8:30時刻,結尾採用了引子部分和第一主題的動機來完成,預示著春天到來後的百花齊放畫面,9:21時刻舒曼還加入了一段短暫的德國民歌,讓這個春天抒情樂章增添了許多德國風味,最後樂曲結束在全體樂隊的氣勢磅礴的演奏中。這個樂章可以說最能體現作者描寫大自然的具有舒曼風格的樂章,其聞名程度不亞於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第一樂章,是了解舒曼的交響曲和其創作風格最好的切入點。
第二樂章小廣板,降E大調,迴旋曲式6:17
這個樂章原來的標題是「夜曲」,從旋律的行進可以感受到就是一首深情的戀歌,舒緩而感人。作品結構是A-B-A-C-A-結尾,A是基本主題。B和C是兩個插段,與A基本主題形成對比。基本主題在樂曲一開始便由小提琴分兩組相隔八度演奏,該主題是一個抒情主題,讓人感覺這是一個幸福而溫馨的夜晚,弦樂湍動的音型,象春水在月下蕩漾,爍爍生光。B插段開始於1:13,由長笛和小提琴交替演繹,長笛音色明亮,小提琴琴聲悠揚,讓春天的夜晚有著更加夢幻般的感覺。第二個A段是在1:58時刻,由大提琴組在它最迷人溫柔的聲部低五度奏響,其他弦樂組則是以拔揍的形式伴奏。C插段則在大提琴演奏完後由長笛、單簧管和小提琴奏出(2:40),樂隊演繹得十分精緻而富有激情,經過卡拉揚調校的柏林愛樂對舒曼的演繹果然讓人肅然起敬。A主題再現是在3:40改由圓號和雙簧管奏響,其他弦樂器組包圍的方式奏出。結尾在5:40開始,最後基本主題消失在寂靜的夜晚。此後是不間斷去到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甚活潑的快板,D小調,諧謔曲式(復三部曲式)5:55
經過了寂靜浪漫的第二樂章,這個樂章可以說是充滿了歡樂。樂曲結構是A-B-A-C-A-結尾。首先迎來的是基本主題,一開始就由樂隊演奏,略帶進行曲的激昂果敢略帶惆悵的風格一下子就打破了第二樂章帶來的靜寂,「這個主題刻畫出年輕人樂天而略帶急躁的性格,也襯映出舒曼在幸福年代中青春煥發的姿容。」它貫穿在這個曾被作曲家稱為「愉快的消遣」的樂章中。第一個中段B在1:24時刻出現,由弦樂組和木管組對位和弦交替演奏,調性從小調變成了大調,2:55重新回到基本主題,調性為d小調,第二中段C在3:37時刻進入,可以看做是年輕人的歡快舞蹈。最後是基本主題的最後一次出現,在4:37時刻只是縮減再現。完成後樂曲結束在安靜的氣氛中。
第四樂章活躍而優美的快板,降B大調,奏鳴曲式7:30
這個樂章舒曼曾用了標題:春天的告別,但樂章並沒有悲傷的意思,反而更活躍,心情是愉快的,這點可以從樂曲結構看出。春天走了還有夏天,而且從樂曲氛圍可以看出作者主要想表達節日的快樂氣氛。樂章開頭是一個小序奏,由樂隊合奏表達出來,緊接著便是呈示部呈示第一主題(0:11時刻),由小提琴陳述,歡快而典雅,具有很強的舞曲風格。接著是一段美妙的過渡,在0:55時刻奏響,由雙簧管吹出,小提琴組則莊嚴對位,隨後馬上又由單簧管重複雙簧管的聲部,過渡段結束於1:13。隨後重複第一主題片段,1:33時刻由單簧管、大管一起吹出第二主題旋律,而小提琴則馬上進行了應答。隨後整個樂隊進行了重複和進入展開部(2:11),展開部開始於降D大調,先由長笛和雙簧管演奏第二主題,弦樂組進行回應,第二次則由單簧管吹出。一個新的動機2:26在圓號的齊奏下從低到高向上行音階各個聲部交替發展,隨後圓號(3:32)孕育出了第一主題4:03,由長笛奏出,模仿春天鳥的叫聲,樂章也跟著滑進了再現部,再現部開始在降B大調,可以說跟呈示部沒有太大的區別,包括配器。最後在5:58時刻進入結尾,結尾可以說是展開部的新動機的再次發展,接著樂曲在歡快中結束。可以看出這個樂章並非春的告別,而是對春天全部含義的思考。
正如舒曼在致友人的信中寫道:「這部交響曲的創作動機前發於春意。這是自然界的神力。人不分老幼,一年一度,都受到春意的感染。這部作品並不是寫實之作,但受春天意趣的影響極深。」
推薦閱讀:
※空靈的詩意-鄧立輝工筆花鳥畫賞析
※【古詩賞析】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暮從碧山下)
※鳥鳴澗原文|翻譯|賞析
※關於描寫中秋節的詩句賞析目錄
※李清照:《漁家傲》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