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與房子
蘇東坡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蘇洵進京趕考,名落孫山,啟程回四川老家,途經嵩山,寫了一首詩:
經行天下愛嵩岳,遂欲買地居妻孥。
晴原漫漫望不盡,山色照野光如濡。
意思是嵩山風景真好,山上陽光明媚,山下一馬平川,我蘇洵走遍了大半個中國,還沒見過這麼好的地方,我要在這兒買地蓋房,把老婆孩子都搬過來住。
蘇洵有沒有在嵩山買地蓋房呢?沒有,因為他沒錢。多年以後,蘇東坡的弟弟蘇轍寫文章提到這件事:「昔予先君,以布衣遊學四方,嘗過嵩洛,愛其山色,慨然有卜居意,而貧不能遂。」意思是當年我爸爸以平民身份漫遊天下,經過嵩山的時候,希望能在那裡安家,可是他太窮了,買不起地皮,蓋不起房子,美好的願望成了泡影。
蘇轍說得沒錯,他的爸爸確實是個窮人。
當然,蘇洵雖窮,還不到赤貧的地步,他在四川老家還有100畝稻田和5畝菜地,完全能解決一家幾口人的溫飽問題。但是蘇洵不善理財,也很少去田地勞作,他一生最大的興趣就是當官。為了當官,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可是每次都是名落孫山。他不氣餒,努力嘗試考試以外的路子,前後花了三十多年時間給所有能拉上關係的官員獻詩,猛拍歐陽修、王拱辰、張方平、文彥博等等朝中大老的馬屁,甚至不惜結交一些聲名狼藉的貪官(例如雷簡夫),只求人家能賜給他一個幕僚的職位。直到五十多歲的時候,蘇洵的努力才得到回報——在歐陽修的舉薦下,他終於可以不用參加考試,獲得了一頂「霸州文安縣主簿」的烏紗帽。主簿是宋朝最低級別的文官,相當於現在的縣政府辦公室主任,當時這個職務每月只有7貫銅錢的薪水。
雖然蘇洵的官位和薪水都非常之低,但是他很愛面子,一當上官,就在首都開封宜秋門外買了一所相當漂亮的花園住宅。前面說過,蘇洵每月只有7貫銅錢的收入,而這所花園住宅的標價是8000貫,就算他不吃不喝連續工作95年,也買不起這所房子,他是怎麼籌夠房款的呢?很簡單,借錢。蘇洵的二哥蘇渙是進士出身,時任利州提刑,官位和收入遠遠高於蘇洵,所以蘇洵買房的時候,主要是跟二哥借的錢。
有道是親兄弟也要明算賬,蘇洵借二哥的錢不能不還,而光憑蘇洵微薄的薪水是永遠也還不了債的。在開封買房七年後,蘇洵病逝,還債的重任也就落到了蘇東坡和蘇轍頭上。
蘇東坡和蘇轍要比乃父爭氣得多,宋仁宗嘉祐元年,他們兩個跟蘇洵一起參加進士考試,蘇洵再次落第,而蘇東坡和蘇轍都順利考上了進士,當時蘇東坡才二十歲,而蘇轍才十七歲。
按照北宋的選官制度,考中進士並不代表可以做官,進士只是一個學位,要想進入官場,還必須通過朝廷舉辦的公務員考試(制科考試)。宋仁宗嘉祐五年,蘇東坡兄弟一起參加公務員考試並一起通過,然後在嘉祐六年又通過了另一場公務員考試,此後蘇轍留到京城,蘇東坡正式邁上仕途——去陝西鳳翔做簽書判官,相當於現在的副市長。那時候,蘇東坡才二十五歲。
二十五歲的蘇東坡每月薪水20貫,是父親的好幾倍,此外還有400畝的職田。所謂職田,就是朝廷為了讓地方官衣食無憂,專門劃撥給他們的耕地。把400畝職田出租給佃戶,每年收租大約在800貫左右。把薪水和職田加起來,蘇東坡的年收入已經超過了1000貫,這個收入水平在北宋是很高的,意味著他存上8年積蓄,就能在京城買一所花園住宅。
但是蘇東坡沒有買房,他和他的妻子王弗、兒子蘇邁借住在鳳翔府學,直到三年以後調離鳳翔。蘇東坡為什麼不買房?因為他把自己的收入都用來替父親還債了。
宋仁宗熙寧四年,蘇東坡被調到杭州任通判,月薪漲到了30貫,職田增加到700畝,年收入大約在1800貫左右,稍微攢上幾年錢,買房是不成問題的。可是蘇東坡仍然沒有買房,不是不想買,是錢不夠。年收入那麼高,為什麼錢不夠?因為他的開銷太大。他去杭州赴任的時候,跟著他一起去杭州的可不光是他的妻子和兒子,還有他小時候的奶媽任採蓮,以及他的侄媳婦和兩個侄孫。蘇東坡是個很看重親情的人,奶媽哺育過他,所以他要把奶媽帶到任上去享福。侄媳婦和兩個侄孫則是因為沒有生活來源,族裡沒人管,蘇東坡獨力把他們養起來。事實上,蘇東坡後來得知某個堂姐死了丈夫以後,還慨然承擔了供養堂姐及其子女的重任,直到堂姐的女兒出嫁,都是他出錢做的嫁妝。
慷慨好施的蘇東坡靠一人之力養活了一大群親戚,同時還在繼續歸還父親在世時欠下的債款,以至於他在杭州做了三年通判,離任時的積蓄只有幾百貫錢。
再後來,蘇東坡去密州做官,薪水又漲了一次,年收入已經超過了2000貫,還是沒有買房。這時候他已經還清了父親欠的債,積蓄也相當可觀了,但他似乎對房子的興趣不大,總是把錢花在他認為更需要的地方。比如說有一年密州鬧瘟疫,窮苦百姓沒錢買葯,蘇東坡捐出50兩黃金,在密州城裡建了好幾所福利院,免費給百姓治病。
蘇東坡後半生的仕途是很不順利的,經常被貶官,被流放,薪水不斷下滑,職田也被沒收,就算他想買房,也已經買不起了。從他流傳於世的詩文可以得知,老蘇每次進京述職,都是借住朋友家的房子(蘇洵在世時購買的那所住宅後來被賣掉了)。他跟駙馬王詵交好,經常去王詵的府邸里借宿。他還有個老鄉叫范鎮,是退休的京官,在開封南城買了一所房子,也是蘇東坡經常借宿的好地方。後來蘇東坡的兒子在開封結婚,老蘇沒能力給兒子買婚房,只好讓他們小兩口借住范鎮的房子。
公元1084年,蘇東坡將近五十歲的時候,為了讓家人有個安身之所,終於在江蘇宜興買下第一所房子,也是最後一所房子。這回他跟他的父親蘇洵一樣付不起房款,只好向身居高位的弟弟蘇轍借了7000貫。
宋朝房價是很高的,一個平民百姓靠種地或者打工,拚命幾百年也未必買得起一套像樣的房子,可是對宋朝官員尤其是高級官員來講,高房價並不是問題,因為他們的收入也非常高。蘇東坡也是高收入群體,但他買房很晚,因為他把錢都花給了親人和窮人。他是先人後己的紳士,是偉大人格的典範。
現在似乎已經找不到蘇東坡這樣的人了,因為現在只盛產尋租的官員,粗鄙的幹部,以及雖然只是個芝麻綠豆官兒,卻能通過種種不法手段坐擁幾十套乃至幾百套住宅的「房叔」。
推薦閱讀:
※【畫龍點睛】客廳——房子的門面
※成龍秘密宅邸遍地機關,有錢人住什麼房子你根本想像不出
※住這種房子當心讓你越住越窮
※一套房子,就能讓自由人成為奴隸--在迷霧中前行的人生
※房子多了未必是好事?樓市這四類人最該當心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