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性暴力,我們的認識還是太少

「受害有罪」與「安全建議」的界限在哪裡?

魯娜,青少年性教育/艾滋反歧視

南方的飛車搶劫很多,那麼怎麼辦呢?提醒大家不要帶包出門,藏在內褲里?

好吧,提醒把包放在人行道一側,不要帶太多現金?發生搶劫不要反抗,保命要緊?

如果被搶了還要對受害人說你看誰叫你出入在飛車黨那麼多的大街上?

是不是應當有更多的巡邏,有更多的監控錄像,抓到更多的搶劫黨呢?

  • 安全建議或安全教育是提前的、預警的,而不是針對受害人。針對受害人應當是心理支持,幫助其恢復正常心態和生活。犯罪是需要預防教育但無法杜絕的,公安部門和媒體教育公眾需要更加全面科學,而且重點應當包括公安部門如何改進工作。
  • 1. 針對不同人群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性暴力的教育

    比如兒童和兒童家長,青少年,特別是應當針對男性進行反對暴力、討論男性氣質、性別平等和性權利(性是基於自願平等)工作。安全教育的信息可以更加全面,包括預防、危機處理和受害後怎麼辦。性暴力發生的不僅僅是街頭,更多施暴方是認識的人。

    針對青少年的約會安全建議:要知道約會也是有風險的,特別是剛開始的約會,應當告知朋友或家人自己的去向,避免偏僻的地方、私人空間內,選擇公共場合,酒吧內提防酒內被他人下藥等等,如果不想發生後續進展請不要上車或者對方送自己回家甚至進入室內等等。

    性教育中應當討論遇到性暴力應當怎麼樣自保。某老師提議使用安全套這個事情就引發了巨大的爭論。還有一些點有:及時去警察和醫院保留證據然後再考慮是否起訴、尋找可靠的人進行傾訴、求助心理諮詢等等。

    但是儘管做到了以上建議,仍然不能避免所有風險,諸多案例防不勝防。犯罪是不會被完全杜絕的。比如晚上 9 點鐘在上海陸家嘴三個人一起在女廁被害,去同學家玩同學的哥哥也可以下手,堂哥表哥叔叔……

    類似的安全教育還有被拐賣婦女的重點地區,進行安全普法教育。現在銀行里一直在提示不要被詐騙不要被詐騙的這些強調。雖然進行了這些強調,還是會有人上當受騙。犯罪行為是可以預防但是沒有辦法杜絕的。

    2. 安全教育應當基於科學事實,而不是傳統性別偏見

    性暴力、性別暴力並不是只發生陌生人之間,大部分來自認識的人,比如職場性騷擾、家庭暴力、強姦和猥褻,還有男性也會受到暴力侵害。強姦也大多數發生在認識的人之間,陌生人的襲擊和性侵犯大多數是有計劃的蹲守,和當事人的外貌打扮、過往、身份關聯不大。

    預防性暴力的活動不應當單獨針對女性,應當重點針對男性。我個人感覺目前開展的性教育也是以教育女性如何自我保護為主,很少教育男孩子暴力是有問題的。我知道某個國際機構計劃在某中學開展三年的男女學生一起參加的性別平等預防性別暴力的教育項目,希望在三年追蹤後可以看到有所收效。

    非常推薦——Ta 強姦我時說的話:

    她視界:TA 強姦我時說的話

    預防暴力和(不傷害自己前提下)制止暴力是每個人都應當做到的。

    性暴力影響巨大,可能需要長期自我恢復或藉助心理諮詢(幼年對此類行為沒有概念的話傷害會更小),但是受害人仍然可以恢復常態生活。

    作為父母和自身,應當對熟悉的人有提防心理,比如不讓孩子和親戚、朋友、老師獨處;或者教育孩子隱私部位,碰觸了要大哭大喊,然後告訴爹媽;在孩子表現出抗拒、異常情緒時候可以意識到可能發生了性騷擾或猥褻。

    3. 對於受害人,嚴格避免二次傷害。

    協助受害者的親朋好友和警察等專業人員更不能有任何二次傷害,這是需要經過強調培訓的。

    受害人無罪,也不需要為自己的受害承擔責任。就好比任何一個人被搶劫、偷竊一樣,暴力侵害本身的事實已經非常嚴重了。對於搶劫盜竊和詐騙,旁人是安慰同情,為什麼對於身體暴力一種的性暴力是不一樣的態度?

    不論是輕微的暴力還是非常嚴重的。比如進行報案時候由女性警官處理,人們(特別是警察和受害人的親朋好友)不應當對當事人的身份、過往經歷(特別是戀愛和性經歷)、個人品行、穿衣打扮上進行評論。這方面論述應該已經很多了。

    有時候網路網友們真的太奇葩了,好像有一群人專門等著在這樣的新聞下面對受害人指手畫腳……真是無法形容對此的氣憤。

    一些玩笑,諸如某地發生強姦案後大量尼姑在當地遊盪,也就是個段子,深究起來真的很多男人認為強姦是有愉悅的,強姦是性需求不滿導致的,女性說不但身體很誠實……這種文化上對女性的性的誤解、無知和意淫是非常普遍的。

    強姦是對弱者的權力掌控,是一種變態的虐待和控制心理,是刑事犯罪,是一種極端的暴力行為,絕對不是性需求的釋放。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閱讀《違背我們的意願》。

    有時候二次傷害造成的負面影響並不亞於性暴力本身,比如重複當時的細節、被辦案人員進行人身攻擊、網路暴力、伴侶的拋棄和羞辱……

    4. 政府和媒體更應當承擔責任

    公共管理部分還有很多的工作:怎麼更好協助暴力受害人,提供公益心理諮詢?怎麼增加更多的路燈?怎麼處理治安不好的地區(增加監控器和巡邏)?媒體和網路怎麼來減少對受害人的二次傷害?怎麼避免受害人信息被泄露,可以不暴露身份的情況下進行法律訴訟,不影響個人生活?

    想起自己一個在農村做留守女童預防性侵害的朋友了,她和她同事見到了太多真實故事,又想起西安朋友講的,城鄉結合部很多小孩被性侵。性暴力看似遙遠和罕見,新聞總是喜歡噱頭勁爆,但其實實實在在發生在每天。哪些發生在熟人、農村、城鄉結合部、情侶婚姻關係中的暴力,遠多於媒體中的故事。

    安全教育和避免對當事人的二次傷害一點都不矛盾,都是非常切實需要去實際操作開展的事情。各位做教育、反暴力、受害人支持的朋友,不論是網上還是現實,加油吧

    ----------------

    青少年性教育微信號 msichina

    查看知乎原文(31 條討論)
    推薦閱讀:

    關於沈藎與「沈藎案」若干史實的補證
    關於《山楂樹之戀》
    關於《臨帖指南》答友人
    太逗了!送你50條關於狗的歇後語,笑到肚子疼!
    關於人類身體的七個未解之謎,哪一個最讓你感到無法理解?

    TAG:暴力 | 認識 | 性暴力 | 關於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