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小便異常分析
在臨床診療工作中,經常會遇到患者「小便異常」的癥狀,例如「尿頻、尿痛、血尿、少尿、小便顏色深」等,那麼這些癥狀究竟提示我們怎樣的臨床意義,該如何正確的辨證分析這些小便異常的癥狀呢? 醫聖張仲景在這方面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傷寒論》全書中,共提到「尿、小便、溲」等字樣共100餘次,對小便的觀察可謂細緻入微,論述詳細全面。其中有關「小便異常」的辨證分析精當準確。筆者將《傷寒論》中所有提到「小便異常」的情況做了總結,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小便量的異常、小便顏色異常、排尿伴隨異常癥狀。現將三個方面內容分析如下。
1 小便量的異常
通讀《傷寒論》會發現,張仲景並沒有像現代醫學規定「小便量」及「小便次數」的正常值,而是通過對比每日排小便的次數,以及每次小便的量來觀察尿量改變的。例如第203條: 「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為小便數少,以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這條原文充分說明了張仲景的觀察「小便」的方法。小便量減少的描述有「小便不利」「小便難」「欲小便不得」「不尿」「關格」共5種不同的程度; 小便量增多的描述有「小便數」「溲數」2種情況。
《傷寒論》全書共提到「小便不利」30多處,是最常見的排尿異常癥狀。「小便不利」解釋為「排尿困難」應該較為恰當。從詞義上分析「小便不利」的「排尿困難」程度應該較「小便難」、「欲小便不得」略輕一些,有時會伴隨輕度的尿量減少。其產生的病因、病機可以歸納為以下4種主要的類型。
「津液耗傷」是「小便不利」最多見的原因。第59條:「大下之後,複發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章虛谷注: 「下多亡陰津,汗多亡陽津,故小便不利勿妄治之,以飲食調理,得津液生而小便利,必自愈。」從這一條可以推測出兩點: 一是張仲景所述「小便不利」應該是一種比較輕微的排尿困難癥狀,如果僅見這一個癥狀,不必用藥。二是引起「小便不利」最常見原因就是「亡津液」。《傷寒論》中記載了很多「亡津液」後出現「小便不利」的條文,除了這一條得「汗、下」之外,還有「火劫」等原因。如第200條:「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發黃。」舒馳遠說: 「小便不利者,非氣化不行也,蓋以津液被劫,無陰以化也。」像這樣的「小便不利」就是需要治療的了。
「小便不利」其次病因為「水濕之邪阻滯」。「水濕之邪阻滯」包含四個方面的病機: 水飲停聚證、水熱互結證、陽虛水泛證、濕邪阻滯證。這四種病機雖然有異,總不外乎「水濕」之邪為患,治療也有所不同,但也都蘊含驅邪外出方法於其中。於是筆者將這些條文歸為一類。
第71條太陽蓄水證是典型的水飲停聚證: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徐靈胎說: 「小便不利而欲飲,此蓄水也。」「小便不利」的病機為太陽表證未解,膀胱氣化不利,蓄水於內,水液向上不得上呈,向下不得通調。治療以化氣行水,通陽解表,水去表解,太陽經氣宣暢則愈。又如第28條: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證; 第40條「小青龍湯證」也都是水飲停聚而出現的小便不利。「水熱互結」證如223條及319條: 都是水氣證兼有陰虛和邪熱,引起的小便不利。「陽虛水泛」如「真武湯」證,第82、316條病機均是坎陽外亡,水氣上逆不得下利,小便也隨之不利。
「濕邪阻滯」證包含「濕熱」和「寒濕」兩種濕邪,都可以引起「小便不利」。「濕熱」為患的代表是第199條: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農者,身心發黃」。陽明裡熱,本應該發熱汗出小便自利,此無汗小便不利是濕熱相合,纏綿難解,水道不通,鬱結於中焦,故小便不利,心中懊農,發黃。再如第134條、第236條茵陳蒿湯證也是如此。濕為陰邪,本欲從下解隨小便出,濕熱相合,氣機阻滯,小便因而不利。「寒濕」引起小便不利的情況如第175條: 「甘草附子湯」證: 「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成無己說: 「濕勝則水氣不行,小便不利,或身微腫,為濕外薄也。與甘草附子湯,散濕固衛氣。」可見太陽風寒濕之氣相搏,可以導致膀胱氣化失司,進而出現小便不利。
《傷寒論》所述影響小便的樞機是指「少陽經病」。一般認為少陽經包括足少陽膽經樞機和手少陽三焦經樞機。《黃帝內經》認為: 「膽為中正之官,又說十二經取決於膽。」膽經真氣運行不利必然影響全身氣血運行,以及津液的代謝,造成小便不利。三焦乃決瀆之官,又為水火氣機運行之道路,在小便的生成和排泄過程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三焦中任何環節樞機運行受阻,水火氣機升降失常,都會導致水氣內停,水道不通而致小便不利。第96條「小柴胡湯證」: 邪入少陽經,三焦通調水道功能障礙,膀胱氣化失司,水液運行受阻,出現小便不利。再如第 110 條「柴胡加龍牡蠣湯」證; 第147條「柴胡桂枝幹薑湯」證都是誤下之後,邪熱內陷少陽出現的小便不利,應該說和少陽樞機不利以及津液損傷都有關係。第318條: 「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也應該是樞機不利引起的小便不利。多數註解為熱厥陽郁輕證。成無己認為:「此條少陰病,乃傷寒邪在少陽傳入少陰之證。」小便不利為陽氣內郁,肝膽樞機不利,影響水道通調而引起來的。
「脾腎虛寒」造成「小便不利」。在《傷寒論》中多見為少陰證和太陰證。第307條「桃花湯證」: 「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其病機在於脾腎陽虛,寒濕中阻,脈絡不固,津液偏滲大腸。再如第191條: 「陽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後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別故。」是中焦陽虛,寒濕內盛,脾失健運,轉運失職,以致水谷不別而小便不利。
「小便難」和「欲小便不得」,共有11處。這兩種癥狀「排尿困難」的程度應該較「小便不利」嚴重,但三者均未達到「不尿」或者「關格」的程度。第11條和第9條都是誤治後出現的癥狀。如誤汗、誤下、誤用火攻、發汗太過等,其病機多數都是津液耗傷。另外有兩處病機是陽氣虛,水液不運。例如第20條: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此為太陽病陽虛漏汗證。證屬發汗太過,過汗則亡陽,陽虛失於固攝則汗出漏不止,而「小便難」的原因和辨證意義在於提示津液耗傷,陽氣虛損,三焦氣機不利。又如第189條: 「陽明中風,口苦咽干,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而緊。若下之,則腹滿,小便難也。」此條為陽明表證未解,誤下致使表邪內陷。《醫宗金鑒》說: 「表邪乘虛內陷,故腹更滿也,里熱愈竭其液,故小便難也」。小便難也是邪熱傷津引起的。再如111條: 「太陽病中風,以火劫發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陽盛則欲衄,陰虛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譫語,甚者至噦,手足躁擾,捻衣摸底,小便利者,其人可治。」這一條論述為太陽中風火劫變證,張仲景明言小便難的原因為陰虛,陰虛是因為火劫迫汗,兩陽相合,耗津傷血,以致陰精竭盡。如果陰虛不復,是化源告絕或兇險危重證候。
另外,陽虛也可以引起小便難。第195條: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谷癉。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此條所述為中陽不運,水谷不化,水液難以通利,而出現小便難。這種情況可能少見,臨床診療時也要加以注意。
「小便少」「不尿」「不得尿」「若失小便者」「不尿」「關格」。此6種癥狀共有7處,病機共分為4種,分述如下。
太陽病,水停下焦,會表現為飲水多而小便少。如第127條: 「太陽病,小便利者,以飲水多。必心下悸; 小便少者,必苦裡急也。」這裡的小便少,可以和「飲停中焦」鑒別。
陽明病,小便少。由此癥狀可以推斷胃之津液沒有自膀胱滲泄亡失,這時的大便表現為稀溏,尚未硬結,暫時不可以用承氣湯攻下。第251、第203條說的都是這個意思。如第251條: 「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硬,至四五日,雖能食,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能食,但初頭硬,後必清,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
「津液耗傷」引起小便量明顯減少。如原文: 「傷寒頭痛,翕翕發熱,形象中風,常微汗出自嘔者,下之益煩,心中懊"如飢; 發汗則致痙,身強,難以屈伸; 熏之則發黃,不得小便; 灸則發咳唾」。是指太陽病,邪已化熱傳變,用熏法後,火熱相合,津液耗傷,濕熱熏蒸,小便減少。成無己注: 「若熏之,則火熱相合,消爍津液,故小便不利而發黃。」
「關格」「不尿」。《傷寒論》原文: 「寸口脈浮而大,浮為虛,大為實。在尺為關,在寸為格。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小便少的原因為正氣虛,邪氣實,阻礙氣機通泄,造成水液排泄不利,小便減少。再如第232條三陽合病: 「脈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 若不尿,腹滿加噦者,不治。」此證之「不尿」為邪入少陽,三焦氣機壅塞,邪無出路,屬危重證。成無己說: 「若不尿腹滿加噦者,關格之疾也」。引用《黃帝內經》的解釋為: 「邪氣關閉下焦,里氣不得下通,故不得小便。」又引用《難經》: 「關格者,不得盡其命而死。」
小便量多的癥狀。原文中有「小便數」「溲數」的描述共有5處。其臨床意義共有兩種。
陽虛津液失於固攝。例如29條: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趙嗣真注: 「小便數,為下焦虛寒不能制水也。」
「小便數」則津液走失。可用來判斷大便硬結情況。例如第250條: 「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硬者,與小承氣湯和之愈。」
2 小便顏色異常
根據西醫《診斷學》教材,正常顏色的小便應該略帶黃色。張仲景認為異常的小便顏色可以出現「清」「白」「黃」「赤」「尿血」幾種情況,觀察非常細緻了。分析如下。
小便顏色清亮。原文有「小便色白」「小便清」的描述共有3處,分別是第56、第282、第339條,都是判斷沒有「里熱」的依據。
「尿血」。癥狀共有4處,病機各不相同,分述如下。
太陽蓄血證。如第124條: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沈,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里故也,抵當湯主之。」
少陰病熱移膀胱,迫血妄行。第293條: 「少陰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
淋家發汗而尿血。第84條: 「淋家,不可發汗,汗出必便血。」是指淋家津液久虧,下焦蓄熱,發汗熱勝津傷,而血動於內。
表邪未解,醫反下之,出現血尿。《傷寒論·辨不可下病脈證並治第二十》曰: 「小便淋瀝,小腹甚硬,小便尿血也。」
「小便赤」「溲赤」。是指小便有別於血尿的紅色。病機都是指臟腑鬱熱的表現。例如第236條服茵陳湯方後: 「小便當利,尿如皂莢汁狀,色正赤」,是指「陽明瘀熱發黃」,經茵陳湯清熱利濕治療後,濕熱壅遏之邪從小便而去的表現。「小便赤而難」,則是指下焦熱勝而津液虧消引起的。
3 小便時伴隨異常癥狀
包括「遺尿」「淋」「小便已陰疼」三種情況。
「遺尿」。《傷寒論》還有「溲便遺失」「便溺妄出」「遺溲」的提法。「遺尿」產生的原因可以分為3種情況。
「熱迫膀胱」遺尿。原文第219條指出: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於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醫宗金鑒》說:「熱迫膀胱,故遺尿。」
「腎絕」遺尿。原文為「溲便遺失、狂言、目反直視者,此為腎絕也」。《註解傷寒論》解釋為: 「腎司開合,禁固便溺。溲便遺失者,腎絕不能約制也。」「下焦不歸者,則遺溲」。《註解傷寒論》解釋為: 「下焦竭,即遺溺失便。下焦在膀胱上口,主分別清濁,溲,小便也,下焦不歸其部,不能約制溲便,故遺溲。」「寒邪中於少陰」遺尿。原文曰: 「濁邪中下,陰氣為栗,足膝逆冷,便溺妄出。」《註解傷寒論》解釋為: 「逆冷,便溺妄出者,寒邪中於少陰也。因表氣微虛,邪入而客之,又里氣不守,邪乘里弱,遂中於陰,陰虛遇邪,內為懼栗,致氣微急矣。」
「淋瀝」。是指小便點滴不盡,是表邪未解,誤下後邪熱內陷,客於下焦引起的。
「小便已陰疼」。是汗出津傷,心虛腎衰的表現。第88條: 「汗家重發汗,必恍惚心亂,小便已陰疼,與禹餘糧丸。」柯琴注: 「汗家,平素多汗人也。心液大脫,故恍惚心亂,甚於心下悸矣。心虛於上,則腎衰於下,故陰疼。禹餘糧,土之精氣所融結,用以固脫而鎮怯,故為丸以治之。」
其他癥狀。「小便已,洒洒然毛聳」是指「太陽中暍」出現的癥狀。柯琴注: 「故小便已而洒然毛聳,其短澀可知。」是說夏月「中暍」,寒水留於肌膚造成的小便短澀不利。
4 小結
《傷寒論》討論「小便異常」條文非常多。分析總結其證與津液、水濕、樞機、寒、熱都有密切關係,多為以上一種或者多種種情況互相糾結、互相影響。另外根據小便的情況,可以協助判斷推測「蓄血、發黃、大便」等病機和癥狀的預後和轉歸,甚至在很多情況下可以根據小便制定治療方案。認真研究《傷寒論》關於「小便異常」相關條文,對提高中醫臨床診斷、治療水平,預防病情進展都有積極的意義。
【本文來源:程保智.《傷寒論》小便異常分析[J].河南中醫.2012,32(12):1580-1582.】
推薦閱讀:
※賭神系列電影的研究與分析
※八字分析六親
※星座男性格分析:怕老婆也有理由
※史上最全,分析問題的7種思維方法
※韓家亮:分析英國脫歐的政治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