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基本觀點及運用一覽表(初稿)

哲學基本觀點及運用一覽表

原理(世界觀)

運用(方法論)

典型例

聯繫實際

錯誤傾向

1.世界的物質性原理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

生命都是由非生命物質進化來的

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居住環境的影響

亂砍濫伐,違背可持續發展

2.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係

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必須符合客觀,重視精神的作用

我國的最大實際是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主觀主義(包括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

3.規律的客觀性原理(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關係)

按規律辦事,實事求是(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

量力而行儘力而為;高昂的革命熱情與嚴謹的科學態度

堅持與時俱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冒險蠻幹和無所事事

4.普遍聯繫的觀點

堅持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人的全面發展

主觀臆造,否認聯繫的客觀性,孤立地看問題

5.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繫

承認因果聯繫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繫,提高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

教學相長

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居住環境的影響

否認因果聯繫的客觀性

6.整體與局部的關係

樹立全局觀念,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木桶理論」,「和尚理論」,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兩個大局的思想」

地方保護主義;忽視局部的作用

7.發展觀點

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堅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精神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培養創新精神

靜止地看問題

8.矛盾觀點

用矛盾觀點分析一切,堅持兩點論,兩分法,一分為二

人生的得與失

失敗乃成功之母

自由與紀律;民主與法制

一點論;片面地看問題

9.矛盾的普遍性

同上

陶淵明的「世外桃源」;歐文的「和諧村莊」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否認矛盾,片面地看問題;一點論,絕對化

10.矛盾特殊性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正確處理社會生活中不同性質的矛盾

一刀切;生搬硬套

1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證關係

遵循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認識秩序

一般號召與個別指導相結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了與我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相結合

教條主義

1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關係

抓住重點,集中精力解決主要矛盾,統籌兼顧,恰當處理次要矛盾

牽牛要牽牛鼻子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不分主次、鬍子眉毛一把抓

13.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關係

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於分清主流和支流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加強黨的先進性教育;「一國兩制」;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人民幣升值的利弊

不分主次

14.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離開重點談兩點和離開兩點談重點

15.內因和外因的辨證關係

既要重視內因又不忽視外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同時擴大對外開放

過分誇大外因的作用

16.量變和質變的辨證關係

堅持適度原則,重視量的積累,不失時機促成飛躍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產業結構調整;「三步走」發展戰略

忽視量的積累,瞻前顧後,畏縮不前

17.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堅信前途光明,準備走曲折的路,支持新事物

凡取得巨大成功者,幾乎都歷經磨難,戰勝各種挫折

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現需要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18.實踐和認識(理論)的辨證關係

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反對生而知之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19.合理想像與創造性思維

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合理想像和創造性思維

只有創新,才有發展

反對停滯的、靜止的觀點看問題

20.現象與本質的辨證關係

要區別真象和假象,要透過事物現象認識事物本質

認識「台獨」的本質,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

反對將現象與本質分割開來,或只看到現象,看不到本質

21.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辨證關係

22.人類認識不斷深化發展的原理

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深化、擴展、發展認識

與時俱進,提出科學發展觀

任何僵化的、停滯不前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23.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係

要努力學習,又要親身參加實踐

24.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實踐的主體

堅持群眾路線,相信群眾、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走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

加強黨的建設,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

「英雄造時勢」的觀點否認了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決定作用

25.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的統一

積極投身社會實踐,不斷加強主觀世界的改造,努力實現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的有機統一

堅持「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

反對只要改造了客觀世界,就自然而然地改造了主觀世界

26.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反對錯誤的價值導向;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

堅持做素質教育的道路,反對應試教育;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反對破壞環境的短視行為和思想

反對錯誤的價值取向,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

27.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要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係;反對小團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誠信,建立誠信體系

認為集體主義已經過時的觀點

28.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辨證關係

堅持與時俱進的科學發展觀,加強黨對社會意識形態的領導,堅持以科學理論武裝人

重視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加強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誠信建設;適時調整宏觀政策

反對唯心史觀,反對以錯誤的思想為指導

29.人生價值的真正意義在於奉獻

既要認識到人生價值是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又要認識到人生價值首先在於奉獻

英雄人物的先進事迹

反對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反對割裂貢獻與索取的關係

30.理想與現實的辨證關係

要樹立崇高理想,又不能脫離實際;要發揚艱苦奮鬥精神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必須堅持「兩個務必」

反對胸無大志、眼高手低、脫離實際

31.人生價值的實現必須具備一定的主觀和客觀條件

積極創造條件,實現人生價值;人生價值目標、人生理想要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條件

國家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對於知識分子來說,是難得的機遇,青年人要努力將自己培養成才

反對不思進取、坐享其成,不願去創造條件;或者不從實際出發,盲目蠻幹

1.世界的物質性原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類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基本前提。自然界的客觀性原理要求我們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時候,務必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2.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不同的意識反作用不同,正確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要求我們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的原理要求我們一定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3.規律的客觀性原理:規律具有客觀性,客觀規律制約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人能認識和利用規律。認識和利用規律必須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

規律的客觀性原理要求我們要按規律辦事,實事求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統一。

4.普遍聯繫的觀點:聯繫是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繫的統一整體,孤立的事物是沒有。聯繫具有客觀性。聯繫是有條件性和無條件性的統一。

要求我們要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真實聯繫,就必須具體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繫。

5.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繫:任何現象都會引起其他現象的產生,任何現象的產生都是由其他現象引起的。這種引起與被引起的關係,叫因果聯繫。首先,在每一事物的具體因果聯繫中,原因和結果相互區別,不能混淆。其次,原因和結果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一種情況是某一現象在這一關係中是原因,在另一關係中是結果(既是原因,有是結果)。另一種情況是在同一關係中,兩種現象互為因果。認識和掌握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繫,

要求我們要承認因果聯繫的普遍性和客觀性,這是我們正確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這樣才能提高人們實踐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由於任何事物都處於因果聯繫之中,這就要求我們對某一事物看成是結果時,就要探究其原因;要善於從某一行動的後果中分析原因,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6.整體與局部的關係:整體和局部相互區別:第一,內涵不同。不要把事物及其過程與構成它的部分等同起來。第二,地位與功能不同。整體居於主導地位,統帥部分;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當部分以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體功能會大於部分功能之和;當部分以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就會損害整體功能的發揮。整體和部分相互聯繫:第一,二者不可分割。整體由部分構成整體功能的形成離不開部分原有的功能。第二,二者相互影響。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部分也制約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功能會對整體的功能狀體起決定作用。第三,整體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整體和部分的關係,也是系統和要素的關係。

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要求我們要樹立全局觀念,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同時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7.發展觀點: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消亡。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和人的認識,都是變化發展的。

要求我們要把事物如實地看成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要明確事物所處的階段和地位;要堅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精神,促進新事物的成長。

8.矛盾觀點:矛盾就是對立統一。對立是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統一的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同時矛盾雙方依據一定條件向其相反方向轉化。

9.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並且貫穿於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

學習矛盾普遍性原理,首先要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敢於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其次要善於全面分析矛盾,堅持兩分法,防止片面性。

10.矛盾特殊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不同的事物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事物矛盾雙方各有其特點。

矛盾特殊性是世界上諸種事物之所以千差萬別的內在原因,構成這個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質。

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東西、活的靈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1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原理:第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係,不是整體和局部的關係。第二,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一方面,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並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第三,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場合可以相互轉化。

學習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原理,要求我們在認識事物的時候,既要從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遵循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認識秩序。

1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關係原理:在複雜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他處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學習主次矛盾相互關係的原理,首先要善於抓住重點,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其次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處理次要矛盾。

13.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關係原理:在事物內部居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處於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決定的。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係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它們相互排斥,相互依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學習矛盾主次方面關係的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14.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原理:兩點論就是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種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點論就是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

兩點論和重點論是緊密相聯的。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離開兩點談重點或離開重點談兩點是形而上學的一點論或均衡論,都是錯誤的。

學習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於抓住重點和主流。

15.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係原理:在事物的發展中,內因和外因同時存在,缺一不可。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對事物的發展變化起著加速或延緩的作用),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學習內外因辯證關係的原理,要求我們在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首先要重視內因的作用,其次不能忽視外因。在建設中國特設社會主義過程中,要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把立足點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礎上,同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16.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原理: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必要準備。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新出現的事物會在新質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事物不斷經過量變和質變兩種狀態,永不停息地變化發展。

不僅事物的數量增加或減少可以引起質變,而且事物在總體上數量不變,只是由於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生了變化,也能引起質變(這是量變引起質變的一種特殊形式)。

學習量變質變的辯證關係原理,要求我們要堅持適度原則;要重視量的積累,同時要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還要學會優化結構。

17.事物發展是前進行性和曲折性相統一的原理:首先,新事物必定戰勝舊事物(前進性)。因為新事物符合客觀規律,代表事物發展方向,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途;新事物具有舊事物無可比擬的優越性(新事物拋棄了舊事物中消極的、過時的、腐朽的東西,吸取發揚了舊事物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並增添了舊事物根本沒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內容);在社會領域內,新事物從根本上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因而必然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其次,新事物成長壯大一般要經歷艱難曲折的過程。因為新事物的成長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最初總是比較弱小,處於被支配地位;舊事物為了維護自身地位,總是竭力扼殺和摧殘新事物,阻止新事物的成長壯大;在社會歷史領域內,人民群眾對新事物的認識、理解和接受,需要一個過程。

學習事物發展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的原理,要求我們要正確對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正確對待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前進中遇到的困難,要堅信前途光明。

18.實踐與認識的辨證關係原理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19.合理想像與創造性思維想像是一種令人驚奇的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要求人們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面對實際,敢於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認識事物的本質要合理想像和發揮創造性思維

20.現象與本質的辨證關係任何事物都是現象和本質的統一,現象是本質的表現,本質要通過現象表現出來。

21.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辨證關係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理性認識必須依賴於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於深化發展到理性認識。

22.人類認識不斷深化發展的原理人們對於一個事物的認識只是一定階段、一定層次、一定範圍的認識,要不斷地深化認識、擴展認識、發展認識。

23.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辨證關係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是獲得認識的兩條途徑。直接經驗是間接經驗的基礎,間接經驗指導直接經驗的獲得和提高。

24.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實踐的主體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25.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相統一的原理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是統一的,改造主觀世界是為了更好地改造客觀世界,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主觀世界也得到了改造,兩者都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

26.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價值觀屬於社會意識,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和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具有導向作用;不同性質的價值觀起不同的導向作用。正確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

27.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要求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

28.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辨證關係的原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起促進作用,反之則起阻礙作用。

29.人生的真正意義在於奉獻人生價值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另一方面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兩者缺一不可。但貢獻是主要的。

30.理想與現實的辨證關係理想源於現實,理想高於現實,理想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現實,理想轉化為現實需要艱苦奮鬥。

31.人生價值的實現必須具備一定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具備一定的主觀條件,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頑強拼搏的精神

哲學的幾個部分:

1.唯物主義部分(唯物論)123

2.辯證法 4-17

3.認識論 18-23

4.人生價值觀(歷史唯物主義)


推薦閱讀:

不合時宜的冥想:尼采談叔本華(三)
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哲學思想對當代人有什麼啟示?
愛的奧秘
自由女性選擇男人的哲學

TAG:哲學 | 觀點 | 一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