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克雜記:小葉子的童年時光

(圖片取自網路)

小葉子的父母都是南方人,她也出生在南方。

剛滿月,就遇到媽媽和爸爸支援內地建設,要從江蘇省去山西太原。千里迢迢,人生地不熟,父母一狠心,便將她寄放在奶媽家。

快三歲時,小葉子被接到太原,來到父母身邊。爸爸媽媽總覺得對不起這孩子,而小葉子卻覺得父母是陌生的,整天規規矩矩,還會看大人的臉色做事。大家說,小葉子真乖。

午飯時,小葉子端著自己的小木碗,立在大人們的飯桌旁,用小勺往自己嘴裡送米飯,一個不順當,幾粒米飯,掉在桌上。小葉子眼尖,她還看到有一粒直接掉到了地上。小葉子伸手先把掉在飯桌上的幾粒填進嘴裡,又彎腰去撿地上的那一粒。

媽媽見此情景,眼圈也紅了:這麼小的孩子,總是在奶媽家餓怕了,才會這樣去撿地上不幹凈的米粒來吃啊。

漸漸地,小葉子長大了,1960年,她快滿七周歲時,進了小學一年級。小葉子很聽話,上課不許說話,就不說話。她個子小,坐在第一排,看著老師在講台上不注意自己時,就從課桌里找出自己的小玩具玩。老師講什麼,沒有太明白,老師要檢查作業,小葉子不知道什麼叫作業。老師把小葉子的爸爸叫來說,這孩子不夠七歲吧,太小了,不會做作業。爸爸拿來戶口簿,證明小葉子的確差幾個月七歲了。回家,爸爸把小葉子訓了一頓,又給她講了一遍老師布置的作業,小葉子才知道什麼是作業。從此,她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業。也似乎是從這天起,小葉子開竅了,功課總是被老師表揚。

小葉子家住在太原西門外。出了院子,就是水西關、旱西關的田野。小葉子爸爸,除了上班之外,還偷偷養了群羊,擠羊奶,賣給別人家,賺錢回來給全家人買吃的。小葉子的奶奶和姥姥都來到太原。面黃飢廋的姥姥在家做飯,破衣爛衫的奶奶在田野里放羊。小葉子做完功課就跑去幫奶奶放羊。

田野上什麼都有,餓了,什麼都能吃,沒長成的茄子,樹上結的野果子,還可以悄悄地摘農民伯伯地里的黃瓜、西紅柿吃。人小,看田的人,注意不到小葉子,小葉子已經把西紅柿揣進衣服背心裡跑開了。小葉子家的羊和她很熟,大綿、小綿,大黑、二黑,每隻羊都有名字,都是小葉子給起的。最開心的,田野上還有野兔、野鴿子、花喜鵲,以及一群一群的麻雀等等,都是小葉子做夢也想捉住的小動物。

夜裡,下了一場大雨。早上小葉子一出門,就看到一隻小麻雀飛不動了,在地上跳躍。機靈的小葉子大喜,三步兩步,就把麻雀捉住了。小麻雀被她小心翼翼地帶到了學校,人在課堂上聽課,小鳥在課桌里偶爾哀鳴。全班的同學都往前看,卻搞不明白小鳥在哪裡出聲。好不容易下課了。小葉子帶著麻雀奔奔跳跳趕回家。她要求爸爸幫她搞個紙盒子,養麻雀。爸爸欣然答應。

麻雀在盒子里跳來跳去,鳴叫一天。第二天,小葉子下學回家,卻不見了盒子和麻雀。急忙問爸爸。爸爸說,麻雀有什麼好養,不如把它烤熟吃了。將來我給你養只八哥。原來麻雀已經被爸爸烤熟了。小葉子大哭。爸爸哄她,還唱兒歌:你吃骨頭頭,我吃紅肉肉,你吃耳朵邊邊,我吃屁眼圈圈……。小葉子氣得亂叫。

文革運動來了。爸爸因為養羊,賣奶,等等,被關進交城的學習班;媽媽住了在北京、石家莊的「中辦學習班」。奶奶和姥姥,兩個地主婆,早在1966年,就被遣送回南方老家再沒回得來。家裡只剩了小葉子和五個弟弟妹妹。小葉子管家。所謂管家,就是用媽媽寄回來的二十塊錢,給大家買糧、買菜、做飯、洗衣、收拾屋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小葉子當了家裡的巧婦。買了米面,就買不起煤,買了煤,就買不起米面。小葉子發動弟弟妹妹上田野去撿樹枝,到大街上撿爛木頭回來做飯。月底將大米白面省下,等著爸爸和媽媽兩個吃不慣山西玉米、高粱的南方人回來吃。弟弟妹妹們和小葉子一起吃高粱面剔尖、玉米面煮疙瘩,還有菜鋪里撿回來的白菜幫子。

可是媽媽走了好久,不回來(全院參加中辦學習班的大人們都沒回來);爸爸住交城的學習班也沒回來。於是,小葉子決定,騎車去交城,探望爸爸。她太小了,不知道路途會有多遠,連杯水也沒帶,只拿了一塊五毛錢(自己覺得已經很多),就上路了。日頭太曬,摘幾條柳枝,編個草帽,頂過去了;肚子餓了,她堅持著,要到了目的地再買乾糧,順便還可給爸爸也吃點。

騎車行走了好幾個小時,太陽偏西,才到了交城,找到被關著的父親。小葉子覺得自己快散架了。

看過爸爸,不知深淺的小葉子,又趁著太陽還沒下山,往太原城裡趕。腳下千斤重,也得蹬車,心裡十分害怕,也得趕路。回到太原西門外,已經是漆黑漆黑的午夜時分。小葉子望著家門哭了,已經想不起自己是怎麼穿行幾十公里回來的。

她的童年時光就這樣結束了。

2018-5-31(六一兒童節前,忽然有感,匆匆記之)

推薦閱讀:

彆扭的母女關係
有哪些小時候常被教育,長大後卻被顛覆的道理?
為什麼大部分人小時候都玩過配毒藥的遊戲?
童年透支,長大無力

TAG:童年 | 時光 | 葉子 |